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新聞化現象淺析論文

  只要稍加註意目前的新聞傳播媒體,有心人即可發現廣告新聞化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紙質媒體中尤以都市類報紙為甚,電子媒體中尤以廣播為最,而隨著網路媒體的不斷髮展,廣告新聞化現象也越來越多地見諸網路。廣告新聞化的運作者也由此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廣告新聞,又稱新聞廣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廣告新聞化現象淺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廣告新聞化現象淺析全文如下:

  【摘 要】在愈演愈烈的廣告中,廣告新聞化發展趨勢已見端倪,這將對廣大受眾產生一些資訊上的誤導,一些不法商家藉助新聞這一傳播渠道實現廣告宣傳發展,這給大眾利益帶來不少危害,同時也將影響媒體的公信力,不利於媒體的優化發展。文章就這些方面進行闡釋探討,並將提出相關解決措施,以期對新聞健康發展和廣告優化發展提供些許幫助。

  媒體不斷髮展的主要渠道,一旦公信力缺失,將會危及媒體的健康發展,不利於媒體長遠發展,故此,維護媒體的公信度是實現媒體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然而,廣告以其傳播渠道最廣為主要發展目標,受利益因素的作用,廣告行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變得越來越熱,所收到的利益也逐步實現最大化,這樣,為了實現最大的傳播渠道,廣告行業在發展中瞄準了新聞傳播渠道,這樣,日積月累,廣告新聞化發展趨勢日漸增強。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一些新聞媒體為了自身短期的發展利益,容易接受廣告行業高利益引誘,從而和廣告行業相互建立利益鏈條關係,這樣,容易實現廣告和新聞相互混淆,導致公眾受到廣告和新聞的兩重傳播,使不少公眾的利益受到侵害,這樣,及其危害

  一、現階段廣告新聞的發展形態

  現階段廣告新聞滲透形態主要表現為滲透方式和混合方式,從而使觀眾眼花繚亂,受到廣告的薰陶和誘導,明明是看新聞,卻不經意間看了誘導力極強的廣告。其發展形態有以新聞形式發展廣告,運用新聞專業術語來做廣告,主要出現在新聞欄目裡和新聞報紙裡,這樣容易藉助媒體力量大範圍大面積地實現廣告產品的宣傳和推廣。藉助於新聞實現其廣告的不斷傳播成為現階段廣告發行商最主要的發展手段之一。這就意味著廣告新聞滲透性發展極快極強,很多情況下混亂了新聞輿論界,使受眾很容易認為廣告就是新聞,反而無從辨認真正的新聞,不利於媒體的正常發展。作為事業單位為主體的新聞媒體單位,如果公信力變低或者沒有公信力,危害性很大。例如,廣告與新聞媒體結合,會在很多新聞欄目中出現與新聞相似的廣告,或者新聞報紙很多版面出現廣告的大面積傳播,這樣,降低公眾對新聞媒體單位的信賴度,受不法廣告誘導失利的受眾從此很大程度上不信任新聞媒體的資訊,不僅從輿論層面上有損於新聞媒體單位的利益,同時也對國家新聞媒介的公信力有所影響。

  二、現階段產生廣告新聞化趨勢發展的動因

  ***一***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轉型時期的影響,促使媒體不斷產業化發展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發展時期,社會形態的不斷變化發展促使新聞業商業產業化發展程度逐步提高。產業化並不僅僅表現在媒體這一行業,同時其他行業也出現產業化發展新趨勢,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強大而引起的。例如文化產業化、高校擴招等等各行各業商業化氣息加重等,都體現出產業化發展加強的趨勢,媒體行業也不例外,或多或少受到商業化發展的影響。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促使各行各業漸趨商業化。然而,商業化發展必然引起激烈的市場競爭,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媒體商業化發展新現象。

  ***二***眼前利益矇蔽了媒體的雙眼,給廣告投機商以可行之機

  或廣告主方面來考慮,廣告宣傳渠道廣泛化,廣告資訊發展面廣,利益最終會實現最大化,廣告效益發展最終也會實現最大化,這是廣告商家所共同期待的。受收益方面的利誘和吸引,廣告商會更加熱衷於運用新聞作為廣告的宣傳媒介,實現廣告的大範圍宣傳和發展,這種發展也就成為廣告新聞化現象產生的主要動因。同時,傳播廣告新聞,給媒體也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短期內較大的經濟收益促使新聞媒體單位接受了這種不成規定製度的合作模式,從而使廣告新聞化發展不斷髮生。

  ***三***不完善的法律法規導致這種現象產生

  不健全的新聞媒體行業行為法制和相關法律條款的不明確化同時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又一誘因之一。這種誘因導致不少媒體大膽與廣告商通力合作,促使這種現象產生激烈的市場化和競爭化發展。雖然我國現行《廣告法》也有規定:“大眾傳播媒介不得以新聞報道的形式釋出廣告,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釋出的廣告應當有廣告標記,與其他非廣告資訊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還有其它法律法規也對此有類似規定,但都因為缺乏有效監督、廣告審查制度的缺陷等原因而沒有有效執行。

  三、廣告新聞化發展所造成的危害

  ***一***對廣大受眾進行誤導,從而損害受眾利益

  隨著廣告的增加,廣大消費者發現,並不是所有廣告宣傳的商品都貨真價實,受眾的感情被欺騙,廣告效果便越來越差。於是很多廣告主便選擇用新聞的手段來宣傳資訊,以此替代傳統的廣告。因為新聞具有公開、客觀真實、權威等特點。消費者更容易相信其宣傳的所謂“新聞事實”。由此,這種隱晦的廣告宣傳渠道更容易弄虛作假,從而更多地使受眾上當受騙,損害受眾的利益。

  ***二***降低媒體公信力

  降低媒體公信度,不利於媒體的長遠發展。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但如果任憑這種廣告新聞化的現象氾濫,久而久之,受眾上當多了,就會對新聞媒體產生信任危機,從而降低新聞媒體在受眾中的公信力。

  ***三***導致企業的重點工作出現偏離現象

  對於企業等盈利機構而言,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產品質量之上,如果產品質量優越,當然會受到消費者青睞,不怕沒有銷路。反之,質量沒有保證,廣告再好,也是徒勞,甚至會帶來不少負面影響,不利於產品的優化升級。

  四、廣告新聞化的解決措施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嚴格執行,提高媒體的社會責任感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現嚴格的監督機制,對媒體和廣告主實行縱深化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嚴格相關規章制度,優化行業發展機制,從而提高媒體的社會責任感。

  ***二***運用質量競爭意識引導廣告主實現正確投資

  質量是商品能夠實現優勝劣汰的重要衡量手段,廣告主應正確認識到質量是實現金牌廣告的主要發展途徑,只有這樣,扭轉廣告主的投資意識,正規化實現其投資行為,為行業發展開拓正規的競爭渠道,從而降低廣告新聞化現象的發生。

  ***三***提高受眾的利益自我保護意識

  受眾在消費行為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甄別能力,不斷認清新聞廣告方面的危害,從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實現對虛假廣告資訊的強烈反擊,從而從源頭上杜絕廣告新聞化顯現的產生。

  五、結語

  綜上所述,鑑於近年來廣告新聞化現象不斷產生的趨勢加強,我們應該多渠道,多角度對廣告新聞化現象進行反擊與甄別,從制度、法律、受眾以及主要新聞媒體單位和廣告主方面多渠道地實現廣告新聞化現象的遏止。不斷從源頭上卻斷廣告新聞化現象發生的利益鏈條,只有這樣,才能淨化社會輿論環境,還給消費者一片晴明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