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品牌人格化

  產品人格化的品牌時代已然到來。網際網路品牌說穿了就是創始人、產品與粉絲之間的一場“合謀”。那麼在網際網路時代,您準備怎樣與品牌進行“合謀”呢??如何實現實現品牌化

  品牌時代:品牌人格化

  簡單的理解就是把品牌進行擬人化、擬物化、情感化的溝通,包括品牌擁有的價值觀、格調、以及情懷等一切能彰顯品牌差異化的元素總和。

  其實看看目前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商場精英一般不選擇奧迪、大學教授一般不選擇賓士、政府官員一般不選擇寶馬,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這些品牌彰顯的個性與使用者群體的性格、氣質不符。在中國,賓士就是身份的象徵,它那“豪華、舒適”的品牌個性,深受成功人士喜愛。而寶馬的藍白標誌象徵著“自由、樂趣”的駕馭個性,深深地打動了成功的年輕人。所以作為品牌要想贏得使用者的芳心,就要賦予品牌人性化的特徵如:人的情感、人的個性,尤其是精神追求、價值觀、性格特徵,他是浪漫的還是穩重的,是冒險的還是保守的,是叛逆的還是溫順的。而當把個性的概念運用於品牌的開發、傳播及持續塑造上,就會形成品牌人格。

  張小龍認為微信是替使用者省錢的工具,而是一個生活方式。他說“一個”,就是代表“一類族群”,是一個有調調的生活狀態和世界,也就是用微信和不用微信的人,就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

  目前最火的自媒體《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說:“網際網路時代,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品牌是基於人格魅力帶來的信任與愛!是品牌的去組織化和人格化!”。如果把《羅輯思維》想象成一個人的話,那他就是一個不***的、有種、有料、有趣的讀書人!

  品牌時代:實現品牌化

  品牌人格化,就是要在所有相關的品牌宣傳推廣運用手段中,將品牌打造成為具有獨特魅力和情感影響力的人性化品牌符號,讓每一位目標消費者身臨其境般地“對號入座”,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品牌黏性,產生由然而生的情感磁場效應,觸動心靈共識,促進價值認可。從而引爆潛藏在使用者心智中那些難以名狀的情感元素和價值主張,這樣使用者會自動成為品牌的一員,與品牌融為一體,與品牌榮辱與共。

  品牌個性如果跟使用者的個性越相近***或者跟他們的崇拜者個性越相近***,使用者就越樂意使用這種品牌,品牌忠誠度就越高。這時,品牌人格化會自動生成一種“魔法”,敏感地抓住使用者心裡難以說得清、道得明的情懷,而這種情懷其實就是抓住了時代和族群的心理所需,他們最渴望而又最欠缺的就能最吸引他們。在這裡我們暫且不論錘子手機的成敗如何,如果僅從品牌個性的角度而言,從釋出會門票就能賣到100多萬元來看錘子手機無疑是成功的,羅永浩說:“我不是為了輸贏,只為認真。”就這一句話瞬間俘獲了無數羅粉的心,就衝這句話就讓很多的使用者心甘情願的掏口袋,這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品牌性格。

  現代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直言不諱的指出“一個成功的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就是其最好的公關,能夠促使顧客與消費者的關係更加密切,使消費者對品牌以及其內在文化的感情逐漸加深。最終,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漸漸演變成了一個形象豐滿的人,甚至擁有自己的形象、個性、氣質、文化內涵。”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品牌的個性和氣質決定了品牌的命運。因為人們常常把消費作為樹立個人形象、反映精神世界和釋出個性宣言的方式,通過品牌人們表達對自由的渴望、情感的宣洩、品質的追求、精神的嚮往。如果品牌是一個人的話,你希望它在人們心目中是什麼樣子……”***找出其價值觀、外觀、行為、聲音等特徵***。品牌的最終差別不是科技、功能,而是感性、個性。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需要把品牌當人看,去塑造一種不一樣的人格,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價值標籤,然後通過故事、經歷去演繹,並始終如一的恪守品牌的核心價值主張,忠誠不二的成為使用者的形象代言人,向外界傳達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個性、品位與價值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