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文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對策論文

  通過對賽博文化的概念及其特點的分析與闡釋,探討了在網路社會條件下,賽博文化對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積極作用與負面影響,提出了加強賽博空間法制建設、營造網路道德環境、形成賽博空間個體道德自律,進而促進青少年思想品德在賽博文化環境下健康發展的對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賽博文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賽博文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對策全文如下:

  【摘 要】隨著資訊高速公路在全球的延伸,一種新的文化形式——賽博文化以其獨特的虛擬性、自由開放性、和多元互動性等特點,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盡可能減少賽博文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負面影響,離不開青少年自身、父母、學校、社會及國家的共同努力。

  一、賽博文化及其特徵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cyber為字首的詞彙風靡全球,“賽博”即是這一英文字首的音譯。最早見於加拿大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神經人》中所創造出的“賽博空間”。它是一種“‘交感的幻覺’,人們可以把自己的神經系統直接插入網路,使大腦和網路矩陣間的關係更加親密。也即人和非人的一切,交織在一起,創造出賽博空間。”發韌於這種超越現實社會規範的賽博空間,形成了具有虛擬性、自由開放性、多元互動性為基本特徵的賽博文化。

  第一,虛擬性。這種虛擬是相對於現實物理空間而言的,在賽博空間中,網上郵局、網上醫院、網上銀行、網上公園等應有盡有,雖不真實但又確實存在,人們可以過一種與現實物理空間既相似又不同的虛擬生活,進行網上交友、網上辦公、網上貿易等。

  第二,自由開放性。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網站,除了關係國家安全的網站修了防火牆以防禦非法入侵者外,其他網站則無一例外地對每一個網民門戶大開,其敞開度對誰都一樣大,提供的文化產品都一樣多。

  第三,多元互動性。賽博空間不是靜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它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互動,“是在資訊交流系統中傳送、傳播和接受各種資訊時表現為實時互動的操作方式。”

  二、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方面

  1. 有利於青少年拓寬眼界、促進德性成長

  在虛擬、自由的網路社會中,青少年一代不再遵從成人群體傳統的生存規則,而是創造新的生存規則。開放的網路能以寬容的態度認可和接受青少年群體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規範、道德價值觀及道德理想,同時,異常豐富、多元的網路世界,無疑開闊了青少年的價值視野,並進一步作用於他們的道德層面,使其認識到道德生活的多元性、相對性和情境性,促進其依據自身親歷的網路社會的種種境遇,不斷搭建自身的道德體系。

  2. 有助於青少年道德價值觀創新

  在網路世界裡,不同民族、國籍、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大顯身手,他們可以在賽博空間裡毫無顧忌地提出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標舉創新的時代,更是一個富有創新的時代,網路社會將人類創新的意念和行為推行到更高的起點,專家們創造了網路技術,而以青少年為主體的一代新人則創造了網路社會。”創新是一個廣義的範疇,覆蓋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德性的創新。全新的網路社會需要年輕一代去開發、建立,處在創新中的年輕一代更需要適應網路生存中的道德規約,這種規約不是社會主流道德的“硬性規定”,而有賴於年輕一代的自創、自建。

  ***二***消極方面

  1. 容易導致道德“相對主義”

  較之實存社會中的真實、實在性,虛擬、開放的賽博空間使人們更容易迴避對自身行為後果責任的承擔,從而為道德相對主義***“想怎樣就怎樣”或“怎樣都行”***的盛行提供了土壤。賽博文化的自由開放性使網路世界成為資訊傳遞的“萬花筒 ”,不僅會引起不同價值觀的衝突,也為青少年訪問一些不良、不健康網站提供了便利,很容易導致青少年道德意識弱化,甚或還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2. 容易消解青少年道德的民族性

  道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不同民族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價值觀、不同的道德規範要求。正如德國著名倫理學家費裡德里希?包爾生所言:“同一民族的不同團體都是服從於自己的特殊的道德準則的。”全球性、開放性的賽博文化一方面有利於民族性的道德融入全球性的普世道德體系之中,同時又可能使民族性的道德遭到西方國家某些道德價值觀的侵蝕而走向瓦解,如此,也可能導致青少年道德價值混亂或民族精神的丟失。

  3. 容易帶來青少年道德的非秩序

  賽博文化的自由開放、多元性使資訊在網路傳遞過程中不存在實存社會中的中央管理控制,網路行為表現為一種非中心的自主性行為,推崇自由、平等、無拘無束的交流方式,網路行為的自由化、個性化有利於資訊的廣泛傳播,但容易導致青少年道德發展的非秩序、隨意性及極端個人主義。在缺乏管理與監督的狀態下,網路色情與暴力是網路無秩序化對青少年品德影響最廣、危害最大的網路社會問題,是造成青少年品德不良問題的主要“殺手”。

  三、產生上述影響的原因分析

  ***一***賽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點

  網路的傳播具有速度快、資訊量大、受眾面廣等特點,完全擺脫了地域和傳統媒介的侷限性,這也使不良資訊的傳播手段越來越隱蔽,難以控制。加上目前計算機資訊網路的管理與經營還不太成熟,特別是國際網際網路的管理方式比較鬆散,造成對網上不良資訊的打擊難度大,也使網路不良資訊的泛濫成災,大行其道成為了可能。

  ***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

  從總體上來看,青少年群體是非辨別能力弱、社會經驗缺乏、對網上大量不良資訊缺乏應有的識別能力,同時,他們的心智尚未完全發育健全、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更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負面影響。而他們的自控力和選擇力還不足以抵禦這些不良影響的侵害,因而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汙染”物件。

  ***三***家庭和社會的監督教育力度不夠

  當今,網路裝置正漸漸成為每家每戶生活的必備品,作為家長,在給孩子購置電腦、手機等工具之後,很少再去花時間指導其該如何正確使用,有的是受限於家長本身也並不精通於正確使用網路,但更多的是出於觀念上的忽視或者說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社會尤其是網路運營機構沒能積極地對青少年的上網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沒有很好地控制不良資訊傳播等,致使其應承擔的監督教育功能沒能有效地發揮出來。   ***四***學校網路道德教育的缺位

  在我國的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中,學生學的是理論和技能,基本不探討網路道德問題,即使教材中有所涉及,往往也被教師所忽視,思想品德課程所講內容同樣很少涉及網路道德這一道德研究的新領域,所以網路道德對學生而言基本上出於“道德任意”的狀態。

  ***五***國家網路立法不到位

  儘管我國政府和法律界早已清醒地認識到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網路法律體系。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對於網路上青少年權利的法律保護卻重視不夠。綜合來看,以下幾個原因不容忽視:一是我國網路資訊科技發展相對落後,有關此項立法尚缺乏必要的技術基礎;二是我國網路的社會化程度還不夠高,資訊產業尚屬初級階段,職能部門還缺乏必要的網路管理經驗;三是我國的網路法制觀念和意識還不夠強,絕大多數人尚未意識到網路不良資訊會給青少年帶來的巨大危害,這也給此項立法活動帶來了阻力。

  四、對策試探

  ***一***社會積極主動地承擔其監督教育青少年網上行為的重任

  應建立更多服務於青少年的健康網站。網際網路上資訊的傳遞被視為“爭奪眼球的戰爭”,即誰能吸引住網民的注意力,誰就會在網際網路上取得獲勝的優勢。因此,建立青少年網站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吸引住青少年的“眼球”,沒有點選率的網站是沒有生命力的,增加吸引力就是要加強服務力度,可以通過開發學習、交友、就業、心理諮詢等青少年感興趣的欄目切實為青少年服務。此外,研發抵制不良資訊的安全軟體,為青少年進入網路世界築起一道防火牆,使其能夠對各種色情、暴力等不良資訊具有遮蔽作用。

  ***二***提高青少年道德自律能力

  道德認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基礎和內在動力,是促進道德信念形成的認知基礎,是道德自律的先導。一個缺乏正確道德認知或道德認知低下的人,不可能自發地產生自律意識和行為。傳統社會中以服從為主的道德正規化在網路社會中已部分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習慣和道德信念的高層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地規範個體的行為。因此,要加強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分析辨別能力的培養,教會青少年自主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自主辨析網路資訊,面對豐富多彩的文化資訊做到自控、自律、自我約束。

  ***三***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

  父母是保護青少年上網的第一道防線。在尊重的前提下,家長應該對青少年瀏覽的網上內容進行監督,引導他們理智地處理上網娛樂和上網學習的關係。家長更應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主動與孩子談心,瞭解他們、幫助他們,拉近與孩子的心靈距離,增進感情,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學校以及親朋好友間的各項活動,培養他們的多種興趣和愛好。

  ***四***教育者要成為網路道德教育專家

  網路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適應資訊時代的變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學習資訊科技,適應並開創網路時代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成為網路時代的“行家裡手”;要有科學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模範地踐行網路道德規範,不斷探索網路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要善於發現學生網上的不良行為,善於做教育和說服引導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與此同時,要開展大規模的有針對性的系列宣傳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其防範和鑑別能力。

  ***五***國家要加強完善網路立法工作

  為了儘量減少網路不良資訊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更優良的服務,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網路執行的法律機制:明確網路管理和經營機構的權利、義務與責任;規定行之有效的實施細則及相關法律規範,使人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尤其要強調經營網路業務的企業要承擔相應的義務與責任,讓那些通過網路傳播有害青少年內容的網路管理與經營者受到應有的懲罰,不能讓網際網路成為傳播色情和反動思想的場所,使青少年免受不良資訊的傷害;另外,要加強執法力度,司法部門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

  賽博文化是一把“雙刃劍”,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創造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有其潛在危險性;國家、社會、家庭要和青少年凝聚在一起形成強有力的合力,以便更好地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網路道德觀,成為新時代合格的網路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