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階段

  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資金籌集與財務核算、內部財務控制、投資財務管理和現代財務管理等四個階段。下面小編和你具體瞭解。

  

  1、資金籌集與財務核算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

  這一階段的財務管理主要注重於資金籌措和財務核算、股票和債券的發行、回收及收益的計算,處理好公司與投資者、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係,研究公司治理、證券發行和公司合併等有關法律性業務,為企業籌措資金服務。

  2、內部財務控制階段***20世紀30年代初***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維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財務管理的主要問題不僅在於籌措資金,更需要重視資金的運作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和償債能力,嚴格控制財務收支。因此,從這一時期開始,財務管理學的研究重心開始向內部控制***資金的內部管理***轉移。

  3、投資財務管理階段***20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企業財務管理開始重視現金流量的分析以及從企業內部對這些現金流量進行計劃和控制,資本預算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到了50年代中期,資本預算以及貨幣時間價值引起財務人員的廣泛關注。資本投資專案評估和選擇的方法與技術得到了發展,財務管理日益重視資本在企業內部的有效配置問題。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擴大,開始對投放於各種資產的全部資金進行管理。

  從50年代後期開始,財務管理朝著“嚴謹的數量分析”方向發展。電腦的日益普及,各種複雜的計量模型的應用,使財務分析、財務預測、財務計劃和財務控制等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和股東權益的分析再度受到重視。財務管理重點研究公司最佳資本結構的形成,即研究如何均衡負債與普通股、短期資金與長期資金,使企業形成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在這一階段,財務理論借鑑經濟學的新成果,以提高投資收益為目標,以時間價值理論和風險控制理論為基礎,開始向高階管理領域拓展,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4、現代財務管理階段

  現代財務管理階段的突出特徵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計算機財務決策系統;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了財務管理從桌面財務走向網路財務。

  財務管理理論的結構

  理論是系統化的理性認識,是對研究的客觀物件的本質及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中所表現出的規律進行理性思維和高度抽象的結果。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驗證。作為對實踐的能動反映,理論並非是抽象的、無益的和瑣碎的,它側重於研究行為主體及其行動的思想,闡明行為主體的行為為什麼應是這樣,不能是那樣;或者為什麼可以採取這樣的辦法,不能採取那樣辦法的緣由,從而幫助行為主體在思想和觀念之間尋求相互聯絡的思路、理由和目標,權衡可供選擇的觀念、程式和方法,擴大理論的範圍並深化其含義。可見,理論對實踐具有本能性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解釋、評價、指導和預測等方面。

  財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價值管理。財務管理理論是人類在長期財務管理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活動所產生的關於財務管理的系統化的理性認識。它是理論一般在財務管理這一具體領域裡的體現。系統化認識要求有一定內在結構。結構是系統的“部分的秩”,是系統保持整體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內在依據,財務管理理論結構是指財務管理理論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式,或者說是財務管理理論體系內部各要素之間的排列和組合形式。同其他系統的結構一樣,財務管理理論系統結構也具有穩定性、層次性***包括等級性和多側面性***、可變性、相對性等特性。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是人們基於對財務管理實踐活動的認識,通過思維活動對財務管理理論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於:

  1、界定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覆蓋內容與容量,展示其整體框架,使財務管理理論系統的構成要素科學化、規範化、有序化和層次化。

  2、揭示財務管理理論體系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內在邏輯結構與層次關係,指明其在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為首尾一貫、結構嚴謹的有機整體。

  3、梳理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基本脈路,指導和促進財務管理學的建設與發展,為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學科體系提供理論指南。

  4、有助於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財務管理原則、程式和方法,有效地改進財務管理實務,促進財務管理實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