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管理論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高速發展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永恆的主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管理論文範文一:企業成本管理的規範化和個性化思考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分析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總體概況分析

  相較於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原來的計劃經濟相比,在成本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隨著世界經濟不斷迅猛的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國在成本管理的規範化和個性化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它主要表現在成本管理的理念、範疇、手段以及內部控制環節等方面。

  ***二***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現狀的形成原因

  行成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現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的發展腳步沒有跟上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及時採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如作業成本法。另一方面是沒有運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手段,沒有大規模的引入計算機技術來解放人力。第二,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短期行為。由於管理技術的落後以及管理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導致企業的管理總是隻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長期發展。第三,企業的技術水平制約了生產經營過程中成本的降低。由於企業管理者總是考慮更新技術會使企業投入大量成本而放棄更新技術,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總成本不降反增。

  二、企業成本管理的規範性思考

  ***一***加強規範性對成本管理的重大意義

  成本管理的規範性指的是嚴格按照企業制定的成本管理流程對企業的成本進行管理,從而形成嚴密的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並進行有效的執行,最終實現企業成本的規範管理。加強成本管理規範性對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成本管理的規範性可以有效的避免成本分配混亂和亂擠成本的現象,可以使企業對成本的管理更加清晰,成本是企業進行很多決策的重要依據,要做正確的決策,就必須依託真實可靠的成本管理資訊,而真實可靠的成本管理資訊則需要依靠加強成本管理的規範性去實現。另外,成本是產品制定價格的一項重要因素,只有調理清晰真實可靠的成本資訊才能為產品指定價格提供正確的依據,如果由於成本管理的不規範性使成本資訊的真實性產生了嚴重的扭曲,那麼合適的產品價格就很難被制定出來,這對企業現在和未來的生產經營發展都會帶來非常不理的影響。

  ***二***加強企業成本管理規範性的對策

  1.加強成本管理觀念要對整個企業各個部門甚至每個員工充分貫徹,有效的成本管理對於一個企業的重大意義,制定有效的獎懲激勵制度,把有效降低成本的任務下放到每個員工身上,明確每個員工的責任,管理好了就獎勵,管理不好就懲罰,使職工都積極的投身到有效的成本管理當中去。

  2.運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高效合理的管理成本離不開科學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由於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並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出現發展緩慢甚至依然停留在最原始的成本管理現象。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為企業的成本管理體質搭建合理穩固的框架,為公司管理成本做出有效的經濟決策和預測未來的走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3.利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手段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與企業的不斷壯大,手工進行企業成本管理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引進計算機技術手段對企業進行成本成為大勢所趨。計算機技術可以使企業的成本管理更加系統,還可以降低資料計算的錯誤率,而且計算機技術的引入還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工工作量,為企業節約人工成本。運用一些計算機軟體可以對成本管理進行科學的預測,並且網路的聯通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第一時間獲得最有價值的資訊。

  三、企業成本管理的個性化思考

  ***一***企業成本個性化管理形成的基礎

  在市場經濟不斷蓬勃發展的今天,企業的成本管理制度不能千篇一律,每個企業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是這種個性化並不是一味的追求企業的與眾不同,而是要以一定的傳統成本管理方法和對成本管理的規範性作為理論基礎。個性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就像是一座美麗的上層建築,而傳統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管理的規範性就是經濟基礎,地基不牢固,又怎麼能支撐上層建築屹立不倒呢?適合企業自身的個性化成本管理方法,可以為企業注入鮮活力量,為企業搭建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框架,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加有序科學的進行。而這些都為企業降低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二***適合不同型別企業的個性化成本管理方法

  1.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就是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中一個典型的代表。作業成本法顧名思義就是劃分各個作業中心,並圍繞各個作業中心對企業成本進行計量、管理、決策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作業成本法往往適用於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規模比較大,並且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間接費用。例如,大型的高新企業,物流企業,製造業。對於有著大量間接費用的企業,作業成本發可以更加真實有效的分配間接費用,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奠定良好的基礎。

  2.標準成本法標準成本法是通過指定企業生產經營的標準成本,並且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針對這些成本差異進行分析,據以加強成本控制的一種會計資訊系統和成本控制系統。標準成本法是一種形成較早比較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發展的比較完善,但是其發展的速度已經不能適應一些發展速度較快的行業。標準成本法適用於一些傳統行業進行品種較少的大批量生產。

  3.定額法定額法是企業以預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準,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將實際發生的費用和定額相比較,有利於管理者及時正確的做出預測決策,控制成本費用的數額。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企業比較適合運用定額法對企業進行成本管理。首先,企業的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定額管理的基礎比較好。其次,企業的產品生產已經定型,這樣對企業制定合理的定額標準有利,大量大批生產產品的企業比較容易具有以上的條件。

  ***三***對於企業成本管理個性化的雙重理解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個性化指的不僅僅指的是選定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個性化管理方法,還指的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將企業選定的成本管理方法進一步的細分修改完善並加以創新,這樣企業就不單是擁有了符合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並通過對這種標準方法的改造,使其更適合該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這種對企業成本管理個性化的雙重理解,就像是量體裁衣,為企業打造一套合身的成本管理新裝。

  四、企業成本管理規範化和個性化之間的內在聯絡

  ***一***規範化為個性化的基礎

  在企業成本管理活動中,規範化佔有著主導的地位,一個企業只有有了規範的成本管理制度,企業的工作質量才能得到正確的反映,生產的產品才能得到合理的定價,企業才能做出更多正確的決策。企業成本的規範化管理更是其個性化管理的基礎,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實現規範化的管理成本,那麼就為它個性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沒有了規範化作為保證的個性化,就相當於企業做的一切有關於個性化管理的決策都是建立在不規範的管理和有偏差的成本資訊的基礎之上,那麼,這樣的個性化往往不會有效的管理企業的成本,有時可能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個性化是應該以企業成本管理的規範性作為基礎的。

  ***二***個性化為規範化的補充

  要想實現對企業的成本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只依靠成本管理的規範化還是遠遠不夠的,規範化的管理企業成本只能說明企業的管理嚴格按照制度去執行了,但是這種成本管理制度本身是否適合企業我們無從知曉。這時,個性化的成本管理就顯現出了自身優勢,因為不同的企業,其生產經營狀況肯定會有所不同,個性化的成本管理可以讓企業依據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制定出更符合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個性化可以及時找出規範化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對規範化成本管理起到補充和完善的作用。

  五、結論

  我國企業成本的規範化和個性化管理,對於企業系統有效的管理成本,做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和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一個企業沒有適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就像是一個人穿著兩隻不合適的鞋子一樣,不僅會磨腳,而且很難順利的往前走。我國企業應該加強對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努力改善我國成本管理現狀,改變成本管理理念,正視規範化和個性化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探尋出適合企業自身的個性化成本管理模式,使企業降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並最終實現獲得更大收益的目標。

  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管理論文範文二:戰略視角下製造企業成本管理研究

  一、目前製造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者缺乏戰略成本管理意識

  傳統的製造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固定資產裝置陳舊、工藝水平落後、浪費及環境汙染嚴重,一些管理者認為企業發展重在規模經濟,主要靠人力來擴大生產,在價格競爭方面也只是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往往只重視事後的成本計算,忽視事前的成本計劃、事中的成本實施。另外,有些企業經營管理者成本管理觀念不清晰、理解不夠,不重視生產經營技術的成本管理,缺乏將企業成本管理與戰略相結合的現代成本管理意識,企業生產的產品結構單一,自身缺乏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從而導致傳統成本管理理念已跟不上瞬息萬變的外部市場環境,使企業在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

  ***二***間接費用分配不準確、品種結構不合理,成本核算方法落後

  製造企業內部的一些會計管理人員,盲目控制原材料成本,只重視產品產量,而對會計核算程式、會計核算方法、費用分配方法的選擇都不夠合理,導致會計賬面成本不全,總賬明細賬的設定不合理,成本核算資訊失真,給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錯誤資訊。製造企業外部伴隨著市場環境發生的劇烈變化,一方面,在現代化大生產方式下,流水線機器裝置等固定資產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製造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比重直線上升,人工成本急劇下降,造成製造費用分配率虛高,產品成本失真;另一方面,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顧客需求的多樣化,企業從少品種、大批量的傳統生產模式轉化為多品種、小批量的現代生產模式,那些與人工工時不具有直接因果關係的費用大大增加,而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忽視了這些快速增長的費用,導致小批量的產品成本被低估而大批量產品的成本被高估,必定會產生虛假的成本資訊,給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錯誤資訊。

  ***三***只重視成本核算,不重視成本管理

  企業成本核算只重視製造成本,忽視研發成本、營銷成本和人力資源,由於產品市場格局的轉變,銷售區域網路的不斷擴張,營銷成本快速增長,研發成本和人力資源等服務成本比重也在不斷上升,造成企業的成本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傳統賣方市場結構中,製造企業只要通過自動化生產線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便能佔領市場,製造企業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因為產品製造成本所佔的比重大,產品研發、產品設計售後服務相對佔的比重小,所以忽視了其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但隨著市場環境結構的變革,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企業成功的關鍵在為顧客創造價值,滿足顧客對產品的效能、質量、服務等因素,企業必須加強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產品營銷和售後服務的管理。如果只考慮產品製造,將有可能導致錯誤的經營決策結果。

  二、加強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對策建議

  顯然,在這樣一個競爭的時代,平庸無奇的企業是難以繼續生存和發展的;相反,製造企業必須採用以戰略為中心的成本管理體系,必須制定使自身與從不同、並能吸引顧客的戰略,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此,建議從以下方面措施,以加強制造企業成本管理。

  ***一***加強企業管理層戰略成本管理意識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管理層應以約束理論作為製造企業解決瓶頸問題的最優戰略生產技術理論。而約束理論有助於解決企業盲目提高區域性自動化效率,避免投資浪費或滯留過多的產品帶來間接浪費。製造企業大多都存在瓶頸工序,這意味著企業如果能夠消除間接浪費,管理層就會盡可能擴大每單位的最大邊際貢獻率的產品,以實現整個企業邊際貢獻的最大化。另外,製造企業管理層要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管理,避免產品堆積,減少存貨,減少存貨的同時更容易發現存貨中的質量缺陷產品,利用科學先進的生產資訊科技,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總體存貨水平,取得有競爭優勢的合理成本,並最終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管理者往往認為裝置成本不可控制,而僅僅關注直接材料及直接人工成本的企業,現在不得不轉變成本管理理念,重點關注裝置使用效率,關注裝置維護成本、服務成本及其對產品成本的影響。由於產品成本結構的巨大變化,不僅要求企業加強對產品成本的精密核算,而且還要求企業透過生產成本資訊科技進行有效生產經營決策,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資產利用效率。

  ***二***採用作業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業成本

  由於傳統的成本管理只關注成本核算,且將成本核算重點放在產品製造過程所發生的產品成本,而這些產品成本只涉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的簡單分攤,其生產成本無法如實反映企業資源消耗和利用效率。而作業成本法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成本分配導致的成本扭曲,清楚的展現了企業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主要體現在:1.提供了真實而豐富的產品成本資訊,由此能得到更真實的產品盈利能力資訊和與定價、客戶市場需求及成本效益等戰略決策相關的資訊;2.提供了真實的作業驅動成本的計量資訊,它把公司成本管理的視角擴充套件到車間之外,有助於管理層做出更好的產品設計決策;3.提供了正確的作業成本資訊,使管理層容易利用相關成本進行經營決策,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作業成本法與戰略成本管理更是緊密相連。它根據產品消耗的資源,將成本分配給產品,顯示了作業如何消耗以及產品如何引發作業,戰略選擇決定著作業,它幫助管理者將戰略落實到實處所需要的作業與資源,為作業增強競爭能力。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作業成本核算方法的戰略思維。

  ***三***強化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作為一種內部控制和決策的有效管理工具,能將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決策目標與市場環境、內部資源配置規劃相連線,通過事先的規劃、以組織協調的方式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市場環境,有效地聚集企業內部的各種資源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製造企業可以制定與預算相應的適合企業要求的各項管控目標,預算指標與預算目標必須根據企業在不同的生命週期的戰略要求確定,如在設計階段,管理層可以使用目標成本法來推動設計方案的改進工作,以市場為導向,對獨立的製造過程的產品進行利潤計劃和成本管理,不是試圖降紙成本,而是在產品生命週期的研發及設計階段倒算出產品成本。為了消除庫存,減少浪費,優化生產,製造企業應通過生產的計劃和控制及庫存的管理,追求零庫存或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更好的幫助企業做出利潤最大化的決策。

  ***四***重視成本管理中的質量管理

  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質量第一”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對產品質量的忽視,不僅使企業經營利潤銳減,而且還直接威脅到企業的持續經營。我國的製造企業必須生產高質量的產品,並提供優質的服務。製造企業質量的提高有利於降低產品的返修率,為企業增強品牌忠誠度;質量的提高有利於降低存貨水平,為企業自身提供更合理可靠的生產流程;質量的提高有利於減少生產成本,消除返工工序,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重視質量管理,還有助於增加企業機會,減少競爭威脅,提升企業投資回報率。質量改進的戰略意義在於滿足顧客需求的原則下,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持續的利潤增長以及長期的繁榮。製造企業應該認識到質量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更應該將質量管理溶入到企業戰略中。

  三、結語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競爭日益加劇,製造企業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成功,必須將戰略與企業成本管理有效結合,強化戰略意識,運用戰略思維進行成本管理,從戰略角度謀求企業競爭優勢,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利潤,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