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文章閱讀
生命對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然而明白生命中一些關於人生的哲理能讓我們更好的在人世間活著,更加從容的面對人生的煩瑣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_人生哲理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_人生哲理文章:安於途中
從起點到終點,其間的距離就是途中。
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就像候鳥,總是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就像泉水,總是從溪水流入海;
就像花草,總是從春長到夏,又從夏長到秋。
自從離開起點以後,生命就是總是在途中。在時間與空間的途中。而且不管情願與不情願,總是在日漸靠近某個可知的或未知的終點。
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日出總有日落,有起點當有終點,這很自然。每一個具體的生命也都難逃此劫。
但對一些具體的生命而言,似乎出發就是為了抵達,似乎付出就要有結果,於是必經的過程成了漫長的等待,總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無奈。
然而抵達真的那麼真的那麼重要嗎?終點真的那麼美好嗎?等待或許會是一種煎熬,然而生命總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無奈嗎?
水氣抵達天空或許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盡頭或許就成了蝴蝶。但並不是所有的抵達和終點都具有終極輝煌。花朵的終點是凋謝,道路的終點是絕境,生命的終點通常就是死亡。
即使水氣是因為空氣的抵達而成為彩虹,即使蛹是因為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成為蝴蝶,它們的也是分別經歷了一定的轉化和蛻變過程,才各自化為虹和化蛹為蝶的。是過程成就了它們最終的美。
過程對於任何一個生命體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說,過程就是生命。
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確實就是一個個過程的完整體現,或者說是無數生活細節的集結。而終點不過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於寓示生命體的完結,它有可能構成生命的昇華,卻絕不會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生活,我們往往是在度過,而將最美好的願望寄予終極。彷彿最美好的風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是一段抵達某處的旅途,我們對此的風景因此常常忽視,並習慣於生活總是在別處。
每一個至美的終極願望當然都必須受到肯定,但是生活並不是只有這些,也不該只有這些。活著,也不能只是追求剎那的輝煌和完成某種使命,或是為了去到某一個地方而趕一段路程。如果生是為了死,就像花朵是為了凋謝才盛開,這樣的生命,存在的意義還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簡單的奔赴死亡之約,每一個高品質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質願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須首先做到安於途中。
因為生活並不是總是在別處,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為生命。就像候鳥,只有不停地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才構成其一生的遷徙;就像花草,並不是非要到達哪個季節才算實現價值。
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歷。就像候鳥,不停地遷徙就是為經歷風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動就是為了經歷交匯和起伏。
儘管具體的經歷總是顯得那樣瑣碎、那樣平凡、那樣漫長又是那樣不勝其煩,但是,恰恰是它們構成了一個個真實的精彩的人生。這是生命最彌足珍貴的狀態,每一個安於途中的生命都將盡享人生。
***文/連玉基***
_人生哲理文章:人生的命運抉擇
人生宛如一片果樹林,等待我們去做一次次無法重複的決擇,摘下屬於自己的果實,沒有回頭的機會。
每個人都知道,若想取得成功,無疑要做一個明智的選擇。通過比較,儘可能地為自己選擇一條好的道路,摘到最大的果實。
然而,並非所有的決擇都是一帆風順的。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讓他的學生在蘋果林裡挑選一隻最好的蘋果,不能回頭。一些人在決擇途中,先是看見一個好蘋果,為了後面能拿到更大的,一直沒有下手,直走到林子的盡頭時,才發現先前的那個蘋果更好;另一些人,一開始就摘下了自認為最好的果實,卻發現另外的蘋果比他的好吃,但是人生是沒有後悔藥的。人生就是這樣,不容你再次決擇。
我不敢說摘果實時有沒有決巧,而是相信自己的決擇。如果這個決擇是非常鄭重的。因為我相信我已經盡力了。或許,這個決策並非是最佳的,那就理智地去面對它,爭取改變它吧!當無法改變這一決擇時,我們不必為此而悲痛,勇敢地接受它吧,生命不會容許後悔的!無論前方道路是崎嶇、是平坦,無論未來是否會有更大的風浪,勇往直前吧!
人生只有一次,讓我們相信自己的決擇,向著未來,揚帆遠航!
_人生哲理文章:可以做好的事情
臨出門,老母親總要遞給我一把鞋刷。我三十多歲了,她還把我當個孩子,叮囑我,一定要把皮鞋擦亮!多少次後,我忍不住問母親,我本來對服飾就不太講究,單單擦亮皮鞋有什麼意義呢?母親說,穿什麼衣服不要緊,你要見的人,如果是個有修養的人,他不會嫌棄你貧寒,衣服好壞,只能標明一個人的經濟狀況,鞋子有沒有擦乾淨,人家可以看出你的生活態度,精神癟遢是任何人都不能原諒的。
彎一下腰的動作,就可以把皮鞋擦亮,既不費時也不費力。可是,擦與不擦是兩碼事,雖然一身清貧,但至少你的皮鞋是亮的,至少為自己贏得了一個“亮點”,儘自己之所能,儘自己之心智,身邊的眼睛不會視而不見。
書信時代,投稿的文章眷寫在方格紙上。我曾經收到一位編輯給我的退稿,這位編輯用一張方格紙給我寫了一封回信,字跡工工整整的,我至今記憶猶新:文章的好壞,取決於一個人的洞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在短期內很難提高。可是最起碼您應該把字寫好,或許練字非一日之功,但是最起碼您可以把字寫得工工整整。
能不能把自己“發表”出去,字的美醜可能起不了關鍵性的作用。可是,方寸之地,你表達了細心、誠心和虛心;往來之間,起碼是一段愉快的交流和美好的記憶。
不久前,同學失業了,參加了無數次的應聘,身心俱疲。終於有一次,他憤怒了,對著招聘者就嚷,你不能這樣不明不白地拒絕我,你要告訴我理由。招聘者回答說,你失掉的是職業而不是心態,同時你想要得到的是職業而不是遷就,你可以沮喪、疲乏、焦慮、憤怒,這隻能是你置身無人的空谷和獨自的暗夜,你至少可以在面對招聘者時不把它表現出來,這是你可以做到的。
為環境所囿,為條件所囿,為能力所囿,有些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當我們不能改變全部時,卻有可能改變區域性。一個人的失敗,往往是把無法做好的事情沒有做好,把本該可以做好的事情也給忽略了。做好可以做好的事情,未知的生活,可能會未卜地呈現你未曾領略的愜意和美感。面對一扇扇緊閉的門,不必沮喪,把可以做好的事做好,無形中就擁有了一把鑰匙。那是轉機,用它去開啟,意想不到的另一扇門會因此洞開,隨之得到的,是眾人的認同、世界的接納。
_人生哲理文章: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
朱光潛先生說過:“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我很信服這話,以為朱先生是用極簡單的語言,說出了人生極複雜的道理。人生一世,如草生一秋,是匆匆忙忙的短暫。所有的人,上自帝王顯貴,下至黎民蒼生,都是這匆匆舞臺的演員和看客,常言浮生若夢,過去把這話是當做消極的思想來批判的,其實,誰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出悲劇。無論是天才還是愚飩,到頭來都擺脫不了一個毫無二致的結局。有了這樣的洞察,人們就會在不免有些蒼茫的悲涼中,獲得某種頓悟。參透一切苦厄,把身外之物看淡,豁達、瀟灑,了無牽掛,無憂而有喜。我理解,這就是“出世”的思想,是指從總體上看,要把世事看淡。
但若只停留在這一層面上,那就確定有點“消極”的味道了。只講“出世”而不講“入世”,則對人生的體悟還說不上全面深刻。有了“入世”對於“出世”的加入和融會,就把人的高低、不同的境界區分了出來。
從具體上看,人活著要謀生,要做事,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社會,都來不得半點虛妄。太陽每日升起,每日落下,一個人的一生能看到幾次日出日落的景緻?因此就要珍惜,決不虛度光陰。春花秋月,賞心樂事,酷暑嚴冬,黽勉苦辛。要每日都過得充實、有意義,有益於人,也有益於自己。積極,有效,把眼前做的每一件事,都看成盛大的慶典,既轟轟烈烈,又紮紮實實。不悲觀,不厭世,一步一步堅定地向前走去。明知愈走愈接近那誰也無法逃避的終點,卻始終是堅定地前行。這樣的人生,是擺脫了大悲苦而擁有大歡喜的人生。
感悟:
有時,一句話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比如:“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世事紛紜,煩事擾攘,我們要以超然的心態對待。做事謀生,積極主動,我們要用有限的人生鑄造輝煌。人生本是一場悲劇,但我們可以做到擺正心態,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