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的創業之路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創業活動在全球範圍內活躍起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人生短短几十年。“現在”對我們來說是最珍貴的,一個人把握住了現在,其實就是抓住了機會,他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
兩間七八十平方米的門面房,一間是倉庫,貨架上規整堆放著形形色色的鋼材。另一間門面房被隔成三個空間,別離是倉庫、單位和臥室。不大的空間被安排得整齊而大方,這即是丁俊林的創業基地。
6月29日,筆者來到坐落馬鞍山市的丁俊林的“飛天”鋼材運營部。一無財力、二無人脈、三無經歷,從起先每天為資金週轉憂愁,到如今貨源和出售量趨於安穩,23歲的丁俊林敘述了自個的創業故事……
丁俊林出生在樅陽縣一個貧窮農家,高中時,爸爸病逝。哥哥姐姐外出打工,支撐他的學業和全家的日子。2007年,他考上了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建工系給排水專業。簽到那天,他買完被褥床布和一些簡單的日子用品後,只剩下不到300元錢。他克勤克儉,每天只吃學校食堂裡的特價菜,每月的日子花費不到 100元。
除了努力學習外,丁俊林使用節假日和課餘時刻拼命打工掙錢。搬啤酒、發傳單、碼圖書、做家教、端盤子、打掃衛生……“最多的時候,我同時接下了六七份活,累是累了一點,但這些閱歷成了我日後走向社會一筆名貴的經歷財富。到結業時,我還攢下了近2萬塊錢呢。 ”丁俊林笑著說。
“如今這個鋼材店,是我和大學同窗徐開飛合夥興辦的。 ”丁俊林介紹說。同窗徐開飛有一個親屬早些時候做過鋼材買賣。丁俊林和小徐2011年大學結業後,從親朋處東挪西湊了7萬元錢,租下一間店面,取名“飛天鋼材”,開端了創業。
資金短缺、尋覓貨源和出售途徑……許多問題一會兒擺在他們面前。他倆找到共青團馬鞍山市委、市人社局諮詢對大門生創業的幫扶方針。 10多天的時刻,10萬元無息借款就請求成功了。
“剛結業的門生,也能開店賣鋼材? ”無數次傾銷鋼材,卻被人這樣冷冷回絕。兩人在外面跑了近兩個月,才籤來了第一個2萬多元訂單,卻由於出經歷用錯了計創業新點子算方法,不只出賺到錢還賠了2000多元。
為了最大程度地開源節流,他倆吃住在店裡,自個煮飯,晚上打地鋪。兩人騎著三輪車接貨送貨,外出談買賣儘量坐公交車。
進貨、打款,有時候給廠家打過款後,身上一分錢都出有了。 “後來我不得不厚著臉皮去跟供貨商商洽,說了很屢次他們才容許不用打款就先發貨。那段時刻真的挺難的,親朋們都說咱們該找份安穩的作業,這樣做下去怕是不會有啥好的功效。 ”
但兩個年輕人堅持了下來。2012年頭,丁俊林買了輛二手三輪車,起早貪黑地處處傾銷鋼材。不論若干銷量,他們城市準時按量給客戶奉上門,在價格上儘量讓利給顧客。靠著誠信運營逐步打開了商場。
“咱們另有10多萬元的借款未還,店裡物資可能有40萬元左右,這樣算下來,這兩年咱們賺了二三十萬。 ”關於這樣的成績,丁俊林很滿意。
“今後就想好好掙錢、好好日子,我的女朋友很支撐我的工作,祈望能趕快買上房子,把她娶過來,把媽媽接過來,這樣就圓滿了。 ”丁俊林看身邊的女朋友笑著說。
專家觀念
安徽工大工商學院招生工作處處長史淑芬:大門生創業一是要立異,立異甚至可以決定創業的成功與否;二是要務實,許多大門生,說到創業想到的即是高科技,開大公司做大買賣,但其實,哪怕是擺個地攤,這也是創業。許多成功人士都是從小事做起,從實踐做起,關於出有太多經歷的大門生,更應該如此;三是要堆集,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只需求構思,還需求職業經歷、社會人際關係、管理才能等多方面的歸納要素和才能。這就需求一個常識的連繫、經歷的堆集;四是不畏艱苦,假如出有做好長時間喫苦的預備,不調整好自個的心態,也就天然不能祈望創業可以成功。
篇二
2009年2月,和平路。伴隨著響亮的鞭炮聲,張猛的“吉快客簡餐外賣”第三家分店開業了。自從去年5月在燕山小區賣“奧爾良烤雞”成功邁出第一步,如今張猛已經開了3家西式外賣店,從當初的單槍匹馬到現在擁有10餘名員工。
談及自己的創業成功之路,張猛感慨地說:“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歷下區各界的支援。在他們的不斷幫助下,我的生意紅紅火火,曾經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2007年6月,張猛大學畢業。那年他24歲,懷著滿腔熱情到處發放、尋找用人單位,卻屢屢碰壁。工作、擇業一時成了全家人的煩心事。2008年2月,燕山街道辦事處對轄區失業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時瞭解到他的情況,並在管理臺賬上記錄了他的擇業願望、技能特長、培訓意願、創業意向、畢業院校以及家庭狀況。“居委會做好登記後,馬上給我聯絡了培訓。我學的是培訓,還享受了很多優惠。”張猛對此記憶猶新。2008年4月,他參加了歷下區組織的創業培訓,這是歷下區為轄區大中專畢業生開設的11所定點培訓學校之一,而張猛選擇的培訓也是區就業辦梳理登記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願望後結合就業形勢開設的33個專業之一。“聽說現在的培訓辦法比我們那時更豐富了,不但有培訓,還能到歷下軟體園、漱玉平民大藥房、新聞大廈這樣的實訓基地工作,實訓後有機會直接和這些單位簽約。”張猛聊起了歷下區2009年的新政策,“只要參加培訓滿3個月,區裡和實訓單位都會給參加實訓的學生提供每人每月300元的補助,這樣每個月至少能掙600元,真是挺不錯的。”
參加完培訓後,張猛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選擇了自主。2008年5月,燕山街道辦事處勞保中心幫他在燕山小商品市場找到一間12平方米的門面,為他減免了3年的工商管理費稅以及環境衛生費,同時他還享受到了大量優惠,再加上店鋪位置好,開業後生意挺紅火,張猛又考慮開分店。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歷下區就業辦幫他申請了3萬元的小額貸款。“太及時、太省事了。我拿著居委會開的信譽證明來到就業辦,過了半個月貸款就辦下來了。”張猛現在又開始第二次申請小額貸款,這次是5萬元。雖說這次不免息了,但利率還是比商業貸款低不少。
有了幾家小店後,張猛在街道辦勞保中心的推薦下吸收了不少四五十歲的下崗工人和大中專畢業生。張猛說,經過這兩年與區勞動就業部門及辦事處打交道,發現他們都在想辦法幫助解決題,自己這也算是為社會作點貢獻。
一人就業,全家安心。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和自主是歷下區的工作重點之一。“我們對實行‘1+3服務’,即對每個創業人員推薦一個專案、提供一所場地、辦理一筆小額貸款,通過這些服務促其儘快。還通過建設實訓基地、幫扶基地,實現了實實在在的就業。”歷下區就業辦主任龐繼萍介紹。歷下區提出的關注民生“四個一”標準,其中一條就是不讓一個想就業的人找不到工作崗位。今年前5個月,歷下區共安置就業再就業人員6700名,完成全年計劃的67%。
篇三
當兵經歷幫助掘得”第一桶金”
陳野,1992年出生,2008年進入鄞州職教中心讀模具專業。
“踏實做事,敢於創新,這是他給我留下的印象。”陳野曾經的班主任林將毅老師說,“作為學生幹部,陳野不怕困難,班級組織活動,他都主動承擔,並且是個很有想法也很有執行力的人。”
在校期間,陳野獲得了“優秀職高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2010年還獲得了浙江省網路綜合佈線團體第二名。同年底,正當同齡人還在為學業忙碌時,陳野卻不按常理出牌,選擇當兵入伍,來到了四川武警達州支隊三中隊。
服兵役期間,陳野獲得了四川武警達州支隊三中隊優秀士兵。
“當兵的日子雖然單調,卻可以磨練人的毅力,這對我來說非常寶貴,讓我更加懂得堅持的意義。”陳野很慶幸自己有這樣一段經歷。
退伍歸來,陳野有幾個比較穩定的就業選擇,但他全部推掉了,最終選擇一條更有挑戰性的道路———創業。
下定決心後,陳野並沒有把他的創業方向侷限於自己的專業,而是選擇了銷售。第一次經營服裝,由於定位不準,很快就失敗了。找到原因後,陳野重整旗鼓,拿著幾萬塊的退伍金,找到同班同學作為合夥人,開始在軟裝行業摸爬滾打:租店面、進產品、拉渠道……草創之初,陳野做的最多的就是騎著電瓶車“掃樓”。
令人高興的是,2013年初,陳野拉到了第一單大業務———一家酒店整幢樓的牆面裝潢,並獲得了創業“第一桶金”4萬元的收入。
“這筆生意的成功,還要感謝自己當兵的經歷。”陳野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很有趣,“當時,客戶看我走進來有軍人的樣子,就和我攀談起來。後來得知他也當過兵,相同的經歷讓談話非常愉快,因此輕鬆拿到了業務。”
不怕吃苦創業成功回饋母校
創業之路有甜也有苦,成功的背後,往往有著無數次的失敗。
“一家一家跑業務的時候,由於是新公司,經常被拒絕,有時候甚至被當成傳銷。”創業的辛酸,只有陳野自己最清楚,“打了上百個電話,結果成功的,十個手指就能數過來。”
2013年,“菲特”颱風造成寧波全市大部分地區洪澇。當時,陳野和一顧客約定好時間進行裝飾,但客戶店面門口有大量積水,出入不便。陳野就自己扛著產品,趟過積水,按時完成了工作。
這種言出必行的個性,也為陳野的公司積攢了不少人氣。先後與多家企業合作。2014年,他又創辦了一家開展吊頂業務的公司,今年他承接了高橋鎮政府等單位合作整合吊頂業務,公司的人員規模也不斷擴大。
前不久,他回到母校看望班主任,發現以前的創業一條街,如今已經變成更具規模的創業園,一家家風格各異的店面,讓學生提早體驗創業的過程。看著這個全新的創業平臺,作為校友,陳野提出可以免費為學弟學妹們提供軟裝服務。
“既然自己手上有資源,也想回饋下自己的母校,讓學弟學妹的店面更加精緻。”陳野說。
從牆面設計到挑選產品,從平整牆面到去除甲醛,陳野親力親為,短短兩天時間,8家店鋪牆面就換好了“新裝”。
“在學校裡,我學到了很多受用不盡的道理知識,也認識了很多良師益友。今後我會常來學校。”陳野說。
加強校友溝通延伸創業教育
陳野是學校創業的一個典型,學弟學妹們紛紛向其“取經”。
“我是跨行創業,所謂隔行如隔山,所以要不斷學習,比如色彩搭配、裝修常識等。現代市場瞬息萬變,學會鑽研,提升自己的知識面,與時俱進,不論在哪個行業領域都是一樣重要的。”陳野把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了學弟學妹,“另一個就是踏實肯幹,勤能補拙,還要不斷嘗試新鮮事物,這樣才不會被淘汰。”
陳野透露,接下來,他會嘗試各種新媒體營銷,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