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的創業之路

  創業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在世界各國,創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王莉

  王莉生於重慶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作為那個素有重男輕女傳統的家族裡的第一個女孩,小時候的王莉常常受到別人的歧視。在她小學快畢業的時候,父親去了浙江打工,家裡的重擔就交給了看她的母親。王莉年紀雖小,已能理解母親的不容易,那時候的她總希望將來有一天能讓家人都過上好日子。

  初中畢業之後,本想上高中考大學的她,只能痛下決心去上中專。因為她的弟弟妹妹都需要上學,而她們家的經濟能力又決定了必須有人要做出選擇。如果選擇上中專2年就畢業,馬上就可以賺到錢,同時還可以為家裡減輕負擔。在老師的介紹下,只是小姑娘的她在糊里糊塗中就去念了一個旅遊專業。

  兩年的中專學習結束後,王莉被分配到了上海的一家餐飲連鎖店工作,和她一起去的還有同校的30個女孩,從擺地攤開始的創業!去上海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而且聽說這家連鎖店規模做得還挺大的,可以去這樣的大城市工作,這可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到了之後,才知道她們的工資是750,3個試用期後是850塊,就這樣都把她們高興的樂呵了好幾天。

  在那裡工作了一年,讓王莉最感到驕傲的就是在上海的30個同學裡她是第一個升到領班的。後來她開始想放棄了,因為感覺在那裡沒有什麼發展空間,而家裡弟弟妹妹都要上學,她不能因為自己不餓就在那裡拿那點微薄的工資來繼續自己的生活。在手裡有1000多塊錢的時候,她毅然的辭職了,“現在想來當時真是太沖動了,失業後沒有了經濟來源,我經常坐在黃浦江的外灘邊上發呆,想象著自己的未來,真的很迷茫,最好笑的是那時候還和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幻想什麼時候我們也能住進那種高高的電梯房就好了。”

  當時的她,沒有高學歷和技術,在上海這個競爭激烈的城市想找份工作是很困難的。但是她沒有想過要去依靠父母,她甚至都沒有告訴父母他失業的事情,因為她不想父母為她操心,而她也知道父母幫不上什麼忙。這時,一個朋友通過中介公司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而且還說是保證一年內可以免費推薦工作。她便也傻傻的向那個中介公司交了130塊,之後的一個星期,她按中介的指示去面試了幾次,都是一些很垃圾的工作,還要先交押金。因為感覺很不踏實,從擺地攤開始的創業!她就沒有繼續嘗試。後來,她才知道原來中介公司的很多招聘資訊也是從大街上找來的。

  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王莉去了一家貿易公司,當時也因為工作不好找,就想著去幹了在說吧。去了之後,她才知道那家公司是一個臺灣人在上海開的貿易公司,公司主要經營的產品是無煙鍋。當時這個產品還沒在電視購物上做廣告,後來很多人在電視上看過這個產品的廣告,幾年後這個產品因為不真實的誇張報道被撤下了電視。

  她必須承認,這個產品讓不少人富裕了起來。由於這個產品要做演示,進了公司都要培訓一短時間之後才可以上戰場,上班地點在大的購物超市。她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介紹這個產品的功能和演示操作。當時這個產品在上海銷售得非常的好,那時她們最高的工資一個月可以拿到1萬,只不過這個人不是她自己。在那裡做促銷讓她學到了很多銷售方面的技巧,後來老闆放手讓她們做展銷會,不用她們出本錢,而且公司還會給備用金,賺到的錢老闆分一份,這樣王莉她們就很是有激情,在全國各地到處跑展銷會做推廣,就當旅遊一樣,可以在很多城市之間來回跑,不到一年的時間,她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這樣的經歷讓她迅速成長起來,她開始有了自己單幹的想法。

  到了2007年,她回到了重慶老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在重慶開起了自己的創意家居用品小店,為什麼選擇做這個產品,是因為她以前在外面跑的時候,發現大城市的這個家居用品店生意很火,尤其是買房之後的年輕人,必定要裝飾他們的房間,這個市場是很龐大的。之後,她通過以前的朋友聯絡到了廠家,讓廠家給她提供貨源,她自己在重慶一個人流量大的市場上,開了個18個平方不到的小店,從擺地攤開始的創業!租金一月就要6000,結果是3個月就關門了,虧了2 萬。

  第一次開店失敗,她總結是因為消費群體定位不準,那個市場太雜,因為是個服裝批發市場,人流量雖大,但潛在客戶少,也就是真正有需求的客戶少。當然房屋的租金也太貴了***如果房租再便宜些她還是可以支撐下來的***,其次就是和自己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她感覺她的性格並不適合開店,坐在那裡等客戶,她更喜歡到處跑。人家都說小生意靠守,大生意靠跑。在外面呆的時間長了,做什麼事情,她總希望立竿見影,而開門面小店,恰恰相反,因為要想讓大家知道你這個店裡賣什麼東西也的一段時間。所以,沒有堅持下去也是她的一大失誤。

  開門面店失敗了,但王莉並沒有放棄家居行業,因為她認為這個行業的市場潛力絕對是有的。憑著她對家居行業的瞭解,她開始代理銷售一種新的家居用品,都是他展銷會上看到的一些新奇特的小產品,比如:魔術衣架以及其他的一些小東西。她這次選擇了擺地攤做,用行內話叫“做市場”,一開始她主要是做農貿市場,從擺地攤開始的創業!因為她習慣了在客流量比較大的地方賣東西。

  她主要是做上午的生意。因為上午出來買菜的人多些。地攤賣的東西不能太貴,10元剛剛好,大家都能接受,而且她有的產品都是對半的利潤。擺地攤也有一定的技巧,並不是光擺在那裡就算了,這樣的地攤是永遠都賺不到錢的,最多能維持生活。她的銷售方式就把自己在做展銷會的方式運用到擺地攤上來了,搞個架子做演示,而且還有擴音器,再加上她是一個女孩,能給大家一種信任的感覺。她在最多的時候半天賺了1000多,差的時候也是有300左右。

  後來,她又在重慶最大的一個批發市場租了個一米多點的位置***一個月要5000***,不過這次他沒有盲目的去投入。她是實地考察好久才租的這個地方,客流量特別大,生意很是不錯,最後,租給她攤位的老闆因為她生意太好,人們經常堵住了他的門面,從擺地攤開始的創業!影響他的生意,退了王莉交的錢讓她走人。

  面對這樣的情況,王莉覺得她更不應該就這樣離去,她乾脆就在離批發市場不遠的地方找了個不要錢的免費擺,因為離她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個很大的公交車站,去批發市場的人都要從她這裡經過,用她的擴音器一叫,人就圍得起來,忙得收錢都來不急。不過這個地方,主要的缺點就是時間是有限,只有中午12點到2點,因為只有那個時候,城管在休息。後來,時間長了和城管關係好了,王莉感覺那些城管也並不是以前聽說的那麼凶神惡煞,他們不會拿走你的東西,時間到了就提醒一下,反正王莉感覺那些城管比較照顧她,而她也知趣,看到他們喜歡的東西就送給他們,就當是她送給他們小孩的禮物,反正也沒有多大的本錢。“給人方便也就是給自己方便,”這是王莉常說的話。

  :王巨集筠

  王巨集筠,39歲。

  擁有1家公司

  主要從事領域:高檔玻璃屋頂

  個人目前資產:約1500萬

  人民大學畢業後,我選擇去外企工作。我去的是美國的一家駐北京辦事處,負責銷售一些進口的醫療器械。那時候為了讓自己可以做成更多的生意,我天天研究《人性的弱點》和卡耐基叢書,工作起來特別的賣力。所以很快就成為了這個辦事處簽單量最大的人。剛工作半年,就被提升為銷售三部的銷售經理,當時每個月的工資從 260元,一下子就提高到了400多元,而且賺到的是外匯券,也就是說,我的工資相當於人民幣680元。那是1987年的事情。之後的幾年,我的工資和年底分紅都是辦事處中層中最高的,一直到***,原先美國公司派來的首席代表回國了,他推薦我成為了這個辦事處的首席代表。當年的工資是800美元。如果按當時黑市價折算相當於5000元人民幣。

  按理說,這應當算是很高的收入了,***時一個月可以賺到5000元錢的人就算是富人,可是我卻一點沒有當上富人的感覺。1992年年底,由於北京辦事處的業績十分突出,美國總部給予我個人1萬美元的獎勵。當時我自己已經攢下了30 多萬元,加上這1萬美元,手裡已經有了40多萬元。

  一天中午午飯後,我在賽特飯店的酒吧認識了義大利佐利雅建材公司的副總裁,他到中國來是想了解一下市場,並且尋找在中國的總代理。他對我說,他們公司的主要產品是一種專門為別墅或者是複式結構房屋的露天陽臺設計的玻璃頂棚。

  第二天早上他約我中午時見面。午飯時,他對我說:“王,我可以給你比現在高10倍的工資,你來幫助我辦起這個辦事處吧?”我對他說:“你最大的目的是想在中國開啟市場,還是想在北京先站住腳?”他很奇怪地看著我:“當然是為了開啟中國市場,這兩個並不矛盾。”我告訴他,這對於我來說卻不是一回事。如果僅僅是想在北京站住腳的話,我可以給他介紹更合適的人選,因為我已經決定為自己做事情。所以,如果想開啟中國市場的話,我希望能夠成為這家公司產品的中國總代理。他一聽更是一驚:“你這樣太冒險了,如果無法開啟市場的話,你個人是要受到經濟損失的。”我對他說,這一點我已經考慮到了。

  現在說起這個“合作伙伴”來是很輕鬆的。可是隨後的1年多時間裡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為了開拓市場,我將自己的全部40多萬元錢都投入了進去,當時此類的產品還沒有現在這麼先進,安裝成本相當高。由於北京地區的風沙比較大,所以對這個產品的安裝工藝也就要求特別高,既要有很精確的尺寸,使其不留任何縫隙,又要保證天窗的開啟自如,這不是隨便找幾個民工就可以做的,僅培訓工人這一項就花去了好幾萬元。而最關鍵的是,每個月都要支付工人固定的工資,不論是否有生意。加上必要的廣告費用,40多萬元那時候特別不經花。1年的時間,30萬元全進去了,卻沒有做成一筆生意。

  在我已經彈盡糧絕,連向朋友借的5萬元錢都快用光時,接到了機場路附近別墅區的工程,一共有7家要安裝,使我一下子就賺到了20多萬元。之後通縣的別墅、順義的別墅、昌平的溫泉別墅,生意一個接一個,工人加班加點都做不完。

  到1995年時,商品房中大量的複式結構出現,我的生意更加火爆,義大利公司看到市場開拓得如此好,又給我讓出了2%的利潤。我也開始將業務發展到廣州、深圳以及上海。我用了5年的時間就賺到了自己的第一個1000萬元。現在,年銷售額就高達500萬。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