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課標形勢下音樂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論文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是集中體現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載體,因此,課程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是純粹主觀意志的產物,而是人們對特定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作的主觀反應。因此,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不僅決定了一定社會中的教育是否要進行改革,而且也從根本上決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標乃至規模。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新課標形勢下音樂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新課標形勢下音樂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全文如下:

  摘要:2011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正式頒佈,推動了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改革的程序,為音樂教育改革發展增添了濃重的一筆,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指明瞭方向。教師如何轉變教學思路,適應“新課標”,儘快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將關係到“新課標”實施的成敗。因此,特以《渴望春天》為例來闡述教學思路的轉變。

  關鍵詞:新課標 教學思路 轉變 音樂實踐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無論是從音樂教育教學的理念,還是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思路、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下面將以歌唱課《渴望春天》的教學設計為例闡述音樂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一年之中,春是四季之首,也是藝術創作中一個永恆的主題。依據課程標準對歌唱課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筆者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世界青少年喜愛的童聲合唱曲。它用簡潔精練、活潑流暢的音樂素材表達了對春天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歌曲為F大調,6/8拍。歌曲旋律輕盈活潑富有律動感,特別是二聲部和聲的效果將歌曲的意境表現的更為豐滿。表現出人們對春天的渴望和對幸福未來的嚮往。

  ***二***地位和作用

  《渴望春天》選自人音版7年級第14冊“春之聲”這一單元,學唱這首歌曲,能夠讓學生感受合唱的美妙,擴充套件學生的藝術視野,理解多元文化。對於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課時分配

  這是一節以學唱歌曲為主的唱歌課,筆者把它安排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能正確認識和把握不完全小節和弱起的演唱。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能夠用輕快、甜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再現歌曲的意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感受並體驗音樂與大自然、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喚起學生對音樂、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五***重點難點

  重點――6/8拍節奏型的準確把握。難點――不完全小節、變化音及裝飾音的準確演唱。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慾望。但學生整體的藝術水平一般且能力參差不齊。針對這一特點,筆者認為:如何激發學生對歌曲的興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第二創作空間是能否上好這節課的關鍵所在。

  三、說教法學法

  實踐教學證明,單一的刺激容易產生疲勞,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教學效果,筆者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滿足教學內容的需要,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樂學”、“會學”。例如匯入環節中,筆者運用情境創設法,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並提出問題進行設疑,讓學生的視覺、聽覺、情感同時參與,使內容具體形象化,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歌曲學唱環節,筆者把聽唱、識譜歌唱、劃拍跟唱相結合的綜合法作為這一環節的重要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基本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筆者將重點闡述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走進春天;***二***歌曲學唱,感受春天;***三***拓展實踐,表現春天;***四***鞏固提高,把握春天。

  ***一***創設情境,走進春天

  首先播放歌曲。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感受雙聲部美妙的和聲效果。然後提出問題:雙聲部演唱和單聲部演唱的不同感受?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有什麼樣的特點?最後教師總結得出結論:多聲部合唱比單聲部演唱的聽覺效果更立體,更豐滿。歌曲為6/8拍,6/8拍的節奏表現出了明亮歡快的情緒,輕盈活潑富有律動感。同時引出作曲家莫扎特,利用圖片讓學生認識瞭解這位音樂天才。此環節用時8分鐘左右。設計目的:採用創境型、設疑型的課堂匯入方法,讓學生一上課,就沉浸在音樂氛圍中,激發學生對歌曲的學習興趣。

  ***二***歌曲學唱,感受春天

  聽完範唱,筆者將向學生講解重難點:

  1.6/8拍強弱關係。6/8拍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6拍。為了更好的感受6/8拍強弱弱、次強弱弱的節拍特點,筆者採用強拍拍手,弱拍拍肩,次強拍拍腿的方法,體會6/8拍的強弱變化規律。讓學生按照節拍的特點朗誦歌詞,加深對節拍特點的印象。

  2.不完全小節的演唱特點。一般來說,歌曲多數是從強拍開始的,而這首歌曲卻是從弱拍開始演唱。第一小節只有一拍。因此第一小節也稱為不完全小節。而第一小節和樂曲最後一小節首尾相加其拍數正好是6拍,形成一個完全小節。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一難點,首先讓學生將六拍擊掌打出,在第六拍時唱“DA”,練習後將“DA”換成歌詞反覆練習。

  3.變化音。歌曲中出現的變化音有兩處#1、#4。以#1為例,首先在鋼琴上彈奏出原位1的旋律,然後再彈奏出#1的旋律,通過對比感覺#1更給人一種清新、新鮮的感覺。教唱過程中,先讓學生用“啦”音模唱,掌握音準後換成歌詞反覆練習。最後以同樣的方法解決另外一處變化音的演唱。

  4.裝飾音。歌曲結尾處裝飾音的出現,猶如輕快婉轉的鳥兒的歌唱,使歌曲充滿了詩情畫意。教師先在鋼琴上彈奏出沒有裝飾音的旋律,然後將裝飾音加入再讓學生感受一下。然後將裝飾音加入讓學生先用“啦”音模唱,熟練後加入歌詞。

  5.待重難點掌握後開始教唱歌曲旋律。筆者採用聽唱、識譜歌唱、劃拍跟唱相結合的綜合法進行教學。為了降低難度,依然先用“啦”代替歌詞輕聲隨鋼琴伴奏演唱歌曲。為了解決音準筆者會用手勢對音高進行提示,練習後填詞歌唱。    6.最後,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求學生在唱準音符、節奏的基礎上,結合旋律起伏用輕鬆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此環節是教學過程的重點內容,用時25分鐘。設計目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分步驟的解決重難點,通過紮實的層層遞進式的練習,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三***拓展實踐,表現春天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得到鍛鍊和發展”,要在音樂教學中實現上述目標要求,合唱這一藝術形式無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載體。因此在拓展實踐環節,筆者將帶領學生學習一段低聲部的演唱,充分感受合唱的魅力。

  練習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跟鋼伴練唱低聲部旋律,練習過程中筆者依然用手勢對音高進行提示。第二步,加入歌詞反覆練習。待唱熟之後進入第三步,老師唱高聲部,學生唱低聲部進行配合,反過來,老師唱低聲部,學生唱高聲部進行配合,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低聲唱,聲部間互相聽,強調聲部的配合和均衡。同時,由於低聲部比較難唱,教師彈奏低聲部的旋律以幫助學生確立音高。第四步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進行二聲部的歌唱練習,體會二聲部演唱的和聲效果。

  與此同時,筆者還會引導用腳來打節奏,向前一步是強,原地踏步是弱,後退一步是次強,就像三拍子的舞步。這種既像划船又像跳舞的方式既讓學生感受到6/8拍的律動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此環節用時10分鐘左右。設計目的:鍛鍊和發展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使音樂教學從單純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框架中解脫出來,通過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最大限度地發現、挖掘學生的潛能。

  ***四***鞏固提高,把握春天

  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課後作業:

  1. 課下練習歌曲《渴望春天》。***必做題***

  2.伴隨著背景音樂,有感情地朗誦朱自清的散文《春》。***選做題***

  此環節用時2分鐘左右。通過這樣的分層作業設計,使學生有主次、有選擇的完成作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這正體現了課標中變革學習方式,培養創新精神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教學的微型教案,是學生學習的導遊圖。因此,筆者力求從視覺上強化對學生的刺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總之,春天是美好的,象徵著青春和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唱好《渴望春天》這首歌曲,更希望學生們能珍惜大好時光,勤奮學習,讓青春充滿春天般的生機和活力。

  六、結語

  上述教學設計打破了傳統歌唱課老師教唱、學生學唱的舊模式,更加註重學生的音樂實踐,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例如歌曲教唱環節,利用奧爾夫教學法的先進理念通過身體不同部位所發出的不同聲響感受到節拍的強弱變化。又如拓展環節中,通過用腳來打拍子的方法,使學生感受歌曲的律動,同時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也正符合了新課標中“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基本理念。使學生從認知參與到形體參與,最終將達到情感參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