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功就業例子

  研究結果表明:擇業觀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小劉是工業工程專業的一名女生,儘管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女生比男生找工作難,但是小劉第一次面試深圳航空公司,就順利地被該公司錄用了。談起這次面試成功的經驗,小劉認為除了自己學習成績優異之外,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要得益於她的特長及她在口試當中的表現,口試過程中,當用人單位問她除了學習,課餘有什麼愛好時,她毫不猶豫地說自己的課餘愛好是主持節目,並向用人單位簡要介紹了自己幾次難忘的主持經歷,使用人單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欣然決定與她簽約。

  在渴求工作的畢業生之間,或許專業技能的差別不會特別大。即使在工作崗位上,大家每天做的事情也不可能區別很大。但有了一項特長就可能會比較引起重視,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個人特長是用人單位極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可以更全面地考察一個人的能力以及職位的適應性。當今,一些用人單位招聘,在看重求職者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同時,把一些興趣、特長也作為求職者的綜合素質來看待,並作為是否聘用的因素之一。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個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個人興趣愛好,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在製作簡歷、面試時一定要重視突出自己的個人特長。

  2:

  xx,男,xx職校xx級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現為xxxx製冷產品銷售有限公司汕尾辦事處經理。

  xx年2月,xx應聘為xx市xx電器有限公司業務員,負責小家電產品在xx的銷售。xx年9月,公司設立了xx辦事處,xx與另一名同事共同負責xx市區及澄海區終端市場的開拓,通過大半年的運作,打開了當地市場,明顯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公司效益,公司遂確立了以xx為中心大力發展xx周邊區域市場的發展思路,他也於xx年1月開始出任xx市xx電器有限公司區域經理。2007年,公司又實行了一系列變革,他隨之被調往公司大本營所在地——xx,任xx市xx電器有限公司部門經理。為了更優化公司內部人員結構,2008年,他再一次被調往公司製冷銷售部,負責製冷產品在xx地區、潮南區的運作!

  為使自身的職業素養得到更高層次的提升,xx年8月,xx進入xx製冷家電集團中國營銷總部xx分部,任辦事處經理兼空調銷售經理,負責汕尾區域辦事處的籌建、管理工作和空調產品市場的規劃、操作、管理工作至今。多年曆練,使xx在家電營銷領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談起過去,xx深情地說:“在xx職校的學習經歷,註定成為我一生中最為珍貴而難忘的歷程,衷心希望母校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

  大學生成功就業應該注意的問題:

  有人說:高考是萬人過獨木橋,大學生就業就像是在浩瀚無邊的沙漠中尋找綠洲。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畢業生難以找到好工作,已成為大學生、高校及家長共同的感受。那麼,大學生在當今就業環境嚴峻、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下,如何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起點,成功實現就業呢?筆者認為,大學生成功就業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提高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

  大學生要成功就業,首先就要提高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不管是哪一行業,都很注重實際操作能力,應屆生的優勢就是本身的專業能力。就業等於學歷加上能力。當學歷不高時,在大學期間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去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參加與提升技能相關的社會實踐,並參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培訓等。對於大多數企業用人標準來說,用人是很現實和實際的,在綜合考慮學歷和技能的情況下,一些操作性強的工作**願出低一點薪水要一些學歷不高的學生。所以在大學期間,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就業的含金量。雖然專業知識很重要,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複合型人才。如果大學生的能力單一,那他今後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基本的計算機、外語等工具類技能,還要提升其他軟實力,比如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一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能力薄弱,眼高手低,缺乏團隊合作,不會為人處事。大學生應該在大學四年內,通過學習讓自己更加獨立,有主見,通過參加各種活動,讓自己的演講口才、人際交往等能力得到提升,在面試中展示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樣在畢業之時有更多的競爭優勢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從而實現成功就業。

  二、瞭解就業政策,把握就業形勢

  求職擇業不同於學習期間的實踐,它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並能在這個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己的價值。畢業生求職前必須從巨集觀上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從微觀上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就業的基本情況。“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是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政策。在這種背景下,市場主導的地位實際上已經確立,大學生擇業和單位選人的自主性都增強了。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經過四年學習的大學生在畢業時,社會需求和當年入學時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專業由熱變冷,由“短線 ”變成了“長線 ”,社會需要量也相對減少,給就業造成了困難。還有些專業,雖在不斷地調整和改造,卻仍跟不上社會的變化和需要。大學生只有正確分析自己所處的求職地位,把握面臨的就業形勢,進而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才能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三、充分認識自我,明確職業方向

  大學生找工作其實並不是很難,但關鍵是要充分認識自我,知道自己的優勢,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不能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然後再不停地跳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就如人們常講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貴有自知自明。大學生在擇業前尤其要對自己的能力有個正確、客觀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擅長什麼,想幹什麼。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優勢找工作。一般就業不僅要求技術專長、經驗等,還要求綜合素質。在明確職業方向的時候,儘量去避免與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也不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些都是不利於自身發展的。大學生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現狀,正確的給自己定位。在應聘過程中,每個畢業生一定要結合所學專業、職業愛好、發展潛力等要素,選擇相應的應聘單位以及所提供的崗位、職務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職相宜和人薪相宜。

  四、樹立良好心態,克服“就業迷茫”

  學成從業、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是每個大學畢業生的美好願望。但是,就一些大學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心態不正”。有些大學生在擇業中,不是從自身的特點、能力和社會的需要出發,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時心理平衡,孰不知這樣往往不利於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長遠發展,甚至將可能被洶湧的就業浪潮所吞噬,只能是失業。在就業中,大學生應樹立良好的心態:一是確定適當的擇業目標。個人的擇業目標應當和自身能力相符合,這樣才有利於樹立自己的信心,從而使自己在擇業中處於優勢地位。目標適當,取決於知已知彼,研究目標,揚長避短是擇業成功的一把鑰匙。二是避免從眾心理。畢業生處在擇業的洪流中,擇業目標的確立會受到其他擇業者的影響。虛榮心、僥倖心理會使他們改變原有的擇業目標而採取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三是避免理想主義。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經影響到畢業生順利就業。有些畢業生,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同學,在擇業中,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滿的結果,而錯過了其他許多好的機會,有的甚至造成了就業困難。四是克服依賴心理。有些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託在拉關係、走後門上,有的甚至由家長出面與用人單位洽談。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恰恰讓用人單位對這些畢業生產生缺乏開拓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當今社會,機遇與挑戰並存,只有在擇業中樹立信心,敢於競爭,才能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五、藉助新興媒體 ,珍惜就業機會

  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尤其是網路資源等新媒體,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來自某求職網站的統計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求職。不僅一些跨國公司要求大學畢業生必須通過網路投遞簡歷,就連國內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也要求求職者網上投簡歷。據部分高校統計,應屆畢業生中有80%以上會在網上投遞簡歷。目前的就業環境並不寬鬆,找工作難,找心儀的工作更難,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這種就業環境中,大學畢業生一定要把握和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

  六、修煉敬業精神,認同企業文化

  敬業精神是人類最偉大的精神之一,畢業生要想在社會立足、發展,沒有敬業精神萬萬不可。一個盡責進取、嚴謹高效的畢業生是會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相反,那些馬虎敷衍、無序浮躁的大學生在社會將很難立足。因此,畢業生應當在修煉敬業精神上下功夫,這是畢業生能否獲得發展的治本之道。畢業生要實現從校園人到企業人的角色轉化,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要認同企業文化,自己的價值觀要同企業的價值觀相吻合,行為規範要同企業的行為規範相一致,這是順利實現角色轉換的重要前提條件。

  中國就業促進協會副會長陳宇說:“大學生就業難不是因為他在學校裡學的知識少,而是他需要就業的東西沒有學到。所以我認為大學生在他們學習的現有知識上再加上四條,第一條是瞭解社會生活,第二條是熟悉職場規則,第三條是尋找自身位置,第四條是品嚐從業滋味,這樣他們就可以成功就業。因此,在校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無須過多悲觀。”謹以此作為我本文的結束語,並請大學生認真品味陳宇的話,努力實現成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