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產生的原因_黃疸形成的原因
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因人體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高,所引起的面板、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症狀。那麼,黃疸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黃疸產生的原因吧!
黃疸產生的原因
1、膽紅素生成過多
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溶血***後,非結合膽紅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運輸至肝臟,必然使肝臟***肝細胞***的負擔增加,當超過肝臟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與結合能力時,則引起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導致的貧血,使肝細胞處在缺氧、缺血的狀態下,其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必然會進一步降低,結果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
2、大膽管的梗阻引起的黃疸
肝內、肝外肝膽管、總肝管、膽總管及乏特壺腹等處的任何部位發生阻塞或膽汁鬱積,則阻塞或鬱積的上方膽管內壓力不斷增高,膽管不斷擴張,最終必然導致肝內小膽管或微細膽管、毛細膽管發生破裂,使結合膽紅素從破裂的膽管溢位,反流入血液中而發生黃疸。
3、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細胞量減少
這是由於肝臟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於晚期肝硬化、或暴發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內殘存有功能的肝細胞量很少,不能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4、肝內型膽汁鬱積性黃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時因肝細胞變性、腫脹、匯管區炎性病變以及毛細膽管、小膽管內膽栓形成,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洩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位***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還有一些病人是由於毛細膽管、小膽管本身的病變,小膽管內膽汁栓形成,或毛細膽管的結構異常,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洩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位***或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膽管破裂等機械因素所致***如藥物所致的膽汁鬱積***,還可由於膽汁的分泌減少***分泌功能障礙***、毛細膽管的通透性增加、膽汁濃縮、淤滯而致流量減少,最終導致膽管內膽鹽沉積與膽栓的形成。
5、肝細胞破壞結合膽紅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於肝細胞發生了廣泛性損害***變性、壞死***,致使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結合發生障礙,故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損的肝細胞仍能繼續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使其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但其中一部分結合膽紅素未能排泌於毛細膽管中,而是經壞死的肝細胞間隙反流入肝淋巴液與血液中,導致血清中結合膽紅素濃度也增高而出現黃疸。這時病人轉氨酶多會升高。
黃疸的症狀
***1***黃疸伴腹痛;病毒性肝炎可有肝區隱痛或脹痛}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區持續脹痛;膽石症患者往往先有腹痛繼而出現黃疽;膽道蛔蟲病常有急性上腹絞痛、脹痛,多發生膽總管炎或蛔蟲堵塞後出現黃疸;溶血性黃疸特別是溶血危象時可出現上腹及背部痠痛;胰頭癌常有腰背痠痛,以夜間為著;肝癌、肝膿腫可出現劇烈的肝區疼痛,肝癌引起的肝破裂可引起全腹劇烈疼痛。
***2***黃疽伴其他消化道症狀:急性肝炎在黃疸發生前常有食慾減低、上腹飽脹、急性膽道疼痛、急性溶血、長時間乏力、納差。體重減輕後發生黃疸,要高度考慮惡性腫瘤,如胰腺癌、肝癌等,特別是老年人。
***3***黃疽伴尿和糞便顏色改變:肝細胞性黃疽時尿色加深,糞色淺黃;膽汁淤積性黃疸時尿呈濃茶色,糞色淺灰或白陶土色;溶血性黃疽發作時尿呈醬油色,糞便顏色加深。
***4***黃疽伴發熱:病毒性肝炎在黃疽前常有低熱和上腹疼痛後出現黃疸。細菌性肝炎、敗血症患者往往高熱、寒戰、胸及全身不適。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症往往持續高熱、全身衰竭、血細胞減少,伴黃痘。溶血性黃疸高熱繼而出現黃疸。肝癌等惡性腫瘤均可伴有高熱。
***5***黃疸伴面板瘙癢:見於膽汁淤積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
***6***黃疸伴體重改變:見於癌腫,體重進行性減輕。
***7***黃疸伴消化道出血、鼻出血、水腫、腹水及神經精神異常。
黃疸怎麼預防
預防調護
飲食有節,勿嗜酒,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 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洩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
引起黃疸的因素
1.生理缺陷:
***先天性代謝酶和紅細胞遺傳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導致的體內紅細胞破壞過多,發生貧血、溶血,使血內膽紅素原料過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黃疽。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等等。
2.由於結石和肝、膽、胰腫瘤以及其它炎症,致使膽道梗阻,膽汁不能排入小腸,就可造成肝後性黃疽。
常見疾病包括:化膿性膽管炎、膽總管結石、胰頭癌、胰腺炎、膽管或膽囊癌。膽管結石:較多見於中年婦女,常有反覆發作急性腹絞痛史,並放散至肩背部,黃疸與腹痛發作有關,呈間歇性。鹼性磷酸酶、膽固醇、γ-谷氨醯轉肽酶等增高,膽道造影可有結石顯影。胰、膽腫瘤:老年人多見。胰頭癌起病緩慢,總膽管癌隱匿發病,患者消瘦明顯,上、中腹區痛持續加重,黃疸呈進行性加深。鹼性磷酸酶、膽固醇及γ-谷氨醯轉肽酶增高。B超、CT及磁共振檢查可探及腫物、膽囊腫大或膽管擴大等可明確診斷。
3.新生兒降生不久可因紅細胞大量破壞,肝細胞對膽紅素攝取障礙而出現生理性黃疸。
還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吉爾伯特病及二氏綜合症引起的黃疽和新生黴素引起的黃疸,都是肝細胞內膽紅素結合障礙、膽紅素代謝功能缺陷所造成。
4.心臟疾病:
嚴重心臟病患者心力衰竭時,肝臟長期淤血腫大,可以發生黃疸。
5.藥物類損害:
有服藥史,服用氯丙臻、消炎痛、苯巴比妥類、磺胺類、對氨水楊酸、卡巴胂等,可致中毒性肝炎。此時胃腸道症狀不明顯,黃疸出現之前無發熱,血清轉氨酶升高很明顯,但絮濁反應正常等可資鑑別。
判斷黃疸的型別
1、黃疸出現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天左右出現,少數在生後第二天起就看到面板輕微發黃,或延遲到生後5天出現。以後逐漸加重,通常於黃疸出現後第2—3天最明顯。
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早,常在生後24小時內出現。如果一個新生兒生後幾小時就出現黃疸,一般最早出現的部位是鞏膜和麵部,那麼提示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2、黃疸的程度
生理性黃疸:主要靠測定血清膽紅素來判定。生理性黃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兒不應超過12mg%,早產兒不應超過15mg%。黃疸出現的順序是最先從鞏膜、面部、頸部然後蔓延到軀幹和四肢。
病理性黃疸:黃疸進展快,從面部逐漸波及到軀幹、四肢,如果發現新生兒手足心均被黃染,多提示其血膽紅素值超過12mg%。
有一個判斷黃疸的簡單方法:
輕度:僅僅是面部黃染;
中度:軀幹部面板黃染;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現黃染。
3、黃疸消退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新生足月兒一般在生後7—10天黃疸消退,最遲不能超過生後2周,早產兒可延遲至生後3—4周退淨。
病理性黃疸:常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3周。如果新生兒生後2周仍有黃疸,無論血清膽紅素是多少均提示是異常情況,家長最好帶其到醫院作必要的檢查,以便找出引起黃疸的原因。
4、其它細節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除黃疸外,其它各方面都表現正常,如吃奶、睡眠、哭聲、大小便、體溫等。
病理性黃疸:新生兒精神狀態明顯不是特別好,有時候還出現了雙眼往一個方向凝視或者驚叫或者抽搐。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