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大資料運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探討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從人的現實表現入手,分析支配行動的思想動機,再從思想動機分析產生該思想的客觀外界條件,然後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創造和改變外界環境,使之具有產生好的思想動機的外界條件,從而促使人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動機,並幫助人們採取科學的方法,爭取獲得儘可能好的行動結果。這種改變引起需要的客觀外部條件,掌握人的需要,改變動機,控制行為的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重要的規律。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大資料運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大資料運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全文如下:

  內容摘要:大資料改變了社會很多領域的發展,並逐步影響著教育的發展。尤其是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正處於這種大資料廣泛運用的新環境下,網路資料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教育物件的深刻變化,既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比如資料意識、資料平臺、資料人才隊伍建設將是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難點。

  關健詞:大資料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 機遇 挑戰

  隨著科技的革新和時代的發展,我們逐漸進入了大資料時代,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環境下,面臨教育物件的社會行為和思想感情資料化等新的變化,教育活動能夠以大資料為依據等新的機遇,這些都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提供了方向。因此,研究大資料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和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資料運用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大資料使得教育物件深刻變化

  2013年社會中的各行各業因“大資料”而發生變革,在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的推動下,“資訊爆炸已經積累到了一個開始引發變革的程度”,世界上的資料儲存量每年正以幾何數的方式急劇增長,我們漸漸進入了一個大資料時代。原有的資料收集處理、分析方式及其相關理念已經無法適應如此龐大的資料量,由此大資料便應運而生。大資料究竟是什麼?它是一種技術,一種價值觀和方法論。大資料具有著“容量、種類、速度、價值”的四大特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料的使用價值,各國對此已經開始高度重視大資料的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

  對於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其教育物件是廣大網民,大資料使得它的教育物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呈現出了新的特點。

  對每個網民而言,大資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伴隨傳統網際網路向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每個人都成為了大資料的製造者、傳播者、共享者和分析物件。一方面網民逐漸從“玩網”到“用網”的改變,不僅增加了網民的數量,而且使“網際網路在促進網民獲取資訊、拓展人際交往、鼓勵社會參與、提供實際生活便利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較為突出”。[2]網路已不再是虛擬空間,而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人們通過網路購物消費、進行網上活動、各種通訊行為等等,都會在網路上被記錄成資料,每個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了資料的製造。

  另一方面,網路生活與現實生活的交織互動,現實的網路化和網路現實化的程度加深,則使網路中的資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網民的現實生活狀態,此時,網民的一切行為都被量化為具體的資料,包括思想和情感。每個人的行為規律、生活習慣、心智狀況和個性特徵都能夠通過資料分析來獲得,前提就是個人的資料累積足夠多。大資料從巨集觀與微觀的層面充分把握網民,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大資料,則可以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網路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在大資料時代,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通過網路隨時隨地獲取和產生新的資料,無數聯網的企業、機器等等也會時刻獲取和產生新的資料。大資料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大資料如同一個巨大的富礦一樣需要我們去開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資料資訊,因此充分運用大資料,能夠尋找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機遇。

  其一,資料化資訊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資料支撐。

  大資料時代首先表現為無處不在的資料化,“資料化代表著人類認識的一個根本性轉變。有了大資料的幫助,我們不會再將世界看作是一連串我們認為或是自然或是社會現象的事件,我們會意識到本質上世界是由資訊構成的。”“一旦世界被資料化,就只有你想不到,而沒有資訊做不到的事情了。”[1]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在針對教育物件開展活動時,就可以利用資料化資訊突破對教育物件瞭解的侷限性,甚至通過分析資料的相關性,預測受教育者的思想行為。對個體來說,通過資料分析多維度、多層次地瞭解教育物件個人的思想狀況、情感變化、個性特徵等等,運用資料化資訊提高教育活動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對群體來說,網民出現了新的特點,即“網民整體的觸網年限在增長”“網民的年齡結構發生變化,網民的總體年齡在長大。”[3]網民的層次更加複雜,網民的數量急劇增長,小資料在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中無法對現在的網民進行分層、分類甚至動態分析,只有大資料能夠衝破時間、空間、行業的界限,透析網民的增長方式、增長規律、增長效應,實時獲取資訊,針對不同層次網民,實施一對多,多對多的教育活動。

  其二,可量化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正規化。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一直是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資料保障。以往的定量分析研究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工作量大且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在有限的抽樣資料的基礎上效果難以保證。同時,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物件的思想具有不確定性、動態性、私密性等特點,使得定量分析研究方法運用的並不充分。大資料的運用則不然,因為資料處理的理念是要全體不要抽樣,所以可量化的鮮明特點使得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物件的思想情感也可通過大資料來獲得,而不是隨機抽樣的分析研究,全資料模式真正發揮了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優勢。

  正如評論人謝文在《大資料時代》的推薦序中所指出:“大資料時代的來臨使人類第一次有機會和條件,在非常多的領域和非常深入的層次獲得和使用全面資料、完整資料和系統資料,深入探索現實世界的規律,獲取過去不可能獲取的知識。”[1]5這就使得小資料時代無法完成的量化分析研究,在大資料面前能夠完成,從而推進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正規化的創新。

  三、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迎接的挑戰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階級、政黨、社會團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範,通過現代傳媒計算機網路對其受眾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4]7-8這表明“實踐性是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本質屬性。”[5]同時,計算機網路是其重要媒介。因此,大資料時代應充分把大資料的技術方式運用到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這就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以下挑戰。    第一,樹立資料意識。具有資料意識才會高度重視大量資料化資訊的收集與處理,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資料基礎。順勢改變符合大資料時代的教育內容和形式的著力點在於把握好巨集觀和微觀的資料。

  在巨集觀層面上,不同群體網民的思想狀況可以通過分析網民們的各種資料來把握,包括他們上網時留下的痕跡、在現實生活中隨時生成的資料、進行社會活動時記錄的資料等等,進而可以詳細劃分不同群體層次,進而提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覆蓋面和系統性。在微觀層面上,網民的個人資訊被資料化後,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藉助資料來分析每個人的思想行為,再根據每個人獨特的思想行為有針對性的制定並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而增強了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二,與資料資源豐富的部門、媒體、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具有社會屬性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既依靠社會力量,又服務於社會。”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發揮大資料所蘊藏的價值,就要藉助於資料資源豐富的部門、媒體、企業的資料平臺,合法合規地挖掘教育物件的相關資訊,因為大使用者量、大資料量都存在於資料資源豐富的部門、媒體、企業之中,通過他們建立教育資訊資料庫,可以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依據。反之,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利用資料資源豐富的部門、媒體、企業等的實踐平臺加強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資訊滲透。經過資料分析網民的資訊,有針對性的把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資訊滲透到網民的學習與業務資訊中去,把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資訊滲透到與網民衣食住行相關的資訊中去,把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資訊滲透到網民的娛樂休閒資訊中去。

  第三,建立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料分析隊伍。

  大資料時代來臨時間尚短,因此有關人才缺乏,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適應大資料時代就應該相應地儲備資料分析與處理的人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不僅要懂得思想政治教育,還要熟悉使用網路資訊科技,這隻人才隊伍將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提供基本力量。人才隊伍的任務不僅要學會運用大資料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還要利用網路資訊科技將教育內容資料化,由於資料的形態多樣,既包括文字、圖片,也包括音訊、視訊,所以能夠大大擴充套件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形式,教育內容既可以包括網路思想教育資訊、網路政治教育資訊、也可以包括網路道德教育資訊、網路心理健康教育資訊等等,這樣網民在分享日常生活資料化資訊時,即可隨時隨地獲取教育內容,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活動化被動為主動。

  大資料時代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變革,能夠彌補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和有效性”[6]的不足,準確把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意識和實踐活動的過程與規律。但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資料運用應注意不可過分依賴大資料或是盲目相信資料,還應透過資料的相關性深入分析資料的因果關係,合理適度的運用大資料,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尋找新機遇,迎接挑戰,在資料意識、資料平臺、資料人才隊伍建設上獲得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