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空巢老人是近年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究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空巢老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希望對你有幫助。

  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隨著計劃生育的不斷深入,現代每個家庭有隻是獨生子女,贍養老人和撫養子女的義務讓他們感到壓力極大,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這就導致與老人聚少離多。

  由於老人與子女的思想觀念的不同,為了避免與子女發生代溝問題的衝突,老人選擇獨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

  老人深知子女的工作不易,寧願選擇自己生活來減輕子女負擔。

  2、個人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老年人的思想觀念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代際分局成為一種趨勢。一方面,對於那些經濟能夠獨立、身體較好的老人會選擇與子女分開住。另一方面,因為老人與現在居住環境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不捨離開。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漸增多。

  3、社會因素

  到了老年時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子女在身邊,安享晚年。但是,在當今經濟快速繁榮發展的社會中,為了尋求更好的機會,子女選擇在外就業、出國留學不斷提升自己。空巢老人也由此產生。

  空巢老人面臨的難題

  1、經濟問題

  生活保障,主要是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任務,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城市“空巢老人”將不再是貶義詞,而是意味著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有單獨的生活空間、生活質量更高,這部分人的經濟保障不是問題。因此在這方面,人們更應該關注廣大農村的“空巢老人”。

  2、生活問題

  日常照料服務,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是當前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如養老護理員,全國只有兩萬多人,而實際需求接近千萬。

  3、精神問題

  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在不少專家看來,受到衝擊最為嚴重的正是作為養老最基礎的家庭層面。

  如何關愛空巢老人

  1、樹立敬老愛老安老之風尚,為老年人營造幸福環境。社會在變遷,人類在發展,但亙古不變的是血親孝、仁道孝的傳統理念。現今社會,實現“老有所養”的關鍵就是在全民族樹立尊老、敬老、安老為核心的文化取向,發揚光大孝道文化。子女應該承擔起對父母的照顧責任,“父母在,不遠遊”,就是要提倡與父母保持一個相對近的居住距離,已盡人子女之責。

  2、構建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解決老年人的後顧之憂。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社工服務為載體,城鄉一體化、投資多元化、管理規範化、隊伍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基礎服務;積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院,政府提供財政支援,使得空巢老人老有所居;通過社群的服務、社工的悉心照料,志願者的關愛行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3、加強公益性養老服務建設,使老人晚年空巢不空心。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認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與自我實現。對老年人而言,完善老人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應關注老人的自我實現的需求。

  說到如何關愛空巢老人,最重要的還是子女,對於家裡的老人,離家不遠的,我們要定期回去探望,細心瞭解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以及家中有什麼老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做為子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經常給老人精神上的關心。在家時,多聊聊家常,可以親手給父母做幾個自己特長的小菜。這些都是讓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當我們不在家時,有空的時候可以給老人多打些電話,聊聊你在異地的生活情況。讓老人的心能夠得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