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額信貸利率

  我國的金融制度充滿了政府主導色彩,農村小額信貸行也不例外。我國的小額信貸最早出現在1993年,最初發展帶有著扶貧的性質,雖然我國的小額信貸發展歷程短,但是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1***利率" text="點選實體詞" target="_blank" href="

  ***2***,因為考慮到扶持三農,一般為基準利率上浮10%,也有上浮更高一些的,根據情況。

  農村小額信貸高的原因

  《報告》以中和農信專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農信”***為物件,對我國目前農村金融市場上小額信貸服務機構的貸款利率進行了對比分析。

  據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馬九傑介紹,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小額信貸服務機構呈現多元化格局,主要有當地農信社等銀行類機構、資金互助社、涉農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及小額貸款公司。《報告》對福建霞浦縣、河北承德縣、甘肅景泰縣三個縣的信貸農戶抽樣調查顯示,銀行類機構、資金互助社及民間借貸的平均利率分別為11%、7%和18.2%,涉農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年實際利率平均約為22.5%。而以中和農信為代表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實際利率為19.2%。

  相對於目前4.35%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來說,19.2%的利率無疑相當於***,而且還是針對低收入的農民群體。因此小額貸款公司在輿論上一度被認為是***公司。可事實究竟如何?

  “目前19.2%的貸款利率只能保證1.4%左右的利潤,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公益性小額貸款公司,中和農信一直秉持保本、微利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和農信總經理劉冬文表示。

  《報告》指出,農村小貸公司利率之所以高,其根本原因在於成本很難控制。首先是資金成本高。像中和農信這樣的小額貸款機構不能吸收存款,也很難享受到政策支援,因此只能從銀行類金融機構貸款和債券融資,中和農信近兩年綜合資金成本達7.2%,而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僅3%左右;其次,較小的信貸額度及***模式導致中和農信運營成本高。中和農信客戶平均每筆貸款額度為2.3萬元,而銀行類金融機構平均每筆貸款的額度為7.5萬元;最後,風險控制成本高。相對於銀行類金融機構成熟的風險控制,中和農信上門稽核,上門催收等風險控制模式也增加了成本。

  事實上,小額信貸的高利率也是一個國際問題。“中國的小額信貸利率比國際上的平均水平要低,不管是在拉美還是在非洲和亞洲,20%左右的小額信貸利率都是算比較低的,高的可以達到70%-80%,甚至100%的都會有。” 世界銀行集團成員IFC金融機構部高階專案官員姜芳芳說。

  儘管小額信貸利率很高,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貸款農戶來說,貸款的可得性比利率更加重要,因為選擇在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的人大部分很難從其他渠道獲得貸款。因此,要發展普惠金融,特別是讓農村低收入群體享到“普”和“惠”的金融服務依然任重而道遠。

  對此,馬九傑指出,小貸機構一方面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網際網路科技運用,降低運營成本以降低農民貸款利率。

  姜芳芳建議,應鼓勵更多的機構進入到農村金融這個市場中來,通過競爭把利率水平逐漸降下來,這是比較健康的一條路。此外,應從政策層面推動符合標準的小貸機構進行跨區經營,擴大規模,發揮規模經濟效應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農村小額信貸的條件

  從實際看,小額信用貸款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中國大陸居民;

  二是有穩定的住址和工作或經營地點;

  三是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四是無不良信用記錄,貸款用途不能作為炒股或者賭博之類的一切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