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的中醫治療方法
一:
骨刺早期病因:中醫認為骨刺患者早期多因風寒侵體、瘀邪交結、血氣迴圈不暢所致,治療應以化瘀驅邪、舒筋通絡為主。
具體藥方: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稜10克、莪術10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為鞏固療效,患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連服3個月。
骨刺後期病因:骨刺患者後期多因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溼熱之分,病情比較複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體型消瘦,頭暈目眩。陽虛者身體發冷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洩;溼熱患者多半有關節痠痛、腫脹及關節內有積液等症狀。骨刺晚期患者多以健脾補腎為主。
具體藥方: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10克、丹蔘30克、皁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乾薑10克、附片15克;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溼熱者加蒼朮10克、黃柏10克。
二:
骨刺的早期
中醫認為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藥方藥: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 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稜10克、莪術10克、雞血藤15克、丹蔘15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急性發作而疼痛較甚者,加乳香5克、沒藥5克、鉤藤10克、絲瓜絡6克。氣血虛弱者,加黃芪15克、何首烏30克。另用白花蛇2條、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明顯好轉。
骨刺的後期
中醫認為則多系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溼熱之別,病情比較複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洩;溼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中醫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方藥: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10克、丹蔘30克、皁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淫羊藿、巴戟天、杜仲各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乾薑10克、附片15克;瘀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溼熱者加蒼朮10克、黃柏10克。
驗方
1.取狗骨頭150克,砸碎炒黃,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浸泡,3日後用生薑蘸酒擦患處,1日3次***最好同時喝此酒1蠱***,需用半月可治癒。
2.用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陳醋適量,藥用凡士林少許。將藥末加山西老陳醋調成糊狀,然後混入少許藥用凡士林調勻。隨即將配好的藥膏塗抹在患者增生部位,塗好後蓋上1層塑料紙再貼上紗布,用寬膠布將紗布四周固封。2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
3.取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頸椎加葛根12克;胸椎加狗脊12克;腰椎加杜仲、懷牛膝各12克***亦適用於膝關節以下骨關節病***。此方重用白芍,若效果不顯可逐漸增至60克。若有腹瀉,可加炒白朮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1日1劑。
4.用花蛇***銀環蛇***4條,威靈仙72克,當歸、土元、血竭、透骨草、防風各36克,共研細末,過篩。日服2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
5.取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塗抹患處,覆以乾淨白紙,紙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覆加熱,直至粘液燙幹為止。每天2次。此方治療骨質增生療效較佳。
骨刺預防:
1.注意保持適當的體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
2.必要的體育鍛煉,特別是關節周圍肌肉的鍛鍊,以增加關節穩定。
3.儘量避免關節的超負荷運動和避免硬路面的過度長跑,避免不適當的爬山爬樓鍛鍊,以減少對關節面的磨損。
4.注意保暖,特別是季節變化時,夏天不要讓電風扇和空調直吹關節部位。
5.產生關節痛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和鍛鍊,絕大多數骨關節病患者能夠解除和緩解症狀,並能減少和延緩骨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