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時代怎麼創業分析

  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發展,如今,網購已經是許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足不出戶,輕輕按一下滑鼠,就能買到特色商品,成了眾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選擇。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網購時代來臨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1年美國大型購物廣場的平均空置率已達9%;其中美國中西部及南部地區購物廣場空置現象尤為嚴重,哥倫比亞市達到23%。

  家庭百貨零售商家得寶北美銷售總裁凱文·彼得斯說:“百萬數量的客戶向我們明確表示,大商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他們看中便捷與輕鬆,他們用錢包投票。“

  現代社會,講求的是順應時代,與時俱進:當網路購物成為潮流,成為趨勢,走路去逛街的時代正在老去。

  曾經營一家國內某中檔品牌服飾的成都規模型實體店銷售終端,前兩年每年銷售業績超千萬,但最近兩年以來銷售業績下滑幅度超過20%。實體店老闆總結到:“原因很簡單,我做的這個品牌主要針對年輕群體。目前網購的大規模興起,我的店成了大家的‘試衣店’,他們在店裡選中衣服,記下標號和款式,再去網購。沒辦法,加上快遞費用,價格也就實體店的60%,誰還願意來實體店買呢?”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網上購物消費規模已經超過兩萬億元。“可以說,網購天量銷售業績,都是從實體店份額裡‘搶’過來的。”

  相較於靈活多變的網購,傳統賣場模式的弊端表現得比較明顯。不斷上漲的高昂租金和逐漸走低的銷量是解決目前實體店經營成本最大的問題。這將直接影響到商業物業的需求量。除此之外,實體店高額管理成本和眾多的經銷環節,也成為不少經營戶頭疼的問題。一家裝經營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傢俱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現有的銷售渠道模式帶來的,區域總代理、省級總代理、縣市代理,層層加價之後,再加上賣場高額的租金。

  相對於運營成本較高的實體店,網購商城推出的簡單的物流渠道、低廉的價格,和送貨上門的服務,就是網購的核心競爭優勢。它們將對商業地產物業的市場需求量和競爭力產生較大影響,是對現代消費者消費習慣和心態的重大沖擊,初試牛刀就小貨獲成功,未來發展被眾多投資者看好。

  網購時代傳統書店變身求生存

  在網路購書時代,傳統書店似乎已淪為網路書店的“樣品店”,其沒落讓許多愛書的市民感慨不已。由於網路書店低價、送書上門的獨特優勢,已在“讀書人”心目中佔據了難以撼動的地位,大量傳統書店則面臨生存難題,各地實體書店因經營慘淡而倒閉的事情時有發生。

  傳統書店當真沒落了嗎?可喜的是,不少廣州傳統書店獨闢蹊徑,變身多元化的文化場所,各出奇招吸引人氣,開拓出了一片利於實體書店長遠發展的新天地。

  變身招數

  力推多元化商品

  現磨咖啡、個性化明信片、精美的文具、小巧的園藝藝術品,甚至還有富於設計感的服裝……你沒有看錯,這些商品都能在廣州的書店中看到。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多家特色書店,驚奇地發現了許多新鮮的商品。

  書店+咖啡館

  “書店+咖啡館”的新運營模式,正在國內悄然走紅,被不少人視為傳統書店的新出路。在廣州,坐落在北京路步行街的聯合書店、去年剛進駐太古匯的方所書店,都在店內設定了咖啡座,其他多家書店也大多與咖啡館“比鄰而居”。

  記者觀察發現,書店內的咖啡定價並不低,與星巴克的價位大致相當,那麼對於書店而言,即使讀者沒有購書,但前來消費了咖啡,也為書店帶來了一筆收益。

  書店+服裝

  “書店+服裝”,大概是方所書店的獨創。記者瞭解到,在方所書店創立前,其創立者和設計師毛繼鴻已創設了原創服裝品牌“例外”。愛讀書的他萌發了辦自己的書店的想法,在方所書店消費方式的定位上,他的想法是“不僅能買書,還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服裝”,這一創意得到了合作者的認同。於是, “例外”服裝成了方所書店的一部分,這也使方所成為廣州最特別的新形態複合書店,贏得了廣泛的關注。

  書店+原創商品

  走進聯合書店,收銀臺旁的醒目位置,便擺放著近期陸續推出的廣州元素原創商品,包括融進中山紀念堂圖案設計的精緻筆記本、廣州著名景點明信片等。

  此外,方所書店售賣的植物種子、聯合書店的梵高作品拼圖、唐寧書店的復古飾品……種種新奇有趣的藝術品、文具精品、DIY作品都讓讀者眼前一亮。

  變身招數

  新穎活動辦不停

  記者走訪發現,除了考試書店、建築書店等專業書店外,普通書店基本都在朝人文藝術方向發展,不僅在圖書採購上是如此,書店還紛紛舉辦攝影書畫展覽,邀請名家過來開講座,甚至召集書友一起看電影……

  寄明信片

  今年6月下旬,唐寧書店華樂路店結業之時,大批粉絲在網上發表了懷念的文字,“那些年,我們在唐寧寄出的明信片”成為許多粉絲共同的追憶。售賣並代寄送明信片服務正是唐寧書店的一大特色。近日記者在唐寧書店中信廣場店看到,其售賣的明信片多為廣州、澳門風光的主題。店內矗立著的兩個郵筒尤為醒目,一個註明下個月寄出,另一個則為明年寄出,顧客可將購買、填寫好的明信片投入相應的郵筒。

  無獨有偶,幾名在校大學生於今年3月在大學城創辦的特色書店“旅行書棧”也提供了類似的“待寄明信片”服務,不同之處在於,旅行書棧的“慢遞”年限更長,最長為10年。

  講座展覽籤售會

  在各地圖書館都以活動提升人氣的背景下,展覽、講座類活動也幾乎成了廣州書店的“必修課”。不過,記者卻發現,儘管活動型別差不多,各家書店卻各有各的“主打牌”。

  廖一梅、歐陽應霽、張鐵志、周雲蓬、餘華、樑文道……都來過方所開講座?沒錯,方所書店主打的正是“作家牌”,每逢開講,演講廳都擠滿了熱情的讀者;聯合書店則更偏愛舉辦讀者籤售會和手工創作類活動,吸引了許多“80後”、“90後”讀者;唐寧書店內設“藝廊”,主推藝術展覽,而今年剛誕生的小書店“旅行書棧”則常以“旅遊”概念為主題,把通過書店聯結在一起的“驢友”們聚集起來,相約去旅行。

  變身招數

  推薦閱讀港臺版書

  售賣種類繁多的多元化商品,開展新鮮有趣的書友活動,但是,他們主營的依然是圖書。記者走訪發現,各家特色書店的選書差不多都聚集在人文、藝術、設計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都在推薦書區域的設計方面下足了功夫。

  聯合書店的推薦書區域不僅有近期的新書,有一些書店認定為“常青”的書,還有為讀者精選的港版書。麥穎怡發現,如此設計能使許多讀者迅速收穫喜歡的圖書,很可能當場就買下,而非回家再上網買。

  方所書店的特色臺版書讓許多讀者愛不釋手。尤其在臺版文學的選書方面,方所將臺灣優秀作家及作品作了完整、系統的呈現。據瞭解,臺版書和外文書正是方所書店銷售量最大的圖書類別。

  創業啟示:從賣書轉向賣文化體驗

  記者梳理總結髮現,目前廣州的特色書店,大多選擇開在繁華商業區,因為書店將與周邊的商業環境相得益彰,互相拉高人氣,達到“雙贏”。

  給予顧客舒適的購物體驗,也是特色書店暗地裡下苦功的成果,從店面設計、圖書推薦到商品擺放,點點滴滴都需要店方仔細考量。優美的背景音樂、貼心的座位、不吵人的店員,都是顧客讚美喜愛的書店時常常提到的因素。

  這些特色書店賣書,賣多元化商品,“賣”令人感覺舒適的環境,也“賣”各式各樣的讀者活動。糅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其實特色書店為讀者提供的應該是一種特別的文化體驗。好的文化體驗將令讀者念念不忘,這樣一來,書店也將擁有許多回頭客,那麼,長遠發展也並非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