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與創新論文分享

  當下,網際網路創業已經成為潮流,創業方向也不斷投向網際網路領域,然而網際網路創業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案例1:“網際網路+”成經濟新引擎推動創業創新

  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式變革,“網際網路+”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不僅能夠創造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而且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伴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網際網路+”對於創業者而言有著怎樣的啟示?《新常態·光明論》欄目記者為此採訪了智慧硬體領域的數名創客,探究他們是如何用新思維、新方式、新變革從傳統行業中突圍,解決行業弊病,推動“網際網路+”成為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新思維:網際網路思維欲破傳統電動車行業

  “同質化嚴重、低品牌感、低價值感、低價格以及使用者的高忍耐度讓很多人認為電動車其實是很Low的工具。”牛電科技創始人兼CEO李一男表示。

  縱觀傳統電動車行業的現狀,琳琅滿目的品牌、無法持久的續航能力以及潛在的安全隱患等問題隱藏在人們的日常出行中,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電動車行業的混亂不堪。

  為何會選擇電動車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點?李一男迴應,國內的電動車使用週期平均只有2-3年,尤其是鉛酸電池類的電動車使用週期更短。對於高強度使用者來說,很可能電池壽命只有半年。電動車的存量市場是2億,但還存在巨大的增量市場,過去傳統電動車產品在外觀、產品品質、服務等方面存在缺憾,而這恰恰是我們做小牛電動車的出發點。

  記者瞭解到,李一男團隊打造的小牛電動車80%的部件獨立開發。此外,小牛電動車可連線手機APP,使用者可通過App實時追蹤車輛的位置、檢查車輛狀況、檢視電動車的剩餘電量、天氣資訊和附近維修點的地理資訊,還支援充電提醒、電池警報等功能。小牛也巧妙地運用了網際網路眾籌,總共籌得超過7200萬的資金,同時也通過這一方式獲得網友對於電動車的訴求點。

  小牛這類新興電動車能否撬動市場,我們不得而知。但確定的是,網際網路思維的創新逐漸滲透到了傳統的電動車行業中,行業重心逐漸從最初的價格戰、功能戰過渡到創新戰。未來,電動自行車市場還將迎來新的爆發點。

  新模式:語音互動首次切入智慧車載

  相較於李一男團隊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做小牛電動車,樂駕CEO馬斌斌顯然選擇了一個市場較為空白的智慧汽車切入點,即車載機器人——車蘿蔔。

  眾所周知,對於有車一族來說,安全駕駛和開車時檢視導航、接打電話、收發微信、啟動APP往往無法兩者兼顧,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構成了馬路殺手的隱患。在馬斌斌看來,語音操控是人車互動的最理想模式,可以減少這樣的安全隱患。

  馬斌斌補充,市面上汽車行業的汽車大都為非智慧化的,新興智慧汽車技術發展較為不成熟,不少消費者還處於觀望的態度。而國內使用者的汽車使用週期一般是5至10年,換一輛新車的成本較高,因此,通過車蘿蔔這樣的外接裝置便可以實現智慧汽車的全部功能。

  記者瞭解到,HUD車蘿蔔將顯示資訊投影在一個與開車視野平行的平板上,顯示螢幕成虛擬影像出現在路面上,司機不再需要低頭螢幕資訊,而搭載的場景語音系統可以讓司機使用語音導航、接打電話、語音微信,減少看屏次數。

  “我希望這個裝置內嵌到車裡面,成為車輛的控制中心。未來有一天真的能自動駕駛,說一句要去哪裡,就能去哪裡。”馬斌斌認為,車蘿蔔只是進入智慧汽車行業的一個切入點,最為核心的價值是語音互動技術,最終進化成為智慧汽車的中央控制系統。

  儘管現在智慧汽車領域眾星雲集,但在馬斌斌看來,目前國內的智慧汽車還處於初級階段,將來的智慧化汽車要做到懂車、懂路、懂你,新技術正逐漸讓國內傳統的汽車行業發生改變。

  新變革:網際網路衝擊傳統音樂教育

  “曾經還有人在網上問,我26歲了還能學會鋼琴嗎?網友俏皮答覆恐怕不能了,父母都打不過你了。”在採訪初始,小葉子科技公司CEO、“壹枱”鋼琴創始人葉濱與記者分享了一個網上流傳的段子。

  傳統的鋼琴教育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買琴與學琴的價格成本都較高,有的達到10萬甚至更高的費用。學琴的道路重複枯燥,往往很難讓人堅持下來,也就使得更多人與鋼琴的音樂之美擦肩而過。當汽車、手機、家居等各個領域都被智慧風暴席捲,智慧化也逐漸走入了音樂的教育市場。

  葉濱介紹,2013年開始研發智慧鋼琴,目標就是讓彈鋼琴變得“零門檻”,使初學者輕而易舉地演奏心儀的曲目。希望能開創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用科學有趣的方法讓使用者學會彈鋼琴,享受音樂之美。他坦言,傳統鋼琴教育模式已經持續一百多年,如何突破固有思維束縛,兼顧教育與娛樂是團隊面對的最大挑戰。

  怎麼做到?“這主要得益於琴鍵燈。”葉濱解釋,在每個琴鍵上方都安裝著一個LED燈,當用戶使用的時候,按著琴鍵燈的閃爍便可以開始演奏。彈奏時,左手琴鍵上方LED顯示為藍燈,右手顯示為紅燈。如果琴鍵找的不對,下一個指示便不會出現。後期也將跟著配套APP提供的教材,從“看琴鍵燈”環節過渡到“識五線譜”,通過80個鋼琴遊戲關卡後,即可達到鋼琴考級4級的水平。

  葉濱的想法很簡單,不談“顛覆”,更不準備和傳統鋼琴商搶蛋糕,而是選擇做大鋼琴市場。在他看來,智慧鋼琴想做的是普及和基礎化的工作,讓更多人學會彈鋼琴。如今,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網際網路+”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新常態,“網際網路+”帶來的新技術也逐漸惠及千家萬戶。

  案例2:2016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論文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

  從國際上看,一方面國際經濟情況不容樂觀,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國際經濟形勢不穩定,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傳統產品國際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因此,我們必須增加國內市場需求來促進經濟穩定發展,那麼,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激發國內市場需求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要求增高,對產品本身的質量、技術含量和使用效能要求增加,對創新技術和創新產品的需求增加,因此,這也必然要求我們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創造出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從而穩定和增加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需求及份額。

  從國內來看,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國內市場需求有待進一步開發,經濟發展環境“硬約束”進一步加強,那麼,我們就必須走集約發展、高科技含量發展、高附加值發展的道路,因此,我們必然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推動經濟的轉型發展;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入推進,就必然要要通過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來支撐和促動體制和機制改革,因此,我們必然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和活力。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涵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目的是推動經濟良性良好發展。說:“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一方面,只有通過萬眾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也就才能提高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過大眾創業,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場主體,才能增加市場的動力、活力和競爭力,從而成為經濟發展的內在源動力引擎。

  “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是相互支撐和相互促動的關係。一方面,只有“大眾”勇敢的創業才能激發、帶動和促動“萬眾”關注創新、思考創新和實踐創新,也只有“大眾”創業的市場主體才能創造更多的創新欲求、創新投入和創新探索;另一方面,只有在“萬眾”創新的基礎上的才可能有“大眾”願意創業、能夠創業、創得成業,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包含“創新”的創業才算真正的“創業”,或者說這種創業才有潛力和希望。

  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點

  首先,重點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科學技術要轉化成生產力,關鍵是如何促進“萬眾”的創新用於“大眾”的創業,這就要求我們減少對創新轉化的限制,加強創新轉化的對接,增強創新轉化的活力,因此,我們就必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鼓勵各式各樣的創新,直接用於創業,合作參與創業,轉讓促進創業等。進一步來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在於激勵人們主動創造新成果和願意轉化新技術。因此,我們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範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從而促進科技人員願意創新、願意創業、願意轉化。正如說:“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擴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實施範圍,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人員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其次,重點要引導新興科技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高科技創新的前沿,是高附加值創業的重點。因此,我們要重點支援扶持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引領萬眾向高科技方向創新,帶動大眾向高科技新興產業上創業匯聚,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深層次上轉型升級。正如說:“要實施高階裝備、資訊網路、積體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專案,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

  再次,重點要推進各項產業“網際網路化”發展。資訊化是當今時代的突出特點,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各項產業要適應“網際網路化”的時代要求,更要求我們各項產業要主動的、廣泛的、深度的與網際網路結合,在“網際網路化”發展中創造更多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正如說:“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

  關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論思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徵程,37年的改革開放不僅推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使中國成為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同時也帶來了中國社會結構、交往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究竟應該在哪裡尋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上升到國家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戰略高度。今天中國社會蓬勃興起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以及它所體現出的基礎性、大眾性、開放性和前沿性,不僅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支撐,也將給我們的經濟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體現人作為生產力系統中最活躍要素的巨大能動作用和深化改革對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

  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民群眾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千百萬大眾的實踐,千百萬大眾的利益、訴求和願望決定著我們社會的發展方向。黨的以來,我國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成效顯著。去年工商註冊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我國新登記註冊的企業數量大幅度增加。今年1—9月新登記註冊的企業達315萬家,註冊資本金20.7萬億元,同比又增加了19.3%和40.9%。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在當代以網際網路、大資料發展為代表的科技大發展條件下,以及在制度變革和政策創新作用下,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又一次解放。30多年中國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勞動者所對應的生產資料已不僅是土地、工業製造裝置等。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使今天勞動者、生產資料和勞動物件的結合方式與過去相比有了極大變化,它使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浩浩蕩蕩的大規模實踐活動。

  當年小崗村18位村民手印所體現的群眾實踐突破,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特定條件下制度突圍之急迫。今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科研人員、青年和大學生、國際人才、返鄉人員、基層群體等各類人物主動參與,其群像更為豐富生動。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其草根性成為普通大眾收穫新一輪改革開放紅利的最直接與現實的實現方式

  唯物史觀中的人民群眾是有著特定文化承載、個人意志和價值追求的社會主體。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人事人才制度和人口戶籍政策等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人們的生活觀念、財富觀念、時間觀念、風險意識等發生深刻變化。城鎮化帶來城鄉人口大流動,傳統觀念中的安土重遷瓦解了;體現現代文明的城市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改變了過去一年很難去趟縣城的農民的命運。作為計劃經濟特色之一的單位制變革,使一批人從“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走出原有的小社會“安樂窩”,走上創業創新之路。

  在工業化時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業和創新所需要的資金、技術高門檻,不是普遍大眾能輕易邁過去的。今天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和低門檻使機會平等有了更為有利的基礎,依託於“網際網路+”的創業和創新無處不在,普通大眾都可以參與其中,並找到獲得成功的機會。

  “市場是天生的平等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給了社會中相當一部分人改變自身命運的機遇,一批人通過誠實勞動和艱苦努力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勝者,今天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積極的流動效應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大得多。今天,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讓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這有助於調整收入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也會讓更多年輕人,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了當代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新變革,是對傳統經濟條件下創業創新的超越

  創新是將“支配的原材料與力量”通過“新組合”引入生產以實現經濟發展,企業家精神在生產要素重新組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家不是簡單的社會身份,而是具有發現市場機會的眼光、承擔風險的勇氣、強大行動能力的個性化人格特質。

  20世紀70年代後,創新出現了向多元主體開放式參與轉向,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其它主體也參與進來,形成了系統性、網路式、叢集化的創新行為和過程模式,這一模式下的創新儘管具有相當的開放性和協同性,但還不具有人人可參與的大眾性。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革命性變化帶來創新組織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大資料、雲端計算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創新呈現出明顯的個人化、小規模、分散式、漸進性特徵,創業創新活動變成了社會大眾人人可及的事情,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一批集眾人之智、匯眾人之財、齊眾人之力的創意、創業、創造與投資的空間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使得那些有夢想、有意願、有能力的人,無論是受到高校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大學畢業生,還是普通農民、家庭婦女、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甚至有的殘障人士等都可以參與進來,都可找到“用其智、得其利、創其富”的機會和空間。

  長期以來,在中國社會中創業和創新只是少數人從事的“高大上”的事情,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只能沿著前輩的生活軌道謀生。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淘寶網”等平臺憑藉技術難度小、進入門檻低、初始資金需求量少等優勢,幫助千百萬普通民眾實現創業夢想,在中國城鄉地區形成了極強的示範和帶動效應。近年來東部地區的浙江、山東、江蘇等地出現了一批“淘寶村”,極大改變了現代技術發展與普通民眾的疏離,這是他們前輩沒有遇到也沒有想到過的事情。

  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反映了當代資訊化高度發展條件下技術正規化的深刻變化

  人類知識的生成、傳播和繼承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往。今天資料已經滲透到幾乎每個行業和職能領域,成為不可或缺且日益重要的生產要素。隨著對資料收集、管理、挖掘技術的快速發展,大資料催生出一大批新產業。據測算,自印刷術發明以來,過去上千年印刷材料的資料量相當於200PB***資料儲存以位元***Byte***為最小單位,為1024進位制,從低到高依次為B、KB、MB、GB、TB、PB、EB和ZB***,而2011年全球產生的資料量約為1.8ZB,相當於人類過往資料量的9400倍。

  與工業革命不同,知識經濟、大資料的基本特徵是知識與資料的排他性約束相對少。與傳統工業擴大規模帶來邊際成本遞增不同,同一***同類***資料則可以被多個主體同時使用,乃至越用越豐富,其邊際成本還會出現不斷降低趨勢,這對國家治理模式、企業決策、組織和業務流程、個人生活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今天社會生活正日益高度資料化,資料資訊的傳播也從單中心、單向傳播向多中心、網路裂變式傳播轉變。比如,傳統條件下對消費者需求只能依據人口統計特徵來描述,而個人需求所具有的隱蔽性、複雜性、易變性和情景依賴性難以把握,現在大資料通過細分化、個性化、精準化、動態化,可以實時模式化其需求行為。“網際網路+”和大資料在帶來傳統重構的同時,更催生了無數的商業機會和盈利空間,它把人重新組織進新的財富創造體系之中。

  大資料具有無限接近消費者潛能的性質,它極大地推進了人的願望、需要和現實需求與可能提供的產品、服務在更細微層面的匹配,預示著新一輪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依託於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平臺效應、連結效應和重構效應,使“淘寶村”等業態所面對的市場早已不是簡單的地域性本土市場,它連線的是全國乃至全球大市場。

  五、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和現代科技迅速進步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了迫切需要,並提供了巨量空間

  20世紀後半葉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進入後工業時代,其重要特徵之一就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1978年,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28.2%、47.9%和23.9%,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在傳統工業化道路下,高資本投入、高資源消耗的模式難以為繼。2014年,我國GDP約佔世界的13%,但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3%、鋼材和水泥的50%,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十分嚴峻。

  作為人口和勞動力數量第一大國,在農業就業人員比重逐步降低的大形勢下,隨著工業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工業已難以有效解決新增就業問題,必須通過吸納勞動力能力較強的服務業加快發展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2005年至2014年我國就業人員從約7.46億人增加到7.72億人,其中第二產業增加了約5300萬,而第三產業增加了約7800萬。

  今天網際網路創新成果和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平臺的創新要素的發展新形態。“網際網路+”在關鍵產業都可以找到深度融合和成長的空間,給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發現價值、創造價值、解決問題的路徑,也改變了消費者的需求內容、需求結構和需求方式。商業模式的創新則帶來了人們傳統商業思維和商業邏輯的變革,引發人們重新思考不斷變化的商業模式中的資源、價值、結構、關係和邊界。

  現代商業模式創新具有極強的衍生和拓展能力,基於平臺商業模式的向上、向下延伸、跨界和全方位擴張,催生了難以計數的商機。蘋果公司為iPhone手機推出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模式,為眾多獨立軟體開發商提供開發工具。應用商店允許使用者直接從iTunes商店瀏覽、購買和下載應用程式***蘋果公司提取30%的版稅***。App Store技術平臺發揮了強大的雙邊網路效應,推進了蘋果從原來的iPod向iPhone平臺商業模式轉變。同時,也誘發了各大資訊科技***IT***系統提供商、網路運營商、手機終端製造商推出自己的“App Store”。現在門類眾多的應用軟體可謂日新月異、千姿百態。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把創新作為發展第一動力。中國是一個趕超型的發展中大國,不僅要在工業3.0基礎上邁向4.0,同時還要補2.0方面的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其廣泛參與性和滲透性,在基本經濟運作層面推動了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技術水平和不同商業模式的融合。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各類高校在校人數超過3500萬,每年有700多萬的高校畢業生,蘊藏著巨大的知識和創新能量。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當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引擎。“網際網路+雙創+中國製造2025”等將在中國催生一場“新產業革命”,使中國自身的比較優勢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