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現狀的調查研究論文

  作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選修課在完善課程體系、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分制的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公選課的教學現狀決定了該課程在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最終效果。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於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現狀的調查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於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現狀的調查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公共選修課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文章以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公共選修課的現狀為調查依據,通過問卷和訪談,發現現存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以期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借鑑。

  【關鍵詞】

: 公共選修課 訪談 問卷調查 教學改革

  一、引 言

  近年來,國內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公共選修課這個領域的調查研究,旨在推進高校素質教育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作為高職院校整體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選修課對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全面達成教育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延展作用。

  高職院校大力加強公共選修課建設,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近年來公共選修課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關注。

  目前高職院校已建立起一套相對完整的公共選修課體系,然而,公共選修課的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研究將通過對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已開設的公共選修課的現狀進行調查,通過對這些課程的設定頻次、輻射範圍、方向目標、選擇人數、授課效果等資料的統計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並通過調查研究這些現象背後的成因,分析學生不同傾向性的外因和內因,共因和個體因素,再對比國內外其他高職院校的情況,參照已有的經驗教訓,提出解決方法和建議,旨在從選修課建設的角度去探討高職高專院校教育體系的發展,從而最終促進學生的就業與未來發展,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一個新思路。

  二、研究背景

  百餘年來,國內外許多知名高校在公共選修課的建設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由於學校型別、教育理念、目標設定、發展階段以及側重點的不同,其做法和方式也不盡相同。

  根據黃偉力[1]的研究,國外大學選修課的課程模式大略分為四種:一是核心課程模式,以哈佛大學為代表。二是經典解讀模式,以芝加哥大學為代表。三是分組必修制模式,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四是隱性課程模式,以牛津大學為代表。其中,核心課程模式和經典解讀模式占主導地位,為多數學校所採用。這些選修課功能多樣,分為價值導向層面,心智培育層面和知識擴充套件層面。而且國外的選修課內容趨向專題化,注重學科交叉。而國內高校的公共選修課總體而言,也分為價值導向,心智培育和知識擴充套件三個層面。課程的設定方式介於核心課程模式和分組必修制模式之間,分類多是以學科門類為標準,例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等等。

  公共選修課的建設在本科院校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經驗,但高職院校的情況與本科院校又大不相同,二者在培養方向、目標設定和側重點上都有很大的差別,這些成功經驗不能完全照搬。2006年,國家示範高職建設專案的啟動,促使高職院校更加註重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和外延擴充套件向內涵建設的轉變。

  高職教育應該讓學生不僅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還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選修課的建設不容忽視。

  三、公共選修課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本研究為2014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的一個課題。專案組成員經過前期的文獻檢索,根據指導老師的意見,設計了調查問卷的初稿,並在一部分學生中進行了測試,然後根據學生們的反饋進行修改,確定了最終問卷。本研究共發出問卷500份,收回490份,回收率98%,其中全部為有效問卷。問卷由14道選擇題和1道問答題組成。問卷得到的主要資料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於與就業有關的課程還是非常重視的。儘管57%的人根據興趣選課,41%的人最愛藝術素養類課程,但實際上,最終有75%的人選了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類課程,有48%的人目的是增加就業機會。這說明學生們還是能從現實出發,更多地關注畢業與就業。

  結合問答題和訪談結果,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管理層面

  首先,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公共選修課的分類和多數高校一樣,是以學科門類為標準的,主要分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涯指導、人文文化、科技文化、藝術和專業選修五大類。學校規定,學生要在這些不同領域的公共選修課中修滿一定的學分方可畢業,這與國外的“分組必修模式”較為接近。

  但是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在設立公共選修課之初,並沒有明確闡明設定公共選修課的理念及考慮的核心問題,我們的培養目標與課程模式沒有突出高職院校的自身特點,很多方面與本科高校相重疊,造成定位含糊,成效缺失,監管不到位。

  其次,隨著高校的快速發展,師資隊伍的結構沒能同步調整,學校缺乏開設多樣性公選課的教師,尤其是跨學科跨專業的多面型教師,使學生的興趣得不到充分發揮。

  再次,監管不到位。學校雖有校規校紀,但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例如,學校規定一學期累計曠課達多少節便要給予一定的處分,但在執行規章制度時卻流於形式,有些學生並沒有因曠課而受到處分。類似的規章對學生沒有起到應有的約束作用,造成學生逃課沒有顧忌,不思後果。再者是任課老師和管理人員檢查監督力度不夠,使學生有了可乘之機。特別是大課,由於其考勤檢查難度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擴音裝置不理想,學生聽不清老師講話,造成大課逃課率偏高。

  最後,評價機制不健全,考核方法過於單一,有些考核實踐能力的考察無法實施,學分制沒能充分發揮作用。

  2.教學層面

  公選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教學效果參差不齊。有的課程受到學生歡迎,表示有很多收穫,有的課程學生滿意度不高。通過調查,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設定不合理,有些課程不能兼顧選修課學科跨度大、學生前期知識儲備不足的特點,避免與專業課的重疊,有些沒能側重普遍性和實用性。有些受歡迎的選修課人滿為患,有些學生根本不感興趣的課程也為了修滿學分不得不選修;二是課程內容難易不均,有的專業性太強,有的又太簡單,有的內容老套落伍,跟不上時代發展,“年年歲歲花相似”的選修課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與專業的需要;三是教學方法陳舊,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缺少互動,課堂缺少活力。老師講課不風趣,就無法激起學生的聽課興趣。另一方面,有些教師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授予的知識過難,沒能根據學生的反應做出及時調整,讓學生如在聽天書一般,很難消化掌握,想聽也聽不懂;四是監管不到位。由於公共選修課往往採取大課的教育方式,教師難於有效管理,學生興趣自然降低,逃課現象大量出現。加上考試不嚴,容易矇混過關,一些學生認為很多課只要考前背背筆記就搞定了。通過資料可以看到,教師授課的好與壞、是否採取點名形式等教師的因素對於大學生的缺課情況也是有著很大的影響;五是重視不夠。由於各種原因,難免會出現忽略對公共選修課等非專業課的管理,忽視人才的引進與教學質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師、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   3.學生層面

  調查發現,大學生逃課反映最多的理由是認為學校課程對於實踐可有可無;學生們對於上公共基礎課的積極性不高,認為這些課程沒有多少實際作用,沒有正確地理解這些課程的意義所在。如果老師管理不嚴,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就會逐漸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課堂到課率,即使採取強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究其原因,主要是選修的目的不明確,不是為了自身知識和素養的提升,而是為了學分而修,因而,他們往往選擇一些容易通過的課程;也有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曠課,為了遷就考級考證,課外輔導,業餘活動,兼職工作等其他事項,選而不修,使公選課流於形式。

  部分學生進大學後,學習目標不明確,或者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加之在大學寬鬆的氛圍中,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律性,不能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因而學習鬆懈,沒有學習激情。一系列的資料表明“大學是為了畢業而不是為了學習”的觀念也是造成大學生逃課的一個重大原因。

  四、解決辦法

  1.管理層面

  首先,不同學校採取了不同的公共選修課的分類標準,就說明了他們在設計這一教學體系時,所考慮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例如麻省理工學院,這是採取分組必修模式的一個典型代表。培養目標是開發學生的理解力、成熟的處事能力和迎接現代社會挑戰的能力。很明顯,這種模式符合麻省理工學院“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美國的倫理價值觀、政治秩序及內外政策”[1]的目標。

  那麼,高職院校在實際確定以學科門類為標準的分類體系和若干領域必修的分組模式時,考慮的核心問題是專業訓練、某種教育理念、文化教養,體現對一種特定的社會制度或價值體系的理解與認同,還要面向生產第一線的職業素養,在此基礎上,才能確保培養目標與課程模式相融合,課程的實際內容與設定理念不脫節。

  國內外很多大學設定公共選修課的目標都是多元的,但大多都包含價值導向、心智培養和知識拓展三個方面,這是高職院校可以借鑑的。可以把教育理念及學生的成長需求作為目標,從而完善高職院校的公選課體系。高職教育的本質不只是使學生獲得一技之長,而應同時使他們具備健全的職業人的素養和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取向。

  確定了科學合理的目標,就要有相配套的課程標準相匹配,同時提供客觀而全面的評價體系,才能促進公共選修課達到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收到實效。

  其次,要加強對公選課必要性的認識。公選課更偏重於素質的養成,是提高學生個人修養和職業素養的必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職業素養包括職業崗位素質,職業生涯理念,職業精神,職業禮儀和不斷適應變化的自我開發能力。[2]這些都可以在選修課的領域內得以擴充套件和強化。

  再次,要提高公選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改善師資隊伍的現狀。從師資隊伍的結構,年齡比例,經費投入,硬體設施,鼓勵和監督政策,到校企合作專家的配備,多元化的師資隊伍才更能勝任這一教學要求。學校要鼓勵大批學術和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責任心、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投入到選修課的教學中來,讓學生們都能獲得優質的教學資源。同時增強選課之前對授課教師資質的介紹,將選修課程的簡介、教授配備情況、教師的學術水平及研究成果公佈出來,使學生選課時有針對性,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提高選課的成功率,也有利於提高師生雙方的滿意度。

  最後,可以充分發揮學分制的作用,給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基礎、能力和特點形成有各自特色的學習形式,教師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能,拓展課堂的張力,形成重過程輕結果的考核方式,設計提高教學效果的合理的考核目標,以評促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強調實用性和能力的考查,採取筆試以外多種靈活的考核方式,以期推動學分制改革。

  學生希望能夠更加輕鬆地完成選修課程,比如減少公共選修課期末考試的科目數,儘量不進行期末考試,學習成績應以平時表現為依據,從上課的考勤、課堂參與度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方面給出優秀、通過、不通過的考核評價。

  鑑於此,可以通過學分折算的方法,把學生課外活動和課堂表現這兩個隱性指標納入考核體系,使學生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得到正式的認可,使學生徹底改變平時不學考前突擊的不良習慣。還可以通過學分互認的方法,把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踐的表現納入考核體系,這樣就能形成一個相對靈活又有章可循的彈性學分制,從而解決高職院校因為強調實踐能力和行業針對性強而不宜實行學分制的問題。

  2.教學層面

  首先,要確立靈活有效的課程形式。根據每個門類不同的課程標準,要配套靈活的形式,如經典解讀、專題分析、互動研討、概論導讀等;以多樣的形式來呈現多樣的課堂,加強師生互動,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啟發學生自主思考,逐步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自信,鍛鍊能力;課堂教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處理,增減自如,在一定的框架下給予教師更高的靈活性和自主權,使公共選修成為能夠培養大學生社會競爭力的課程。

  其次,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補充課堂教學。網路資源可以實現資訊共享,資訊實時傳遞,拓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及時溝通與互動,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公選課的吸引力。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已經實現網路選課,這一舉措在教學管理上表現出了很大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把這一形式再靈活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層面,必將收到可觀的效果。

  最後,深入瞭解學生所想,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學生理想中的選修課應該是能夠真正學到東西,增長見識,提高技能的;是應該實用,貼近生活,形式多樣的;課堂上應該是自由有趣,形式多樣的,但是我們的選修課可選課程種類不夠豐富,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單調,一些老師的授課形式單一固定,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更多的時候,是選課制度所導致的學生們選不到自己想要的課程。希望老師的授課是幽默自由活躍的,希望考核的形式不要帶來額外過重的學習壓力,希望考勤和作業是合理並且有意義的。根據學生的意見,公選課的教學也要做出相應的反應,及時與學生溝通,反饋意見,定期作出調整,增加某些受歡迎的科目和平行班級,縮減某些課程,推廣學生易於接受的授課形式和方法,提高公共選修課在學生中間的影響力。

  3.學生層面

  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只是為了學分而選修某些課程,既違背了學校開設公選課的初衷,也帶來了學分高於一切的不好風氣。而且太強的功利性促使一些學生只熱衷於選修與自身就業密切相關的實用性課程,而忽視了人文社科和道德素養的完善。這樣長久下去,不僅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會影響到授課老師的情緒,最終使公共選修課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要督促他們儘早儘快地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充分認識到公共選修課的重要性,認識到公共選修課對他們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培養創新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和促進未來職業發展的必要性。

  其次,針對學生逃課的心理給予必要的疏導,採取相應的措施。一些優秀的學生之所以要逃課,是因為他們認為課堂和書本上的內容不能夠充分增加實踐經驗,提升自己的實際能力。對這些學生學校可以提供更具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們參加更多的科研調查和實踐專案;一些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往往忙著玩網路遊戲,忙著談情說愛,忙著考駕照,忙著考證,忙著找工作賺錢等等。目前高校大學生流行的一句話“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形象地反映了大學生的逃課現狀。針對這些學生,學校可以一邊嚴格考勤紀律,加強班級管理和宿舍管理,一邊用一定的獎勵政策來引導他們重新迴歸課堂。

  最後,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在調查問卷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課業負擔重,無暇顧及選修課的學習,導致了選修課選而不修的情況。無論是忙得放棄選修課還是閒得逃課,都表現了現在年輕學生們一個普遍的問題:不會合理安排時間,不會自我管理,不會平衡學習與生活的關係。因而學校有必要據此進行一定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自立,學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能夠完成好社團工作、班級工作和社會工作,能有充足的時間去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而發展完善的品格和人文素質。

  五、結 論

  公共選修課開課可以靈活多變,隨時根據形勢變化作出調整,能夠緊跟市場需求,及時反映社會進步,具有非常廣泛的適應性。公共選修課不僅是高職院校體現辦學特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尋求個人發展、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方法,同時也為高職院校的生源競爭力和辦學聲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從管理、教學和學生三個層面入手,改變完善高職院校公選課的現狀,尤其是學分制在公共選修課中的探索和嘗試,可以為必修課的培養方案提供有益的補充,更可以為高職院校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