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創業之路
創業是件很痛苦的事兒,並且會讓創業者不得安寧。越是偉大的創業想法越是會帶來揮之不去的痛苦,讓創業者徹夜難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農民出身的楊萬學至今仍是一個再質樸不過的人,以至於跟他談話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淡化他身家數千萬的董事長身份,而把他完全當做一位值得我們敬重、值得外出務工農民及所有創業者學習的榜樣來交流。
是的,“榜樣”,一位有理想、有魄力、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創業榜樣,這似乎是我們所能想到的對楊萬學最為準確的定位。
“不務正業”的農村青年
位於天水市秦州區東南部的齊壽鄉,是楊萬學的家鄉。如今的齊壽鄉,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以林果業、養殖業發展為特色,以勞務輸出為亮點,蓬勃發展的農業鄉。然而上世紀七十年代,這個鄉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自然條件差,人均耕地少,農業基礎薄弱,交通不便,資訊閉塞,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的苦日子。
1980年,高中畢業的楊萬學回到了家鄉,然而此時已經有了一定文化基礎、正值青春期的他卻不可能再像父輩、祖輩那樣安於貧苦的現狀了。“農村思想本來就保守,更何況在當時那個年代。農民沒闖勁,主要還是因為不自信。總覺得自己是個農民,沒錢,沒文化,要啥沒啥,要靠自己發家致富,想都不敢想。”楊萬學說,“但那時國家已經開始搞改革開放了,城裡到處都在搞建設,急需用人,我就想到城裡打工,尋找發展的機會。當然,我也是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的,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畢竟在那個年代,一個農民不好好種地,跑到外面去打工,是‘不務正業’的。”
就這樣,楊萬學進了城,從拉架子車打雜、搬運起步,開始了他艱苦的打工生涯。“說句實在話,念過中學的人在當時的農村就算是文化人了,村裡人都覺得我一個高中生到城裡做小工是‘委屈’了,但我認為只要有實力,幹什麼都能幹出名堂。”楊萬學的堅持和自信不無道理。高中畢業的他,思維靈活,遇事肯動腦筋,再加上農民固有的勤懇、踏實、吃苦耐勞,很快,楊萬學就在家鄉出了名。
“不務正業”的農村青年楊萬學帶著外出打工掙的錢回到家鄉,不僅改善了自家的生活條件,也改變了鄉親們對“進城打工”的看法。“漸漸地,大家看到了進城打工的好處,想出去的村民也越來越多,可他們單獨出去闖心裡又沒底,所以我就把大家組織起來,成立了個一百多人的‘打工隊’,利用我打工時積累的經驗和人際關係,帶大家出去打工。”此時的楊萬學,已不再是一名個體農民工,而算得上是位不大不小的施工隊負責人了,他堅持邊帶隊工作邊學習,努力鑽研施工管理、施工技術和各種操作技能,從尋找工作機會,到洽談勞資條件、領隊施工,再到“打工隊”的衣食住行,全須他親力親為。
帶領著這支來自家鄉的務工隊伍,楊萬學去蘭州,走西寧,上新疆,到內蒙,修橋、補路、蓋房子,幾年下來,他們不僅掙到了錢、學到了技術、積累了經驗,而且開闊了眼界,將“外出務工”這條路走成了齊壽鄉農民脫貧致富的特色路。
1992年,因組織、帶領村民外出務工而贏得鄉親們敬佩和信任的楊萬學被齊壽鄉柳溝村村民推選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成了肩負一村發展重任的“帶頭人”。見識超前、敢闖敢幹的楊萬學再次發揮他的優勢——多年務工積累的建築行業經驗,帶動全村黨員、幹部,修通了村裡有史以來的第一條環村道路。這條路不僅解決了村民多年來“出行難”的問題,成為了村裡農產品、農資運輸的“主幹道”,還為鄉親們打開了一扇解放思想、走進市場經濟的改革之門、發展之門。
重回最初的事業——建築
“從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十幾年裡,由我帶出家鄉的建築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有六七十人,平均每年能帶動村裡富餘勞動力300多人就業,這些外出務工人員的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3萬多元。包括我自己家在內,鄉親們的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村裡人都說‘過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但我老覺得心理空蕩蕩的,好像少了些啥。”楊萬學說。
也許出於他與生俱來的“闖勁”和實幹精神,也許是多年從事建築行業難以割捨的感情使然,1996年,楊萬學又回到了他最初的事業——建築行業,受聘於天水市天橋建築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續寫屬於他的奮鬥史。
與曾經帶領百人施工隊打工的經歷不同,身為正規建築企業副總經理的楊萬學開始全面、系統地瞭解這個行業,並獨立帶領、經營公司旗下一支三百多人的隊伍,在其後近十年中先後承建了位於麥積區的核工業二一九大隊幼兒園、機修車間、露天舞場、體育場、住宅樓等總造價1500多萬元的工程,以及總建築面積8970平方米的秦州區泰山路果品市場住宅樓、總建築面積6753平方米的陽光花苑住宅樓、總建築面積13876平方米的中華西路商住樓和總建築面積6785平方米的鹽官仿古群體商貿樓等專案。特別是總建築面積8538平方米,包括麥積區教育局吳家寺小學教學樓、麥積中心學校教學樓、潘集寨中學教學樓、伯陽中學教學樓在內的一系列教學樓工程,以其優質高效的施工、過硬的工程質量和重約守信的隊伍素質備受使用者的好評和社會的認可,並受到了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嘉獎。楊萬學也在一系列工程的歷練中逐漸形成了自己質樸的做事風格:求實、開拓、敬業、奉獻。他和他的隊伍依靠雄厚的技術實力、精良的機械裝置、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在天水建築行業闖出了名堂,為今後的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路,在腳下延伸
2005年,羽翼漸豐的楊萬學骨子裡那股“闖勁”驅使他做出了一個再次改變他人生,並將在未來影響到很多人人生的決定——創辦建築企業。
“有了自己的企業,就能為家鄉安置更多的富餘勞動力,培養更多的建築技術人才,還能全權開發、建設屬於我們企業的建築專案,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楊萬學說。“我在2005年成立正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天塑鋼窗有限公司的時候,要不是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各界朋友的幫助,企業不會辦得這麼順利,更不會有這幾年快速的發展。”
公司成立以來,先後在天水地區開發建設了一批高質量的專案,如位於秦州區皇城路南側的正大花苑小區,佔地面積16.17畝,總建築面積37850平方米,總投資6000多萬元,現入住率已達100%,已成為同級別、型別商品房住宅小區的典範之作。
被列為2008年天水十大開發專案的正大•水岸都市商品房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65464.17平方米,總投資達2.2億多元,該樓盤在設計理念上融合“健康住宅”的理念,將室外空間、室內空間、步行道路、水體景觀、綠化空間等有機融合,結合籍河景觀帶和天水郡溼地公園,營造出新穎的都市大型水景小區。小區內水體疊層,與精美的雕塑小品、花木蔥蘢一同構成了波光瀲灩的生態氛圍,置身其中猶如身處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畫卷之中。其戶型設計追求簡潔、明亮、優雅,以舒適的空間感受彰顯主人的生活品位,該樓盤一經推出備受購房者親睞。
2009年3月底,“正大”開始開發、建設位於秦安縣的蓮花鎮綜合農貿市場,該專案總投資4000多萬元,佔地約72.29畝,是一座集百貨市場、百貨鋪面、建材市場、農貿大棚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農貿市場。專案所在地蓮花鎮,位於秦安縣東北部,與莊浪、隴城、張家川縣和清水縣相鄰,是一個人口較多、商貿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該鎮原來的農貿市場又亂又髒,道路擁堵不堪,嚴重製約了當地商貿經濟的發展。在市委、市政府和秦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指導下,楊萬學帶領“正大”歷經8個月的日夜奮戰,使該專案一期工程——佔地40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的百貨市場;224套百貨鋪面;佔地面積1620平方米、可容納192個攤位的小百貨、水果市場於2009年12月全面竣工並正式營業。包括佔地32畝、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可容納118套鋪面的建材市場,佔地1080平方米、可容納120個鋪位的農貿大棚在內的二期工程,晚於一期工程一個月竣工。這座永久性大型綜合農貿市場的投入使用,為當地商貿經濟的發展開啟了嶄新的篇章,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評。
“我們的專案都是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做下來的,為確保工程質量,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師、設計人員都會反覆論證、完善,至少要先過我們自己這關,才能交給客戶去檢驗。”楊萬學說,“這是我做工程的原則。”
至此,楊萬學的“正大”經過近5年的發展,已相繼開發和建設了四個住宅小區和一個綜合農貿市場,徵用土地總和達200畝,開發房屋28萬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25%。公司年建設開發總投資達2億元,年施工總產值達5千萬元,年施工能力達4萬平方米,僅2009年和2010年就上繳利稅4000萬元。
新挑戰,新徵程
近兩年,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適應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政策,楊萬學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像多年前一樣,他再一次走出了天水,但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帶領的是一個成熟的建築企業。
2010年,“正大”在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投資了100畝土地,開發建設“至水新城”住宅小區。該專案規劃工程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週期4年,是一座以居住為主,相容辦公、商業的宜居小區;建築以高層、小高層和多層相結合,沿街底層為商業配套用房,規劃時尚、現代。該專案的開發建設,充分體現了“正大”雄厚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和設計能力。
談到近期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楊萬學說:“調控政策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保障民生,對於我們房地產企業來說雖然有一定壓力,但也有好的一面。政策擠壓掉了房地產行業裡的泡沫,大浪淘沙,能繼續發展的房地產企業,我相信都是有實力的企業。‘正大’從未考慮轉型做其他領域,我們還是要紮根房地產,只不過要調整一下策略。近兩年我們的主要精力除了西安的‘至水新城’,就是咱們天水的城中村改造專案。”
據瞭解,近幾年隨著我市城市化的推進,城市周邊、城市近郊的農村很快被納入了城市版圖。這些被城市包圍的“城中村”農民,種地無地,做工無活,生存與發展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市計劃對秦州區的21個“城中村”進行全面改造。
“‘城中村’的房屋和環境都較差,房屋大多是土木結構、磚木結構、磚土結構和磚混結構,大部分是上世紀60、70年代建的,存在著抗震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隱患。”楊萬學說。“我們參與的暖和灣城中村改造專案,不僅改善了村民的住宅環境,讓大家搬進了‘新農村’,而且還合理利用了土地資源,過去一家人住的院子,現在可以住六戶人,節餘出來的土地就為村民們發展副業提供了條件。回遷戶還利用補償給他們的底層商鋪搞農副產品加工、工業零部件加工,或者開辦超市,積極發展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生活條件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我來自農村,對農村的感情很深。我們企業能參與‘城中村’改造專案,為村民們做點實事,我很高興。”楊萬學的質樸一如當年。
執信義,行天下
“楊總是一個做事務實、決策民主,具有很強人格魅力和領導魅力的人”,這是員工對楊萬學的評價。而楊萬學則認為,“企業的壯大,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不過是把大家的努力聚在一起去完成一份我們大家認同的事業罷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和‘責任’,要以實力為‘信’,以專業和敬業為‘義’,執信義才能行天下”。
“首先要守法經營,要講誠信,保證質量,這是大前提。”楊萬學說。“特別是我們建築企業,我們的工作關係到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一定要保證工程質量,一座房子一定要保證施工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樹立我們負責任的企業形象。這麼多年,我們的工程從來沒有因為質量問題而損害使用者的利益,我們的企業也從來沒有拖欠過職工的工資;第二,要科學管理。雖然我們是民營企業,但是我最反對‘搞家庭式經營’那一套,‘裙帶關係’可以說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要團結、發展一個企業,不是光提高福利待遇就可以的,還要增加‘感情投資’,善待農民工兄弟。我也是打工出身,最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其實很簡單,一是受尊重,二是有發展的前景。”
為此,楊萬學不斷增加對員工的教育投資,積極開展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安全常識等知識的學習班,在讓務工人員掌握技能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增進務工人員對企業的感情,有效地減少人員流失。建立科學、公平的用人機制,提拔優秀農民工擔任企業骨幹,讓大家看到工作希望,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近兩年,企業還多次邀請市委黨校老師為300多名員工授課,不僅提高了公司員工的素質,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後勁,還為更多有膽識、想創業的人打開了思路、增強了信心,實現了發展壯大企業與帶動鄉親致富的共贏目標。2012年,正大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榮獲了“全市非公有制企業示範黨組織”和天水市秦州區非公有制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殊榮。
不僅如此,據記者瞭解,近年來楊萬學的企業共吸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33人,安置高校畢業生15人,就近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610多人,帶動運輸、餐飲、建材、裝修等行業就業崗位400多個。而作為天水最早一批通過外出務工成長起來的勞務經濟帶頭人、民營企業家,楊萬學積極在家鄉投資興業,支援公益事業。2007年,他投資300多萬元在家鄉興建了機磚廠,年產值數百萬元,吸納全鄉富餘勞動力400多人就業,解決了一部分人出不了村、離不開家、沒有經濟來源的老大難問題。此外,為了建設家鄉、發展家鄉,楊萬學慷慨解囊,累計出資22萬元用於家鄉學校建設教學樓、抗震救災、資助農村貧困生、修路、開發旅遊資源。
現在已有上千萬資產的楊萬學仍保持著農民的質樸本質,不求錦衣玉食、豪宅名車,但作為政協委員的他卻時時心繫農村的發展,“致富思源,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是我最大的心願。”楊萬學說。
楊萬學腳踏實地三十年的奮鬥之路,幾乎與改革開放的程序同步。他的經歷,見證了天水最初的農民務工潮,見證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也見證了我市浩大的城中村改造專案。“這三十年,說起來不算短,也走得很不容易,但我覺得我還有很多事要做,這條路我才剛剛走出點成績,現在正是要打起精神好好往下走的時候。”如今剛滿五十歲的楊萬學將繼續發揮他作為“創業榜樣”的光和熱,繼續用他的奮鬥史鼓舞千千萬萬務工者,用更加令人矚目的業績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
篇二
楊生軍:創業路要多一些等待和堅持
2011年初夏的一天,在湟中縣田家寨鎮一個寧靜的山村裡,楊生軍站在新建成的豬圈旁,仔細地觀察野豬仔的生長情況。他一身風塵,黝黑、瘦削,與兩年前那個白白淨淨的軍人相比,幾乎判若兩人,只有堅毅、明朗的眼神依然顯示著他的個性。
寬敞 規整的豬圈裡,幾十只健壯活潑的野豬仔,野性十足地擠來擠去,搶食飼料。
這就是楊生軍現在的事業:全省首家野豬養殖場。為了這個選擇,他付出了許多許多。
脫下橄欖綠 踏上創業路
2009年,是楊生軍和他的家人最難忘的一年。他放棄了繼續留在部隊的機會,走上了創業之路。這一年他只有22歲。工作順利的他,居然要放棄部隊優厚的待遇,回鄉務農。這一超乎常理的想法,讓家人和親屬們很不理解。大家都認為他這是犯傻。很多人都勸他,留在部隊。現在就業形勢這麼嚴峻,還是穩當點好,今後生活也有保障。
可是楊生軍有自己的想法。自己還年輕,何不打拼一番事業?
"這個人想法太簡單了。打拼一番事業,談何容易?"幾乎所有的家人、親屬,都這麼認為。
楊生軍的想法確實有點簡單了:繼續留在部隊,不但各方面條件不錯,最重要的就是經濟來源有保障,這是很多和他同齡的青年求之不得的;而自主創業風險大,根本談不上有什麼保障。
但是楊生軍考慮得更多:自己正年輕,將來有一天轉業安置到了某個單位,要是沒有一項特長,也只能幹些一般人都能幹的工作。"部隊培養了我這麼多年,臨到轉業安置的時候,被地方單位勉勉強強地接受,湊湊合合地給個崗位,安安穩穩領一份工資,這不是我的人生目標。"
思前想後了很久,楊生軍終於下定了決心。2009年12月,楊生軍脫下一身橄欖綠,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創業初期的艱難超出了想象。
2009年,城鄉的服裝業市場仍然紅火。剛剛復員的楊生軍拿出3萬元復員費開辦了一家服裝店,並遠赴廣州去進貨。由於缺乏對服裝市場的瞭解,小店很快陷入窘境。那一晚,由於拖欠房租,楊生軍第一次被人趕出房門,他只提著一隻箱子在大街上睡了一夜。
生活在瞬間從天堂掉入了谷底。在一天天的失落中,他清醒地意識到,當下有口飯吃才是最重要的。隨後的日子,他到餐廳當過服務員,做過保險推銷人員,租住過別人的煤房,也曾在網咖裡打發夜晚。
機會有時就是可遇而不可求,楊生軍一次次上網尋求賺錢的門路,偶然一次,"野豬養殖"這個專案撥動了他的心絃。他繼續查詢有關資料,瞭解到這個專案在青海尚屬空白,這讓他一陣興奮。但是曾經創業的失敗又讓他猶豫不決。幾經思考之後,他發現還是這個專案最適合自己。2010年8月,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援下,楊生軍開始著手野豬養殖。"這是最後一搏了,再不能蠻幹了。"楊生軍時刻都在這樣提醒自己,為此他專門跑到甘肅的養殖戶家裡去學習經驗,在豬圈裡一蹲就是好幾天。
終於要下定決心上專案了,資金卻成了攔路虎。能借到錢的親戚朋友處都借了,自己在部隊時收藏的一些"寶貝"也都賣了,母親心疼兒子,也賣了唯一一套首飾,換來3000元錢資助他。但錢還是不夠,怎麼辦?他咬咬牙,拿住房做抵押,貸到了50萬元。
修豬圈,做規劃,訂豬崽……儘管家裡人手不少,但此時的楊生軍事無鉅細,都要親自操心操心。他相信,野豬養殖有其獨特的優勢,市場前景值得樂觀。
"等、靠、要和自立自強之間,只有一步之遙。"楊生軍感嘆道。
精神不退役 情繫眾鄉親
"脫下軍裝,不能脫掉軍人本色;困難固然是前進的障礙,但同時也是新生的機遇。"渾身依然洋溢著軍人激情的楊生軍說,"觀念變了,困難就不可怕;思路變了,眼前就豁然開朗。"
"再過三年,我也當個豬老闆。"楊生軍給自己定了一個短期目標;"實現放養和圈養於一體,把我們村的鄉親都發展成我的養殖戶,帶著他們一起致富。"這是他心中的長遠規劃。楊生軍說,經歷了這麼多,他明白了失敗的含義,他說人生的失敗不是沒做好某一件事情,而是沒有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
談起今後的打算,楊生軍回答很簡單,也很實在:"孝敬好父母,踏踏實實地幹事。"他說,不羨慕城裡青年的生活,就想在農村待著,因為自己本來就是山裡長大的孩子。
回顧創業之路,楊生軍感慨地說,生活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要多一次等待和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一門心思地創業,鄉親們富了,我就'富'了。"
篇三
“最近幾年,在創業和做公務員之間,越來越多的人要麼乾脆選擇後者,要麼特別糾結,這都是企業家精神的倒退。”楊壯院長略顯嚴肅的開場,引發北大國際***BiMBA***師生對創業和企業家精神更深層次的思考。
“企業家精神究竟是什麼?創業路上有哪些酸甜苦辣?”帶著這些問題,北大國際***BiMBA***請來了新東方董事長兼CEO俞敏洪。
2012年11月22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萬眾樓,俞敏洪與北大國際***BiMBA***師生非常坦誠地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企業家精神,以及他所經歷的創業之路。這一天雖然正值感恩節,但萬眾樓上依然座無虛席。
楊壯院長親自主持分享會,他首先代表北大國際***BiMBA***對俞敏洪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楊壯院長表示,新東方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俞敏洪本人帶領新東方從零開始,發展成為家族企業,再升級為股份制企業,最後在美國成功上市,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在他身上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的企業家精神,而且他本人完整地經歷了創業企業家從底層到巔峰的全過程。
分享會一開始,同學們就見識了俞敏洪幽默風趣的演講風采,但隨著話題的深入,“真摯坦誠”、“撥雲見日”逐步成為分享會的主旋律。
創業無貴賤 小苗成大樹
在分享企業家精神之前,俞敏洪先分享了他的一些特別感悟。俞敏洪說,今天很多人談到創業,都是很巨集偉的計劃書,但真正偉大的創業往往都是從小做起的。新東方最早就是教英語的培訓班,只有十幾個學生,連個執照都沒有。直到今天,這一行的准入門檻仍然非常低。全球第一大零售巨頭沃爾瑪也是從小店做起,創始人薩姆?沃爾頓就是在小鎮上開一家小店賣便宜衣服。從創業的角度,開飯館與高科技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飯館開得好,可以成為麥當勞、肯得基,比新浪、百度不差。在星巴克之前,也沒人想到咖啡館可以連鎖全球。
底線不可破 誠信不可丟
創業沒有貴賤,但不代表沒有原則,尤其是誠信的底線決不能突破。新東方能成功走出渾水事件,憑藉的就是誠信。俞敏洪表示,在創業的路上,你會遇到各種危機,尤其是准入門檻很低的行業,意味著你的對手既有狼也有老鼠,狼會讓人見識血淋淋的競爭,老鼠則可能無孔不入。他們肯定會在某些階段、某些領域給你帶來巨大壓力,這非常考驗你的定力。新東方很多競爭對手以銷售為導向,拼價格、做規模,但把最本質的教學沒有做實。當渾水事件襲來,投資界對教育領域不再盲目投資,而是非常注重調查研究時,所有隻為融資而盲目擴張的花架子機構全部應聲倒下。他說,企業不守底線,就是自取滅亡,只是時間早晚。
企業如帝國 英雄加制度
俞敏洪表示,企業與社會是兩個不同的系統,社會和國家需要民主,保證公民人權的平等和機會的公正,但作為一個創業的企業,民主就未必最好,尤其是在初創期,由企業家才華出眾的人更集權一些,反-
而可能更好。
對於企業而言,領導人和制度都非常重要。領導人的重要性在於做到最好,通過出眾的企業家才華把企業做大做強,而制度的重要性在於防止最壞,以嚴格的規矩防止壞人胡作非為。對此,他從歷史的角度進行闡述,開國皇帝所開創的帝國能否長久,關鍵看有沒有能像漢武帝、唐高宗一樣帶來中興的領導人。同時制度在基業長青路上也至關重要。古羅馬帝國能超越千年,中國的朝代只有幾百年,很重要的差異就是制度。古羅馬有元老院制度制衡皇帝的權力。
企業家精神的四個維度
接下來,俞敏洪詳細闡述了他所理解的企業家精神。
第一、冒險精神。創業沒有百分百的保險,準備創業就意味著你要準備接受90%的失敗,因為每100家創業公司只有十家能留下來,最後能做成頂級公司的可能只有一家。創業是生活方式的博弈,要計算你現在和將來穩定預期的東西,換成創業的險和收益值不值。創業前還要簡單權衡一下你是否輸得起。
第二、愈挫愈勇。在創業的路上,成功與失敗是孿生兄弟,普通人遭遇挫折容易一蹶不振,但企業家會從挫折和危機中努力尋找機會,波折反而容易激起他們的興奮點,平淡反而是他們難以接受的。馬雲、史玉柱都有這個特質。除了三次高考和大學肺結核住院一年,俞敏洪還以最近經歷的渾水事件,形象而深刻地解釋了他從這場危機中找到的三大收益:回購股票、競爭環境淨化和管理層激勵。
第三、團隊精神。俞敏洪表示,創業企業家一定是個人英雄,但絕不能犯個人英雄主義。個人英雄和個人英雄主義共同點是都有極強的個人能力,但絕對不同的是,個人英雄有容乃大,廣納英才為我所用,有強烈的團隊精神。個人英雄主義唯我獨尊,排斥團隊,視英才為威脅,除之而後快。他表示,如果沒有王強、徐小平等組成一個強大的團隊,新東方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第四、創新精神。俞敏洪表示,創新與創業一樣,不求驚天動地,只要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改動就是創新。在他眼裡,創新如水,水隨萬物而變,可結冰、化雨,可環山、入海。
隨後,俞敏洪又對企業家精神做了理想層面的總結。他說,真正的企業家本質上都是有理想的人,而不僅僅是追求財富的人。企業家沒有理想,企業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的企業無異於冰冷的商業機器,最終會被社會淘汰。企業家如果有餘力,還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演講結束後,在楊壯院長主持下,俞敏洪又回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俞敏洪對企業家精神的闡述既幽默風趣,又形象獨到,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帶來很多收穫。同時,同學們紛紛表示,俞敏洪在取得非凡的成功之後,還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在當前的社會語境下,顯得尤為難得。
最後,楊壯院長再次感謝俞敏洪誠摯而精彩的分享,並代表北大國際***BiMBA***贈送了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