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進行創業論文
隨著大學生自主就業的趨勢化發展,國家也相應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1、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形成和推動創業行為的內驅力,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是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憑藉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要使廣大學生認識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創業意識是創業精神和創業行為的必要準備,是人們從事創業活動的強大內驅力。對於每一個希望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都必須首先強化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
2、掌握好專業知識,提高開拓創新能力。
大學生要創業,僅有良好的願望是不夠的。要真正實現創業目標還要有過硬的本領。專業知識就是對某一領域內發展規律的概括和總結。掌握的專業知識越多越深,創業活動就越能有效地開展。所以我們首先要掌握好自己的專業知識,要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是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愛好,學好用好,做到自主學習,善於學習,樂於學習,把外在的學習變為內在生命的需求,把外在的科學文化知識內化為自我生命成長的養料,使自己永遠保持一種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一種快樂學習的成功心態。積極參加創業實踐活動也很重要,大學生要想創業,最重要的是大膽行動起來,利用大學幾年的時間和有利條件,做好未來創業的知識準備和能力儲備。一方面,積極利用大學圖書館、閱覽室、創業講座、創業指導教師等有利資源學習和掌握有關創業知識理論;另一方面,積極參加校內外創業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是成功創業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開拓創新是創業的靈魂和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必須勇於開拓、敢於創新。
3、提高組織管理能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充滿了競爭和風險,創業者要使自己的創業實踐活動獲得成功,必須重視經營管理。經營管理能力是創業者在管理上的體現。管理活動貫穿於組織執行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不僅是組織正常執行的前提,也是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能夠讓合夥人、周邊員工心甘情願地跟隨自己去為理想而奮鬥。只有感召力和創業者的影響力才可以激勵團隊和自己一起前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有非凡的決策能力。
4、提高人際協調能力。
培養社交能力,借力打力覓捷徑。要想創業成功,大學生還需要培養自己的人際協調能力。因為包括創業在內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有意識地培養社交能力是獲得他人和社會支援的重要前提條件,對大學生創業者創業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人們總是強調自主創業,但如今這種觀念正在改變,人際關係在創業中的作用逐漸加大,人脈圈日益成為創業資訊、資金、經驗的“蓄水池”,有時甚至在商業活動中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功效。 目前“朋友經濟”在招商中的作用日益顯現。
5、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提高合作能力,趨時避害形成合力。大學生創業專案要獲得成功,離不開一個好的創業團隊。創業成功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和經驗,如管理知識、營銷知識、財務知識、法律知識,甚至產品技術知識。而大部分青年大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更是匱乏,很難做到全才。因此懂技術的有必要找一個懂管理的做搭檔,懂管理的也有必要找懂技術的做搭檔。創業者在組建團隊的時候必須選擇志同道合而且能獨擋一面的精兵強將加入團隊,明確團隊成員職責。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創業者還必須掌握溝通技巧,學會傾聽、感化和商談,來保持與鞏固整個團隊的戰鬥力和工作效率。
6、提高創業心理素質
在創業前畢業生還要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創業,大學生的心理是複雜而多變的。一方面為自己即將走向社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奉獻給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現出矛盾的心理。所以在求職前要避免理想主義,從眾心理,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不怕挫折,積極參與競爭,勇敢地迎接挑戰。
創業是艱苦的,不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且還有失敗的可能,所以在創業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十分重要。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物質條件比較優越,經歷的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單一過程,生活閱歷淺,社會經驗缺,對風浪和挫折體驗少,尤其是獨生子女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創業心理素質;大學生更要自覺加強對創業素質的訓練與培養,從而正確瞭解自己,正確認識社會,認識到創業的艱難,形成謙虛、豁達、堅韌不拔的創業心理素質。
7、樹立科學的創業觀念
科學的創業觀念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一是實事求是,二是系統思考,三是辯證分析,四是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就是要認清客觀的創業形勢,現在大大小小的企業有很多,社會可提供的創業崗位是有限的,如果不能降格以求,只想“暴利企業”結果就會讓人失望。“系統思考”就是對自己的知識能力、自身素質、職業取向、職業適應性等,進行全面思考和定位,找準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鍥入點。“辯證分析”就是面對比較嚴峻的創業形勢,不要悲觀失望,創業形勢挑戰與機遇並存,壓力與動力並存。我國經濟發展的態勢為不同階層的社會成員提供了潛在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政府實行的持續穩定的改革措施,使人們逐步接受並開始適應改革帶來的變化。“與時俱進”就是創業觀念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而變化,不斷創新、不斷求索,不斷追求。
篇二
摘要: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全球性的學生創業熱潮開始登陸中國。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行了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1999年3月,清華大學學生科技創業者舉辦了第二屆創業大賽,這次大賽誕生了“易得方舟”“視美樂”等學生公司。在1998年到2000年間,許多學生創業者投身到了網路產業中,並經歷了一次泡沫破滅的洗禮。在那之後,大學生“自主創業”進入了相對平穩的狀態。2006年,前程無憂網展開了一項關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調查,調查報告的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業的衝動?”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
關鍵詞:創業 大學生 投身
引言: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非常普遍,美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重就高達20%~23%。而在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重相對偏低還不到1%。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只有2%~3%,遠低於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如何才能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和土壤?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業計劃大賽”,不啻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創業計劃大賽”往往是優秀學生創業者誕生的搖籃。所謂創業計劃,有的學校稱商業計劃,是讓參賽學生就某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或服務撰寫創業可行性報告,並由學術界和企業界名流當評委,選出優勝者。在企業的積極參與下,一些獲勝的可行性報告最終可能獲得風險投資。“
為努力促進大學生創業,有必要從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促進就業的高度入手,通過社會、政府、高校與大學生自身等群體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知識,進一步出臺健全完善的支援政策,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
首先,政府要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採用經濟、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經濟手段者,如設立創業基金,發放創業貸款等;行政手段者,如相關的行政指導、行政監督等;法律手段方面,如簡化企業註冊登記的程式、對以知識成果出資的限制的修改、保護智慧財產權等。在努力落實現有大學生創業支援政策的基礎上,有待根據大學生創業實踐出臺符合當地的創業政策,努力從開辦創業園區、政策場地資金支援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並確保落實,以從政策上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比如江西省就出臺了針對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將享受與下崗工人自主謀業同等的減免稅收優惠政策。
其次,高校有必要在創業課程設定與創業指導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大學生創業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的體現,不僅突出了素質教育的內涵,而且體現了創新的教育模式對大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從而高校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技能的培養。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講座會教學。比如如何把握商機,如何融資,如何寫創業計劃,如何承受壓力等等。並且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模擬創業、實踐考查公司企業的運作,進行豐富多樣的案例教學。使用學習從理論上,實踐中真正瞭解創業的全過程。
再次,社會有必要形成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公眾輿論環境,形成利於創業的良好氛圍,努力促進就業的公眾輿論環境,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在具備良好創業環境的基礎上,大學生自身創業水平與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創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環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再單單的滿足於來給別人工作來體現自身的價值了,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了自己創業這個龐大的隊伍中了,人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來體驗自己創業的快感和激情,另外也能更好的體現自身的價值。因此更多的人選擇了自己創業。
篇三
首先,不論你的具體情況怎樣,如果你要創業、要選擇創業專案,必須遵循這樣幾個普遍原則:
1.選擇創業的專案就像搞物件 ,而創業的感覺可以同初戀相比。
選擇創業專案的重要可以同搞物件相比。任何專案的本身,有一個懷胎、孕育、出生、發育的過程,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創業者對一個具體專案,有一個認識、理解、通透、把握的過程,這是一個歷史過程。由此決定了創業的過程是人與專案長期相互融和的過程,也決定了選擇專案必須立足長遠。
2.選擇創業項首先是選自己
選擇創業專案需要四個字:“知己知彼”。知己,就是清醒地審視自己:優勢、強項、興趣、知識積累與結構,性格與心理特徵等。知彼,是對社會未來發展趨勢的認識,穩定的、恆久的、潛在的需要。只有選擇自己的優勢專案,自己的強勢專案,自己感興趣的專案,以及自己專業知識所熟悉的專案,我們才能先別人一步,才能更接近成功。
3.選項要花功夫
不妨我們來舉個例項。有一個人,當過一週時間的世界首富,他就是軟銀公司的孫正義。他大學畢業後從美國回到日本,選出了50個創業目標,用一年時間逐個進行考察,寫出了幾尺厚的資料,最後選擇了做軟體。既然選擇目標事關人生,就不可隨隨便便,必須要經過一個充分的論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捨得花時間、花力氣,要能夠靜下心,認真調查研究,尋找事實根據。孫正義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認真選擇創業專案的重要性。
4.選項要有特色
選擇創業的專案一定要有“根”。就是專案生命的根子、生存的權利、活下去的條件。可以表示成四句話:別人沒有的;先人發現的;與人不同的;強人之處的。 “別人沒有的”,可以是某種資源與某種特定需要的聯絡,可以是某種公認資源的新商業價值。一個走親戚的人發現附近的山上有白色的土,可以製做陶器,他進一步瞭解到附近有鐵路。於是他買下這塊下面有陶土的地,把土涼幹磨成粉――賣起陶土來了。 再比如,“強人之處的”。一個專案中不論哪個方面,哪怕是一點:高人一籌、優人一檔就是根。比方說成本,誰能想到“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是一家叫沃爾瑪的零售企業。它能夠把管理費用控制在銷售額的2%。據說,他們總部的辦公室像卡車終點站的司機休息室,可見他們為降低成本而努力的背後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在自身具備足以創業的技術的基礎上,有必要對技術不斷髮展完善,以期在市場競爭中具有相應的技術優勢;有必要認真學習相關創業知識,積極調整心態為創業做好充足的心理與知識準備,在自己創業前可通過模擬創業或實習為創業積累相應的
經驗;有效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多方尋找風險投資與融通資金;組建具有相應能力與水平的創業團隊,以有效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問題;在創業取得一定進展後有必要把握時機做大做強,而在面臨一定的困難與挫折時,也有必要積極應對妥善解決遇到的問題,以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在促進社會就業的同時,為科技創新與提升科技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小結:自主創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積累,還需要社會經驗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風險意識。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有成功也有失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主創業。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要多一些理性。創業僅有興趣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受到資金、人際關係、政策及所處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創業的話題應該是永恆的,但創業的選擇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