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專項複習文言文故事小說類考點訓練試題

  同學們要如何準備即將到來的中考複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一***

  童趣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餘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餘憶童稚時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B.項為之強 以弱為強者

  C.徐噴以煙 清風徐來

  D.觀之,興正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點撥:C中“徐”意思都是“慢慢地”;A中“餘”前一個是“我”,後一個是“剩下的”;B中“強”前一個通“僵”,僵硬,後一個“強大”;D中“觀”前一個是“觀看”,後一個是“景觀”。

  2.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

  A.故時有物外之趣    學而時習之

  B.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戰則請從

  C.為之怡然稱快 然胡不已乎

  D.以叢草為林 不以疾也

  點撥:A中“之”前一個是“的”,後一個是“它”;C中“然”前一個“……的樣子”,後一個“那麼,既然這樣”;D中“以”前一個是“把”,後一個是“認為”。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果然像鶴在雲端鳴叫,為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

  ***2***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遇見細小的東西必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樂趣。

  4.“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運用了什麼修辭?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比喻、誇張;在內容上表現了小孩子天真爛漫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在結構上與上文相照應,為下文作鋪墊。

  5.作者觀察事物細緻而有耐心,試說說下面加線詞語的表達作用。

  ***1***夏蚊成雷。

  生動地寫出蚊群嗡嗡的聲音之大。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表明作者“神遊其中”觀察得仔細而時間又長。

  ***3***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表達了作者“作青雲白鶴觀”目的達到,效果理想而收到的驚喜。

  ***4***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極寫癩蝦蟆聲勢之大。

  6.***2013•南寧***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B ***

  A.作者將“夏蚊成雷”聯想成“群鶴舞空”的情景,並從中獲得許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後一段的“捉”“鞭”“驅”三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作者以大欺小、殘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語言簡潔,表現力強,“明察秋毫”“龐然大物”“怡然自得”流傳至今,成為成語。

  D.文章啟迪我們:只要熱愛自然,仔細觀察,大膽想象,就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點撥:B項表現的是主人公的純真善良。

  7.作者寫了哪幾件趣事?

  分別寫了觀蚊成鶴、神遊山林、觀蟲鬥、驅蝦蟆四件趣事。

  8.***2013•南寧***你認為童年時的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

  童年時的作者是一個活潑可愛、純潔善良、天真無邪、富有情趣、熱愛自然、充滿想象力的人。要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應做到:①保持一顆好奇心,有敏銳的觀察力。②有豐富的聯想力和想象力,讓平凡的事物變得神奇、有趣。③有一顆天真爛漫的心,富有童真童趣。④熱愛大自然。⑤熱愛生活,善於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⑥能以審美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和物。

  ***二***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極狹,才通人

  B.未嘗識書具 默而識之

  C.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漁人甚異之

  D.忽啼求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3.說說對題目中“傷”的理解。

  題目中“傷”字的意思是哀傷、嘆息。作者“傷”仲永是因為方仲永天資非凡而“受於人者不至”,最終“泯然眾人”。題目用一“傷”字,點明主題。正文部分無一“傷”字,而“傷”字貫穿始終,深刻含蓄。如“不使學”“泯然眾人”均含有“傷”意。

  4.文章開頭寫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麼?

  “世隸耕”三字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作的必要鋪墊,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才能衰退的家庭背景。

  5.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D ***

  A.課文采用“聞”“見”“問”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

  B.本文用詞精當傳神。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C.“環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D.“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指人的後天沒有好好學習。

  6.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

  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7.請結合方仲永這一事例,聯絡實際,談談你對天資和後天學習的關係的認識。

  天資是人成材的基本條件;天資好,再加上後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資好,但後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資也會被泯滅***方仲永便如此***。

  ***三***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意思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卿今當塗掌事***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稱***

  C.非復吳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親暱的味道***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古代對自家兄長的尊稱***

  2.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A ***

  A.以: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②或以錢幣乞之

  B.若:①孰若孤 ②若為傭耕

  C.過:①及魯肅過尋陽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

  D.見:①見往事耳 ②有時見日

  3.翻譯下列句子。

  ***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我經常讀書,自認為很有益處。

  ***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跟讀書人離別三天後,就應該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認清這件事情怎麼長兄這麼晚哪!

  4.談談你對“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難道是要你去閱讀經書當博士嗎?我只不過是叫你應當多讀點書,熟悉一些歷史罷了。這句話寫出了孫權對讀書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讀書並不僅僅是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為增長見識閱歷。

  5.***2013•湘潭***作者是運用什麼寫作手法來表現呂蒙學習的成效的?請予以說明。

  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以魯肅見到呂蒙時的驚異和欽佩之情,表現了學習使呂蒙有了巨大變化。***或答“對比”,以呂蒙學習前後的變化對比,表現其學習成效顯著。***

  6.從文中找一個成語形容呂蒙的變化。呂蒙的變化給你帶來什麼啟示?

  成語:刮目相待。啟示:示例:①要多讀書,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見識。②人的成才和天賦沒有很大關係,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彌補。不管天賦怎樣,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學有所成。

  7.對比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得到什麼啟示?

  呂蒙“當塗掌事”後,經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傷仲永》寫出了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兩文的內容都和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從中我們可以知道,不管一個人天賦如何,後天學習是成才的根本途徑。

  ***四***

  口 技

  未幾,夫?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1.與“於廳事之東北角”中“於”意思不一樣的一項是*** C ***

  A.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B.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C.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D.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①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客人們揚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哆嗦打顫,幾乎都想爭先逃走。

  ②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一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其中的一種聲音來。

  3.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D ***

  A.“京中有善口技者”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B.文章結尾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讚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回味無窮。

  C.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

  D.在描寫表演過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寫聽眾的反應,後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從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機地聯絡起來,以聽眾的反應為烘托,從側面表現口技表演之“善”。

  4.“滿坐寂然,無敢譁者”渲染了開演前怎樣的氣氛?有什麼作用?

  肅靜而緊張的氣氛。表現賓客對錶演的嚮往之情,襯托表演者口技之“善”,為下文精彩的表演作烘托和伏筆。

  5.語言品味——任選一句,分析其表達的作用和效果。

  ***1***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通過伸頸、側目的動作描寫,微笑、默嘆的神態描寫,側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藝高超。

  ***2***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通過“變色離席”的神態描寫,“奮袖出臂,兩股戰戰”的動作描寫,“幾欲先走”的心理描寫,側面烘托口技人的技藝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