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護理論文範文

  實踐證明心理護理和臨床護理相輔相成,具有同等的醫療價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心理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倖存者的心理護理

  摘要:心理護理是基礎護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護士通過了解倖存者傷員的心理活動,針對其存在的心理不適採取恰當的護理措施,幫助其逐漸接納現實並認真對待疾病,鼓勵傷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儘快從恐懼、焦慮、自卑等情緒中解脫出來,正視現實,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有利於實現“心理重建”,提高倖存者傷員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道路交通;心理護理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道路交通事故增多,特別是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倖存者傷員往往難以接受突如其來的現實,多伴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倖存者傷員140例,通過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病人從悲觀、失望、焦慮、急躁等情緒中解脫出來,增強了生活信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倖存者傷員140例,男106例,女34例;年齡20歲~65歲,其中20歲~29歲32例,30歲~49歲95例,50歲~65歲13例;顱腦及顏面部傷31例,脊柱傷30例,胸部傷24例,上肢傷29例,下肢傷26例;職業:工人98例,幹部13例,無業29例;已婚112例,未婚28例;均無精神疾病,溝通良好。

  1.2方法共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護士與每名傷員深入交談,瞭解其真實的心理問題,對顯示有某種心理不適的傷員進一步詢問原因和出現的時間,同時觀察並記錄傷員重要的非語言表達行為。第二步護士根據綜合醫院焦慮/抑鬱***HAD***情緒測定表,結合臨床實際自擬調查問卷,內容涉及焦慮、緊張、急躁、恐懼、孤獨、抑鬱等方面的心理問題。第三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把傷員的心理不適及其原因分別歸類,進行頻數和百分率的統計,進而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

  2結果

  2.1傷員心理不適表現表現為恐懼129例,急躁、焦慮85例,抑鬱、自卑28例,孤獨14例,生氣、心煩17例,瀕死感7例。

  2.2傷員心理不適相關因素分析

  3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

  3.1原因分析

  3.1.1心理應激反應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倖存者傷員在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遭受巨大的生理、心理打擊,且伴有軀體的多發損傷,故難以接受這一現實,主要表現為發呆、言語失去控制、行為失去目的,有的感到動彈不能,有瀕死感,有的出現精神高度緊張,也有的表現為重度興奮。

  3.1.2恐懼倖存者傷員對突如其來的交通意外,對同行人員的離世,對開放性損傷者血淋淋的傷口,普遍會有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面色發白、肌肉緊張甚至發抖等交感神經亢進表現,且倖存者傷員急於得到診治,對傷情諸多未知,故會產生恐懼心理。本組傷員中未婚者年齡相對較輕,社會閱歷也比較淺,考慮問題相對衝動,不如已婚者成熟,故恐懼心理較已婚者嚴重。

  3.1.3急躁、焦慮①突然住進醫院,導致角色適應不良。②發病前倖存者傷員多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往往會過重估計病情而加重焦慮不安,本組已婚者急躁與焦慮心理髮生率較高,主要是由於對家庭、社會的諸多牽掛以及對許多本來的社會角色擔憂不能承擔而引起。

  3.1.4抑鬱、自卑①脊柱損傷者部分合並不完全性截癱,失去行動自由、大小便失禁,給生活帶來許多不方便,年輕人擔心婚姻破裂、年長者擔心給家裡人增加負擔或子女不肯贍養,從而產生抑鬱、自卑甚至失去生活信心,有一種無望感,有輕生的念頭,這在女性病人中較為明顯。②倖存者傷員有攀比心理,常和同行的其他倖存者康復情況相比,忽視自身病情、傷情本身的不可比性,這些負性情緒反應有的較強烈,會導致行為錯亂,以致於拒絕治療和護理。

  3.1.5孤獨、生氣、心煩①由於住院時間較長,傷員家屬或醫務人員關注度有所下降,交流機會及時間會相對減少。②受條件的限制,資訊來源比較少。

  3.1.6繼發性獲益心理個別倖存者入院時為了能獲得大額賠償,往往會誇大病情或症狀。表現為與客觀病情不符的主訴,哭鬧、喊叫,以期望得到肇事方或醫護人員重視。

  3.2護理措施

  3.2.1根據病情和心理特徵進行護理①對於昏迷、休克、顱腦外傷、多臟器複合傷者,護士應迅速瞭解病情,分清輕重緩急妥善處理。所有搶救操作必須做到穩、準、輕、快,並能夠保持冷靜,處驚不亂,通過親切自然的言行,果斷有序的處理,使傷員在救治過程中獲得安全感。②對於恐懼者,應主動耐心向其說明疾病的發展過程,讓其對自己的病情進展有一定了解,從心理上有所準備;詢問傷員關心的問題,配合語言效應,分散傷員注意力,營造和諧的病區環境。③對於急躁與焦慮者,護士應對其進行安撫、鎮靜,特別注意情感交流,為傷者提供宣洩情緒的條件,向其說明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鼓勵其積極面對現實,儘快適應角色;提供事實資料來激勵病人積極面對。④對於抑鬱、自卑者,護士要加倍關心、體貼,尤其對脊柱損傷致截癱病人的非語言溝通非常重要,如握一握病人的手、點頭等都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與其共同討論所面臨問題及可能解決方法,幫助其認識自身力量和資源,提高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加強社會支援,引導親人與傷員的情感交流,全面提供心理支援。⑤對於孤獨、生氣、心煩者,鼓勵傷員通過手機或視訊與外界交流,以獲取更多資訊;病房配備電視機等轉移病人注意力;鼓勵傷員之間相互交流;指導傷員合理運動鍛鍊,調節心理狀態。

  3.2.2根據年齡進行心理護理①對於兒童病人,面對創傷刺激、疼痛、陌生環境、醫護人員等,多因恐懼不願或不會說出自己的傷情,或因言語表達能力限制不能準確敘述傷情,而且兒童病人病情變化快,因此更需要護士耐心引導患兒。通過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態,用敏銳的目光觀察其病情變化,多鼓勵、多表揚以滿足心理需要,同時儘可能避免其看到傷口、鮮血、刀、剪等器械,以減輕恐懼程度。在進行診療操作時可通過交談來分散患兒注意力。②對於中青年病人,由於其在社會及家庭中肩負重任,故對預後表示極大的關心。護士應酌情向其說明病情以及診治中的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並及時瞭解傷員在家庭、社會中所處的地位,鼓勵其客觀、理智地對待現實,鼓足生活勇氣。對臟器損傷、肢體殘缺傷員的絕望恐懼心理,護士應給予適當的臨床方法減輕疼痛。③對於老年病人,護士要充分考慮到老人的特點,迎合老人的心理,給予恰當的稱呼,不能因其衣著、年齡、生理等方面表現出厭煩情緒甚至歧視。應及時通知其親友來院陪伴照顧,以減少老人的孤獨感。

  3.2.3根據性別進行心理護理女性倖存者傷員在意志方面對痛苦的忍受力比男性差,情感方面也比較脆弱,傷後常會呻吟、哭叫。護士要以熱心和靄的態度,耐心做好解釋安撫工作,在檢查治療時,注意遮蓋好乳房、會陰等部位。

  3.2.4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倖存者傷員心理護理的重點之一是家屬。由於交通事故的突發性,家屬沒有思想準備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同時,由於家屬年齡、文化層次、社會修養以及傷者病情家庭地位不同,因此傷者家屬會出現各種心理反應和表現,瞭解其心理並給予正確的指導,是護理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一般情況應將傷員傷勢、治療情況及預後如實告知家屬,以取得配合。對於文化層次較低、驚慌失措、悲傷哭泣的家屬,應勸說其離開傷者,以避免家屬情緒影響傷員恢復;對於搶救無望的傷員,應盡全力做最後努力,以滿足家屬起死回生的願望,給予家屬安慰和疏導。

  4小結

  心理護理是基礎護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護士通過了解倖存者傷員的心理活動,針對其存在的心理不適採取恰當的護理措施,幫助其逐漸接納現實並認真對待疾病,鼓勵傷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儘快從恐懼、焦慮、自卑等情緒中解脫出來,正視現實,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有利於實現“心理重建”,提高倖存者傷員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臨床心理護理程式對食管癌放射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周曉梅; 倪傑; 陸雁中華護理雜誌2012-11-05

  2、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大面積燒傷患者領悟社會支援影響的臨床研究龐久玲; 劉愛東; 張靜濤; 劉悅護士進修雜誌2011-06-22

  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措施

  摘要:本次研究顯示,接受產前護理的產婦心理狀況顯著改善,產前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緩解產婦產後的不良焦慮情緒,保持身心健康,可有效預防抑鬱症的發生。

  關鍵詞:心理護理;健康教育

  1方法

  1.1納入標準:①產婦產前孕周達28周,②確定在本院分娩,願意接受護理干預措施;排除標準:①既往精神病史、人格障礙、智力障礙及存在嚴重疾患的產婦②拒絕配合調查研究的產婦③3個月內經歷過重大應激事件者。

  1.2調查方法:所有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制定心理調查問卷量表,由專人負責調查問卷表的發放、回收和分析。

  1.3護理措施:觀察組加強產婦產前的心理護理,並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指導如何避免產後抑鬱症,提前解答產婦在產前產後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與觀察組產婦家屬進行產前溝通,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家屬照顧產婦和嬰兒。對照組僅進行常規護理。

  1.4評價指標[2]:抑鬱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給予產婦評分,兩個量表均包含20個問題,按1~4級進行評定。產婦SDS累計評分≥52分即表明產婦存在抑鬱症狀;SAS累計評分≥50即表明產婦存在焦慮症狀。

  1.5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9.0軟體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孕婦產前SDS、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產婦產後SDS、SAS評分低於對照組***P<0.05***。

  3討論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實施產前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的產婦***觀察組***,其產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明顯降低***SDS、SAS評分明顯降低,P<0.05***。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完美主義性格是產後抑鬱症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母子連心,產婦對母親的職責期望值很高,產婦往往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呵護孩子,希望孩子得到真正的母愛,因此,育兒過程中遇到困難不願求助,而自己的能力往往有限。

  加強產婦產前的心理護理,能降低產婦的職責期望值,從而有效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減少產後抑鬱的發病率。對產婦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也十分有必要,產婦家屬通過健康教育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並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角色轉變的心理,甚至重男輕女的思想問題***,這樣,家屬不但可以在育兒方面減輕產婦的責任負擔,還可以在心理方面與產婦保持一致,大大減少產婦產生抑鬱的可能。

  本次研究顯示,接受產前護理的產婦心理狀況顯著改善,產前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緩解產婦產後的不良焦慮情緒,保持身心健康,可有效預防抑鬱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心理護理對我國PCI住院患者焦慮情緒干預效果的系統評價張熠吉林大學2015-05-01

  2、強化心理護理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中的實踐與效果石瑞君護理學報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