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網上創業故事

  本文介紹網際網路創業企業自身特點所帶來的估值難問題,在此基礎上介紹了實物期權法、風險資產法、股票價值折現分析法等五種估值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網上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案例1:水果皮上做廣告:打工妹圓了財富夢

  創業賺錢,不一定非得做高科技不可,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說不定就能從身邊的事物中發現商機,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在北京,有一位湖南的打工妹,在從事水果販賣的過程中,發現在水果皮上做廣告可以賺錢?薰後來,她開了一家果皮廣告公司,實現了自己創富的願望。她是怎樣發現這一商機,又是怎樣將其做成一番大事業的呢?

  北京尋夢打工妹經營水果風生水起

  今年29歲的寧豔是湖南長沙人,2003年2月,她下崗了。離開為之奮鬥了近10年的國營工廠,寧豔一時感到茫然失措。她在工廠是跑業務的,下崗後,她嘗試著到其他工廠去應聘,然而她找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都未謀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後來,在父母的勸說下,她來到北京,找到了嫁在那裡的姑姑,姑姑很快為她找到了一份替人賣服裝的工作。但寧豔沒幹完一個月就炒了老闆的魷魚,原因是老闆根本看不起外地人,一天到晚給她臉色看。後來,寧豔終於在一家大型水果批發超市,謀到了一份替人推銷水果的工作。

  因為初來乍到,人地生疏,開始跑業務時,她由姑姑帶著跑。寧豔是個爭強好勝的人,為了拿到公司最高業務提成,她使出渾身解數投入到工作中。因為她勤快,嘴巴又甜,加上有姑姑的關係,因此每月的業務提成她都是最多的。做了三個月以後,她就熟悉了海淀、房山、順義幾個區的地形和水果銷售行情,這為她日後在北京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做了半年後,寧豔在水果超市掙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在近半年的打拼中,她發現南方的水果運到北京來有很大的賺頭,與其幫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開個水果批發店。在姑姑的支援下,2003年9月,寧豔在海淀區租了門面房,專門從事水果批發。她將南方的香蕉、鴨梨、榴蓮等運到北京,再批發給一些小商販。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她的銷售網路就遍佈了附近的幾個區,她也因此成了海淀區名副其實的“水果大王”。

  寧豔人生真正的轉折點在2003年9月20日。那天,對面茶葉店的王老闆來寧豔店裡買水果,顯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寧豔問王老闆有什麼心事,王老闆長嘆一口氣說:“這條街又新開了兩家茶葉店,我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再這樣下去說不定要關門的!”寧豔勸慰說:“你經營的都是福建很有特色的茶葉,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你不如到電視上打個廣告,說不定會有轉機哩!”王老闆因為屬於小本經營,手上沒有多少錢去打昂貴的廣告。

  寧豔想到對方的處境,心裡感到頗為難受。她呆呆地望著櫃檯上的水果,實然,大腦靈光一現:自己店裡每天有幾百人來買水果,如果將對方的茶葉名稱以廣告紙條形式貼在水果上,不就擴大了宣傳範圍嗎?寧豔將自己的設想跟王老阪一說,王老闆開始不相信這一招能扭轉局勢,但考慮到寧豔的一片好意,還是高興的接受了,並打趣說:“你要是用這辦法幫我銷售一半的茶葉,我給你1萬塊錢的提成!”

  第二天,王老闆還真的過來與寧豔一起研究,如何在各種水果上貼茶葉廣告。開始設計時就遇到了難題:為了美觀,貼在水果上的廣告貼紙不能太大,廣告字數不能太多。店裡有數十種茶葉,每種茶葉都有各自的特點,這樣,就必須想一些言簡意賅的廣告詞。最後,寧豔設計出了“福建系列名茶”六個字和王老闆的電話號碼。

  一切就緒後,王老闆自己買了1000多個小圓貼紙,然後到列印點進行製作。

  案例2:改衣店:將陳舊變時尚的時光魔術

>

  董秀霞的改衣店開在北京長安商場附近的高檔購物場所,不要小瞧她那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改衣店,月營業額竟能穩定在三萬元以上,純收入超過一萬五。

  為服裝變身

  1991年,董秀霞進入一家服裝企業工作,求上進的她從進廠當日起就為自己立下明確的目標:學習技術,將來以技術平臺做生意。

  幾年後,董秀霞自立門戶,在北京一家購物廣場開了服裝店,經營普通服裝,但收入甚微。董秀霞發現專業的改衣市場十分紅火,於是她放棄了服裝店,專攻改衣。她在北京國貿地下室租了一間房來做改衣店。

  改衣店生意紅火,但由於大多數是鎖褲邊、肥改瘦或其它簡單縫縫補補的活兒,所以收入仍然十分微薄。

  後來,董秀霞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日本有個叫Paper的品牌,每年都會在最熱鬧的場所舉辦一次“改衣秀”:把二手衣褲翻出來,經過水洗、漂白、染色、剪裁等多道工序後,舊衣褲就變成時尚服裝。

  董秀霞心想:“一件幾百元的新裝一季之後就會落伍,穿之無味,棄之可惜,要是把過時的衣服,改下領子、加個毛邊……為服裝變身,使壓箱底的舊衣服重新得到利用,肯定有生意。”

  2005年底,董秀霞將自己的“獨繡閣改衣坊”轉讓,從地下室轉戰到長安商場附近,一改以往低端形象,做起了“陳舊變成時尚的生意”。

  改衣改出門道兒

  一個姑娘拿了一件沒怎麼穿過的衣服來,料子很好但款式早就過時了,董秀霞更改了衣領的款式,把寬鬆腰身改成收腰款,姑娘的男朋友見了直說比新的還好看。而另一名男顧客,在拿到修改後的風衣後也驚歎:老闆是不是自己添錢去買了一件新的給我啊?

  初戰告捷,董秀霞信心十足。之後,越來越多的白領把壓在箱底的過時衣服送到董秀霞的改衣店。服裝行業十幾年的從業經驗,使董秀霞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衣服可以改造出來的效果,如果無法達到客人想要的效果,董秀霞會直接跟顧客解釋清楚,顧客可以選擇改或不改。董秀霞介紹,她接到的活大致可分為幾類:一類是面料中低檔,但修改變化較大的時裝;一類是面料較為高階,需要細緻加工的服裝;還有衣服出現小洞,需要巧妙處理的衣服;最常見的就是穿衣者體型發生變化,需要將衣服修合身。

  董秀霞說,小改大也並非不可能,設計至關重要,有時候需要顧客另外提供面料。但如果拼接不當就會將一件舊衣改成另外一件舊衣。繡花工藝能使改制後的服裝增加新的主題,有了獨特的刺繡加工,改造後的衣物很有可能會變成一件獨一無二、永不過時的個性化服裝。

  經營高檔改衣店,要做到顧客盈門,除了要有過硬的裁剪和縫紉能力,還得有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設計水平。因為顧客大多是追求時髦的消費者,設計的核心是時尚化,一件衣服的改動在工藝和技術上也許很簡單,但在設計造型上可能會產生風格迥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