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月實際工資計算方法標準

  勞動者的工資是勞動權的核心內容,也是勞動者行為追求的終極目的。如果勞動者付出勞動後不能得到到工資。那麼勞動法月實際工資要如何計算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勞動法月實際工資計算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勞動法月實際工資計算方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8-01-03釋出的《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方法為: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勞動法應付工資的計算方法

  應付工資的計算是工資結算工作的核心,工業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工資總額組成專案計算對每個職工的應付工資額。

  1***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按考勤記錄登記的職工出勤、缺勤天數和每人的工資標準進行計算的。一般有月薪制和日薪制兩種方式。在月薪制下,不論各月日曆天數多少,只要職工出滿勤,即可得到相同的標準工資,若遇有缺勤,缺勤工資應從標準工資中扣除。計算公式如下:

  應付計時工資=標準工資-缺勤應扣工資

  缺勤應扣工資=事假和曠工天數×日工資率+病假天數×日工資率×扣款百分比

  日工資率是職工每日應得平均工資,一般有兩種計算方法: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曆天數30天計算:日工資率=標準工資/30

  依照這種方法,廠休日、法定節假日照付工資,如缺勤時間跨越廠休日、法定節假日,視為缺勤,照扣工資。

  按全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數21.17天計算:日工資率:標準工資/21.17

  依照這種方法,廠休日、法定節假日不付工資,如缺勤時間超過廠休日、法定節假日,不扣工資。

  2***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按產量記錄和計件單價進行計算的。產量包括合格品的數量和料廢品數量,料廢品是因加工材料的缺陷而導致的廢品。

  計件工資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付計件工資=***合格品數量+料廢品數量***×計件單價

  計件工資按計件物件不同分為個人計件工資和集體計件工資,集體計件工資以班組為計件物件,按上述方法計算出的計件工資為小組集體應得工資總額,集體計件工資還應在小組組員之間分配,計算出個人應得工資。

  3***加班加點工資、經常性獎金、工資性津貼和補貼及特殊情況下工資

  加班加點工資應按加班時間、工資率及有關規定計算;獎金按企業的獎勵條件和獎勵標準計算;工資性津貼和補貼及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應嚴格遵守國家的規定計算。

  4***職位補助

  勞動法工資的計算憑證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發放職工工資、辦理工資結算是通過編制"工資結算表"來進行的。工資結算表又稱工資表,是按車間、部門編制的,每月一張。在工資結算表中,要根據工資卡、考勤記錄、產量記錄及代扣款項等資料按人名填列"應付工資"、"代扣款項"、"實發金額"三大部分。

  工資結算表一般應編制一式三份。一份由勞動工資部門存查;一份按第一職工裁成"工資條",連同工資一起發給職工;一份在發放工資時由職工簽章後交財會部門作為工資核算的憑證,並用以代替工資的明細核算。由於工資結算表是按各個車間、部門分別編制的,因此,只能反映各個車間、部門工資結算和支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