茴香餃子的好吃簡單做法圖解

  茴香苗,是一種香辛蔬菜。其嫩莖和嫩葉供做食用部分。用茴香混合豬肉做成餃子餡你會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茴香餃子,不放一起動手試試吧!

  茴香餃子食材準備

  茴香餃子家常做法步驟

  1.麵粉和成麵糰靜置備用。

  2.豬肉洗淨切塊,加入蔥花剁碎。

  3.剁成肉泥備用。

  4.茴香洗淨用開水焯燙過涼。

  5.把茴香擠幹水分切碎。

  6.肉餡中加入糖,料酒,胡椒粉,鹽,醬油,雞精,姜粉拌均勻。

  7.放入切碎的茴香。

  8.加入一勺甜麵醬。

  9.拌均勻後,再加入香油攪拌均勻。

  10.成為茴香豬肉餡。

  11.麵糰揉均勻搓條切小劑子。

  12.擀成圓皮包入餡料。

  13.依次包成餃子生坯。

  14.鍋中水燒開放入餃子煮熟,吃的時候可蘸食香醋。

  茴香餃子做法小貼士

  茴香要焯燙一下,焯燙的時候可在水中加點鹽,保持顏色的碧綠。

  餡料中加入一勺甜麵醬,是老媽的祕方,可以讓餡料更加有味。

  餃子的歷史

  1978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滕縣的薛國故城,發掘了一座薛國君主墓。在出土的一套銅禮器中,有一個鏽蝕了的銅食器,開啟一看,只見裡面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白色食品。都呈三角形,每個長5~6釐米,最寬處3.5~4釐米。發掘者認為,從形制上看,這一食品應該是餃子。這盒餃子出土不久,由於接觸了空氣而漸漸變黑,不過,從它開始呈現的白色表皮看,它大概是用麵粉捏製的。至於這位墓主人生前享用過的餃子是什麼餡料,發掘者沒有公佈,可能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尚待研究。薛國是春秋晚期的諸侯小國,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曆史了。

  餃子的歷史發展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1.10種素餃子的做法

2.家常的白菜素餡餃子如何做

3.各種形狀餃子的做法有哪些

4.茴香羊肉餃子怎麼做好吃

5.白菜素餡餃子怎麼做

6.餃子的7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