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業如何融資

  一名草根做創業是怎麼做好融資的呢?草根創業的最佳方法又是什麼?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草根創業者的融資怎麼做

  文/郭鋒

  我們創業至今,融資之路可謂走的異常坎坷,12年初到現在,好像沒有幾天是好過的。即使是有幾次簽好了Term Sheet,最終還是出現了各種變故。所以,永遠別相信拿到手的TermSheet或承諾,錢到賬才是最大的承諾。

  在錢到賬之前,要想清楚各種後路,時刻做最壞的打算。

  沒有投資人會本著救人的原則去做投資,不能在彈盡糧絕的時候等著別人來救,即使被救,手中的談判籌碼也會低的可憐。 創業者應該一直處於融資談判中,如果業績沒有真正的跑起來,即使融到錢,也得去談下一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寫寫我自己融資過程中的一些總結,幾年的辛酸淚,可以當成草根創業團隊的新手教程了。

  如果不是風口性公司,沒法在幾年內做成上市公司規模的話,拿到風投的可能性基本為0,找親戚朋友集資比較靠譜,安心做好產品,用產品先賺錢,才有找投資的可能性。

  如果是風口性的公司,有大故事可講,那創業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找錢,用資本來加速創業。

  1,機構

  市面上有400多家投資機構,活躍的有100多家,他們的資訊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拿到,因為他們也要做宣傳***檢視原文有他們的***一覽表***。

  有人說找不到聯絡人,那是因為社交網路用的不好,微博微信裡搜搜,投資文章多看看,新浪微博裡多找找,朋友多問問。 但和你能聊的基本上是專案經理級別的、或者是替別人看專案的中間人,他們一天要看好幾個專案,聊好幾撥人,收集專案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整個機構一年能投幾個就算不錯的了。

  雖然和專案經理聊感覺是浪費時間,但大部分創業者水平其實比投行專案經理差遠了,肯聽你聊專案算是給面子了。從這些專案經理口裡,你能知道很多投行和同行資訊,全當學習和做行業調查了,其中不錯的投資經理還能給你提一些中肯的建議。

  也可能有一天,某個投資經理搖身一變,成為新基金合夥人,或者成為某企業的CFO,或者創業,未來有可能會和你發生交集。這個時代能人輩出,保不準哪一天人家就鳥槍換炮了,你曾經看不起的人,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翹楚。

  所以,廣結人緣,把一些不錯的人,發展成朋友,雖然他暫時可能不認你。但人和人的感情,有的時候可以用認識時間長短來衡量,你5年前見的一個人,到現在其實也沒見幾次,發微信也許也不回你,一副屌屌的樣子,但5年後,他發現你還活著,會非常感慨或者驚訝,因為大多數公司活不過5年。

  機構合夥人,能見到的話,就不要見他的專案經理。 專案經理推薦專案是工作,正的反的都要去說,這是他的職責,機構合夥人很容易被反的意見所左右。投資是投人,用你的人格魅力直接打動合夥人,才是上上之策,一旦頂級合夥人被專案經理的判斷先入為主,就很難再見到他了。

  把握第一次見面機會,機會基本只有一次,30分鐘內靠你精煉的十幾頁PPT就要打動他,不然囉嗦了大半天沒講到重點,會讓人覺得你在浪費他時間,創始人的邏輯和抓重點的能力不夠、人不夠幹練,人格魅力就會大打折扣。

  要做好預習工作,比如喜好、投過的公司、共通的朋友,能找話題多聊一會兒就多聊,人健不健談也是人格魅力的一種展現,創業者的情商和社交能力是他們很看重的一個因素。

  2,平臺型公司

  平臺公司或渠道,是首選融資方,但同時你可能也站隊了,會被其他平臺所排斥。但草根創業者就別考慮會不會被人排斥了,能綁上一個大腿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平臺流量會越來越值錢。

  融資時,多跑跑BAT系,聽聽他們的反饋,平臺方掌握著大資料,你的專案值不值得投資,很容易判斷。

  就算平臺方不投,他們的反饋對公司產品也是非常重要的,走進渠道能夠了解使用者屬性,每個渠道使用者屬性是不一樣的,不少產品品類是to渠道的,分析好渠道才能做好這類產品。

  3,同行大公司

  同行大公司比機構、渠道更有用,他們投資的公司多,已經形成生態圈了。投了資源,還可能一起合作專案,你會成為這個小夥伴生態圈的一份子,大家互通訊息,互相幫忙,資訊和見解是很值錢的。

  而且,在當下很多產品是跨領域合作的,比如遊戲行業,遊戲+網遊小說、遊戲+影視、遊戲+娛樂節目、H5遊戲+APP流量等等。看似流量很貴,很難拿,但是除了騰訊和百度外,阿里系以及眾多大APP、娛樂圈的網上流量並沒有好好變現到遊戲中,因為流量來的太快,還沒來得及變現,所以選擇加入一個小夥伴生態圈是一個好事,也許你的遊戲型別就正好可以通過圈內流量來變現。

  我們做遊戲的,基本是同行大公司在投資,因為他們看得懂,而機構嫌風險太高已經基本不投了。

  4,天使投資人

  相當多,雖然投的金額少。大多數人覺得自己很懂行,其實算是入門級選手,聊的多自然是懂市場的,但是他們未必能看得懂團隊和產品。

  征服他們得去講自己團隊的內功,別和他們拼市場見解,雖然你講的很對,但他們仍然會覺得創業者無知無畏。市場方向太多,尤其細分領域和海外市場,存在著重大機遇,而如何把細分領域做大,完全看團隊內功,通常這些細分領域是天使投資人看不懂的,他們不會覺得這是風口。

  盯著細分領域做的創業者不要氣餒,會有天使投資人看得懂的。不過現在敢投遊戲的天使,已經鳳毛麟角了,撞大運吧。

  總之,當前資本寒冬,錢不好拿,能拿儘量早拿。以我們過去幾年的經驗,基本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很難拿錢,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又好拿了,不過就遊戲領域來看,16年估計還是寒冬,完全靠業績說話。

  草根小資本創業應該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選擇一個大方向

  創業有很多方向,電子商務,遊戲,社交,O2O等等。通過不斷的學習,關注創投資訊,科技部落格等,同時融入創業圈子和別人交流,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大方向。一旦選定了就不要輕易更改,因為隔行如隔山,任何行業都有潛規則,需要交學費的,需要時間。如果不斷的換大行業,很可能時間也浪費了,但是樣樣懂一點樣樣又不精。

  創業就是要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點子不重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才是最重要的。怎麼成為專家,時間積累和錯誤教訓很必要。舉例:好的方向:網際網路金融,農業電子商務,軟硬結合,大資料,健康和醫療,清潔能源,新農業,細分O2O等;陷阱的方向:泛O2O大平臺,移動網際網路,社交平臺,3D印表機等。

  所謂陷阱就是,被炒作的很熱很巨集觀很美好的樣子,實際根本不覺被可操作性,或者成本極其高昂,或者關鍵技術沒有突破,不是草根應該乾的事情。

  具體大方向如何呢?三個考慮點:

  一是新技術產生帶來的新市場***注意是新技術,不是技術升級,技術升級往往時間視窗很短,而且都是既有大佬的自耕田,不要輕易去動***比如:網際網路革命。

  二是國家政策放寬頻來的市場。比如允許商品交易帶來房產市場。預估一下,土地確權將造就一個新的地主階級,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市場,新農業的前景看好。

  三是收入提高帶來的消費升級。比如:縣城的肯德基、麥當勞跟菜市場一樣,比城市生意好多了。如果在小縣城加盟必勝客之類,生意差不了。把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形態往縣市級城市遷移會是個大趨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興趣,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都會有很多人做,怎麼做的比別好,需要自己考慮。

  2選擇一個切入點

  一個大的方向有很多需求點,創業一開始切忌全線展開,而是要選擇一個切入點。在一個點上取得絕對突破,然後再以線展開。

  以O2O為例:O2O是很大的方向,縮小到一個具體的行業,比如:餐飲***大家都熟悉但不是個好切入點***。餐飲還太大,再縮小到快餐。接下來就要確定切入點,到底要在快餐這個行業解決什麼問題。為誰毛利,對誰負責。解決送餐快?解決訂餐方便?解決客戶資訊管理?還是味道更好更便宜?一開始只需要解決一點。比如:解決送餐快。那麼接下來很簡單,選擇目標區域***寫字樓或者學校,集中容易驗證***。什麼網站啊,統統不要。找到一個目前正在做送餐生意的,跟他說免費替他送貨。你看看你是否能做到送餐更快。最終可能發現問題:不可能更快了。因為每到飯點,寫字樓電梯都很堵。所以快餐店早就做好了標準餐,每個樓層提前都擺好了。而且每個店都有默契,如果來了新對手很可能會有摩擦。打架?吵架?搞定保安?哈哈,發現開始想的不對吧。怎麼辦?請看第四點。

  3明細工作量迅速推進到底

  選擇好切入點後,接下來就是速度和執行。以小時統籌工作量,以天作為獎懲時間點,以周作為反饋週期。如果不能把工作精確到小時,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切入點超過了團隊的操盤能力***一口吃個胖子不現實***。如果不能把天作為獎懲時間點,執行的速度和力度都會有影響。如果不能按周來稽核計劃,就會錯失機會,浪費時間,懈怠士氣。不怕錯,就怕拖。

  4調整切入點,再次推進

  如果推進到底,發現最後的預期是錯誤的,沒關係,調整切入點繼續推進。提高送餐速度不行,還可以嘗試提高訂餐方便度。繼續按照上面的方法推進。反覆的快速試錯,是鍛鍊團隊和快速找到方向的最好做法。千萬不能不停的爭論,白白浪費時間,錯失良機。

  5擴張

  找到突破點以後。迅速的總結經驗,形成流程,快速的擴張。接下來可能的重點是找人,找錢。

  6建立門檻

  業務模式上有沒有門檻,如果沒有就要在資本上迅速建立門檻。如果自身融資條件不佳,不能建立門檻。快速考慮退路。

  7退出

  沒有門檻的掙錢方式會短期內吸引大量的競爭者,時間視窗非常短暫。首先能掙錢就掙錢,儘量多積累為以後艱苦的游擊戰準備。其次考慮賣掉,如果能賣個不錯的價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既不能掙錢,又不能賣掉,那就果斷的關掉,重頭來過,不要猶豫。一個殭屍專案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