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營銷方式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是以提高營銷效益為目的,依據一定的理論原則,採用科學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場資訊資料,提出解決問題建議的一種科學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的內容,供您參考。

  一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以全球性金融危機下的消費行為為主題,聯合上海速動市場資訊諮詢有限公司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餐飲業的影響及應對;第二,消費者餐飲習慣分析及需求趨勢。

  調查方法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全國性大樣本消費者網路調研, 將全國分為七區,以15-44歲的消費者為調查物件, 共收集2520份有效問卷。主要調查涉及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支出型態的改變與不同餐飲趨勢主題的關心程度。第二部分為協會餐飲業態會員的調查,共收集76份有效樣本。涉及中式正餐、快餐、西式正餐、快餐、火鍋、咖啡、休閒飲品等業態的代表性連鎖企業,針對未來經濟景氣預測,採取的經營策略等。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餐飲業的影響

  自2014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陷入一個低迷的經濟景氣中,許多大型的國際公司都陸續倒閉/重整。現在經過半年多的經濟影響, 我們的調研發現:

  1.相比其它行業,「餐飲」受金融危機影響有限

  就食/衣/住/行/娛樂/奢侈品類別的產品消費中,消費者因金融危機影響而降低支出其中奢侈品/金融產品影響最大,其次是娛樂/衣/行/3c產品,民生必需品及電信影響不大。「食」的部分,因為不同類別的餐飲受影響程度不同, 介於「影響不大」到「有影響」之間。

  2.西式/高價位的餐廳比中式/低價位的餐廳受影響大

  從餐飲型別來看, 發現西式餐廳受到影響最大,其次是有特色的異國料理,接著是咖啡飲料及中式餐廳。低價、有品牌的零售食品影響最小,高價位的商品受影響最大。

  3.餐飲業在華南地區受影響最大,其次是華中/華東地區

  以區域性來看, 不論哪一種餐飲類別, 華南地區受到影響最大,華中/華東影響次之。這與區域經濟發展型別有關,東南沿海地區以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主,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大,中西部地區相對受波及較小。

  4.連鎖企業以「穩固中檔次消費群」及「餐飲組合的差異化」的方式渡過危機

  在會員方面的調查顯示,有36%和28%特色、西式餐廳的經營策略是採更積極的逆勢投資方式,繼續增開新店,提高銷售額。反而受影響較小的中式、咖啡館業態擴張趨勢放緩,分別只有21%和14%。

  但不論企業是採取積極或保守的擴張經營策略,面對經濟危機大多是以「穩固中檔次消費群」及增加「餐飲組合的差異化」來渡過難關。其中低價位的餐廳會更重視餐飲組合的差異化,高價位的餐廳則是著重固守既有的消費群,有些還會兼顧中價位的消費群體。

  5.受經濟危機影響,企業銷售額、毛利多數處於停滯或下降

  調查顯示,因受累當前經濟環境影響,使八成原處於銷售額快速增長的餐飲企業速度明顯放緩或趨於停滯,甚至有約四成的企業呈現銷售額下降的現象,只有不到二成的被調查者表示能維持銷售額持續增長。與此同期,原材料、勞動力、房租等成本有所下降,但由於銷售額下降幅度較大,使得毛利還是呈現下降的趨勢。

  6.國內經濟景氣度已開始復甦

  超過九成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內此次金融危機已經到谷底了,今年下半年景氣度應該會持平並逐漸回暖。其中64%的咖啡館經營者最看好下半年的景氣度,其次是西式餐廳、特色餐廳和中式餐廳。

  二、餐飲組合差異化的方法

  為應對金融危機影響,「餐飲組合差異化」可幫助餐飲連鎖企業降低產品成本,並吸引消費者增加銷售額。通常餐飲組合可根據食用時機、消費族群、流行議題這幾個方向來強化差異性。

  1.食用時機

  不論是何時食用, 營養/衛生/價格是消費者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

  早餐時,消費者會特別需要購買方便及烹調快速的產品,大多消費者都是外帶早餐,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享受早餐。

  午餐時,對上班族而言是填飽肚子,補充工作活力的泉源, 因此,消費者特別重視午餐的份量及購買地點的便利性。

  晚餐不同於早餐和午餐,消費者願多花一點時間、金錢在晚餐上慰勞自己或朋友聚會,特色的產品提供更符合消費者需求,同時,消費者會要求晚餐要「色香味」俱全。

  圖5:消費者食用時機特點:

  2.消費族群

  消費者可分為四大族群:忙碌族***31%***、 diy 族***25%***、享樂族 ***22%***、饕餮族***22%***。 這四群特性分別為:

  忙碌族:30-44歲男性為主,喜歡在家用餐,不會花太多時間來吃一頓飯。

  diy族:30-44歲女性為主, 喜歡自己下廚,認為健康比美味重要。會花時間尋找美食,嘗試各種不同的食物。

  享樂族:20-29歲年輕人為主,喜歡外出用餐, 會花時間來吃一頓飯,認為美味比健康重要。

  饕餮族:15-29歲年輕人為主,常用美食犒賞自己, 喜歡「自助餐」的餐廳,認為用餐時, 聯絡感情/感受氣氛比食物本身更重要, 請客時浪費一點也無所謂。

  根據這些族群的屬性, 其餐飲組合差異化特點如下:

  享樂族- 以「美豔新奇」為訴求的餐飲; diy族- 以「健康有機」為訴求的餐飲;

  饕餮族–以「份量」為訴求的餐飲; 忙碌族- 以「簡捷快速」為訴求的餐飲。

  3.流行議題

  ***1***超過八成的消費者對餐廳的清潔衛生、服務員態度都越來越重視。因此,經營者除了關注產品品質外,還要更重視人員的培訓。

  ***2***「有機食品」、「再生素材」、「綠能概念」的裝潢設計是有潛力和吸引力的,因為超過七成的消費者對養生、環保的關注度持續增長。

  ***3***以「養顏/美容」為題材或針對「老年族」設計的餐飲也頗具潛力,因為有六成左右的消費者對這些議題的關注度在增長。

  圖6:消費者關注的流行議題

  三、調查總結

  1.相比其它行業,餐飲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有限。其中西式、高價位的餐廳受影響比中式、低價位的餐廳大,華南地區受影響大於華中、華東地區。

  2.受經濟危機影響,73%消費者消費減少奢侈品、金融產品的支出, 65%消費者減少娛樂、衣、行、3c產品支出, 民生必需品及電信影響不大。「食」的部分, 因為不同類別的餐飲受影響程度不同,介於「影響不大」到「有影響」之間。

  3.受累當前經濟環境,餐飲企業普遍銷售額、毛利率雙雙下滑,使80%原處於銷售額快速增長的餐飲企業速度明顯放緩或趨於停滯, 甚至下降,只有不到20%的被調查者表示能維持銷售額持續正常增長。

  4.餐飲連鎖企業普遍放緩擴張,以「穩固中檔次消費群」及研究「餐飲組合的差異化」方式渡過危機。

  5.超過9O%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內此次金融危機已經到谷底了,今年下半年景氣度應該會持平並逐漸回暖。其中64%的咖啡館經營者最看好未來經濟。

  在餐飲消費者調查中發現,消費者依消費理念可分為享樂族、DIY族、饕餮族、忙碌族四大族群, 隨著自我關懷意識、消費意識、對外界關心意識的提升, 他們反映出以下特點:1.超過八成的消費者對餐飲的清潔衛生/服務員的服務態度都越來越重視, 因此經營者除了關注產品品質外,還要更重視人員的培訓。

  二

  針對當前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形勢,特別是《食品安全法》實施在即和適應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學習科學發展觀第三調研組”對XX縣餐飲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餐飲業的基本情況

  ***一***機構設定

  全縣設立衛生監督機構1家,共有衛生監督員14名,其食品衛生監督股室2個,人員8名,負責全縣餐飲經營企業的衛生行政審批及日常監管工作。

  ***二***食品衛生監督機構的主要監管內容

  按照行業規定,該縣衛生監督機構具體工作有:負責餐飲業的選址、工藝佈局、從業人員衛生,食品衛生,發放衛生許可證及餐飲業的日常監管;負責保健食品專營店或藥店經銷專櫃的衛生許可的審批及保健食品的日常監管。

  ***三***行政工作***許可、監管、執法***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三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九條至第四十九條、《黑龍江省食品衛生管理條例》、衛生部《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黑龍江省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範》及各類食品企業衛生規範等。

  ***四***衛生許可情況

  全縣共有餐飲業339家,其中縣城內224家,農村鄉鎮115家,從業人員1089人。按照餐飲業量化分級管理的標準,多數飯店沒有達到A、B級標準,少數餐飲業只能達到C級企業標準,而且經審查驗收合格併發放《食品衛生許可證》的只有84家。

  ***五***監管內容

  食品衛生監管內容主要是餐飲業及集體食堂的衛生監督檢查。對食品企業監管頻次是一、四季度季監督,二、三季度月監督。監督檢查的內容有從業人員健康證,單位衛生許可證,原料進貨索證情況,畜禽肉及其製品使用情況,食品新增劑使用情況,食品儲存情況,餐具、用具消毒保潔情況,單位衛生組織及衛生制度落實情況。

  ***六***衛生監督部門盡職盡責

  餐飲業的監管工作是長期的、動態的。衛生監督部門在監管中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多年來衛生監督部門對全縣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實施准入管理,依法發放衛生許可證,依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管,確保了餐飲業的衛生安全狀況,特別是在各重大節假日及重大活動期間,都盡職盡責完成了衛生監督任務,迄今為止未發生一起重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每年食物中毒發生率也都遠遠低於5/100000的指標,較好的維護了全縣的對外形象和社會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按照現行餐飲業驗收標準,餐飲業應按要求事先向衛生監督部門呈報申請,提交設計圖,廚房和餐廳的硬體設施裝置都有法定標準。但從實際看,都是先開業後申請,以致造成很多業戶的設施裝置達不到要求。目前餐飲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多數飯店廚房和餐廳的面積比例達不到有關標準。二是沒有做到事前申請,不經驗收,隨意從事餐飲經營活動的現象屢禁不止,隨意性、盲目性從事餐飲業的現象較為普遍;三是消毒設施不健全,食品衛生達不到標準;四是衛生制度執行的不好,法律意識、安全意識淡薄,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較大,餐飲業普遍存在著難於管理的現象,衛生條件和設施存在極大隱患的小型餐飲業佔多數,對從業人員的管理上存在著流動性較大,不便於健康管理的問題。五是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做的不好,無健康證的人員從事餐飲工作的人員大有人在。六是企業倒閉和新增企業的頻率較快,難於監督,不便於監管,餐飲市場變化的節奏加快,給監管工作帶來困難,目前處於監管不到位,缺乏成型的監管模式。七是由於現行法律法規存在的欠缺和空白及資金、車輛、採證工具的不足,制約了食品衛生尤其是餐飲業監管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衛生監督員培訓經費不足,知識更新慢,不能很好適應餐飲業監管要求。八是各執法監管部門配合、協調工作尚需加強,執法力度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的產生,有歷史遺留的問題,還有人們食品安全意識淡薄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全縣整體經濟水平相對落後,餐飲業衛生狀況底子不好,D級餐飲業底數偏大,由於社會下崗職工較多,謀業出路少,現實經濟狀況與監管之間存在相互碰撞的問題。如果一旦嚴格按標準執行,80%的企業達不到從業要求,就意味著將有一大批下崗職工失去就業機會,依法取締恐怕引起社會矛盾,這是監管工作最難解決的實際問題。另外,監管部門的人員少,難以達到檢查頻率,存在監管盲區和死角的問題。

  三、關於加強餐飲業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培訓學習,增強從業人員依法經營意識和安全意識,增強企業自律。

  ***二***嚴把企業准入關,對達不到要求的堅決不予發證,並嚴厲查處無證經營行為。

  ***三***建議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增加監管人員編制,地方財政撥付專項經費,在檢測裝置上加大投入,確保餐飲業監管工作有一個新的起色,儘快解決監管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問題,以確保公眾的飲食安全。

  ***四***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學習宣傳力度,要採取進農村、進企業、進社群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要積極組織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研討會,研究餐飲業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並開展專題輔導,使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有一個新提高,推動食品監管工作上檔次、上水平。特別是《食品安全法》實施在即,將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承擔對餐飲業、化妝品和保健品的監督工作,對於這項新的工作,相關人員要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完成角色轉換,爭取在原有的基礎上能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