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骨質增生,一般認為與年齡老化、損傷、肥胖超重、骨細胞代謝異常、關節區域性血循改變等因素有關,可伴有嚴重的疼痛。那麼,有什麼治療方法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骨質增生的原因:
一、年齡增長:在邁入中年之後,人體的形態結構與生理機能都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細胞、組織器官逐步發生退行性改變,這種退行性改變在脊椎上的表現為椎體邊緣有脣形的骨質增生,即椎體骨刺的形成。所以說,骨刺的形成是一種退行性改變。
二、長期性的關節磨損:有些患者的關節長年累月的受到損傷和磨損,使關節軟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但往往就是因為這些損傷在自我恢復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常,大部分時候則會表現為骨質增生的情況出現。
初期僅僅軟骨受到摩擦,由於軟骨中沒有神經,所以摩擦時人不會感到疼痛,但是隨著軟骨進一步磨損,後期軟骨變薄並出現一定程度的破裂,長期的過分磨損還可使軟骨脫落。軟骨下骨質出現硬化,關節因負重和運動產生的刺激,使軟骨邊緣過度增生,逐漸形成骨刺。
三、體重增加:有些患者本身年齡大了之後,體力衰弱,加之體重沒有嚴格控制好,使得關節的受力狀態發生了改變,而關節部分可能會出現一邊受力較大一邊受力較小的情況,久而久之,受力較大的部位便長出了骨剌。
四、椎間盤變性:椎間盤變性後引起椎間隙變窄,並失去其“水墊”或水力學效能,椎體間的壓力不能均勻地四向傳導,椎體兩端就不斷受到震盪、衝擊和磨損,促進骨刺形成。
五、骨質疏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患者體內的激素水平出現明顯改變。它們與骨代謝有聯絡,一旦內分泌發生變化,就會導致骨疏鬆或骨剌的表現。
骨質增生的藥物治療方法:
骨質增生是由於年齡增長、長期勞累等原因而導致的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韌帶鬆弛、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周圍形成骨刺的臨床症狀;另外,骨質增生也可以是因關節創傷、發育畸形等導致關節面不平、受力不均的症狀。
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痺證"範疇,亦稱"骨痺"。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溼邪、痰溼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1、肝腎虧虛。中醫認為“腎主藏精,骨主生髓”,若腎精充足則機體強健,骨骼外形及內部結構正常,且可耐勞累及一般傷損。若腎精虧虛,肝血不足,則骨髓發育異常,更兼筋肉不堅,榮養乏源,既無力保護骨髓、充養骨髓,又不能約束諸骨,防止脫位。久之關節在反覆的活動過程中,可漸漸地受到損害而過早過快地出現退變。
2、外傷與勞損。一時性承受超強度的外力,包括扭、挫、撞、跌等,或長時間承受超強度的外力勞損,如特定狀態下采取不正確姿式持續緊張地勞作等,都可造成關節的急性或慢性損傷,以發生在頸、腰段、脊柱及髖、膝、踝等負重關節較多。嚴重的導致筋損骨傷、血流不循常道而溢於脈外形成瘀血凝滯,導致關節骨骼結構受損,失去滋養,久之,退行性疾病便會出現。
3、外感風寒溼邪。感受風寒、著涼、久居潮溼之地、冒雨涉水等,外邪乘隙侵犯肌表經絡,客於關節、筋骨,導致機體全部或某一區域性性生氣血執行阻滯,經脈痺阻,筋骨失養,漸成骨痺。
4、痰溼內阻。“肥人多痰溼”,故體胖之人易患本病。肥胖之體,多陽虛溼盛,溼聚成痰,隨經脈流注於關節部位,又體胖之人可加重關節之負重。二者均可造成關節區域性血運不暢,筋骨失養,久則成痺。
中醫在治療骨質增生方面已有上千年的經驗積累。中醫療法以安全無副作用著稱;另一方面,中醫療法不僅僅針對具體患處用藥,更強調全身機理的調養,以提高人體的整體健康和抗病能力。
刺寧膏是傳統中醫黑膏藥,在治療骨質增生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1、刺寧膏載藥量大,直貼患處,藥力直達病灶,藥效持久,彌補直流電藥物離子匯入法易揮發的缺點。
2、刺寧膏採用中醫標本兼治的用藥理念,一方面軟化骨刺、消除炎症,快速消除病患疼痛;另一方面強調滋陰補腎、行血養血、通絡除痺,從整體上提高人體骨骼素質,從而達到紫外線療法、按摩法、西藥療法等所沒有的根治效果。
3、刺寧膏使用方便,只須輕輕一貼,且花費相對要低,風險性也相對要小,
骨質增生是骨關節退行性改變的一種表現,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邊緣骨質增生。病人常感到關節發僵發累感,伴有疼痛,若疼痛不重,不必服藥,若疼痛較重可服非甾類消炎止痛藥。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因此選擇沃卡恩效果會更好,從外皮滲透,藥物滲入骨質,沒有副作用,療效徹底;沃卡恩是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使用方便,不過敏,能徹底解決骨質增生痛苦。
外用膏藥治療可以避免口服藥物的副作用,直接滲透病灶,中醫代表方膏有蘭氏坤元膏,靈胎黑膏等。
骨質增生的中醫治療方法: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以前人們一直把“骨刺”當作是風溼骨痛的症狀,從而忽略了骨質增生,治療效果也不理想。而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通過X線攝片便能清晰地辨認骨質增生的部位和增生的程度。如今,通過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中醫對“骨刺”的認識也有了一個飛躍。
臨床證明,長期服用中藥治療骨質增生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患者可用威靈仙30克、鹿銜草30克、金毛狗脊45克、去皮雞胸肉250克煲湯飲用。先將上述藥品放入瓦罐內,加10碗水煎至3碗,去滓渣後喝湯。3碗藥汁要暖飲,分早中晚3次,10天為1療程。
不過,為了提高中藥的療效,在治療時還應根據疾病的階段和患者的體質認真辨證才行。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的早期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藥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稜10克、莪術10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會明顯好轉。鞏固療效可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連服3個月。
如果病人已是骨質增生的後期,則多系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溼熱之別,病情比較複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洩;溼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中藥: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10克、丹蔘30克、皁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乾薑10克、附片15克;瘀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溼熱者加蒼朮10克、黃柏10克。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骨質增生時,有許多中醫師都喜歡使用馬錢子或馬錢子製劑。臨床證明,馬錢子及其製劑對骨質增生的確有很好的療效。但是,馬錢子辛熱有毒,服後有頭暈和周身熱感,應嚴格掌握其用量和禁忌。患者不可急於求成而擅自使用。
80年代之後,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即大青鯊軟骨粉來再生人體關節軟骨,從內部恢復關節,徹底治療骨質增生,已成為各先進國家的全新嘗試。在歐洲,鯊魚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骨質增生的藥品,美國OAM***替代醫療事務局***也把鯊魚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則採用鋸峰齒鮫軟骨粉作為代替醫療的一環廣泛運用於骨質增生的臨床,並歸納出針對骨質增生的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資料,取得顯著成效,為人類徹底解決骨質增生帶來了明亮的曙光。
骨質增生的飲食注意:
骨質增生患者應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
骨質增生患者應節制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臨床發現肥胖患者一般骨質增生髮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準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磨損與傷害也就更大。所以均衡飲食、 保持體重是防止骨質增生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