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我成長心理論文
心理諮詢師的自我成長包含專業成長和心理成長等方面的內容,心理諮詢師的自我成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從業的終身必修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心理諮詢師之自我成長分析
[摘要]本文是關於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分析和自我分析報告,通過自我成長分析和對心理諮詢師這一職業要求分析,概括評述了心理諮詢師自身的學習成長曆程、基本的人生觀、性格型別,職業期望等,同時表達了希望通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在從事心理諮詢事業的歷程中有所作為,進而通過心理諮詢師這一職業,能夠盡心盡力地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助人自助,幫來訪者解開內心的癥結。
[關鍵詞]助人 善良 敏感 真誠 協作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7-0020-02
一、自我成長分析
一成長背景
我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長年務農,一輩子幹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事業。雖然父母沒見過大世面,但卻都有一顆熱情、善良的心,為人正直,豁達,堅強。父母有三個子女,家庭經濟情況並不樂觀,他們一直秉持著“寧願累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心態,堅持供我們每個人上完大學。在父母的愛護和堅持下,我們姊妹仨都是在健康平靜幸福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21世紀初,通過努力,我成功地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校門,踏入應用心理學專業的門檻兒,這是我向理想跨出的第一步。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工作者,進入大學校門後,我對自己的各方面要求並沒有放鬆。大學第一學期我順利通過英語了四級考試,並通過國國家計算機二級C語言考試。在大學四年時間裡,除了努力攻讀心理學專業課外,大部門時間我都泡在學校圖書館裡涉獵其他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
二成長記憶
回首我的成長之路,有過很多次成功與挫折,在我的人生記憶裡,印象深刻的是剛進入初中開始的第一次寄宿生活。
開學初,父母帶著行李和興高采烈的我去鎮第一中學報到,當時的我以為這樣就可以完全擺脫父母的監控了。漫長的一個禮拜過後,當父母再次站在我面前時,我竟然控制不住瘋湧的淚水。首次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不熟悉的同學群體、初次接觸英語學科的咿呀懵懂,再加上自己性格上的些許孤僻,我既迷茫又無措。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熱心同學的主動友好,同時又得到了她們在英語學習上的主動幫助,我對寄宿生活的不適狀況逐漸得到了改善。因為有了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在學習上,我不但克服了困難,而且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在生活上,我也慢慢掌握了許多獨立生活的技能。通過我的努力,慢慢的,我從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轉換成了主動給予者的角色。角色的轉換,讓我內心感受到,不同於接受者的感激心理,主動給予帶給我的是更大的內心快樂和滿足。這讓我體會到——“付出比收穫更快樂”。
進入大學之後,我不再面臨高考的壓力,擺脫了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除了學習之外,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也意味著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做貢獻。我和同學們經常去義務服務的場所,除了老人院、兒童村外,還有與專業相連的精神病院等,貢獻著自己的微薄之力,收穫著內心更大的充實感和價值感。套用某名人的話說,“忙併快樂著”。
記得我在圖書館看到過一則小故事,名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瀰漫、覆蓋。的確,收穫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樂的種子,而付出就是把快樂的種子播向四方。“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我明白付出了給予自己也會有快樂。如果只懂得收穫,就會失去快樂,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在生活中,我們都應這樣。
三性格分析
通過自我總結和別人的評價我認為我最好的五個品質是:善良熱情、助人協作、做事負責、樂觀積極、團結創新,我認為這應該是從事任何工作都應具有的品質特點,特別是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我也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尤其是對待那些個性比較自卑內向的人,我主張要善於幫助他/她發現自身的優點,發現他/她的長處,增強他/她的個人認同感,以正確的認知來認識世界。另外,我在幽默感、理性、易受暗示、適應性和穩定性這五個方面還需要增強。
四內心至高的崇拜——特蕾沙修女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就是這個世界愛的化名詞。
1901年Mother Teresa出生於前南斯拉夫,從12歲起,直到87歲因心臟病發作在印度加爾各答逝世,她留下了4000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一生的奉獻體現大愛精神的偉大,儘自己所能幫助困苦中的人,贏得世界的尊重。這種精神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政治,彌補了戰爭、貧窮、疾病帶給人的傷害。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我們必須在愛之中成長,為此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去給予。
五我的人生觀
我的基本人生觀是:真誠面對,勇於挑戰,做個簡單快樂的人,並把簡單與快樂帶給身邊的人。
在我看來,壓力過大,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害處,但適當的壓力會對我們的學習成長非常有利。我喜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外,給自己一些壓力,包括生活技能的提高、學歷層次的提升以及人際關係的擴充套件等。大部分時間,我的心態是平和的,喜歡穩中求進。但要自我反省的是,我有追求完美的傾向,想在學業、生活、工作上都有所成就,希望各個方面都盡善盡美,所以有時因此就會感到焦慮和壓抑,需要尋求一些專業方面的疏通。
一些簡單的心理測試顯示,我的氣質型別偏於多血質,膽汁質與粘液質共存。在朋友眼中,我是個朝氣蓬勃的人,活潑愛交際、熱情、富有同情心,但有時的決定也變化無常、缺乏一貫性等缺點。我一直相信自己是個善於創新自省的人,在不斷的經歷與成長曆程中,不斷前行,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二、職業行為分析
一個人的幸福,不單靠富足的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實,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這句話。在現代社會,雖然人的慾望更直接表現於金錢和權力,但擁有這些並不會帶來別人由衷的敬意,只有人的精神世界的崇高,才會受到大家內心的尊敬。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助人自助的職業,在助人的過程,也實現了自我成長。因為我知道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範文二:中小學心理教師自我成長的基本路向
【內容提要】 中小學心理教師的自我成長關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和永續性。本文從維護心理健康、提升專業素養、反思工作成效、尋求專業督導四個維度闡述了心理教師實現自我成長的實然性指向。
【關鍵詞】 中小學 心理教師 自我成長 維度
【作者簡介】 周春君,嵊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現供職於浙江電大嵊州學院、嵊州市教師進修學校。
【中圖分類號】 G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103201410-0039-02
中小學心理教師的自我成長包括兩個方面,即專業的成長和自身問題的解決。在學校裡心理教師主要負責開展個別心理輔導、上心理輔導課、帶領成長小組、組織心理社團活動等工作。要有效地開展這些活動,需要心理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純熟的業務能力、合理的道德規範,更重要的是具備不斷自我成長的意識,併為之付諸努力。
一、清源:維護心理健康
1. 時刻保持自我覺察
心理教師的自我覺察,包括生活中的自我覺察和工作中的自我覺察。在生活中,要在起心動念間覺察自己的內在心理的變化,看清一言一行背後的動力以及這動力的來源是自己的未完成事件的影響,還是存在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在工作中,尤其是在輔導過程中,除了關注輔導理念、輔導技能之外,還要特別注意覺察自己身上的特質如何影響輔導效果。例如,在學生身上看到的問題,有多少是學生的,又有多少是自己的投射。若是自己的投射,它又在提示自己需要去處理哪些方面的問題。
自我覺察是心理教師自我成長的第一步,只有通過不斷地體察自我,才能不斷地深入認識自己,並適時作出自我調整和改進,以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活力。對於自己無法調整的心理狀態和心理創傷,則要積極尋求自我體驗。
2. 勤於參加自我體驗
每個人其實都有心理創傷,有的來自家庭的影響,有的源於童年的創傷,有的是因為未完成事件的影響等。心理教師也不例外,未處理好自身的心理創傷,就去從事心理諮詢是很危險的,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可以說,處理好心理創傷,是邁向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作為心理教師,要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創傷,進行自我體驗是必要途徑。
自我體驗,簡單地說,就是自己作為來訪者,去尋找一位自己心目中特別認同的且經驗比自己豐富的心理諮詢師,為自己做“一對一”的心理諮詢。自我體驗中,心理教師把自己擺在來訪者的位置,在諮詢師的帶領下,探索自己的心靈深處。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心理教師自身的問題得到處理,心理更趨健康,而且自己有過做來訪者的經驗,日後更能理解來訪學生的感受,做到真正的共情、包容和價值中立。
二、實基:提升專業素養
1. 正視差距,根據自身查漏補缺
在現實狀態中,走上心理教師崗位的教師有兩種型別:一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直接擔任學校心理教師;二是其他學科教師出於對心理學的愛好,通過學習、培訓、考取相關資格證書後轉行做心理教師。前者是所謂的“科班出身”,後者則是“半路出家”,這兩者在實際工作中各有優勢和欠缺。
“科班出身”的心理教師優勢是理論功底紮實,欠缺的是對學生的瞭解和處理學生問題的經驗。所以,科班出身的心理教師最好在走上工作崗位的前幾年能當班主任,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類問題,增加對學生現實狀況的多維度瞭解。
“半路出家”的心理教師一般有多年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工作經驗,優勢是對學生的瞭解比較透徹,欠缺的則是理論功底。因此,要通過自學、培訓等多種方式增加自己的理論儲備。另外,因為是“半路出家”,原來的職業身份往往已經在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尤其是班主任、政教處出身的教師,喜歡說教、性格強勢,難以做到真正的尊重、接納和價值中立,需要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中重點加以矯正。
2. 關注薄弱,重點提升實操技能
現在教育主管培訓部門及社會機構針對心理教師的培訓基本上是理論培訓,也偶爾做些師德培訓。唯一被忽略,也最難做的就是心理教師專業技能的實操培訓。即使在教育主管培訓部門開展的有限的技能培訓中,唱主角的多是心理輔導課,因為以研討課、觀摩課等形式進行學習和交流的教研培訓活動相對比較容易組織。而個別輔導技能、小組輔導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相對來說,組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原因可能是在這個新興領域中尚比較缺乏經驗型的“專家”。在現如今心理諮詢師培訓機構很少提供實習和見習的機會,教育主管培訓部門也沒有成熟和完善的培訓機制的現狀下,倡導教育主管培訓部門儘快引起重視,組織開展有序的實操培訓,以及心理教師能自發組織同行間的交流與探討,在遇到困惑時群策群力,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察失:反思工作成效
1. 反思輔導的有效性
寫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作為心理教師不但要寫心理輔導課的反思,更要寫個別輔導、小組輔導等反思。這樣做,不光是為了記錄輔導情況,便於下次查詢,更是評估輔導效果、反思輔導策略的必要步驟。輔導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評估:第一,學生的自我反饋,包括學生自己的表述和心理教師對學生身上所產生變化的觀察。第二,社會支援系統的反饋,包括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同學對該學生的觀察和感覺。第三,心理教師的專業評估,包括測量、問卷等。心理教師針對評估的結果,及時作出調整輔導策略、改進輔導措施,甚至調整輔導方向的舉措。
2. 反思生命價值觀的影響
中小學生處於生命價值觀逐漸形成的敏感期,心理教師在輔導過程中除了保持價值中立外,一定要認識到自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各種價值觀的形成。這是心理教師區別於社會機構心理諮詢師的一個特殊之處。在學生心目中,心理教師首先是教師,然後才是心理教師。中國幾千年來尊師重教的傳統,讓我們的學生很容易“聽教師的話”,尤其是在已經建立起良好輔導關係的輔導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教師自身具備的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心理教師不但要在輔導過程中時刻監控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學生,還要深刻反思自己已形成的各種價值觀是否健康,是否具有正能量,對學生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還是消極、負面的干擾。
四、固本:尋求專業督導
1. 向外求援,尋求上級督導
由於學校內部難以找到能擔當起上級督導的專家型心理教師,那麼面向社會機構去尋求合適的高階心理諮詢師,是一條較為理想的路徑。這條途徑的好處是可選擇餘地比較大,如果經濟及時間充裕,甚至可以找到國內外大師級專家進行定期的面對面督導或遠端網路督導。但是大部分心理教師,很難具備經濟和時間都充裕這一條件,所以請大師級專家做長期督導還是顯得不太現實。
2. 內部互助,開展朋輩督導
比較經濟、現實的做法是在同行中尋求朋輩督導,朋輩督導是指心理教師自身既作為被學習者,又作為督導師,以雙重身份參與集體活動。因為每個心理教師都有自己的擅長和短板,相互督導正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啟發。朋輩督導在組織方式上可以採用一對一的督導或小組集體督導,在內容上可以涵蓋心理教師所從事工作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