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心的講章

  當聖靈在知、情、意三方面使我們有了完整的信心時,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個有信心、有能力的生命。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信心究竟是什麼?

  經文:“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尋求他的人。” ***來11:6***

  信心是基督徒靈程的起跑線,也是他必須一生追求和操練的功課。基督徒與信心,如布帛黍粟,不可須臾離開。沒有信心就是沒有真正的信仰,也就實在算不上是基督徒。那麼,今天我們來思考一下信心到底是什麼?

  一、信心不是什麼?

  ⑴信心不是看見:

  許多人都信奉“眼見為實”。但從物理學分析,人視力的“可見光帶”極其有限,不是所有物質都是能看見的。何況信仰的物件是非物質的,聖經給信心下了一個既簡單又恰當的定義是:“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眼見了才信並不是信心,沒有看見能信的才是真正的信心。正如主耶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參約20∶29***基督徒的信心是一種對屬靈事物的把握和確定,超越人類有限的理性和感覺。人藉助於視覺、聽覺、觸覺等對物質世界產生直接的經驗,但由於神是個靈***參看約4:24***,對神產生直接的經驗則只能藉助於“靈覺”,即人的靈的功能之一“直覺”。在人墮落之後,神的聖靈雖然還常在人的靈裡面作工,卻不再“住”在人的靈裡面,因為人的罪使神和人中間產生了“隔斷的牆”***參看弗2:14***。墮落之後人的“靈覺”的功用就日漸喪失了。只有在主耶穌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成功了救贖之後,神的聖靈才住在了重生 的人的“新靈”裡面***參看結36:25-27***。重生的人就是指那些得到神的生命的基督徒,神的聖靈住在了他們裡面,他們“靈覺”的 功用恢復了。所以,只有基督徒才能夠對神有直接的經驗,因為他們裡面“隔斷的牆”藉著耶穌基督被拆毀了。與一般人的觀念所不同的是,基督徒不是先“見”後“信”,而是先“信”後“見”。正中聖經所說“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參約11:43***所以保羅認為基督徒行事為人當“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真實的信心不應受外在的環境或感覺影響。凡事求“眼見”是一種靈性的短見、虛假的穩妥。凡事憑“信心”則是一種屬天的洞悉、真實的平安。

  ⑵信心不是知識:

  有些人處事比較謹慎,認為只有把基督教道理識透了才可信。這種“求知慾”和慎重態度雖是值得敬仰,但卻不是全對的。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人類的生存不單是以知識為基礎的。試想:有誰會躲在母親肚子裡不肯出生,一定要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及意義,才肯出生呢?誰先搞明白吃飯的道理才肯吃飯的呢?一些目不識丁的老太根本不知電燈、電扇、電視機的原理,但這並不影響她們使用這些電器。一些已經成了大科學家的人物,也不是等到全弄清科學世界的究竟才肯接受研究科學的使命;大科學家牛頓,是萬有引力的發現者說:“今日人類對科學、真理的認識,其實只像一個小孩,在遼闊的沙灘上拾起一兩片貝殼而已;但在那面前浩瀚的海洋中,卻有數算不盡的貝殼呢”!因此,我們不必坐等完全明白基督教真理才去做信徒。

  當然,我們絕對不能完全不明不白,糊裡胡塗地去做個信徒。在作為一個基督徒之前,是要對基督教道理有基本的認識。這也就是教會為什麼一定要求每一個慕道者在他受洗歸主前均應參加聚會聽道和慕道班學習基要真理的原因所在;況且,就是在受洗之後更要加倍努力,日日靈脩讀經,追求“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後3:18***。“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請注意,首先是因信而得的“恩典”,然後才是因學而知的“真理”!先是叫人伸出信心之手就可接納受的豐富恩典,其次才是叫人努力學習才能明白的真理。從實質而言,基督教不是一個理論,也不是一種主義,而是一種生命───永恆的屬神的生命,是要求人去相信和接受。當然,永生不僅是一種生命的長度的增加,而是一種生命的品質的改變更新。一個病人的被治癒是依靠他是否相信及接受醫生的治療,而關健並非靠他懂得其中多少醫學原理。同樣,對於人生命的改變並不是因為你如何地熟透多少其中的道理,而是在於你肯否憑信接受和真正的委身,在於你肯否用信心之手來接受。 詩人曾見證說:“你們要嚐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詩34:8***注意,不是“先知後信”,而是“先嚐後知!”。

  ⑶信心不是好感:

  對基督或基督教真理有好感當然也是難得的,但是僅僅是一種好感是不夠的,信心不只是一時的好感。例如,有人家中幾代信主,所以下一輩多少對基督教信仰有感情,比方有人儘管心裡不一定信,但買一張主日單***日曆***貼在自家牆上還是非常樂意,儘管他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圖個“吉利”或僅僅是一種“祖傳”的習慣。有人感覺到耶穌有恩於他或他的家,如果說自己不“信”那有點過意不去,或因為物質上曾經得到教會或信徒給予的“好處”,身體上曾經蒙受過神的醫治和憐憫,故對基督教存著一種回報和感恩的心,這自然是好的,但這還不是信心。因為僅僅是一種好感或報恩之心可能是不長久的,它不可能建立一種持續的關係,更不可能有真正的委身。

  解放前,曾有一位老太偶爾去教會禮拜,卻受到了教會的關顧,牧師送了她一件衣服,她自然十分感激。一連做了四個禮拜。可是第五個主日就不見她了,牧師去探望她並問她為何這個主日沒來?誰知老太認真地說:“哇,牧師,我只拿了一件衣服,已經做了五禮拜還不夠嗎?”

  信心是與神建立一種關係,而不是功利性的買賣一樁。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一種功利的關係,而應該是一種愛的關係。

  二.信心是什麼?

  有人說,信心好像果樹的根,深深地紮根於泥土裡,不斷地輸送營養、水分給樹幹、樹葉,以致果實累累。有人說,信心好比一臺電視接收機,藉著信心我們可以看見神國的景象,聽到聖靈的啟示。也有人說,信心像一粒種子,是有生命的,把它種到田裡會發芽、生長,由小到大,由軟到強,越來越旺盛,以及結籽百倍。這些都是有關信心定義的比喻,那麼,信心到底是什麼呢?

  1、信心就是接受。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接待即領受、接受、接納。相信的意義就是接受,相信不是知識上的認同,也不是人云亦云,相信乃是接受。在原文,相信帶有“信入”的意思。換句話說,真正的信心還不是客觀的承認,乃是一主觀的接受。在神方面,祂的工作乃是分賜;在人方面,我們的責任乃是接受。約翰福音第一章說,接受主的,就是信祂名的人,因此信就是接受,接受神自己及他所賜的各樣“恩典與真理”。我們信耶穌不僅要知道他、熟悉他,更重要的是要從心裡接納他自己。“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弗3∶17***。同時,我們還要用心去接受基督完成的十架救恩,為罪悔悟、得主赦免。正像一位病人來到醫生面前承認並訴說自己的病情,信任並接納醫生和他的建議,按他所吩咐的去行,只有這樣才有被醫治的可能。一個人要成為基督徒必須要開啟心門迎接基督內住於心,並且讓主位居他心的最高寶座。

  2、信心就是承認。

  “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10***。“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承認就是認準了,跟定了,認定了。如經上所說:“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箴3:6***這種“認定”,不是在困難中需要幫助之時,也不是在一帆風順平安穩妥之中!不管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任何事情,一生一世永不改變,始終認定,始終認準,始終信靠!

  信心是一種承認,即在救恩上你承認神是有主權的神,承認神是你以往所有的好處,並你將來所盼望的一切好處的根源,這乃是你祈禱的根據。耶穌為了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信耶穌就意味著我們在神面前謙卑下來,認罪悔改,承認耶穌是神的獨生子,承認耶穌的死是為了救我們,承認耶穌愛我們,承認自己的虧欠。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 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 ,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徒2:38-39***信耶穌就意味著我們要信神給我們的這個應許。

  3、信心就是順服。

  “你們當信服上帝”***可11∶22***,信心是一種“信服”***羅6:26***,信心與順服是分不開的,真正的信心,包括順服的行動在內。生來瞎眼的得了主的醫治,是因他順服了主的吩咐——“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參約9∶7***。“水變酒”這個神蹟所以能發生,同樣得益於那些傭人對“他叫你們作什麼,你們就作什麼”的認同和行動***約2:1-11***。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真正信靠神的人,必定是全然順服他,因為信心的真義就是順服。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走上了信心的道路***來11:8***並且在經過無數次的試煉和極大的考驗中見證信心的的真實***來11:17***。挪亞因著信,就順服神的指示,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來11:7***。信心是順服的泉源,順服是信心的果子。無數事實證明了:信而順服的心必蒙神尊重和賜福,因為神所喜悅的信心,乃是順服的信心。

  人對神的“信心”不是靜態的,是“活”的,而且也是可以增長的。人在開始的時候對神只有一點點的“信”,但這一點信心隨著人與神之間的交流的增加來進一步“實證”神的真實,經歷神的愛。神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不會強迫人去“信”他。但神希望人對神有了直接的經驗之後,更加地去“信服”神!然後更多的蒙恩,更真更大的信心!

  4.信心就是委身。

  聖經中“信心”的原文意義是“信而且投身”的意思。就是你信媽媽煮的菜可以吃?那就吃了它。你信他的騎車技術可以走鋼索?那你肯坐上他的車上去嗎?信心就是交託,委身的人是把自己交給神。有人以為只要相信神的存在就夠了,就可以“受洗”上天堂了。其實僅僅相信神的存在又能說明什麼呢?魔鬼也相信神的存在,但他“卻是戰驚”。只有那些把自己生命主權交給神的人才是真正的信心。

  一位剛要受洗的姐妹有一次祈禱的時候說:“主啊,如果我是一輛汽車,那麼我願意將方向盤交給你;如果我是一隻輪船,那麼我願意將船的舵交給你……”這就是委身,這就是交託!亞伯拉罕不眷戀地上的居所,仰望“神所建造的那城”。摩西離去世上的榮華和權勢,“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他們都是信心的偉人,他們也是一個委身上帝的人,所以上帝樂意成為他們的朋友!其實,神願意與所有人成為朋友***參看約15:13-15***,願意人向他敞開心,對他真誠,向他交託。對於一個向神敞開心的人,神也願意將自己的真實告訴這個人。對於一個向神委身的人,神必以他的信實擔保他一定負責你的一切!

  篇二

  在羅馬書4 章的經文裡,使徒保羅從一個信心之父的角度,把亞伯拉罕非常完美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他告訴我們,在亞伯拉罕的信仰生活中,他所看見的是一位使人復活、使 無變有的上帝。聖經提醒我們信仰生活是一個信心的建立,而且對上帝有純全的仰望,用信心仰望上帝也就是用信心在神面前走路,用信心的話語成長自己的生命, 用豐盛的生命在信仰生活中為主作見證。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把對上帝有信心的亞伯拉罕、摩西、眾先知、眾使徒一一給我們羅列出來,成為我們信心的榜樣。正 如希伯來書11章1節所講的那樣:“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信是所望之 事的實底,是內在的基礎。基礎就像一個支架,生命當中有了這個支架,就如花盆放在支架上的光景,就像整個人生放在神手中一樣變得有意義。我們看到亞伯拉罕 在75歲之前是過著孤兒的生活,75歲之後的人生是在神的掌心當中。摩西80歲的時候做了上帝的僕人,他用信心仰望上帝,活出了一生最美麗的尊榮。我們的 人生也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在沒有認識主之前,一是認識主後。當我們來到主面前的時候就是人生當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希伯來書11章6節說:“人非有信, 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約書亞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約書亞的生活是站在神 的話語上的。所以我們今天用信心仰望上帝就是向著上帝活著。沒有信心就會在曠野中過著漂流困苦的生活,有了信心就會像約書亞一樣享用到神的恩典進入迦南 地。

  一、信心是站在神的話語上的

  一個人本來 是沒有信心的,當他站在神的話語上時,這個人就有了信心。保羅在羅馬書10章17節中提醒我們說:“可見通道是從聽道而來,聽道是從基督的話語來的”。當 一個人把神的話銘刻在裡面的時候,神會使他過有意義的人生。所以,信仰生活就是站在神的話語上,靠著神的話語在神的旨意中生活。當我們站在神的話語上,我 們的人生就有了方向。信心不是用我們的頭腦和理性所思想出來的一種經驗;也不是靠知識、文化和經歷來解讀這位全能的上帝。信心完全是讓我們把生命當作一種 委身,信心是我們來到神面前在神話語上的一種歸一,信心可以讓我們游到彼岸。保羅在解讀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信心說:一個人的生命進入耶穌基督裡時,是用復活 的信仰向著上帝而活。保羅還說:如果耶穌基督沒有復活,我們傳的便是枉然。基督教的信仰生活是讓所有的人回到上帝面前,用信心站在神的話語上生活,人所生 存的是信仰的果效。

  彼得在五旬 節聖靈降臨的時候,首先講到的就是信心,他對所有耶路撒冷的人呼喊著說,耶路撒冷的人哪,你們當聽上帝的話,“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 主、為基督了。”***徒2:36***來到彼得面前的三千人聽了這話都覺得扎心,他們問彼得,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個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 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這叫信心的介入,因為這些話語進入他們的心靈,改變了他們的靈性。上帝拯救的是那些相信他的人。

  馬太福音8 章記載,耶穌從山上下來迎面衝過來一個長大麻風的病人,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主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就潔淨了。又有一個百夫長來到 耶穌面前說:“主啊!我的僕人病了,求你醫治他,求你向我的僕人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好了。”***參太8:5-13***百夫長的信心是站在神的話語上的。只 要站在神的話語上才能有鮮活的生命,信仰生活馬上就會活過來。大衛在詩篇形容我們就像羊一樣,躺臥在青草地上與神契合,有靈魂深處的平安。約翰福音11章 25-26節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章7節說:“因我們行事為人是 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在信心當中生活的人,神的話語就會為我們導航,方向對了,他的生命就充滿力量。

  大家都知道 《新編讚美詩》第259首的“一路引導歌”,作者是克羅斯比,是位盲人,在他人生最灰心的時候,也就是最沒有亮光的時候,蒙主一路引導,生命充滿著無限的 希望和感恩,被聖靈充滿時寫下了福音聖詩譜曲多達千餘首。每首詩歌都是向著上帝作的。他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世界的五彩繽紛,但他的心靈裡卻看見了神的寶座和 榮耀。他站在神的恩典上,正如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 16:33***如果我們離開了神的話語,生活就會變得茫然。夏娃離開神的話語就會犯罪;該隱離開神的話語就會殺人;以諾的後代離開神的話語,就出現了上古時 代用人的技巧去歌頌人的“美德”;挪亞的子孫離開了神的話語,他們就造了一個通天的巴別塔,要傳揚自己的名。保羅在羅馬書10章17節提醒我們說:“可見 通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如果沒有照著神的話語生活時,他們的信心就會被挖走,留下的完全是撒但世俗裡面的生活。

  二、亞伯拉罕的信心

  聖經說亞伯 拉罕是信心之父,他靠著信心去活著。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但是亞伯拉罕也曾有一段靈 性軟弱的經歷,有13年的生活是空白的。後來,耶和華神向他顯現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17:1***所以弟兄姐妹我們也要彼此勉 勵,年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當中不要出現空白。亞伯拉罕經歷了13年的痛苦才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一旦對神懷疑時,人生就會出現麻煩。

  亞伯拉罕的 妻子撒拉一直不生育,但是神曾經應許撒拉要生一個兒子。等到亞伯拉罕一百歲,撒拉九十歲時,兩人都到了不可能生育的年齡時,撒拉生下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 撒。雖然是眼睛看不見的,但在亞伯拉罕的眼裡都是神的恩典和祝福,他相信只要向著上帝活著,就會使無變有,使人復活。我們和亞伯拉罕一樣,信的是活著的 神,是賜恩典的神。所以不要憂慮,不要沮喪。因為亞伯拉罕的信仰生活是走出來的,當他拋掉懷疑和小信後,才成為被上帝使用的人。弟兄姊妹們,我們應該好好 向著上帝活著,因著信心去成長。過一個單單仰望神的生活。“且滿心相信,神的應許必能作成。”***羅4:21***讓我們過一個真正像亞伯拉罕那樣仰望神的生 活。

  三、學會像亞伯拉罕一樣相信神

  希伯來書4 章12節說:“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箴言13章 13節說:“藐視訓言的,自取滅亡,敬畏誡命的,必得善報。”詩篇說,神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 ***詩119:130***我們本是愚人,神要是不帶著我們走,我們比法利賽人還可怕,會掉到溝裡去的。當自己無法辨別的時候,讓神的道一光照就都明白了。

  亞伯拉罕在 100歲時才明白神的真理,再也不敢小視神、懷疑神了。“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羅 4:20***神說,你把以撒帶來獻祭給我,他毫不猶豫非常堅定的把自己親愛的兒子擺上。他要把最好的獻給神,這時候的信仰成熟了。這就是信心的果效,這就是 認定神的話語,對神的委身。

  以西結書 12章25節說:“我耶和華說話,所說的必定成就,不再耽延。”所以我們一定要這樣認定神。約伯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 當稱頌的。”撒但面對如此強大的信心自然就逃跑了,再也不敢來試探約伯。所以我們要站在神的話語上用信心去仰望神,用信心說話,從口裡出來的就是一種權柄 的力量。我們要學習亞伯拉罕用信心去等候神。“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

  學會忍耐等候的功課,上帝會把更大的祝福賜給我們。一個用信心仰望上帝,承受國度基業的人,會得到上帝更大的恩典。願上帝祝福他自己的話語,也祝福弟兄姊妹們主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