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育學論文

  從原始社會到進入資訊社會的今天,教育都要運用資訊科技,教育對資訊科技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現代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運用還產生了一門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資訊素養與資訊科技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資訊素養和資訊科技教育的具體概念和應用。

  關鍵詞:資訊素養,資訊科技教育,概念,應用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concep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and futher the applications of both.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ception, application

  一、 資訊能力與資訊素養

  資訊能力是對各種資訊科技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對資訊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創造、傳遞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資訊能力是一種基本的資訊素養,它是一種在技術層面、操作層面和能力層面上的素養,它是資訊素養的重要內容。除資訊能力外,資訊素養還應包括在認識、態度層面上的內容,即對資訊、資訊社會、參與資訊過程和資訊社會的認識和態度層面上的內容,這也是每一個資訊社會的成員,我們稱這為資訊人所必須具備的素養。資訊科技教育的教學目標應包括以下的三個方面:

  1.對資訊科學的理解

  通過資訊科技、資訊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學生應能深入地理解各種資訊手段的我,深入理解各種資訊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具體方法,能對給定的資訊進行適當的處理,並能對各種資訊的活用進行評價和完善。 對資訊科學的理解不是單純理論上的,知識內容上的理解,應能通過資訊科學的理解,指導資訊活用時,合理地選擇資訊手段和資訊處理的方法,並能對它們進行有效地評價,用以完善資訊活用和資訊處理的過程。以資訊科學的理解是資訊活用的基礎和條件,沒有對資訊科學的基本理解,不可能實現有效的資訊活用。對資訊活用的評價和完善是指導資訊科學基礎學習的重要根據。

  2.對資訊、資訊社會的認識,態度與參與

  對資訊、資訊社會的認識和態度包括對資訊社會的認識;對資訊在資訊社會中的作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的認識;對資訊的情感、對資訊的道德與倫理、對資訊的責任與態度以及資訊保安與資訊犯罪的認識與態度。 資訊科技教育中,應重視培養學生主體的、積極地參與資訊社會的態度。

  二、 資訊科技教育

  資訊科技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為目標的教育。根據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要求,在資訊科技教育中應注意處理好以下的幾個問題:

  1.資訊科技教育的兩個方面

  1資訊科技課

  為了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學校教育中,應開設資訊科技課也可稱資訊系統基礎、資訊科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內容應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決定。學生通過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應對資訊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學習和掌握。在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中,應特別重視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學習。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特別重視學生以資訊科技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資訊的理解、對資訊的判斷和評價比具體機器的操作、具體軟體的使用更為重要。

  2與其它學科的整合

  學校中的資訊科技教育不應只限於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應將資訊科技教育貫穿到黨校教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其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此,應高度重視資訊科技與其它課程整合。 資訊科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整合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方面是以資訊科技促進其它課程的學習,即以資訊科技的方法,例如使用多媒體,使用因特網學習其它課程的有關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其它課程的學習,充實,完善或補充資訊科技課程學習的不足,使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更全面、更具體、更生動。

  2.對資訊科技課程性質的認識

  資訊科技教育是一門有關資訊科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學科教育,它也是一種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素質教育。資訊科技教育中,應滸有關資訊科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資訊科技教育中,必然會大量地使用各種資訊機器,也可能使用機器、裝置的時間佔相當大的比例,我們不能因此將資訊科技課變成資訊機器操作、軟體使用的技能課。如果這樣,將偏離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標。

  3.資訊科技教育與計算機技術的學習

  在進行資訊科技教育時,應處理好與計算機技術學習的關係。如前面所討論的那樣,資訊科技是指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創造和傳遞。計算機作為資訊獲取、分析、處理的一種重要工具在資訊科技教育中順重要的位置,但我們決不能以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掌握代替資訊科技的學習與掌握,只能將計算機作為資訊獲取、分析、處理的工具進行學習。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應從資訊科技的高度、資訊科技的角度進行學習,而不是脫離這個前提進行學習。 以演算法語言的學習為例。單純的演算法語言學習,主要是介紹各種語句及如何以這些語句進行程式設計。在討論語句的使用方法時,可通過一些例項進行說明,這些例項是用於說明語句及其應用的。

  4.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1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掌握

  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必須涉及大量機器的操作,軟體的使用,有些人甚至認為資訊科技就是機器和軟體的操作技術,這是一種錯覺。各種機器的操作、軟體的使用,應基於一定的理論指導下予以選用。資訊科技教育中,應特別重視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應在一定理論的指導下去選擇,去完成一定的具體操作。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就不可能對操作的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就不可能完善具體的操作過程。某種操作技能只有在一下的理論指導下才能發揮作用。

  2完成任務與驅動知識的學習

  資訊科技教育中應彩任務驅動的方法實現資訊科學知識的學習,實現資訊活用能力的培養。在資訊科技教育中,我們表應只看到任務的完成,不看是否驅動了知識的學習。任務驅動是資訊科技課程的一種學習方法,這是一種問題解決式、發現式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求解問題的過程中去探索知識,發現知識。任務驅動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去探索、去發現有關的資訊科學的知識。如果不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學習、掌握,這一次的任務完成了,下一次同樣的任務可能完成不了,因為他沒有將任務的完成變為一種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自覺行為。任務驅動中,既要完成任務,更要注意通過完成任務應驅動的知識學習。

  上述各種關係的處理中,其實質是對資訊科技教育根本目的的認識,對學習目標的理解,對課程性質的定位。資訊科技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創新人才,不是培養機器的操作者。資訊科技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是一種學科教育,不緊某種技能掌握為目標的技能培訓。 資訊素養是面向資訊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學校教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必須認真地界定學生的資訊素養應包括怎樣的內容,在此基礎,採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養。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在資訊素養的癢 會出現什麼問題,如何處理好各種關係,如何認識學生的資訊素養及其培養等都是資訊素養培養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認識,去解決。我們應將學生的資訊素養及其培養作為學校素質教育、學校教育改革、學校教育資訊化的一個重大問題予以高度的重視,認真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校教育的現代化。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