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攻擊行為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什麼是寶寶攻擊行為?據專家介紹,在兒童心理學上,寶寶所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稱為兒童攻擊性行為。當寶寶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時,家長就會發現,有時他們能一起玩得很高興,但有些時候,他們會鬧出一些小矛盾,甚至可發生攻擊行為。那麼你知道嗎?

  寶寶攻擊行為的原因

  1.總遭遇挫折

  當寶寶的要求不能被滿足、總是面對失敗或者被別人侵犯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出現攻擊行為。比如一個人玩的很開心的時候,小夥伴出現打擾了寶寶,搶走了他的娃娃,那麼他就可能通過語言或者肢體攻擊這個小夥伴。

  2.得不到關注

  如果寶寶長時間得不到家長或者其他小朋友的重視,那麼他很可能爆發攻擊行為。比如寶寶長時間被家長忽視,那麼他就會通過很多方式獲得大人的關注以及自我滿足。

  3.獲取成就感

  如果寶寶感覺自己很失敗,希望獲得成就感,那麼他就可能通過攻擊別人來展示自己的強大,滿足其追求成功的心理。比如寶寶得不到表揚或者關注,他就會通過打架而“出名”,博得大人的重視,讓其他小夥伴畏懼,獲得這種畸形的成就感。

  寶寶攻擊行為的表現

  主要就是孩子有暴力行為,喜歡攻擊別人,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類:

  1.工具性攻擊

  主要是為了搶奪物品或者空間而攻擊他人,並不是為了傷害他人。比如寶寶通過咬、推、打等攻擊行為,佔有玩具或者活動範圍。

  2.敵意性攻擊

  這種就是為了傷害他人而進行攻擊,主要通過語言、工具以及肢體攻擊他人,以得到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比如寶寶在別人跌跤時嘲笑,直接打小夥伴,或者背後說壞話或者造謠等等。

  TIP:需要提醒的是,攻擊行為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體現,而隨著年齡變大,其攻擊方式也有改變。所以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寶寶,一旦出現攻擊性行為,就要及時阻止並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