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的編輯職稱論文發表

  編輯工作是圖書出版流程中的核心環節之一,編輯工作的質量直接決定出版物的質量。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王國維編輯思想梳理與研究

  摘 要:王國維作為“國學大師”、“學術大家”、“新史學開山”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研究資料更是浩如煙海,但是他同時也是一位建樹頗豐的編輯大家。王國維一生雖然短暫但成就斐然,在其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和卓越的學術研究中,編輯事業與之相伴相隨。王國維一生與編輯事業結下不解之緣,通過自己豐富的編輯實踐,顯示出深邃的編輯思想。

  關鍵詞:王國維;編輯實踐;編輯思想

  王國維在短暫的51年生涯中,先後從事哲學、文學、戲曲史、甲骨金文、古器物、殷周史、漢晉木簡、漢魏碑刻、漢唐史,敦煌文獻以及西北地理、蒙元史的研究,著述60餘種,在諸多學術領域都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是現代中國學術傳統的重要奠基人。王國維作為“國學大師”,“學術大家”,“新史學開山”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但是他同時也是一位建樹頗豐的編輯大家,他的一生中學術研究與編輯事業緊密相連。

  一、王國維編輯實踐梳理與研究

  ***一***校對《時務報》——王國維編輯生涯的起點

  1898年2月,王國維離開家鄉浙江海寧來到上海,到《時務報》館充當校對兼書記,但校對工作事情瑣碎且薪水有限。這使初涉社會,國學功底深厚而又胸懷大志的的王國維鬱郁不得志。姚淦銘先生、徐國紅先生等研究者都認為,正是王國維的這段抑鬱不得志的工作經歷,為王國維以後的編輯生涯打下了結實基礎。

  筆者認為,任《時務報》的校對的這段經歷不僅使王國維熟悉了報紙編輯排版工作的整個流程,而且鍛煉出了他過硬的校對功夫,使他初步具有了作為一個編輯所必備的細心與耐心以及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校對《時務報》的這段工作經歷,可以說是王國維編輯生涯的起點。

  ***二***編譯《農學報》——王國維編輯生涯的初次嘗試

  1897年羅振玉在上海設學農社,創辦《農學報》。1900年羅振玉邀請王國維幫助他編譯《農學報》。姚淦銘先生在其論著《論近代編輯家王國維》一文中提到:“王國維譯介、編輯國外農學著作,薦於國人,數年中為‘中國第一個農學刊物’奉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心血”[1]。

  筆者認為編譯《農學報》的這段編輯經歷對王國維本身的學術研究也許並無大的益處,但充實了王國維近代科學知識,開闊了王國維的學術視野,可以稱作是王國維編輯生涯的初次完整嘗試。

  ***三***改編《教育世界》——王國維編輯生涯的進一步發展

  1901年羅振玉創辦了我國最早的教育類專業雜誌《教育世界》,創刊之初,其專載東西方教育譯文,以供新辦學堂使用。後經王國維完全接手後,對《教育世界》進行了全面改版。在主編《教育世界》期間,王國維不僅大量譯介、著述日本與西方的教育理論及方法,如譯日本立花銑三郎的《教育學》、著《論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等。與此同時,他還大量譯著了西方哲學、倫理學的作品如《汗德之哲學說》、《叔本華之遺傳說》等。除此之外,他還探討教育界現狀,並且自撰文稿,提出了許多具有開創性的觀點和意見如《論普及教育之根本方法***條陳學部***》等。不僅如此,王國維還在《教育世界》雜誌上刊登了自己撰寫的文學方面的作品,如《紅樓夢評論》、《人間詞》等。筆者認為,改編《教育世界》雜誌可以說是王國維編輯生涯的進一步發展。

  ***四***編輯《國學叢刊》——王國維編輯生涯的成熟時期

  1911年2月,羅振玉有感於當時學術界新學未立,舊學已替的局面,為倡導國學,創辦了《國學叢刊》,王國維又當仁不讓地擔當了主編的重任。《國學叢刊》是既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又具有較強時代氣息的國學刊物。王國維對當時新出土的甲骨卜辭、漢代簡牘、敦煌遺書等文物及時進行了深入研究,並且在《國學叢刊》第3期第3捲上率先登刊了羅振玉編印的《殷墟書契前編》八卷,這對於推動甲骨文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王國維自己撰寫的《清真先生遺事》一卷,對周邦彥進行了深入的考證,於1911年也刊於《國學叢刊》,這都說明了《國學叢刊》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和較高的學術價值。

  ***五***編輯《學術叢編》——王國維編輯生涯的巔峰時期

  1916年,王國維應英籍猶太人哈同之聘,前往哈同花園

  擔任《學術叢編》的主編,此時的王國維不僅有著以往編輯《農學報》、《教育世界》、《國學叢刊》豐富的辦刊編輯經驗,而且學術水平也已經達到一流。王國維許多令人折服的學術成就就是在《學術叢編》此刊物的編輯中做出的,如《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魏石經考》、《漢魏博士考》、《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等。尤其是有關殷卜辭的研究,王國維被郭沫若稱之為“新史學開山”,更為重要的是,王國維在治史的過程中,提出了“二重證據法”。王國維將史學研究與科學考據方法結合,這是一種科學的治史態度。筆者認為,王國維的這些學術研究不僅使《學術叢編》具有極高的學術水準,而且也是其編輯生涯中的巔峰時期。

  二、王國維具體編輯思想之微探

  對於王國維的編輯思想研究,姚淦銘先生的《論近代編輯家王國維》和沈群先生的《王國維編輯思想述評》以及王振鐸先生的《試論論王國維的編輯理論與實踐》中都有比較詳細和系統的論述。筆者在這裡從編輯學理論“編輯六藝”的角度出發,對王國維的編輯思想進行梳理與研究。

  ***一***王國維選題能夠預見學術新潮流

  王振鐸先生認為,在選題策劃上王國維善於選題,即“善自命題”。“善自命題”本是沈增植老人對王國維的一句笑談,但卻準確地指出了王國維在選題方面的特點。王國維治學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往往將注意力集中於考察個別的歷史人物、個別的古代器物、幾條獨立的歷史材料。王國維長於考據,但他與清代考據學者陷於“一字之微”是根本不同的。

  20世紀初,許多學者以介紹西方學問為新學,而王國維卻認為“古來新學問大多都由於新發現”,他以發現的新材料形成新的學問。所以隨著甲骨卜辭,漢代簡牘,敦煌遺書,邙山明器,秦漢瓦當等文物的出土,他高瞻遠矚地指出了這些文物亟待開展深入研究。王國維身體力行地對這些新出土的文物展開研究,引導形成了新的學術研究潮流。王國維率先將這些新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其主編的《國學叢刊》、《學術叢編》等刊物上,這在是當時具有創新意義的。

  ***二***王國維集稿具有“三無”的廣闊視野

  1911年王國維在《國學叢刊?序》中提出了學術“三無”之說:“學之義不明於天下久矣。今之言學者,有新舊之爭,有中西之爭,有有用之學與無用之學之爭。餘正告天下曰,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2]” “三無”思想不僅體現在王國維的治學實踐中,而且貫穿於王國維編輯的眾多刊物中。以王國維編輯的刊物《教育世界》為例,其編輯視野之廣闊著實令人佩服。筆者個人覺得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有用無用”思想的提出。《教育世界》是研究教育學的專業刊物,但王國維在集稿的過程中,大量刊出與教育關係甚遠的哲學與文學方面的文稿。在王國維看來:“教育學實不過是心理學、倫理學、美學之應用……”即使在今天,王國維這種相容幷包的編輯思想,仍然值得繼續發揚光大。

  ***三***王國維審稿嚴格追求高水準的學術品位

  王國維為保證其所編輯的刊物較高的學術水平,組稿和審稿十分嚴格。他編輯刊物許多文稿多是自己撰寫。王國維在1916年2月28日致羅振玉的信中,談起《學術叢編》徵稿事宜說:“楊芷晴亦無暇,培老及曹君直、張孟勳***即張採田***亦未必盡當我輩之意”。其審稿之嚴格,由此可見。

  按王國維的說法“以學術為性命”。王國維以“純粹之哲學”的理念為先導,希望閉門著書不求政治、實業上的眼前利益,而著眼於學術上的長遠利益,堅持刊物的高水準的學術品位。但沈群先生認為“王國維堅持高層次的學術品位,可以理解並令人敬佩,但忽略了大眾性,普及性,這在當時也是一個欠缺”[3]。 筆者認為,沈群先生所提的這個問題,是對王國維所編輯的期刊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王國維先生編輯的期刊主要是以學術期刊為主,學術期刊的特性,又決定其受眾只能是小眾群體,精英閱讀。

  ***四***王國維文稿加工堅持求真務實的編輯態度

  王國維在主編《學術叢編》時往往以一人之力策劃稿件,遴選、撰作、編排、設計,工作任務量之大,工作之辛苦非常人所能勝任。即使如此,在《學術叢編》出版的兩年內,期期以較高的學術價值聞名,且能保證準時出版。尤其在文字加工方面,王振鐸先生認為:“王國維在編輯之‘術’上所下的功夫又細又深,難盡其詳。僅從上述古籍編例中舉其要者,就有蒐羅異本,相互比勘,定其體制,校正訛誤,編排目錄,釐定次第,考訂時代與作者,並序其源流。[3]”王國維工作態度之認真,工作之艱辛可見一斑。

  王國維的這種求真務實的編輯態度一方面與他早年在《時務報》任校對的編輯經歷有關,另一方面與王國維的個人性格和學術修養有著不可分隔的密切聯絡。王國維性格內斂,遇事冷靜、客觀,善於把握事情的本質;此外,王國維早年受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哲學思想的薰陶,使他更能沉下心來做編輯,做學問。

  作為一個編輯家王國維依舊能在中國近代編輯學領域獨領風騷。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方面,王國維高超的學術水平和科學的治學方法奠定了他在編輯領域獨一無二的地位;另一方面,王國維作為時代的引領者他有著那個時代的鮮明印記。生於新舊時代交替之際的王國維,有東渡日本留學的經歷,並且自學英語和德語,使得他能夠有條件和能力第一時間接觸西方新的學術理論,成就了其在學術領域界的廣闊視野。王國維研究國學不同於章太炎等人一般的國學演講,而是應運西方科學的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和發揚國學,使國學具有了新的生命和鮮明的時代特點,並且通過自己的學術實踐和編輯實踐促進了20世紀中國國學的傳播,使國學在那個時代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王國維.觀堂集林***下***[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 沈群.王國維編輯思想述評[J].中國編輯,2010***5***.

  [3] 王振鐸.論王國維的編輯理論與實踐[J].中州學刊,1999***6***.

  來源:2013年05月16日13:43 今傳媒 作者:楊彩芬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