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訂立完整有效的仲裁條款

  仲裁條款是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的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條款。如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明確約定:發生糾紛,到某仲裁委員會請求仲裁。你對仲裁條款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仲裁條款的相關法律知識。

  完整有效的仲裁條款的訂立

  仲裁與訴訟相比,具有簡便快捷的優點,因此許多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把解決合同糾紛方式首選為仲裁。但是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時,有的當事人往往因為表達不完整而致使約定的仲裁條款無效,從而在糾紛發生後不能達到請求仲裁解決糾紛的目的。

  在訴訟實踐中,我們遇到的合同約定仲裁條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在合同中約定了仲裁地點但沒有約定仲裁機構,或雖然有約定,但約定的仲裁機構名稱的方式、術語不規範。

  如:“發生爭議在合同簽訂地***履行地***仲裁解決”“在爭議所在地仲裁解決”“爭議由本市仲裁機關仲裁”“爭議由本市有關部門仲裁”“爭議在當地仲裁委員會仲裁”“爭議由ⅹⅹ市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仲裁”等。以上這些約定,在糾紛發生後,申請仲裁時,會被認為約定不明確而不予受理仲裁申請。

  第二,在合同中同時約定兩個仲裁機構。

  如有的合同中約定:“爭議可提交a市有關仲裁機構仲裁或b市有關仲裁機構仲裁”。

  這樣的約定,往往在糾紛發生時雙方當事人會就申請何地仲裁機構仲裁發生分歧,此時根據新仲裁法解釋第五條之規定:仲裁協議約定兩個以上仲裁機構的,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其中的一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不能就仲裁機構選擇達成一致的,仲裁協議無效。可以說,這樣的約定不僅沒有達到簡便快捷地解決糾紛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煩。

  第三,在合同中既約定仲裁,又約定訴訟。

  如有的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可向合同履行地***簽訂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爭議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機關仲裁,對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等。根據我國仲裁法及仲裁法解釋的規定,由於這種協議既約定了仲裁又約定了訴訟,違反了仲裁的唯一性和終局性,會被仲裁機構認定為無效約定,其仲裁申請不被受理。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認為,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時,一定要依據仲裁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在仲裁協議中必須約定以下三項內容:

  一、要有明確的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這部分內容在合同的仲裁條款中,通常是提出雙方當事人有權在糾紛發生後,向某一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解決糾紛。不要在條款中既約定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又約定向某一法院提起訴訟,這樣的仲裁條款會被視為無效。

  二、要有仲裁事項。

  即提出對什麼內容申請仲裁。一般要明確對合同履行過程中所發生的什麼糾紛申請仲裁。

  如合同當事人屬長期合作關係,雙方在前一合同尚未履行完畢時又簽訂了含有仲裁條款的新合同,且兩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這樣會導致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一部分在仲裁管轄範圍內,一部分在訴訟管轄範圍內,一旦發生合同爭議,就會出現合同當事人既要進行仲裁,又要到法院訴訟的情況。

  故為防止類似問題的產生,合同當事人在約定仲裁協議時,應將對前期沒有約定仲裁方式的前合同一併寫入新合同爭議條款中。

  三、要有選定的仲裁機構。

  在仲裁條款中寫明所選定的是哪一個仲裁委員會,如果僅約定仲裁地點而沒有約定具體的仲裁委員會,或者約定兩個仲裁委員會的,則視為沒有選定仲裁委員會。

  相關閱讀:

  仲裁協議的特徵

  仲裁協議做為整個仲裁活動的前提和基本依據,有著如下法律特徵:

  ***一***仲裁協議只能由具有利害關係的合同雙方***或多方***當事人或其合格的代理人訂立。否則,就不可能在有關合同發生爭議時約束各方當事人。如果有關當事人在仲裁程式開始時提出證據,證明他不是仲裁條款或仲裁協議的當事人,或訂立時沒有權利能力或行為能力,那麼仲裁協議無效,對雙方均無法律約束力。

  ***二***仲裁協議是當事人申請仲裁、排除法院管轄的法律依據。仲裁協議一經簽訂,就成為仲裁委員會受理合同爭議的憑據,同時在申請法院執行時,也以它作為撤銷裁決或強制執行的依據。

  ***三***仲裁協議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如果是以仲裁條款的形式寫入合同,那就是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條款的無效不影響仲裁條款的效力。如果雙方當事人簽訂了單獨的仲裁協議,則可視為一個獨立的合同。仲裁協議與它所指的合同本身,由不同的法律、法規調整,前者是程式性合同,後者是實體性合同,是兩個不同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