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網上創業事例

  網際網路創業不容易,這並不代表完全沒有機會。理性地壘實起步基礎,謀業在先,創業在後,看到前人掉進去的坑要想辦法繞過去,而不是跳進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孝媳意外創業 上天獎勵1000萬

  植物人婆婆被醫院診斷只能活兩年,身為醫生的兒媳決定辭職在家照顧婆婆。為了消滅婆婆身上的尿泡,她想了很多點子:在床上挖洞,設計大小便警報系統,把馬桶上的自動沖洗功能搬到床上,在床上裝電子按摩器……搗鼓來搗鼓去,最後,她竟搗鼓出一千多萬“飛來橫財”,而她的婆婆,18年後還健健康康地活著!

  請看下面這個孝心創造的財富奇蹟——

  她牽起丈夫的手

  不在乎前方有多大險阻

  1993年,21歲的蔡玉霞在河南新鄉市衛輝電機廠醫務室當醫生。一天,她告訴父母,她準備跟男友王建敏結婚。此話一出,便遭到母親的強烈反對。母親反對這樁婚事不是因為小夥子工作不好,也不是因為他比女兒大整整8歲,而是因為他有一個剛剛變成植物人的母親。

  王建敏是新鄉市一家國企的技術工程師。他的母親在兩個月前突發大面積腦萎縮,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喪失意識,醫生宣佈她最多隻能活兩年。

  蔡玉霞第一次去男友家時,王建敏的母親已經在家裡躺了一個月,空氣中散發出濃烈的異味。客廳異常狹窄,王建敏的父親坐在椅子上,椅子已經有些年頭,靠背和座板已經被磨得泛黃。他邊抽著菸袋邊咳嗽,吸完一鍋煙葉,側過身將菸斗在椅子邊磕了磕,菸灰落在略有些潮溼的水泥地上。王建敏在廚房張羅著飯菜,廚房擠不下另一個人。蔡玉霞想,這個家需要一個女人。

  回到家,蔡玉霞試探著跟父母商量:“他家裡缺一個女人。”母親態度堅決:“他母親是植物人啊!你怎麼能伺候得了?從小到大你都沒有伺候過人啊!”“沒關係,我不就是醫生嗎?照顧病人有什麼難的?”父親也在一旁幫腔:“孩子認準了,你就依她吧。”“你懂什麼!”母親狠狠地白了丈夫一眼,苦口婆心勸女兒:“你現在還年輕,覺得兩個人感情好就什麼都好,但過日子和談戀愛不是一回事,等你真嫁過去,再後悔就晚了。”蔡玉霞眼神堅定地告訴母親:“不嫁他我才會後悔。”

  一個月後,沒有婚禮,沒有戒指,甚至連婚宴也沒有,蔡玉霞靜悄悄地進了王家的門,成了這個家裡的第一個媳婦。當晚,王建敏的父親破例下廚,為兒子媳婦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席間,他喝得滿臉通紅,抬手指著兒子王建敏說:“你呀,往後要是對玉霞不好,我第一個饒不了你!”

  蔡玉霞的加入,使這個家發生了變化:房子裡變得明亮起來;衣服被單變得乾淨整潔了;一家人終於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愁雲籠罩的這個家開始有了笑聲。

  蔡玉霞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給婆婆翻身,上班前翻一次、中午下班後翻一次、下午上班前再翻一次、傍晚下班後翻一次、睡覺前翻一次、夜裡起來翻兩次。

  因為要上班,要採購,要打掃,要洗衣做飯,實在忙不過來,蔡玉霞也請過幾個保姆,可是因為嫌工作太髒太累,最終,每個保姆都主動請辭走了。

  案例2:80後海歸棄外企高薪 回鄉開冰淇淋店

>

  海歸、犯罪與刑事司法學研究生,這樣的標籤似乎很難和冰淇淋店的老闆掛鉤。然而,在觀音橋,就有兩個放棄留美深造機會的80後妹子,創辦了一家別緻的冰淇淋店:顧客除了能享受“美式”的清涼外,還能參加各種文化主題派對、諮詢美國留學或旅遊,老闆偶爾還會請客看電影。“我們最初只是想傳播環保、健康的生活理念。為了扭轉生意低迷的頹勢,才推出了主題派對的創意活動,把冰淇淋店變成了一個快樂的社交平臺。”

  創業:放棄6萬美元的年薪回國

  趙航逸出生在遼寧,孫永媛出生在青海。兩人在美國讀研期間相識併成為朋友,畢業時的平均成績都達到了A,並獲得讀博資格,可留美當助教、講師。誰也想不到,這兩個80後女老闆,都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犯罪與刑事司法學研究生,今年1月畢業後,放棄了留美深造的機會,毅然選擇回到國內創業。

  “如果留在美國,年薪可達到稅前6萬美金。”孫永媛說,兩人放棄誘人的深造機會,這與她們留學養成的獨立性格和創業思維有關。原來,當時兩人都喜歡吃當地的一種酸奶冰淇淋,是用新鮮酸奶釀製並冷凍,不含任何新增劑,但保質期只有3天。“我們就想把這種健康環保的食品帶回國內,和更多的人分享。”趙航逸說,她本科是在西南政法大學學的法律,於是把創業目光盯準了能接受新事物的重慶市場。

  下定決心後,兩人立即著手市場調查,並從美國進口原料、購買4臺原裝冰淇淋機。今年5月,純正美式口味的冰淇淋店正式營業。

  煩惱:最慘時一天僅7名顧客

  “為了開店,我們每人投入了在美國打工積攢下的1萬美金,剩餘部分都是借的。”趙航逸說,購買機器和原料,加上裝修費、門市租金等,啟動資金共花了近40萬元。

  5月15日開業的第一天,很多重慶的同學和朋友前來捧場,第一天銷售額達到1350元,這給了兩人很大的信心。然而,創業的煩惱很快隨之而來。“整個6月,重慶一直陰雨綿綿,生意很差,虧損了6000多元。”孫永媛說,開店一天的經營成本是700元,最慘的時候一天只有7個客人,營業額僅176元。

  創業初期就遭遇“滑鐵盧”,這讓兩人心中不免沮喪,也迫使她們開始思考,如何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創意:把小店打造成快樂的社交平臺

  “轉折點其實出現得非常偶然。”趙航逸說,6月中旬,兩個高考完的女生來到店裡,其中一個很苦惱,不知道自己該在國內讀大學,還是該去美國留學。趙航逸聽到後,決定幫助她,並製作了一個簡單的測試表,納入了赴美留學將要面臨的經濟、心理壓力、生活困難等因素,讓女生通過測試,看清楚自身的情況後再做決定。

  這次和顧客的偶然互動,也讓兩個80後創業者萌生出了做生意的新創意,決定不再拘泥於賣冰淇淋本身,而是衍生出更多服務。隨後,兩人進一步落實初期設計的會員制度,除了享受折扣外,還免費提供特色主題派對活動,並不定期開展英語沙龍、老電影放映等活動,邀請顧客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