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開店營銷賺錢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如何用微信賣出1000元一把的梳子?

  “每個月都能收到不同的鮮花,也不會因為節日漲價,真沒想到微信上還有這種靠譜的店。”白領小倩是愛花一族,卻在近日“拋棄了”光顧多年的樓下花店,成了一個微信花藝公眾號的忠實粉絲。

  微信公號的商業價值正在體現。昨日,微信團隊公開了微信運營3年多來的資料,目前微信公眾賬號超過1000萬個,80%收過微信紅包的使用者轉化為微信支付活躍使用者,超過15萬家線下門店接入微信支付。

  媒體電商***“最東西”成為微信青島公開課的明星案例。“最東西”堅持每個品類只薦一款。北京晨報記者登入該公號發現,從咖啡機到轉筆刀,從人字拖到洗髮水,商品應有盡有。這家主打推薦全球最極致商品的公眾號,會用圖文的形式詳細介紹產品。如果購買需要讀者回覆文章序號,公眾號彈窗中會有商品的官方網站以及國內相關電商網站的連結。“最東西”公號運營者透露,目前該公眾號使用者數超過25萬,釋出單品數150件,月均銷售額30萬。憑藉一篇介紹梳子的文章,售價高達千元梳子賣出了93把。

  據“最東西”營運長張卓林介紹,之所以能賣出93把千元梳子的原因,無非有三點:值得信任的品牌感、能打動使用者的有用的內容,以及強有力的轉化,這也是最核心的一點。藉助“有用”和“最”開啟市場,是“最東西”在微信公共平臺上推開電商大門的兩大支點。

  通過場景化完成產品轉化

  在***的環境中,梳子的營銷其實就是電商的嘗試。“有了品牌感,一定要做有用的內容。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環境下,內容為王是清楚的。我們選擇的每一個產品都是有用的,對使用者而言,沒有用的東西不會深度閱讀。即使不會去購買,也一定會收藏或者是分享。”張卓林表示,“最核心的是有用的內容需要轉化,如果不轉化,整個購買行為就沒有意義。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環境下,轉化最重要的就是場景化。現在場景化很熱,在O2O領域場景化是提到的最多的,但是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環境下,場景化有兩個點很重要。一個是小場景,一個是大場景,通過內容把使用者帶入到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當中,然後使用者會通過這些細節產生聯想和回憶,這種帶入聯想就是小場景的代入;當用戶對內容認可、產品認可,然後對購買的體驗再認可的情況下,使用者自然而然形成對購買、消費有一個記憶,這種記憶我們覺得應該是大產品的轉化。”

  張卓林認為,在做媒體電商的環境下,一定要做到聚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閱讀破10萬+這個事情是不是很重要?“我們一直做不到,但是我們會一直走自己的路。比如香皂,我們去年底推出法國獨有的香皂,280元一塊,大概是3%的轉化率,這樣的轉化率反而是我們需要追求和關注的。”

  社群化方式打通銷售渠道

  “任何個體都離不開推廣,我們的經驗就是推廣一定要情景化。”張卓林表示,“與使用者做關係,最合適的就是君子之交,保持和使用者相對的距離感。微信搭建了一個很好的生態環境,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為媒體電商或更高階的電商提供了更廣的發展空間,場景化就成為我們在後期重要的轉化器。”

  在這個鏈條當中,場景化是轉化器,媒體化是平臺基礎,電商化可以看做價值延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社群化,將成為我們最終的催化器,結果可能是不可估量的。張卓林表示,"最東西"平臺運營了一年,有25萬用戶,釋出了150款MVP產品,月均銷售額為30萬元,基本形成了使用者自發組團購買的C2B的模式。我不是把這個貨買回來,我們做的就是給大家去介紹一個優質的產品,使用者如果感興趣,我會把所有的購買資訊告訴他們,在什麼地方買更便宜,使用者也可以在我們這裡報團,十個人、五個人、二十個人組成一個團,"最東西"會出面和品牌商談,價格可能會更便宜。關鍵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打通渠道,這是一種反向C2B的方式。”

  通過內容引導產品獲取收入

  對此,微信開發平臺產品經理朱深彬認為,“通過內容去引導產品,這個模式是微信公眾平臺目前或是未來很重要的商業或者是公眾號變現的能力之一,我覺得"最東西"在這方面抓得很準,可以通過內容帶來更多收入 。”“關於媒體電商模式的探索,未來需要服務號做的是跟真正的使用者進行溝通交流和維繫,更多的還是利用***與閱讀者進行交流。”張卓林表示,“現在我們還是很小,但是我相信小個體一定會有大未來,未來的生意將通過消費升級和使用者來展開,我們也會圍繞著***和消費升級實現更大的突破。”

  文章:

  女神之選,最護髮的梳子

  戴安娜王妃、妮可?基德曼、維多利亞?貝克漢姆,有什麼共同點?

  “山眉水眼且休論,霧鬢風鬟已無價”,說的就是這三位女神和她們的一頭靚發吧!

  她們都擁有同一把梳子——梅森?皮爾森***Mason Pearson***。

  梅森梳子源自1885年。你沒有看錯!

  它的創始人Mason Pearson,這個不務正業的英國機械發明家,在工業革命中期任職於蒸汽火車電刷廠,一開始就玩顛覆,他打算把梳子做成傳家寶。

  偏偏那種所謂英倫派頭,就是,一雙皮鞋、一套西裝、一頂帽子都能穿戴幾十年。一把梳子可以傳代,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女兒出生了,送她一把梅森梳子,直到她出嫁...

  借公眾號比拼O2O

  微信官方透露,為了鼓勵原創內容在微信平臺上形成良好生態,讓優質公眾號內容的含金量有更直觀的體現,微信還將推出付費閱讀、保護原創內容、廣告傾斜、搜尋加權、快捷關注等多種機制。“我們希望以使用者+流量+收入的激勵機制,推動原創保護工作,讓原創內容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成為更有價值的服務。”

  蓬勃發展的微信公眾賬號其實是騰訊在O2O領域佈局的重要方式。在試水自主打造“微生活方案”未見明顯成效之後,騰訊意識到開放的重要性,把“半條命”交給了合作伙伴。幾乎目前所有的主流O2O的APP都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擁有***,這些微信公眾號需要商家自己運營,騰訊則從戰略上投資O2O垂直領域的佼佼者,滴滴打車、大眾點評等海量級***的背後都有騰訊的身影。

  今年以來,BAT三巨頭在O2O領域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日前,百度宣佈投資200億力捧百度糯米,並宣佈與朝陽大悅城建立深度戰略合作關係,實現產品服務對接、會員系統打通。阿里巴巴以283億元戰略投資蘇寧,二者結成緊密盟友,共享大資料、物聯網、移動裝置、支付解決方案和其他資源,意在共建新的移動O2O應用和創造新的O2O商業模式。

  二

  前段時間,騰訊官方放出了一份內部總結的微信傳播大資料分析。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微信公眾號80%的閱讀量來自於朋友圈,僅有20%的使用者會到***裡面挑選內容。換言之,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標題引起這20%使用者的興趣,再好的內容也只能淹沒在資料洪流中。下面這篇文章來自一個微信小編的實戰經驗總結,十分具體並附有各式案例,推薦閱讀!

  1、把使用者最關心的“痛點資訊”放在標題上

  任何文章,都具備一定的資訊價值。所以,一篇好文章更會傳遞很多有價值的資訊,編輯的責任就是提煉要點,然後選擇使用者最關心的那個痛點呈現在標題上。

  舉個栗子說明吧:我們在幫助正和島強基因部落運營的公眾號上發過一篇:

  如果你讀不完《失控》,至少可以讀完這50條書摘  收藏吧***2天,閱讀1萬+***

  而我們在朋友圈看到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

  《失控》書摘50條,精華都在這裡***2天閱讀300+***

  大家可以思考下,朋友圈最大的前提是“朋友”,朋友之間是有情感的,所以朋友圈應該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地方。

  當我們看到原標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失控》是2014年談網際網路繞不過去的經典讀物。但最大的問題是這本書太厚重、太晦澀,幾乎99%的人都不讀完。

  於是,我們覺得,拿出精華書摘,分享給那些讀不完的人,應該會有需求。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提煉出

  [ 痛點 ]  資訊就是:

  1、《失控》—人人都知道這本書,尤其是面臨轉型的傳統企業家,而這些人正好是強基因部落的核心使用者。

  2、讀不完—提到這本書,幾乎每個人都承認沒讀完。企業家時間少更是如此。

  3、50條書摘—壓力瞬間小太大多了。企業家愛學習,對好東西的吸收意願很強烈。

  4、收藏吧—因為還是擔心讀不完,那就再push他們一下。

  提出這些要素之後,起標題就變得容易多了。最終的結果就是朋友圈都在轉發這條文章,幾乎每個人都坦誠:確實沒讀完、果然好東西、讀不完先收藏了……都是這樣的感慨。

  當然後來你們看到的,所有這型別的標題,都是COPY我們的。

  2、切中讀者工作、生活中,最常見場景

  理論上,一篇文章的內容越貼近使用者生活,這篇文章越容易被點開。所以一個合格的編輯需要十分了解使用者生活中的高頻場景。

  比如,咱們插坐學院小夥伴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有:打車、擠公交、偷看美女、跟上司溝通困難甚至吐槽上司***當然,我從不吐槽,我對何川總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租房、逼婚、睡懶覺、加班等等。

  當你的標題準確切入到這些常見場景時,被點開的機率就大得多。

  以這篇文章為例:

  《做PPT時,如何突出中文字型的美感與力量》***1天,閱讀1000+***

  它就較為準確的切入了一個基層員工十分常見的工作場景—做PPT、做方案、做總結、做展示等等。

  首先,做PPT這個技能是很多小夥伴都需要掌握的。其次,正值年終歲末,很多公司都要求員工進行年終總結或者新年規劃,做一個有逼格的PPT是高頻剛需。

  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如何突出文字的力量》就顯得場景不夠吸引人。文字包括很多種,英文還是中文?我們都知道,中文設計比英文設計更有難度。所以我們選擇了更加具體的角度:

  做PPT時,如何突出中文字型的美感與力量。

  請記住,是中文字型+美感+力量,這三個要素對一個有逼格的PPT來說,缺一不可。

  3、找關鍵矛盾,引發深度思考

  有篇文章原標題是《打車軟體和計程車司機的命運》。但就標題而言,我們很難看出它想闡述什麼,很模糊,很巨集大。

  因為這是前阿里高管鬼腳七寫的,所以我就點開了。但如果這篇文章是一個叫lucky的傢伙寫的,我可能掃一眼標題,不知所云,根本沒有興趣點開。

  但細讀文章之後,我發現挺有料的,還是整理關鍵資訊:前阿里高管、打車軟體火拼、最終的受害者***因為受害者有短期和長期之分,二者可能完全不同***

  我決定用前阿里高管這個標籤代替鬼腳七。有兩個原因:

  1***前阿里高管這個標籤有權威性,人們信服就會點進來看看。

  2***鬼腳七很多使用者不清楚,有時候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熟人相輕,這算是小技巧吧***。

  之所以“聳人聽聞”的加上一個“受害者”,是因為大家天生對這類字眼兒、情緒比較敏感,會第一時間注意到這個標題。

  類似的字眼還有很多,比如死亡、性、私生活、弱者、失敗、結局、底層等等。

  於是,我們決定讓這些關鍵要素在標題裡形成一個衝突:

  前阿里高管解密:打車軟體火拼,最終受害者是出租司機…***2天,閱讀4000+***

  為啥打車軟體火拼,受害者竟然是出租司機?他們不是燒錢的最大受益者嗎?為啥啊?讀者越是感覺不可思議,越有可能會點開。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起標題的技巧:漏大腿。

  4、露大腿,不露底褲

  為什麼這樣呢?

  很簡單,因為知道關鍵資訊了就不點進來嘛!哦,不對,是我們直接告訴你結果,你就沒有求知的慾望了。

  以最近發在插坐學院的一篇文章為例,原標題是《王興:網際網路會根本改變所有行業,但不一定發生在最底層》。

  說實話,如果這不是王興說的,打死我都不會點進去看***其實就算王興說的,我也猶豫半天要不要看***

  琢磨一番之後,我們把標題改成:

  王興:我最近正在讀1本書,思考3個問題…***1天,閱讀1000+***

  這就更好地切入了讀書這個點,離生活場景更近,有些小夥伴可能也想知道,王興想啥呢?也就順手點開了。

  但是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把書名放上來呢?這就是漏大腿:標題裡點出一個大家會關注的內容、引發好奇心,然後具體答案在文中呈現。

  這個用好了是騙流量利器,但是用不好就容易淪為標題黨。作為一個有節操的編輯,我在言論上從來都是反對標題黨的!

  Ps,這就是標題黨:王興:我最近在讀全宇宙最牛逼的1本書,思考最有深度的3個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

  知道戀人在廈門,80歲林語堂對妻子說:扶我起來…***1天,閱讀2000+***

  5、分清楚知名度與識別度

  我們團隊經常討論的一對概念,是知名度與識別度。

  什麼是知名度?就是大家都知道有這麼個人或者企業。比如聯想、比如柳傳志。

  什麼叫識別度?就是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會有很強烈的標籤印象,比如羅輯思維、比如羅胖。

  在我們的判斷裡,識別度變得越來越重要,就是標題裡要有鮮明的標籤、個性化的內容。而不是泛泛的使用名人效應。

  比如聯想集團甚至不如中國最長壽、最大的民營企業,更有衝擊力。比如羅輯思維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也不如一個350萬粉絲的公眾號更有特點。

  舉一個例子吧:拉里.佩奇,作為谷歌創始人,足夠大佬,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谷歌創始人顯然比拉里.佩奇更有識別度,所以標題里根本不需要提具體名字。同樣,張幼儀就不如徐志摩前妻有識別度,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例標題:

  谷歌創始人“公開羞辱”員工後的第二天…***1天,閱讀1000+***

  徐志摩前妻:身為備胎,卻活出女神範兒…***2天,閱讀6000+***

  6、有共鳴,讓使用者感同身受,覺得這是說給自己的…

  使用者越來越喜歡跟自己有關係的內容,或者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對比的內容。所以,我們說感同身受可能是好內容的基本標準。

  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吧:

  1***我還年輕,讓我在窮一會兒…

  貧窮但閃光,幾乎是所有青春的共同特徵,所以這個標題,像是一種自嘲,但慰藉心靈。

  2***你有沒有玩命愛過一個姑娘?

  這是一個提問,我相信每個男生看到之後,都會戳中回憶與內心。

  3***王石:我每天都堅持這五個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王石每天堅持這五個習慣,你呢?

  7、死磕細節,文字要乾淨,不能囉嗦

  這點看起來最沒有技術,但是做起來卻最考驗語感。

  這個標題,就是一個囉嗦拖沓的典型:

  萬能的麵館,是如何用一條微博引爆傳播的?

  用了太多助詞。如果現在再讓我起的話,我會改成:

  萬能麵館,如何用一條微博引爆傳播?

  刪了三個字,讀起來也通順很多。

  當然,因為這點沒有規律可循,做起來也更難。所以我們起好標題以後要多讀,很多看上去沒問題的句子,一讀就發現毛病了。

  當你熟練運用以上七點技巧時,起一個平均水平之上的標題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就比如這篇文章:

  羅振宇:掙錢,是最有尊嚴的一件事兒

  本來發了以後我感覺挺好,瀏覽量也不錯,標題也符合***企業家***使用者心理。

  結果,某人把我叫到小屋說:

  這麼有感染力的話,怎麼就讓你發的這麼平呢?

  你就不能試試反問?

  羅振宇:還有比掙錢更有尊嚴的事兒嗎?

  琢磨一下,是不是更有衝擊力?

  我一聽,的確啊!馬上脫口而出:某人你太TM牛X了!果然標題還是你起得好……***此處省略馬屁若干***

  調戲歸調戲,但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在闡述同一個道理或事實時,如果需要加強語氣,就可以多用反問和設問等形式。

  以上就是我這個新手三個月工作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總而言之,文字工作需要的技巧真是太多了,真的要抱著敬畏的心去做。

  最後,附上幾個修改標題的示例吧:

  原標題:七個心理寓言

  修改後:你是不是一個自斷經脈的打工族***強烈推薦這七個故事***

  原標題:鬱亮式“失控”

  修改後:萬科總裁鬱亮:企業不再需要職業經理人了

  原標題:滴滴打車初期推廣史

  修改後:滴滴打車初期推廣全記錄

  原標題:王石分享三個故事:人為什麼活著?

  修改後:王石:為什麼我都六十歲了還如此努力地活著?

  原標題:柳傳志5小時密談:大企業非死不可嗎?

  修改後:咱真的低估了70歲的柳傳志,對移動網際網路的理解能力…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