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大便帶血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新生兒大便帶血是為什麼呢?寶寶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收縮和舒展調解不夠完善,這就導致寶寶大便帶有血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

  新生兒大便帶血的原因

  1、媽媽乳頭破潰出血母乳餵養期間,特別是初期,媽媽的乳頭很容易破潰,如果孩子吞嚥了媽媽乳頭破潰處的血液,大便就會帶有少許粉色或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查不到紅細胞,卻能查出潛血。這種情況孩子通常進食正常,生長正常,家長不必緊張。

  2、服用了補鐵***鐵食品***製劑

  如果孩子服用了含鐵的多種維生素製劑或補鐵的藥物,其中的鐵不可能全部被吸收,會有少量經腸道排出。這時大便中可能含有黑褐色點狀物,大便潛血會呈現陽性,第一個例子中的球球就是這種情況,因為醫生經詢問得知,球球從出生後6個月開始,每天服用含鐵的多種維生素***維生素食品***。這種情況與孩子腸道發育或疾病無關,只要孩子生長正常,就不必擔憂。

  3、小腸黏膜受損

  如果小腸黏膜受到損傷,大便也會帶有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潛血呈陽性。誤服藥物或異物會造成腸道黏膜受損,但對於小寶寶***寶寶食品***來說,這種可能性很小。大多數造成腸道損傷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見的是牛奶。腸道不能耐受某種食物,使小腸黏膜受到損傷,血液進入腸腔,由於這些血液在腸道存留一段時間才會隨大便排出,此間會被腸液破壞,因此大便檢測只能查到便潛血,並沒有紅細胞。但是,這種小腸損傷在不改變飲食的情況下會持續存在,造成孩子生長髮育遲緩。第二個例子中的強強就是這種情況。強強出生後主要以嬰兒配方奶餵養為主,出現了對牛奶蛋白的不耐受。經過轉換氨基酸***氨基酸食品***和深度水解的特殊配方粉後,強強大便恢復正常,生長也很快恢復正常。

  4、消毒劑損傷腸道

  一些化學物質,特別是消毒劑,也會對腸黏膜造成損傷,第三個例子中的小東就是這樣。家長認為消毒能使孩子遠離病菌侵襲,但是孩子無形中接觸消毒劑的機會也明顯增多,長久下來,慢性消毒劑食入成了損傷腸道的元凶。此後,父母改用清水擦洗代替消毒紙巾,孩子的大便不久就恢復了正常。

  5.肛裂

  如果大便中可見鮮血,而且血液附著於大便表面,檢查提示有紅細胞,多半是由於肛裂所致,就像第四個例子提及的那樣,孩子會伴有哭鬧、排便費勁,但大便不一定乾結。因為嬰兒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收縮和舒展調解不夠完善,經常出現排便過程造成的小裂口,導致大便帶有少量鮮血。這時在肛門處塗上少許含有抗生素的軟膏,很快就會好轉。

  新生兒大便帶血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大便帶血在嬰兒時期並不少見,長期慢性便血***隱性或顯性***,必然引起新生兒發育緩慢或停滯,嚴重者可出現頭暈昏倒甚至影響心臟功能及智力發育,因此,新生兒大便帶血並不是正常現象。

  新生兒大便帶血即新生兒的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均稱為便血。便血一般見於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的出血,但偶爾可見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面板、貓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新生兒便血的外觀可為血與便相混或不相混,可表現為鮮紅、粉紅、暗紅、黑色大便***顯性血便***;還有部分為大便顏色正常,而做大便化驗時查出大便帶血,醫學上稱為大便潛血陽性***隱性血便***。

  新生兒便血可發生於從出生開始到進入成人的任何年齡階段,其病因多見於腸息肉和先天性腸道發育異常畸形,不同的疾病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出現便血。

  怎樣觀察新生兒的大小便

  1、觀察新生兒大便: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排出胎糞,胎糞是由胃腸分泌物、膽汁、上皮細胞、胎毛胎脂以及嚥進的羊水等組成的,顏色黑綠粘稠,沒有臭味。隨後2—3天排棕褐色的過渡便。以後就轉為正常大便了。由於餵養條件不同,正常大便也有差異。人奶餵養兒的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軟膏樣,味酸不臭;牛奶餵養兒的大便,色淡黃,均勻較硬,有臭味。

  一般吃母奶的新生兒,比牛奶餵養的大便次數要多,每天4—6次。如果母親乳頭有裂傷出血,大便可能象柏油一樣,這都屬於正常大便。母親乳頭正常而新生兒大便是柏油便,就不是正常大便了。大便帶鮮血,要看新生兒有沒有尿布疹、假月經、外傷、肛門裂。如果大便稀水樣、蛋花湯樣、綠色發酸,可能因餵養不當、飢餓所致。大便灰白可能有膽道閉鎖。

  2、觀察新生兒小便:新生兒往往在生產過程中排第1次小便,生後的第一天,可能沒有尿或者排尿4—5次以後根據入量逐漸增加,一晝夜可達20次。如果生後48小時仍無尿,則要考慮有無泌尿系統畸形,可先喂糖水並注意觀察。如果多喂水後仍不排尿,就應請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