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形成的黃河的成因是什麼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其形成過程是如何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黃河是怎樣形成的。
黃河的形成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範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氾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黃河的上游
河源至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的河口鎮為上游,河道長3471.6公里,流域面積42.8萬平方公里,佔全河流域面積的53.8%。
黃河上游瑪多縣多石峽以上稱河源區。河源當地稱瑪曲。“瑪”即瑪夏,藏語意為孔雀,“曲”是河,“瑪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於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窮山的瑪曲曲果日***意即黃河源頭山***,山坡前泉群彙集成東、中、西三股泉流,東股最大,當地藏民稱它是瑪曲曲果***黃河源頭***,其地理位置為東經95°59′24″及北緯35°01′18″。三股泉流匯合後,串聯許多大小水泊,逐漸形成了一條6~9米寬的小河,東北流入約古宗列。
穿行在約古宗列盆地的河段,又稱約古宗列曲,它串聯大小水泊,蜿蜒東北行,穿過第一個峽谷——茫尕峽***長18公里***進入瑪湧。瑪湧即黃河灘,自茫尕峽出口至扎陵湖,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黃河灘的西半部分就是著名的星宿海。
黃河流經星宿海,先後接納西北方向流來的扎曲和西南方向流來的卡日曲,水量大增,繼續東行約20公里,進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出鄂陵湖東行65公里流經黃河上游第一座縣城瑪多縣。
黃河河以上流域面積2萬多平方公里,年水量5億立方米,平時河面寬30~40米。
瑪多至下河沿河段:河道長2211.4公里,水面落差2985米,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黃河流經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接地帶,地質條件複雜。龍羊峽以上,大部位於青藏“歹”字型構造體系的首部,龍羊峽以下受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控制,地殼扭曲,褶皺發育,形成了一系列走向北西或近乎東西向的大山。黃河流經這些山谷或沿著較大斷裂發育,其水流方向多與山地走向正交或斜交,河谷忽寬忽窄,出現川峽相間的河谷形態。有最長的峽谷拉加峽、最窄的野狐峽、比降最陡的龍羊峽。
下河沿至河口鎮河段:河道長990公里,區間流域面積17.4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水面落差246米,河道比降2.5‱,是寬淺的平原型沖積河流。本河段開始由南向北,至三盛公逐漸折向東流,到河口鎮則又轉向南流,構成為著名的“黃河河套”。下河沿至石嘴山一段,黃河流經富饒的寧夏平原,河道長317公里,河寬400~3000米,比降為4.5‱,河床由砂卵石組成。石嘴山至磴口,黃河穿行於烏蘭布和沙漠與鄂爾多斯臺地之間,河長88公里,比降2.9‱,河床縮窄,區域性地段有礫石基岩出露,水面寬300~700米,河道兩岸沙丘起伏,一望無際。磴口至河口鎮,黃河蜿蜒於內蒙古河套平原之上,河長585公里,河寬500~2500米,比降1.3‱,水流緩慢,是彎曲型的平原河道。
黃河的中游
黃河自河口鎮至河南鄭州市的桃花峪為中游。中游河段長120***公里,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
黃河自河口鎮急轉南下,直至禹門口,飛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米,比降為8.4‱。滾滾黃流,奔騰不息,將黃土高原分割兩半,構成峽谷型河道。以河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陝西省,因之稱晉陝峽谷。
晉陝峽谷位於鄂爾多斯地臺向斜與山西地臺背斜交界,構造較簡單。本河段河道比較順直,河谷谷底寬,絕大部分都在400~600米。峽谷兩岸是廣闊的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嚴重。支流水系特別發育,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56條。本峽谷段流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佔全河集流面積的15%。區間支流平均每年向幹流輸送泥沙9億噸,佔全河年輸沙量的56%,是黃河流域泥沙來源最多的地區。
晉陝峽谷河段,磧流較多,下段的壺口瀑布,是黃河干流唯一的瀑布。
晉陝峽谷的末端是龍門。這裡形勢險要,兩岸斷崖絕壁,猶如刀劈斧削。左岸的龍門山與右岸的梁山隔河對峙,使河寬縮至100米左右。龍門是連線晉陝交通的古道渡口,歷史上靠木船擺渡。解放後西安~侯馬的鐵路和公路,都在此通過,建有現代化的橋樑。
黃河出晉陝峽谷,河面豁然開闊,水流平緩。從禹門口至潼關,河道長125公里,落差52米,比降4‱。河谷寬3~15公里,平均寬8.5公里。河道灘槽明顯,灘面寬闊,灘地面積達600平方公里。灘面高出水面0.5~2.0米。本段河道衝淤變化劇烈,主流擺動頻繁,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說,屬遊蕩性河道。禹門口至潼關區間流域面積18.5萬平方公里,匯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黃河過潼關折向東流356公里至河南鄭州市桃花峪,落差231米,平均比降6‱。其中,三門峽以上113公里的黃土峽谷,較為開闊。三門峽以下至孟津151公里,河道穿行於中條山與崤山之間,是黃河最後的一個峽谷段,界於河南、山西之間,故稱晉豫峽谷。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大支流有洛河及沁河,區間流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黃河流域常見的暴雨中心。暴雨強度大,匯流迅速集中,產生的洪水來勢猛,洪峰高,是黃河下游洪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孟津以下,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河段。南依邙山,北傍青風嶺,部分地段修有堤防。
黃河的下游
黃河桃花峪至入海口為下游。流域面積2.3萬平方公里,僅佔全流域面積的3%,河道長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緩,平均1.11‱。下游河道橫貫華北平原,絕大部分河段靠堤防約束。河道總面積4240平方公里。由於大量泥沙淤積,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崗附近高出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懸河”,成為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嶺。
受歷史條件的限制,黃河下游現行河道呈上寬下窄的格局。桃花峪至蘭考東壩頭河段長136公里,系明清河道,兩岸堤防已有300~500年的歷史。東壩頭至陶城鋪河段長236公里,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泛流了20多年後才逐漸修築堤防。陶城鋪以下系大清河故道。
桃花峪~高村河段長206.5公里,兩岸一般堤距5~14公里,最寬達20公里,河道寬淺,河心多沙洲,水流散亂,衝淤變化劇烈,主流遊蕩不定,是典型的遊蕩性河道。由於水流受膠泥嘴、險工和高灘崖的制約,河道形成若干節點,對河勢有一定的控導作用。過去由於主槽擺動,造成嚴重的灘地坍塌。據調查1949~1958年鄭州至孫口河段每年平均塌失灘地53平方公里,其中絕大部分在高村以上。
高村至陶城鋪河段,長165公里。堤距1.5~8.5公里,主槽擺幅及速率,較遊蕩性河段小,一般在3~4公里,屬於遊蕩性河道與彎曲性河道之間的過渡性河段。經過整治,河槽已漸趨穩定。陶城鋪至利津河段,長310多公里,堤距0.4~5公里,兩岸險工、控導工程鱗次櫛比,防護段長佔河長的70%,河勢已得到基本控制,平面變化不大,屬於彎曲性河道。
利津以下是黃河的河口段。黃河河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之間,濱海區海洋動力較弱,潮差一般1米左右,屬弱潮多沙、擺動頻繁的陸相河口。
由於黃河將大量泥沙輸送到河口地區,大部分淤在濱海地帶,填海造陸,塑造了黃河三角洲。隨著黃河入海口的淤積——延伸——擺動,入海流路隨之改道變遷。歷史上利津以下河道多次改道,1949年後曾經三次有計劃的人工改道,河口段河道長也不斷變化。20世紀90年代黃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流經清水溝後逐步淤積塑造的新河道。
黃河的成因是什麼
- 黃河是怎樣形成的黃河的成因是什麼
- 悅木之源夏威夷礦泉水冰潤乳怎麼樣
- 磨菇種植的方法有哪些
- 肝病患者夏季有什麼注意事項
- 新加坡留學藝術專業申請條件
- 金牛座的女生的英文名推薦
- 安全生產專職安全員工作總結範文
- 通訊工程的論文免費參考
- 無線路由器為什麼連不上網
- 簡單人物鉛筆畫圖片素材
- 女人好福氣的面相特點解析
- 肝膽排毒的食療方法
- 在銀行工作的心得體會大全
- 小學生六年級數學上冊手抄報的樣板
- 早安週末快樂朋友圈問候語
- 高二物理萬有引力定律教學設計
- 關於勵志向上的作文以勵志為主題的作文
- 關於英語教師個人總結範文
- 高一物理牛頓運動定律考點總結
- 公益活動獻愛心最新宣傳標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