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說痛經的原因有哪些

  西醫關於引起痛經的原因解釋很多,比如:婦科病、子宮發育不良、內分泌因素、經期劇烈的運動以及受涼所致等等,那麼中醫關於痛經的解釋如何呢?以下是中醫詳解引起痛經的原因介紹。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中醫解說痛經的原因

  1.氣滯血瘀

  主證: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衝住氣血鬱滯,氣血執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洩,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鬱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經期腹痛復發。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1***陽虛內寒

  主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腰腿痠軟,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

  分析:腎陽虛弱,衝任、胞宮先煦,虛寒滯血,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經少色暗淡;寒得熱化,故得熱痛減;非實寒凝血,故喜按。餘症均為腎陽不足之象。

  ***2***寒溼凝滯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噁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寒溼之邪傷及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暢,因而作痛,經血色暗黑而有塊;寒溼中阻,陽氣被遏,水溼不運,則畏寒便溏,噁心嘔吐。餘症均為寒溼阻滯所致。

  3.溼熱下注

  主證:經前、經期少腹脹痛,經量多,色紅,質稠或有塊,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外感或內蘊溼熱,流注衝任,阻滯氣血,經行不暢,故經來腹痛;熱擾衝任,則量多色紅有塊;熱灼津液,則經水質稠;溼熱下注,傷及任帶,則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脈均為溼熱內盛之象。

  4.氣血虛弱

  主證: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分析:體虛氣血不足,經行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故見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氣虛陽氣不充,血虛精血不榮,故經血色淡量少,質稀。餘症亦為血虛氣弱之象。

  5.肝腎虧虛

  主證,經淨後小腹隱痛、腰痠,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分析:肝腎虧虛,衝任俱虛,精血不足,行經之後,血海更虛,胞脈失養,故經淨後小腹隱痛;精虧血少,陰損及陽,經量少而色淡質薄,小腹空墜不溫;腎虛精虧,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痠。

  以上就是關於中醫詳解引起痛經的原因介紹,另外,在臨床中,女性痛經以寒溼凝滯型居多,主要是由於經期感受寒溼,導致寒凝經脈,衝任氣血執行不暢,經血淤阻胞宮而致。

  緩解痛經的方法

  1、按摩

  先用拇指點按肚臍、氣海、關元、中極、歸來、三陰交,每穴半分鐘。然後仰臥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臍以下***約3分鐘,再由臍部向恥骨聯合***陰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鐘。要求經前1周開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月經乾淨後3天結束。這種方法可起到緩解痛經的作用。

  2、刮痧

  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盲,配刮關元至中極、地機至三陰交、5次。肝鬱加刮太沖經穴部位,氣血虛加刮足三裡、命門經穴部位。輕刮足三裡、命門經穴部位3分鐘;重刮其它穴位3~5分鐘。

  3、拔罐

  取腎俞、胸腰部***後背***、骶椎兩側、下脘穴,選用大小適當的玻璃火罐,用閃火法將罐吸附於所選部位上,每次只拔2~3罐,留罐25~30分鐘,每日1次,7~10次為療程。

  4、灸法

  ***1***取關元、氣海、曲骨、外陵、三陰交穴。按艾卷溫和灸法操作施術,每次選用3個穴,每穴施灸20分鐘左右,連續治療4天。腰痛重者,加灸腎俞。4次為1療程,治療間隔4天,適應於痛經,一般在月經來潮前2天施灸術可緩解痛經。

  ***2***取神闕、子宮穴。按灸法常規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沒藥、白芍、丹蔘、紅花、山檢查,廣木香各15克,上藥共研細末,加冰片1克,混合後貯瓶備用。敷灸時每次取上藥30克,以薑汁***或黃酒***適量調和糊膏狀,分別敷於神闕、子宮穴,上蓋紗布***或油紙***,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換1次藥,應於月經前3天***或經期***敷灸。

  5、敷貼法

  ***1***取當歸、吳茱萸、乳香、沒藥、肉桂、細辛各50克,樟腦3克。先將當歸、吳茱萸、乳香、沒藥、肉桂、細辛水煎2次,煎液濃縮為糊狀,混入***溶於95%乙醇***適量乳香、沒藥液,烘乾後研細末,加樟腦備用,月經前3天取藥粉5克,用黃酒調為糊狀,外敷臍,用膠布固定,藥幹則調換1次藥,月經3天后取下,每月1次,連續使用,治癒為止。

  ***2***將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茴香20克研為末,用白酒調成糊狀加熱敷臍,每日1次,經前連用3天,適用於寒凝血瘀型痛經。

  提示:上面提到的只是一些緩解痛經的方法,在痛經出現的時候可起到緩解作用,要真正避免痛經的發生,要注意飲食調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的鍛鍊,避免過度勞累,尤其在經期內不要用冷水洗臉、洗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