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應急常識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被細菌性或化學性毒物汙染的食物,或誤食本身有毒的食物,引起急性中毒性疾病。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動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喝大量潔淨水以稀釋毒素,用筷子或手指向喉嚨深處刺激咽後壁、舌根進行催吐,並及時就醫。用塑料袋留好嘔吐物或大便,帶去醫院檢查,有助於診斷。

  ●出現抽搐、痙攣症狀時,馬上將病人移至周圍沒有危險物品的地方,並取來筷子,用手帕纏好塞入病人口中,以防止咬破舌頭。

  ●症狀無緩解跡象,甚至出現失水明顯,四肢寒冷,腹痛腹瀉加重,面色蒼白,大汗,意識模糊,說胡話或抽搐,以至休克,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瞭解與病人一同進餐的人有無異常,並告知醫生和一同進餐者。

  ●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衛生監督機構報告。

  相關閱讀:食物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根據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1.胃腸型食物中毒

  胃腸型食物中毒多見於氣溫較高、細菌易在食物中生長繁殖的夏秋季節,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為主要特徵。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是由於進食被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所產生的腸毒素所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食品主要有澱粉類***如剩飯、粥、米麵等***、牛乳及乳製品、魚肉、蛋類等,被汙染的食物在室溫20~22℃擱置5小時以上時,病菌大量繁殖併產生腸毒素,此毒素耐熱力很強,經加熱煮沸30分鐘,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該病以夏秋二季為多。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是由於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汙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該菌的食品後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細菌性食物中毒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臨床上以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及水樣便等為主要症狀。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發起病***同一時間、同一區域、相同或相似症狀、同一汙染食物***、潛伏期短***數小時至數天***、有一定季節性***多夏秋季***等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特點。

  4.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是由於攝入大量變形桿菌汙染的食物所致,屬條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變形桿菌是革蘭陰性桿菌,根據生化反應的不同可分為普通變形桿菌與奇異變形桿菌,有100多個血清型。大量變形桿菌在人體內生長繁殖,併產生腸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節發病率較高,臨床表現為胃腸型及過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