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潛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文化
看到柳傳志先生在聯想30週年之際寫的一封信,最讓我觸動的是聯想提倡“發動機文化”,其核心是最高層管理層是大發動機,而子公司的領導、職能部門的領導是同步的小發動機。柳傳志先生總結說“這種做發動機完成任務的感覺,和做齒輪完成任務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充滿了成就感。而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設計、執行之中,主人翁的感覺也越來越濃,小發動機苗子湧現得越來越多。”
我非常認同聯想的“發動機文化”,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一個成功企業實踐再一次證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激發人:激發人的主人翁感,激發人內在成長的驅動力,激發人擔當責任從而獲得成就。激發人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源之所在。
我們所處的環境無論用什麼詞語去描述,有一點認知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可持續性”是一個艱鉅而又重要的話題,用公司持久力專家艾倫?奈特的妙語來說,就是“不可持續是無法持續的”。無論是現實還是對未來的判斷,“一切照舊”的商業模式無法帶來可持續發展,我們不得不承受轉型帶來的痛苦,不得不面對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這一切,都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作為管理者該如何引領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彼得?威利斯預測三個主要趨勢推動新的正規化發展。第一,所有體系中不斷增長的壓力和干擾;第二,商業和社會組織將快速發展產生可行度更高的、新的組織形式;第三,人類價值的演變。那麼新正規化的關鍵要素是什麼?威利斯的結論是“在商業世界中,我們需要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來解決未來的許多問題。”在我看來,這種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其核心要素就是在組織中生成那些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
對於管理者而言,環境的變化提出來一個顯而易見的迫切要求:每個組織必須在結構內建立可持續成長的機制。一方面,這意味著每一個組織必須準備放棄組織做的每一件事,組織越來越需要有計劃地放棄,而不是試圖延長一個成功的產品、政策或者習慣的壽命。另一方面,意味著每一個組織必須致力於創新,致力於改善和變革。這兩方面的含義具體到聯想的管理實踐中,“發動機文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所有的組織經常把“人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這句話掛在嘴邊。然而,說到做到的組織非常少,真的這樣認為的管理者就更少了。我們今天也在經歷轉型和變革,而其中最可惜的是同事們受到的影響,更大程度上是領導的決策有誤,是公司戰略制定上有誤,這是非常痛的事情。當我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的時候,管理者應該在內心深處感到痛,痛定思痛之後,更需要管理者帶領大家創造機遇,求得成長,讓我們身邊的同事能夠獲得持續發展的平臺,公司獲得持續成長的基礎。
決定組織的文化是任務的本質,組織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其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必須與其他同類型的組織相同。我們常常評價自己的企業與其他企業在管理上的差異,也常常羨慕優秀的企業在文化及管理上的領先。但是如果你是這樣理解,那就大錯特錯了,企業所承擔的任務是一致的,因此我們也必須和這些優秀的企業保持一致的管理方式,換句話說,我們也應該如聯想一樣,締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發動機文化”。
因為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個體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與資訊,這帶來了組織與個體之間的一種全新的關係,即雙方不再是簡單的目標任務導向,而是持續發展導向。這種新型關係中,如果組織要贏得員工的忠心,不僅僅要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還必須為員工提供發展的機會,以及成長的能力,這既是對組織的新要求,也是對管理者的新要求,因此,管理者需要有啟用組織和啟用成員的能力,一個成功管理者應該是一個善於培養人的人,是一個能夠讓人們相信自我並熱愛工作的人。聯想的“大發動機”與“小發動機”們就是這樣的管理者,我也期待同事們成為“發動機式”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