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體電路封裝的作用

  積體電路封裝在電子學金字塔中的位置既是金字塔的尖頂又是金字塔的基座。那麼你對積體電路封裝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積體電路封裝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積體電路封裝的概述

  從電子元器件***如電晶體***的密度這個角度上來說,IC代表了電子學的尖端。但是IC又是一個起始點,是一種基本結構單元,是組成我們生活中大多數電子系統的基礎。同樣,IC不僅僅是單塊晶片或者基本電子結構,IC的種類千差萬別***類比電路、數位電路、射頻電路、感測器等***,因而對於封裝的需求和要求也各不相同。本文對IC封裝技術做了全面的回顧,以粗線條的方式介紹了製造這些不可缺少的封裝結構時用到的各種材料和工藝。

  積體電路封裝還必須充分地適應電子整機的需要和發展。由於各類電子裝置、儀器儀表的功能不同,其總體結構和組裝要求也往往不盡相同。因此,積體電路封裝必須多種多樣,才足以滿足各種整機的需要。

  積體電路封裝是伴隨積體電路的發展而前進的。隨著宇航、航空、機械、輕工、化工等各個行業的不斷髮展,整機也向著多功能、小型化方向變化。這樣,就要求積體電路的整合度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複雜。相應地要求積體電路封裝密度越來越大,引線數越來越多,而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封裝結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將直接影響積體電路的質量。因此,對於積體電路的製造者和使用者,除了掌握各類積體電路的效能引數和識別引線排列外,還要對積體電路各種封裝的外形尺寸、公差配合、結構特點和封裝材料等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以便使積體電路製造者不因選用封裝不當而降低積體電路效能;也使積體電路使用者在採用積體電路進行徵集設計和組裝時,合理進行平面佈局、空間佔用,做到選型恰當、應用合理。

  

  積體電路封裝不僅起到積體電路晶片內鍵合點與外部進行電氣連線的作用,也為積體電路晶片提供了一個穩定可靠的工作環境,對積體電路晶片起到機械或環境保護的作用,從而積體電路晶片能夠發揮正常的功能,並保證其具有高穩定性和可靠性。總之,積體電路封裝質量的好壞,對積體電路總體的效能優劣關係很大。因此,封裝應具有較強的機械效能、良好的電氣效能、散熱效能和化學穩定性。

  雖然IC的物理結構、應用領域、I/O數量差異很大,但是IC封裝的作用和功能卻差別不大,封裝的目的也相當的一致。作為“晶片的保護者”,封裝起到了好幾個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根本的功能:

  ***1***保護晶片,使其免受物理損傷;

  ***2***重新分佈I/O,獲得更易於在裝配中處理的引腳節距。封裝還有其他一些次要的作用,比如提供一種更易於標準化的結構,為晶片提供散熱通路,使晶片避免產生α粒子造成的軟錯誤,以及提供一種更方便於測試和老化試驗的結構。封裝還能用於多個IC的互連。可以使用引線鍵合技術等標準的互連技術來直接進行互連。或者也可用封裝提供的互連通路,如混合封裝技術、多晶片元件***MCM***、系統級封裝***SiP***以及更廣泛的系統體積小型化和互連***VSMI***概念所包含的其他方法中使用的互連通路,來間接地進行互連。

  隨著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器件和片上實驗室***lab-on-chip***器件的不斷髮展,封裝起到了更多的作用:如限制晶片與外界的接觸、滿足壓差的要求以及滿足化學和大氣環境的要求。人們還日益關注並積極投身於光電子封裝的研究,以滿足這一重要領域不斷髮展的要求。最近幾年人們對IC封裝的重要性和不斷增加的功能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IC封裝已經成為了和IC本身一樣重要的一個領域。這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IC的效能受到IC封裝的制約,因此,人們越來越注重發展IC封裝技術以迎接新的挑戰。

  積體電路封裝的發展趨勢

  在較長一段時期內,積體電路封裝幾乎沒有多大變化,6~64根引線的扁平和雙列式封裝,基本上可以滿足所有積體電路的需要。對於較高功率的積體電路,則普遍採用金屬圓形和菱形封裝。但是隨著積體電路的迅速發展,多於64,甚至多達幾百條引線的積體電路愈來愈多。如日本40億次運算速度的巨型計算機用一塊ECL.複合電路,就採用了462條引線的PGA。過去的封裝形式不僅引線數已逐漸不能滿足需要,而且也因結構上的侷限而往往影響器件的電效能。同時,整機制造也正在努力增加印製線路板的組裝密度、減小整機尺寸來提高整機效能,這也迫使積體電路去研製新的封裝結構,新的封裝材料來適應這一新的形勢。因此,積體電路封裝的發展趨勢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表面安裝式封裝將成為積體電路封裝主流 積體電路的表面安裝結構是適應整機系統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因為電子裝置的小型化和輕量化,要求組裝整機的電子元器件外形結構成為片式,使其能平貼在預先印有焊料膏的印製線路板焊盤上,通過再流焊工藝將其焊接牢固。這種作法不僅能夠縮小電子裝置的體積,減輕重量,而且這些元器件的引線很短,可以提高組裝速度和產品效能,並使組裝能夠柔性自動化。

  表面安裝式封裝一般指片式載體封裝、小外形雙列封裝和四面引出扁平封裝等形式,這類封裝的出現,無疑是積體電路封裝技術的一大進步。

  2.積體電路封裝將具有更多引線、更小體積和更高封裝密度

  隨著超大規模和特大規模積體電路的問世,積體電路晶片變得越來越大,其面積可達7mm×7mm,封裝引出端可在數百個以上,並要求高速度、超高頻、低功耗、抗輻照,這就要求封裝必須具有低應力、高純度、高導熱和小的引線電阻、分佈電容和寄生電感,以適應更多引線、更小體積和更高封裝密度的要求。

  要想縮小封裝體積,增加引線數量.唯一的辦法就是縮小封裝的引線間距。一個40線的雙列式封裝要比68線的H式載體封裝的表面積大20%,其主要區別就是引線目距由2.54mm改變自1.27mm或1.00cmm。不難想像,如果引線間距進而改變為0.80mm,O.65mm甚至0 50mm,則封裝的表面積還會太大地縮小。但是為了縮小引線間距,這勢必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目題,如印線精密製造就必須用光致腐蝕的蝕刻工藝來代替機械模具的衝制加工,並必須解決引線間距縮小所引起的引線間絕緣電阻的降低和分步電容的增大等各個方面研究課題。

  積體電路芯片面積增大,通常其相應封裝面積也在加大,這就對熱耗散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個問題是一個綜臺性的,它不僅與晶片功率、封裝材料、封裝結構的表面積和最高結溫有關,還與環境溫度和冷玲方式等有關,這就必須在材料的選擇、結構的設計和冷卻的手段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3.塑料封裝仍然是整合自路的主要封裝形式

  塑料模塑封裝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和便於自動化生產等優點,雖然在軍用積體電路標準中明文規定,封裝結構整體不得使用任何有機聚合物材料,但是在積體電路總量中,仍有85%以上採用塑料封裝。

  塑料封裝與其他封裝相比,其缺點主要是它屬於非氣密或半氣密封裝,所以抗潮溼效能差,易受離子汙染;同時熱穩定性也不好,對電磁波不能遮蔽等,因而對於高可靠的積體電路不宜選用這種封裝形式。但是近幾年來,塑料封裝的模塑材料、引線框架和生產工藝已經不斷完善和改進,可靠性也已大大提高,相信在這個基礎上,所佔封裝比例還會繼續增大。

  4.直接粘結式封裝將取得更大發展

  積體電路的封裝經過插入式、表面安裝式的變革以後,一種新的封裝結構—直接粘結式已經經過研製、試用達到了具有商品化的價值,並且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據國際上預測,直接粘結式封裝在積體電路中所佔比重將從1990年的8%上升至2000年的22%,這一迅速上升的勢頭,說明了直接粘結式封裝的優點和潛力。

  所謂直接粘結式封裝就是將積體電路晶片直接粘結在印製線路板或覆有金屬引線的塑料薄膜的條帶上,通過倒裝壓焊等組裝工藝,然後用有機樹脂點滴形加以覆蓋。當前比較典型的封裝結構有晶片板式封裝***COB***、載帶自動焊接封裝***TAB***和倒裝晶片封轉***FLIPCHIP***等樹種,而其中COB封裝和TAB封裝已經大量使用於音樂、語音、鐘錶程控和照相機快門等直接電路。

  直接粘結式封裝其所以能夠迅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它能適用於多引線、小間距、低成本的大規模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生產,並且簡化了封裝結構和組裝工藝。例如COB封裝不再使用過去的封裝所必需的金屬外引線;TAB封裝採用倒裝壓焊而不再使用組裝工藝必須的內引線鍵合。這樣,一方面減少了鍵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因減少引線的壓焊點數而提高了積體電路的可靠性。

  在中國COB封裝已經大量生產,而TAB封裝尚處於開發階段,相信在今後的積體電路中,這類封裝會佔據一定的地位和取得更大的發展。

  5. 功率積體電路封裝小型化已成為可能

  功率積體電路的封裝結構,受封裝材料的導熱效能影響,造成封裝體積較大而與其他積體電路不相匹配,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之一,而關鍵所在是如何採用新的封裝材料。

  功率積體電路所用的封裝材料,不僅要求其導熱效能好,而且也要求線膨脹係數低,並具備良好的電氣效能和機械效能。隨著科學的進步,一些新的材料已經開始應用到積體電路方面來,如導熱效能接近氧化鈹***BeO***線膨脹係數接近矽***Si***的新陶瓷材料—氮化鋁***AlN***,將成為功率積體電路封裝結構的主體材料,從而大大地縮小了體積和改善了電路的效能,相信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新材料參與到這一領域中來,使功率積體電路能進一步縮小體積。

  另外,採用氟利昂小型製冷系統對功率積體電路進行強制冷卻,以降低其表面環境溫度來解決封裝的功耗,已在一些大型計算機中得到實現。這樣在改變封裝結構的外形設計、使用新的封裝材料的同時,再改善外部冷卻條件,那麼積體電路的熱效能就可取得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