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經營方法
企業經營是指以企業為載體或經濟組織的物質資料經營,是指企業經營者為了獲得最大的物質利益而運用經濟權力用最少的物質消耗創造出儘可能多的能夠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產品的經濟活動。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1、"經營"在"管理"的外延之中。通常按照企業管理工作的性質,將營銷\生產稱作"經營",之外的管理內容稱為"管理"。
企業培訓師王軍恆對經營和管理可以這樣理解,企業運營都會包括經營和管理這兩個主要環節,經營是指企業進行市場活動的行為,而管理之企業理順工作流程、發現問題的行為。
經營管理是相互滲透的,我們也經常把經營管理放在一起講,實際情況也是經營中的科學決策過程便是管理的滲透,而管理中的經營意識可以講是情商的體現。把經營和管理嚴格區分開來是誤區,也是務虛的表現。
2、經營是對外的,追求從企業外部獲取資源和建立影響;管理是對內的,強調對內部資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經營追求的是效益,要開源,要賺錢;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節流,要控制成本。經營是擴張性的,要積極進取,抓住機會,膽子要大;管理是收斂性的,要謹慎穩妥,要評估和控制風險。
經營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經營與管理,好比企業中的陽與陰,"他"與"她",必須共生共存,在相互矛盾中尋求相互統一:光明中必須有陰影,而陰影中必須有光明;經營與管理也相互依賴,密不可分。忽視管理的經營是不能長久,不能持續的,掙回來多少錢,又浪費掉多少錢,"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辛苦。
培訓講師王軍恆提到四川農村的一句土話:"外面有個筢筢,家裡有個簍簍",意思是男人在外面掙錢,女人在家裡也要節省,小日子才能過得紅火,說的是同樣的道理。另一方面,忽視經營的管理是沒有活力的,是僵化的,為了管理而管理,為了控制而控制,只會把企業管死;企業發展必須有規則,有約束,但也必須有動力,有張力,否則就是一潭死水。
3、經營是龍頭,管理是基礎,管理必須為經營服務。企業要做大作強,必須首先關注經營,研究市場和客戶,併為目標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然後基礎管理必須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經營才可能繼續往前進,經營前進後,又會對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業發展的規律就是:經營-管理-經營-管理交替前進,就象人的左腳與右腳。如果撇開管理光抓經營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後腿,經營就前進不了。相反的,撇開經營,光抓管理,就會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一個企業的經營理念
一般認為,企業經營理念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目標、目的、原則等問題的思考和界定。我們通常可以將企業經營理念這一概念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戰略願景、組織使命、核心價值觀。
1、戰略願景
戰略願景也被稱為企業發展前景或者企業發展目標。它是支撐企業長期發展的遠景目標,也是組織希望創造的未來景象。
2、組織使命
組織使命即"企業存在的目的"或者叫做"企業經營的目的"。如果說企業的戰略願景是企業爭做第一,那麼企業的組織使命就是企業如何爭第一,或者說靠什麼爭第一。
3、核心價值觀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也被稱為企業的經營哲學。它是處理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關係以及企業與企業外部各種不同主體關係的最高依據和法則,是企業組織"做人"的總原則。
4、戰略願景、組織使命、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企業戰略願景、組織使命、核心價值觀之間有區別也有聯絡。正因為它們三者之間具有的這種關係,實踐中,有些企業把前者作為後者的廣義部分來看待。這樣,它們相互之間就形成了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一個企業的經營注意事項
在企業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中,也就是說,在採購、生產、銷售過程中,庫存使各個環節上相對獨立的經濟活動成為可能。同時庫存可以調節各個環節之間由於供求品種及資料之間的差別,把採購、生產和經營的各個環節連線起來並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對於庫存在企業中的角色,不同的部門存在不同的看法。庫存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的目標存在衝突,為了實現最佳庫存管理,需要協調各個部門,使每個部門不僅是以有效實現本部門的功能為目標,更要以實現企業的整體效益為目標。
高的客戶滿意度和低的庫存投資似乎是一對互相沖突的目標,以前企業認為這兩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可通過應用創新的物流管理技術,同時伴隨改進企業內部管理和強化部門協調,企業完全可以同時實現這兩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