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饅頭的創業故事

  小饅頭賺大錢,重慶仔李幫林的另類創業路,下面的內容由小編為您整理歸納,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饅頭越做越小,顧客越來越多

  “兄弟饅頭”小店的創始人叫李幫林,小店開業不到兩年,每天要賣6000個左右小饅頭。然而,剛開始的時候他做的也是傳統的大饅頭。在這條三百多米的小街上,這樣的饅頭鋪總共有四家,因此開店初期李幫林的生意一直處於低迷階段。一次,他去超市購物,發現超市裡出售的某品牌的小饅頭非常受顧客歡迎,而且購買的人群多以年輕人為主。這一下啟發了李幫林的思路——將饅頭做小。

  李幫林先是將原來的大饅頭變成和核桃一樣的大小。然後,對小饅頭的目標顧客進行了細分,推出了三種不同口味的小饅頭。

  首先針對年輕女性崇尚苗條、健康的心理,推出了粗糧、雜糧小饅頭。

  其次,針對年輕人愛吃零食的特點,推出了體閒類的奶油小饅頭。這種饅頭不僅味道甜美,而且營養豐富。

  針對年輕人追求新鮮、刺激的消費心理,推出了韓國風殊的小饅頭,來滿足他們追求時尚、潮流的消費特點。

  從2005年開始,每個0.5元的小饅頭,李幫林每天都能賣掉6000多個。

  :三種小饅頭,利潤各不同

  李幫林每天銷售的6000多個小饅頭當中,其中銷售量最多的是粗糧小饅頭,但利潤最高的卻是韓國小饅頭。

  比如粗糧小饅頭每個成本在0.3元左右,每個售價為0.5元,每天能銷售3000個左右。顧客主要以辦公樓裡的上班族和一些白領女性為主。

  奶油小饅頭每個成本在0.25元左右,每個售價為0.5元,每天能銷售2000個左右。顧客主要以上班族和部分大專院校的學生為主。

  韓國小饅頭每個成本在0.2元左右,每個售價為0.5元,每天能銷售1500個左右。顧客主要以中小學生和部分年輕人為主。

  這樣,一個月下來三種小饅頭的利潤大概在3萬元左右。

  :店主經營心得

  選址:

  如將饅頭店開在人流量小的地方,必然購買的人少;若選擇位置好的,租金又貴,這就需要講究一個平衡。

  因此,李幫林建議初創業者在選址時,最好先選擇價格低廉的位置練兵,等技術成熟後,再搬到黃金地段“吆喝”。

  包裝:

  李幫林借鑑了掉渣燒餅的紙袋包裝,用紙口袋代替傳統的塑料袋,這種包裝不僅環保、衛生,還方便顧客攜帶和食用。同時為了便於推廣,裝饅頭的袋子最好能印上饅頭店的名字和電話。

  推銷:

  可對一些辦公樓聚集的地方實行定點推銷,如定貨量大還可以採取送貨上門的服務方式。

  有關調查表明,市民喜歡在早餐時食用饅頭等粗糧。賣饅頭確實大有可為,因為吃饅頭既是人們的傳統習慣,現在也逐漸成了白領的一種消費愛好。饅頭價格比麵包便宜一半以上,而其營養一點也不比麵包差,因此確實有很大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