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額信貸現狀

  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一直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小額信貸在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近年來,金融機構開展了具有廣泛影響的小額信用貸款、助學貸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等小額貸款業務,為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在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筆者就這一問題,作如下探討與分析。

  一、小額信貸業務發展的現狀

  從1993年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的易縣“扶貧社”試點算起,我國的小額信貸業務已經歷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然而,由於金融體系的不完善、借款主體的不成熟等客觀因素的存在,時至今日,小額信貸業務尚未取得令人振奮的實際成就,也遠未像某些成功的發展中國家那樣“發展出一個活躍而重要的新興行業或部門”。小額信貸業務在我國發展緩慢,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也不能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

  ***一***貸款額度偏小。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自主創業的意願和意識愈加強烈,資金需求也日益旺盛。然而由於小額信貸業務的額度所限,通常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目前,商業銀行開辦的下崗失業人員貸款一般為每人2萬元,個別地區提升為2-5萬元;部分農村信用社對農戶發放的小額信用貸款限額為0.5 -5萬元。以農戶購建一棟蔬菜大棚為例,按目前臨猗市場價格計算,建一棟蔬菜大棚大約需要資金6-8萬元,再加上人工工資、籽種、肥料等約需要2萬元,從構建大棚到啟動運作需要投資8-10萬元,如按上述限額授信,仍有相當大的資金缺口。因此,貸款額度偏小,無法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

  ***二***貸款期限較短。農業專案具有投資大、見效慢、風險大、回收期長等特點,而小額信貸業務的最長期限為一年,下崗失業貸款最長期限也只有二年。而農民、下崗失業人員一般沒有固定的收入,這就容易造成貸款逾期,不僅加大了貸戶的利息負擔,影響其還款的積極性。而且,不利於反映貸款質量的真實性;不利於金融機構合理安排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影響金融決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小額信貸模式單一。部分地區小額信貸的開展沒有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由於資訊的不對稱,造成得到小額貸款的農戶產品銷售難,或無法防範市場風險、無法抵禦自然災害,小額貸款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四***信用體系建設滯後。前些年,由於金融機構電子化建設水平較低,歷史信用記錄缺失,信貸調查僅依靠信貸員對客戶的部分了解,難免存在調查不實、風險估計不充分等現象。加之,一些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相對較差,部分客戶存在逃債賴債思想,貸前調查質量可想而知。

  ***五***可持續能力不足。一是地方政府意願不強。2002年底,人民銀行下發了《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管理辦法》,對小額擔保貸款發放的物件、數額、期限、擔保及貼息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但由於這項政策牽涉到政府出資擔保和部分貼息問題,再加上額度小,在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二是由於農業受自然氣候因素、市場因素等的影響,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特別是養殖、種植等行業,受自然災害或市場***影響往往血本無歸。加之,由於農戶資金積累不多,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造成部分信貸資金形成不良,大量貸款無法收回,挫傷了金融機構發放小額貸款的積極性。三是小額貸款公司不能吸收公眾存款,只依靠外部資金注入,缺乏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影響了小額信貸的發展。

  農村小額信貸的貸款風險

  由於農信社內部自身還未有效的建立貸款風險防範體系,加上管理者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風險已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的趨勢,如持續下去將大大影響農信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基於此原因,本人在這裡談談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風險形成原因及解決辦法的幾點拙見:

  一、農戶小額貸款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客觀原因形成的風險。

  首先,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基於農戶信用發放的貸款,貸款本身從借款人方面就潛在著“信用風險”,而一個人誠信度的高低與其道德修養是密切相關的,而道德標準是一個無形的東西不能對其準確的實行量化,所以信貸員要準確的把握成千上萬農戶的誠信度就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的工作;其次,農戶貸款的用途主要是用於種植、養殖業的投入以及消費性貸款,而種養業又是弱質產業,農民又是弱勢群體,農業受自然和市場的影響較大,存在著較大的自然及市場風險。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導致農業減產、農產品銷售受阻,將直接導致農民減產、減收,還貸能力減弱。這些風險都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一旦出現,農戶貸款就難以清收或難以到期歸還,這就將導致農業的自然及市場風險將直接轉化為貸款風險。

  2、貸前調查流於形式。

  信用社信貸人員人力相對薄弱,有的網點甚至主任兼信貸員,而轄內農戶成百上千,要對每戶農戶都做到詳盡、細緻的瞭解工作量可想而知,在短時間內很難完成。因此,面對農戶經濟檔案的建立***年審***;信用等級的評定,這些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要求相對集中的專項工作,一些信貸員就不得不求助於村、組幹部,甚至是不太瞭解轄內農戶的內勤人員。由於村、組幹部的介入以及內勤人員的參與,往往夾雜著個人主觀主義、形式主義、人情因素、有的甚至憑空猜想,這就造成了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不統一,給貸款額度核定帶來了不準確性,不能準確的按農戶的實際收入情況與資信狀況評定其信用等級、核定其貸款額度。

  3、貸款審查存在漏洞。

  由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行“憑證發放、隨用隨貸、額度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其發放大多由臨櫃人員辦理,在辦理貸款時嚴格堅持“兩證”、“三見面”的原則,而臨櫃人員對其貸款用途的真實性是無法加以嚴格的考查的,這就造成實際上有些農戶亂報貸款用途,而貸款後轉借他人,形成頂名貸款;另一些借款人貸款根本沒用於其正常的家庭生產、生活等,而是用於個人的不正常消費支出***比如賭博等***,造成貸款到期不能按時歸還,以至出現家庭糾紛,最終形成貸款風險。

  4、貸後檢查監督機制不健全。

  貸後檢查是貸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環節,為降低貸款風險,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信用社應加強貸後檢查工作。但“重發放,輕管理”的經營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貸員腦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一方面,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物件廣、額度小、分佈散、行業雜、所以工作量相對較大,而信用社信貸工作人員力量相對薄弱,這就削弱了對農戶小額貸款的監管。另一方面,一些信貸員有“重企業,輕農戶”的思想意識,認為貸後管理只適應於大額貸款,對小額農貸不適用。有的信貸員甚至認為農戶貸款金額小,形成貸款風險每戶不過幾千元或萬餘元。由於這些錯誤的觀點再加上農民工外出的日益增多,所以有些農戶貸款後外出務工***有的甚至舉家外出***,多年不歸,下落不明,這是造成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風險的一大重要原因。

  5,信貸人員素質低下,形成道德風險。

  由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從建檔、評級、授信、發證、到最後放款都是人為操作的,加之有些信用社人員相對不足,所以有些信貸人員利用人手不足、審查不嚴、操作上不規範等漏洞,搞人情貸款,自批自用貸款,假冒貸款,有的甚至給客戶出主意化整為零,一戶多證或一戶多貸,形成實質上的“壘大戶”,最終誘發貸款風險。

  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防範

  1、建立風險補償機制。

  一方面,由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本身存在著“信用風險”,所以針對“人性”的不確定性,對農戶貸款適當的引入貸款擔保機制,分散貸款的潛在風險,讓老百姓互相監督,形成一個良好的誠信氛圍。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是老百姓自己的銀行,是為“三農”服務的,而由於農業的投入效益低下,再加上農業受自然條件因素的影響很大***比如今年我市百年不遇的旱災***,所以國家應從不同的角度在政策上給予信用社的支援,如能否考慮由於自然條件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壞賬,國家財政撥付部分款項予以核銷;能否減免支農貸款利息收入的營業稅,這既減少信用社的財務支出,提高信用社的競爭力,又大大提高了老百姓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信用社能否考慮引入貸款保險機制或建立風險基金保障制度,讓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形成的貸款風險得以分散,使其貸款風險不斷的弱化。

  2、健全內控制度,強化貸前調查工作。

  首先,信貸人員平時應加強對農戶資訊資料的收集,充分發揚“老農金”精神,多走農田、多找農戶、多進農家、多想農事、不怕多跑路、不怕多吃苦,充分了解農戶的所思、所想。對自己下村所瞭解撐握的農戶情況變化資訊極時反映給主任、極時的在農戶經濟檔案登記簿上做好記錄,充分撐握農戶資訊的第一手資料,讓農戶經濟檔案由“靜”變“動”。其次,農戶經濟檔案年審時信貸人員應對農戶的家庭人口、承包面積,勞力、家庭年收入、支出、資信狀況,身體健康狀況等進行認真調查,形成統一的評級共識,並由評信小組成員簽名確認,明確責任,對農戶評信結果應在村公務欄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貸款證發放由信貸員親自送給農戶,以防止丟失、篡改、甚至藉機亂收費的現象發生。

  3、嚴格落實信貸分級審批責任制,嚴格審、貸分離,嚴把貸時審查關。

  首先,各社應按程式嚴格組建一支強有力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評級、授信領導小組成員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換,其授信金額在授信年限內如需調整必須經過領導小組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多數方能通過,而且必須在農戶經濟檔案上註明調整額度的理由以備查閱。其次,櫃麵人員發放貸款只能按貸款證發證登記簿上核定的額度內發放,不得越權超限額發放。在發放貸款時多詢問一下借款人的貸款用途,因為頂名貸款者用途是虛構的,所以其必有做賊心虛的心理,多問幾次其一般都會露出“馬腳”,在難以判斷的情況下應立即告知主任或信貸員待調查核實後再確定發放與否。

  4、落實各級責任制,強化貸後檢查制度。

  貸後檢查是防範貸款風險的最後一道屏障。農村信用社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完善的、實用的農戶小額貸款貸後管理責任制,將貸後管理責任具體落實到人,對農戶貸款的管理和回收制定具體考核目標,建立健全考核機制,但一定要分清人為與客觀因素,弄清原因,追究責任。不要一出現貸款風險都往信貸員頭上扣,這樣會極大的傷害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激情性和工作的主動性,造成其對信貸工作的消極思想。出現貸款風險應首先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如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借款人只是暫時不能償還貸款,可以讓其完善相關的擔保手續以化解貸款風險;如是借款人主觀的原因造成的,信貸人員應與主任一起想辦法大家群策群力,也可依靠村、組的力量***比如在村務公開欄上公示不良貸款客戶的名單***,運用各種手段,從輿論、道德角度予以譴責,盡最大努力使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對其中惡意逃廢債務的,堅決利用法律武器予以解決。

  5、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

  首先,農村信用社的員工多為內招,其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而在行內又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幹不了出納、會計就當信貸,所以有些信貸人員的水平極其低下,這也是形成貸款風險的首要原因。為此信用社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要建立一支文化素質高、道德修養好、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信合隊伍以適應新形式下的農村金融工作。其次,建立完善“問責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應該成為“問責制”的標準,用制度管理人、用形為規範人、用紀律約束人,嚴格規範行業操守。對膽敢抵毀信用社形象、違規違制經營的人決不姑息養奸,以杜絕因道德風險而形成的貸款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