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道德認知角度的我國網路倫理問題研究論文

  隨著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人類的價值觀、道德觀也隨之產生了新的變革。網路技術造就了全新的社會形態—網路社會,它是現實社會生活的延伸。現實社會中的時空界限被打破,現實社會所具有的特性在這裡被擴大,網路社會的開放、自由、互動等特性使人自身的文化特質,如主體性、多元性等進一步突顯出來,對於人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文化發散功效是一把雙刃劍,文化與網路技術的聯結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負面影響,它帶來的網路倫理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道德建設迫在眉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於道德認知角度的我國網路倫理問題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於道德認知角度的我國網路倫理問題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還對人類的道德觀、價值觀及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形成了網路社會。網路社會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具有互動、自由和開放的特點,突破了現實社會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人們的文化特質向著多元化和主體化的方向發展。網路技術和社會文化結合形成的網路文化,能夠促進人的身心自由和全面的發展,同時也存在一些網路倫理問題,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加強網路道德建設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一項任務。

  隨著社會發展,網路倫理問題也呈現出新的型別和特點,由於網路倫理自身的特性,導致其與現實社會中的道德認知存在很大的差異,出現雙重標準,引發一系列的網路倫理問題,導致網路道德失範。網路環境及網路主體對網路道德認知有很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基於道德認知角度,對網路倫理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網路道德認知在解決網路倫理問題、規範網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以期提高網路主體的道德修養,淨化網路環境,構建網路倫理規範體系。

  一、道德認知對網路倫理的影響

  ***一***道德認知是網路倫理形成的基礎

  網路技術、人與網路社會、人與人間的關係是構成網路倫理道德的三大要素,人們主動加入到網路交往活動中,在網路技術的作用下,這些交往活動將不同地區的人們聯絡起來,從而形成網路社會。現實倫理和網路倫理的主體都是人,網路只是一種載體,倫理道德的主體並不是網路。在網路環境中,人們通過網路技術進行交流,網路道德的本質就是人在網路活動中的具備的道德規範,網路主體道德觀念的形成、發展都建立在道德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只有做好道德認知培養工作,才能形成健康的網路倫理道德觀。

  ***二***網路倫理影響著道德認知的形成

  網路社會作為現實社會的延伸,管理模式比較鬆散,缺乏監管機制,自由性強,僅依靠道德自律來規範人們的言行,因此必須要重視人們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提高人們的道德自律能力。在網路社會中如果缺失道德自律能力和道德責任感,必然會導致網路社會混亂。網路倫理的自律性要求人們必須加強對自身道德能力的培養,根據道德自律原則來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網路虛擬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在這個自由、平等的社會中,各地文化和多種道德觀相併存,多源性的網路道德必然會引發道德衝突,改變甚至同化了傳統理論觀念,網路社會陷入失範、混亂無序的狀態。此外還會影響人們的網路道德觀,對道德主體認知產生種種影響而造成的矛盾衝突,導致人們的道德感受和行為產生偏差,因此必須要正確的引導人們道德認知,不要因為網路道德多樣性而導致人們道德認識混亂,避免網路倫理問題的出現。

  二、網路倫理問題的現實表徵

  ***一***道德意識的衝突與裂變

  1.道德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盛行

  人們在網路虛擬空間中能夠相對自由的發表言論,充分釋放內心的想法,強調自我,展現個性,人們在網路空間的表現在更大程度上接近於真實的自己。但是由於網路社會的自由無政府和無中心特點明顯,網路行為主體將自己作為網路道德行為的判斷者,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忽視法律和社會傳統規範,使得道德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盛行。

  2.缺失道德責任感

  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認知在網路社會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網路社會環境中,人們通過網路資訊科技進行一系列的虛擬交往。隱匿性、虛擬性和互動性是網路空間最大的特點,從而使得傳統倫理對人們交往活動的約束力減弱。人們在網路社會釋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隱藏的本性,降低對自身道德的要求,沉迷與網路中虛擬的身份,道德認知能力下降,從而導致網路主體喪失道德責任感。

  3.主體情緒浮躁及文化霸權主義蔓延

  網路社會對多種資訊的監控力度較弱,缺乏對資訊釋出者的限制,不斷產生大量的網路資訊,讓人們眼花繚亂,網路行為主體長期受網路資訊的影響,很容易產生精神上的焦慮、疲乏,最終使人們迷失自我,導致主體情緒浮躁。另一方面,由於發達國家在網路資訊交流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佔據大多數的資訊資源,西方國家的資訊輸出量較大,便於向其他國家傳遞本國的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從而導致文化擴張,形成文化霸權主義。

  ***二***道德行為的脫軌和失範

  1.網路犯罪現象猖獗

  資訊科技是網路社會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社會科學技術不斷改革更新的飛速變化中網路技術也不斷經歷著飛躍式的變化,然而網路安全管理和防護功能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步伐,進而導致網路漏洞的出現,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不良的犯罪平臺,網路資訊保安問題頻頻出現,屢治不止。不法分子根據網路特點和缺陷藉助一定的網路工具和先進技術對他人的網路系統進行破壞和侵犯,諸如病毒傳播,盜取和篡改資訊等,造成個人或者政府等部門重要資訊的洩露和破壞,帶來不良影響和巨大的損失。還有一部分網路犯罪組織藉助網路平臺利用論壇,貼吧,郵件等方式進行廣告宣傳、傳播電腦病毒、傳送垃圾郵件破壞系統或散播謠言等舉動,由此來達到這些組織既定的商業或政治目的,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不便,也阻礙了社會的和諧順利的發展和繁榮,是值得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

  2.網路言行隨意放縱

  網路社會同現實社會不同的是,其不存在真實的主體,人們的言行不會受到社會輿論和監督的影響,主體間的約束力降低,人們不必擔心是否符合傳統倫理道德的標準,使人們長期壓制的慾望、本能和衝動得到釋放,追求快樂最大。人們的外在行為規範及社會道德的不受限制,網路行為主體就會出現為所欲為、不負責任的不道德行為。

  三、解決網路倫理問題的措施

  ***一***傳承和發展傳統倫理內涵,將網路倫理和實現傳統倫理結合起來

  網路社會依靠網路倫理制定一系列的規範措施,其在傳統理論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和傳統倫理而形成了網路倫理體系,同傳統倫理體系有著緊密的聯絡。在資訊化和網路化時代,並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傳統理論體系,其在構建網路倫理體系的過程中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必須恪守傳統倫理道德,在繼承中揚棄,在揚棄中發展。要基於網路倫理的基本特徵,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傳承中要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吸收原有的執行機制,整合傳統倫理資源,不斷探究和創新,發現新的網路倫理元素,使網路倫理體系的建設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促進網路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側重人的全面發展,調整網路技術和人的關係

  傳統倫理道德指的是指導人們行為的觀念,是處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過程中應遵循的準則,能夠維持社會秩序,是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基礎,體現出定型化、體系化和制度化的特點。同傳統倫理不同,網路主體的道德認知水平直接影響著網路倫理規範的發揮,具有非定型化和非制度化的特點。解決網路倫理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以人為本,將網路主體作為重點,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科技發展與人的發展的有機結合,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從而保證資訊與網路安全的網路倫理規範體系的構建,有效的解決網路倫理問題。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水平的網路主體能夠約束自己的言行,推進網路依法規範有序執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的網路社會,維護網路使用者的合法利益。

  ***三***堅守人文道德,體現人文情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資訊化、網路化時代的到來,作為網路的主體,人們要嚴格遵守和發揚人類社會所普遍推崇的人文操守及其基本規範,傳承人文凝聚精神,提升人文道德涵養和道德認知水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人文涵養,有效的避免人性在數字化和符號化的虛擬網路社會中被扭曲和異化的情況。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客觀的評判各種道德現象,形成正確的道德態度和意識,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堅守自己的準則,抵制各種侵蝕和誘惑,鄙視不潔、不善、不義、不道德的行徑,不接觸不道德、不合理的事物,不隨波逐流,發揚人的尊嚴價值,不斷提高自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彰顯人文關懷。

  ***四***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定製符合我國國情的針對性對策

  國外一些網路技術發達的國家很早就對網路倫理進行了研究,有著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比較成熟理論體系。美國學者羅伯特?維納早在1948年就提出了計算機倫理問題,經過不斷髮展,成立很多網路倫理道德研究組織,並專門頒佈了四部法律,採取限制***站、公佈黑名單、明確分級等措施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此外,德國也建立了資訊和通訊技術服務中心,方便了警察進行網路調查,有效預防網路犯罪。而我國網路倫理研究起步較晚,在解決網路倫理問題的過程中,還需要借鑑其他國家的經驗,並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現狀,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不能盲目的套用,還要加強同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各國聯手打擊網路犯罪活動。

  綜上所述,網路倫理問題產生原因主要是網路文化和道德結構的多元化,改變了人的道德認知取向,這就要求人們提高道德自律能力,認識到網路道德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網路倫理意識,建立並維護良好的道德氛圍。還要完善和健全網路倫理規範體系,對網路主體的行為進行引導和約束,將網路倫理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瞭解民意,做好網路調控工作,保障網路規範、健康、有序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