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研究性論文

  在護理研究中,查閱豐富的護理科研文獻,以及運用客觀的護理思維、護理模式,都將引導護理工作者以科學、客觀的評價,得出可靠的結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創傷患者護理研究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

  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嚴重創傷急診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75例。對照組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齡21~67歲,平均***42.9±3.8***歲;交通事故59例,利器刺傷9例,高處墜落5例,砸傷2例;單臟器損傷47例,複合傷25例,擠壓傷3例。干預組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齡22~69例,平均***43.8±4.8***歲;交通事故56例,利器刺傷10例,高處墜落6例,砸傷3例;單臟器損傷45例,複合傷26例,擠壓傷4例。所有患者的急救時間均在傷後1~5h內。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法:嚴重創傷急診患者在入院前的護理方式以搶救為主,急診護士根據ABBCS的方法開展具體實施,A***airway***:起到是否有堵塞現象;B***breath***:呼吸的頻率和動度;B***bleeding***:患者主要傷處;C***circulate***:末梢迴圈、脈搏血壓;S***sense***:患者的意識處於何種狀態[2]。在接受患者後,立即開展實施全面監護實時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嚴格保證呼吸道與經脈通道的順暢。並開展輸液處理,劑量1000~2000mL,避免休克情況。密切監控患者病情變化,如發生病情加重情況立即上報並採取手術治療方式。

  干預組護理方法:對干預組的護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全程干預措施,具體的操作遵循以下幾點:①病人入院後跟隨醫生展開有效訪視工作,全面的瞭解患者創傷、疼痛及空飽腹狀況等,掌握患者基本情況作為開展的護理措施的基本依據,避免干預措施不良或併發症情況。②在觀測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徵的同時,開展適合的心理安撫工作,消除不良心理問題及焦慮情緒。依據患者個人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術前準備,降低B超、X線、CT等相關檢查的時間。③積極配合醫生開展相關手術操作,術前迅速穩妥的準備手術需要的各種儀器與器械。④在手術接手後,檢測患者血壓、脈搏、意識等情況,對患者的病情做好記錄並開展評估。向患者及家屬教育宣導術後護理中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並對患者實施心理調節干預,避免加重病情。

  1.評判標準

  ①搶救成功率以患者的臨床表現作為判斷依據,經急救後無死亡且各項指標均有改善,病情對生命與活動無影響的患者均為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搶救成功例數/總例數;②出院前對患者及家屬看展滿意度調查工作,對護理方式、時間、結果等情況均未表示不認同的視為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綜述;③監測急救後的併發症情況,1位患者出現1種或1種以上的併發症作為1例併發症情況。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併發症發生率、患者及家屬的滿意情況作為評判標準,觀察患者具體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後準確記錄,並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2.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軟體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採用χ2檢驗比較組間差別,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數量逐漸增多,環境與交通等情況也逐漸發生變化,致使嚴重創傷患者的數量出現了增加趨勢。這些創傷的發生往往是不可預見的,具有較強的突發性,並且嚴重創傷急診病人的病情變化通常十分迅速,傷情一般比較嚴重和複雜,這就要求醫療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治療和護理水平[4~5],護理過程中需要把握搶救時間、觀察各項體徵及預防併發症情況,依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計劃,保證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研究通過對75例患者在基礎搶救護理的方法上增加全面整體的干預模式,患者成功搶救率89.33%,併發症發生率9.33%,患者及家屬滿意程度為86.67%,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救治效果。與僅接受基礎護理的對照組相比,護理效果有一定優勢,充分說明在嚴重創傷急診患者的護理中需要增加具體有效的護理辦法,投入更多的具體措施,能夠有效增加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在陳桂蓮[6]對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護理研究中,在護理干預過程中通過強調搶救時間保證與護理手段加強,最終提高了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說明在嚴重創傷的護理工作中應加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提高臨床護理的效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嚴重創傷急診患者的護理中需要護理人員提高自身能力,保證各環節的連續性,爭取更多的急救時間,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提高病人及家屬的滿意程度。

  範文二: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與人性化護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患者114例作為研究物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年齡24~65歲。114例患者當中,月經失調12例,子宮肌瘤9例,盆腔炎30例,宮頸癌28例,妊娠合併症14例,多囊卵巢綜合徵15例,其他婦科疾病6例。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更細緻的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具體做法如下:其一,患者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制定與患者具體情況相符的護理方案,和患者耐心的溝通,如果患者在手術前表現得比較緊張、焦慮,則進行安慰、疏導,並且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要對患者說明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1]。其二,要給予患者舒適、舒心、有利於恢復的治療環境,如果患者條件允許或者情況特殊,應儘可能的提供家庭式病房,讓患者的家屬朋友陪同患者一起進行治療;確保病房的空氣流通,每日更換和清洗床單,如果患者行動不便則主動幫助患者更換衣物,保持患者衣物的乾淨以及乾燥。其三,在患者做手術的時候,也需要對患者進行人性化的護理;如果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之後表現出緊張、擔心等情緒時,護士應該主動與患者攀談有意思的話題,嘮家常,以此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患者在手術時如果姿勢不正確不舒服,護理人員要幫助其進行糾正,在細節上做到人性化護理;患者在進行手術時,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徵,如果患者情況緊急,需要搶救,護理人員切記不要大聲叫喚,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

  1.3觀察指標

  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鬱自評量表***SDS***來進行評定患者手術後心情恢復的情況,同時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發現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要顯著高於對照組,家屬陪伴的頻率實驗組比較低,對照組比較高,而且遠高於實驗組;而且對醫院護理的滿意度也是對照組比實驗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的比較,應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評價護理前後患者的心理狀況可以看出在剛入院時兩組間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出院時的評分,則實驗組要低於對照組***P<0.05***,表明人性化的護理方式比對照組普通的護理方式更能促進患者心理上的健康恢復。

  3討論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婦科的安全管理與人性化護理對患者病情恢復有著極大的影響。婦產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科室,這使得婦產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比較大,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①產婦在這段時期裡比較敏感,所謂關心則亂,如果護理人員在工作當中出現失誤就很容易引來產婦及其家屬的不滿,導致護患糾紛。產婦及其家屬出於對母嬰健康的考慮,很容易就診時猶豫不決,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造成干擾。一旦發生事故,患者家屬情緒激動之下很容易使用暴力對醫護人員進行報復,直接威脅護士的生命健康,有關材料顯示,2011年我國有73.33%的醫院發生了患者家屬與醫護人員出現肢體衝突的情況,而且根據資料來看有上升的勢頭[4]。②產婦的併發症有許多種,而且突發性強,容易反覆發作,但是因為孕產婦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在治療和藥物使用方面都有許多禁忌,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具備相當高的專業素質;在工作當中,婦產科的護士需要具備比較強的應變能力,患者病情惡化時,如分娩、產後大出血中需要爭分奪秒的進行搶救,因此婦產科的護士往往精神極度緊張,心理壓力也很大。③因為工作繁多,一般護理人員的情緒會受到影響,對患者的態度不夠溫和,工作不夠到位,對患者的治療出現失誤,對婦產科患者的安全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也會使患者以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態度產生不滿,對醫院的印象變差[5]。護理工作不容小覷,婦產科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存在隱患,比如婦產科護理人員供需矛盾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我國合格專業的醫護人員數量不夠,因為護士的工作比較勞累,而且被人認為是伺候人的工作,在社會上的地位不夠高。第二,由於近年來的醫患矛盾,護士行業在人們心中有不好的印象,致使有參加護士工作意向的人越來越少,護士人才的數量嚴重不足。第三,護士的短缺不僅僅指普通的護士,還指有高學歷,專業素質高的人才,據調查我國護士專業的碩士、博士人僅佔全國其他專業的1%,這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