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關於愛心的講章

  愛心是德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青少年的愛心既是青少年心理髮展、人生完滿的需求,也是新世紀的熱切呼喚。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基督徒的愛心

  引言

  今天我們讀了兩處經文,一處經文記載在《以弗所書》,另一處記載在《腓立比書》。這兩卷書信的作者都是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這兩卷書信大概寫於主 後60-63年期間,在保羅被囚於羅馬時寫成的,也被稱為監獄書信。保羅寫《以弗所書》告訴教會的基督徒,上帝對整個世界的計劃與目的,要藉著祂的獨生愛 子耶穌基督表現出來;保羅也藉著《腓立比書》鼓勵並讚許基督徒的愛心、他告訴基督徒當同心合一的紮根在耶穌基督的真道之上,以祂為榜樣,行事為人有祂的樣 式。這兩處經文都講到了相同的教導,那就是愛心。提到愛心,對於基督徒而言是非常熟悉的,因為神就是愛。耶穌基督當年交給我們最大的誡命就是:“你要盡 心、儘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愛”就是耶穌基督託付給基督徒要用 一生去追求、去努力並踐行的心智並行為。

  作為一名基督徒,我們相信“愛”是可以改變世界、影響世界並更新世界的至關重要的原因,我們願意藉著手中的善舉去發揚愛心、傳遞愛心、踐行愛心。 所以,你會看到基督徒經常定期的向一些有需要的機構和人群提供經濟或食物上的樂捐;也會看到基督徒在公交車和地鐵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基督徒更會自發組織 或個人關注、照顧一些有需要的主內肢體;當然基督徒還會憐憫收納街頭流浪的寵物等等,這樣的舉動和心智我們都稱之為基督徒的愛心。愛心的表現方式非常多, 但基督徒應該怎樣認識並表現愛心呢?每個人都不太一樣,基於這樣,我們先從上帝那裡尋找答案,看上帝愛的榜樣是什麼?

  一、上帝愛心的榜樣

  《約翰一書》4章7--8節的經文記著說:“……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 愛。”弟兄姐妹們,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創造了人類,把祂自己擁有的愛之屬性賦予人類,人才有了愛的意識。所以我們得知愛是從 神而來,不認識神的人就不會體會神的愛,不從上帝身上去認識就不能真正的理解愛的含義。我們從創造來看,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共用了六天的時間,祂創造光、空 氣、水、菜蔬、飛鳥、牲畜、昆蟲、野獸,之後才創造了人類,並把管理地上動植物的權利交給了人類,而後將水、空氣、果實都賜給人類成為我們活著的供應與所 需,這讓我們體會到上帝對人類周到的愛與預備,祂讓我們一切所需都沒有缺乏。再之後人類被魔鬼引誘,選擇了犯罪,開始走上背離神的路,從那時起,上帝把亞 當和夏娃趕出了伊甸園,人們開始猜測,上帝從此是要離棄人類,不再關心並愛護我們了麼?接下來我們看到上帝憐憫了挪亞一家,並選擇帶領一個民族,這個民族 就是以色列,上帝告訴他們:你們是分別為聖的選民。我們看到以色列民族出現在榮耀的歷史時代當中、體會過光榮的得勝的時刻、去到過佳美的迦南之地、經歷過 羞辱的被擄生涯、流淚滿面的迎接歸回的日子。人們在回憶著上帝揀選的以色列民經歷過的每一個時段,看到以色列民在順服追求上帝之時,就體會平安感受喜樂, 奇妙的神蹟在他們身邊發生。然而在悖逆、小信甚至離棄上帝的時候,上帝就讓他們經歷戰敗、痛苦,甚至離開家鄉,這讓我們怎麼理解上帝?這與人們理解的愛有 些不同,從表面看上帝關注一個民族,但其實上帝是要藉著這個民族讓全世界的人認識祂、經歷祂、看到祂榮耀的大能,認識到人類離棄神就會走在一條通向死亡而 沒有希望的道路上,祂要藉著以色列民經歷過的失敗與得勝讓整個世界得知祂的心意,得知人活著的意義,使人類知道上帝要賜給我們生命的福氣,走向得祝福得恩 典的道路。所以以色列民所經歷的一切,讓世人得知上帝要讓人類經歷憂傷、痛苦、患難、喜樂、平安,因為在上帝的眼中愛不是一味的驕縱、不是一味的平順、更 不是不經歷任何患難,上帝的愛是要為人類立定希望的指向標,真正倚賴神走上蒙福的道路。

  然而整個世界卻陷入在罪的轄制與苦境之中,繼而失去了自由,終日順從私慾及惡者,逐漸走向敗亡。看似人類已經失去了希望,因為沒有人能夠靠著自己 的力量戰勝罪的權勢,天天活在罪中,甚至認識不到死亡的結局就要臨到。上帝的愛卻不曾離棄,在人們痛苦唉哼之時,上帝差遣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道成肉 身,來到世人當中告訴我們當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之上。祂賦予我們禱告的權柄和能力,隨時在我們身邊給予幫助,祂把自己真理的話語放在我們當中,讓我們在今 天生活的有力量,在世的日子在喜樂與平安中度過。不僅如此,耶穌基督甚至為我們釘上了十字架,這是主耶穌對人類最真切而深沉的愛,祂願意為我們舍了自己, 把自己獻為活祭替我們死了,以祂無罪的生命代替我們犧牲,使我們脫離罪的轄制與困擾,使我們得以新生並永生,不僅在今生有希望,更是在將來有盼望。是上帝 的愛讓我們理解了愛的含義,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處境之中。耶穌基督的一生是真正付出愛的一生。

  耶穌基督愛的榜樣是奉獻、是捨棄自己、是預備為他人服侍,祂為世人的憂傷而憂傷、為世人的疾病而擔憂、為陷在罪惡之中的人而焦急。祂曾經嚴厲地批 評過門徒,讓門徒自己經歷服侍的困難和環境,給予門徒不斷地試煉,藉著生活、工作上的難處來讓基督徒成長。祂的愛不是漫無目的、驕縱甚至沒有原則的愛,祂 施愛的原則是:使他人得益處、得造就、得生命、得賞賜、得真正從神而來的福氣。

  二、計較得失的假愛心

  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思考自己的愛心,無論是在信仰、家庭、生活、工作或是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在愛心上的施與有多少?曾經在一所教會的團契 中,有一位姊妹遇到了困難,需要一些經濟的援助,團契中很多弟兄姐妹都捐款給她,只有一位姊妹在捐款的時候,她的表情顯得很不情願,她說:大家都知道我是 基督徒,如果我不奉獻別人怎麼看?儘管我不情願但也必須去做。這樣的情況就發生在現今的教會當中,我們說這樣的施與雖然實現了奉獻的結果,卻失去了愛的動 機,那麼就本質而言就不能稱之為愛心了,因為基督徒的愛心不是出於強迫,而是心甘情願充滿愛的施與,耶穌基督為我們釘上十字架,把自己當做活祭潔淨你我罪 惡的時候,沒有過不情願。我曾聽牧師跟我分享過一件事:說一個姊妹購置了新房子,終於要搬離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她買了許多新傢俱,正在她打算處理掉那些 破爛不堪的傢俱時,心裡萌生了想法:或許可以把它們送給貧困的人,他們經濟條件比較差,應該不會嫌棄,倒是可以拿到家裡繼續使用。當她把這些傢俱送出去的 時候,心中生出了滿足感,心想著不僅沒有浪費資源,反而做了一件非常有愛心的事。我們說上帝從來都沒有把不好的東西給祂的兒女,祂甚至能捨棄自己摯愛的兒 子為贖你我的罪,而我們也不能把破爛遺棄的東西送給他人看做愛心,因為這樣的施捨不是出於真正的愛。當然還有一種狀況是基督徒們經常會遇到的,那就是圖有 回報的愛心。在肢體有困難與需要的時候,我們施與了幫助,幫助他人脫離一時的困境,或是使肢體離開危機,當我們這樣以愛心相助他人的時候,往往不願意單方 面地付出,心想著:這次你欠我一個人情,哪天你得想辦法回報我。弟兄姐妹,耶穌基督的愛心當中沒有回報這一條,祂從沒有想過得到祂白白救恩的我們應該如何 回報祂。我想這樣的不甘心、有條件的愛心很常見,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施與他人的愛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定奪,忽略了愛是從上帝而來。耶 穌基督指教我們該如何愛他人,不是心有不甘、不是將遺棄的施與、更不是徒有回報,如《約翰福音》13章34節耶穌基督對一切跟隨祂的門徒所說地教導:“我 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弟兄姐妹,耶穌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主耶穌是我們的榜樣,基 督徒的愛心是效法基督甘心地奉獻;基督徒的愛心是效法基督使他人得益處;基督徒的愛心是不計回報地施與。

  三、分別是非的真愛心

  保羅對教會的弟兄姐妹們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腓1:9—10***我們可能要 問:愛心是積極而蒙神喜悅的,保羅為什麼說愛心要在知識和見識上增加,能夠分別是非呢?首先,保羅在這裡提到的“知識”並不是指我們自認為來自世界的知 識,而是指從神的眼界中認識的“知識”;其次,保羅也提到“見識”,見識也是識別、監察並判斷的意思。弟兄姐妹,愛心是施與、是使他人得益處,但愛心也很 容易變得盲目、沒有辨別。我在教會裡聽到過很多弟兄姐妹被欺騙的事情,一些人假裝成信徒混在教會的基督徒當中,跟一些非常可愛的弟兄姐妹借錢、謀利、做生 意共事,結果對方捲款逃跑、欠錢不還,用欺騙的手段博取基督徒的愛心而騙取錢財,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上神學的時候我聽一位弟兄告訴我一件事情:當時他在 教會裡參加服侍,每個主日都會看到一位偏癱的中年人,無論寒冷還是炎熱,每到主日就到教會,靠在教會的大門口,穿的非常破爛,手腳無力,就在地上放個紙 盒,然後可憐巴巴地看著來教會聚會的基督徒們,一邊乞討一邊說著感恩上帝的話:感謝主的恩典,弟兄姐妹,耶穌愛你,我是可憐的人。很多弟兄姐妹都同情他, 認為他真是可憐並且主內的肢體,出於基督徒的愛心,很多人向他奉獻錢財和食物。有一次,我這位同學***那個弟兄***到超市買東西,結果看到了這個乞討者,他並 沒有穿的像平時那樣破爛,而是非常整潔,最關鍵的是當時那個畫面讓他很吃驚,這位手腳軟弱的中年人竟然非常健康有力地搬著一臺剛剛購置的電視機,他看起來 與往常不太一樣,不僅穿著乾淨,連手腳都非常利落,完全不是平時的樣子。弟兄姐妹們,這就是教會當中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保羅說什麼,你們表達愛心要 帶著從主而來的辨別和智慧。我們記得當彼得受聖靈引導之時,他說: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參約20:31***,耶穌稱彼得有福,但是當彼得體貼肉體和 人意的時候,他也是出於愛而勸耶穌不要釘十字架時,主耶穌便責備他說:“撒旦,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太16:23***當今的基督徒都在強調愛心的增長,我們要以愛心待人,但更要有屬靈的智慧去運用愛心。認識神愈多,認識神的知識便愈增加,屬靈的判別力也 跟著長進,愛心的實踐也就更適當,如此一來我們的愛心就更容易被激發而增加。基督徒出於愛心的行為不是憑感情和肉體的衝動去做,基督徒的愛心不是盲目、不 是自我意識、不是血氣之勇,而是在上帝帶領之下的相愛,從上帝的角度去思考對身邊人和事的愛。基督徒的愛心加上認識神的知識和各樣判別事物的見識,在所表 現的愛中不斷的遇見並且認識神,就會在經歷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上有所長進,使得我們有智慧的照著神的旨意去運用愛心,使基督徒的愛心產生積極的果效。

  結語:

  保羅講到基督徒在世要“結滿了”仁義的果子。“結滿了”表示我們所結的果子應當是很豐富、充足,而且經常沒有缺乏;而“仁義的果子”則表示因愛心 而結出的義果,這義果是良善、正義、積極的果效.保羅說基督徒只有“靠賴主耶穌基督”才能結出果子,起初我們在罪惡之中不懂什麼是愛,更不知道何為相愛, 但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恩典向我們顯明並詮釋了愛的含義與意義。主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 ***約15:5***凡信靠基督的人,就是連於這棵樹上的枝子,當然就是能結果子的枝子,因為耶穌基督乃是一棵永活並且結出豐碩生命之果的樹,所以我們能否因愛 心而結出果子的關鍵,不在乎本身如何完全,乃在乎有否連在這棵樹上,從耶穌基督的眼界和心意去理解、去踐行自己愛心的表達,靠著耶穌基督結出果子,以祂為 榜樣、為指引,以祂的帶領和心意成為我們施與愛心與愛行的標準並行動,成為一個結滿了果子的基督徒。基督徒將愛心行在神所喜悅的事上,才是成熟信徒的表 現,將仁義的果子呈獻給神,過榮耀見證神的生活。

  願神祝福祂的話語。阿們!

  二

  愛心的功效

  聖經:約壹4:7-12,5:1-2

  弟兄姐妹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愛心的功效”

  一.愛心是認識神的途徑

  【約-4:7】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

  【約-4:8】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

  【雅2:14】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

  【雅2:15】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雅2:16】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

  【雅2:17】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雅2:18】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

  【雅2:19】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

  【雅2:20】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

  【雅2:21】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

  【雅2:22】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

  【雅2:26】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弟兄姐妹,基督徒行事為人,就是要“信心與愛心”共同長進。雖然是神的恩典“本乎恩,也因著信”,還是要有行為彰顯愛心,但是基督徒只認為

  “本乎恩,也因著信”就夠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聖經明明告訴我們:【約-4:8】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

  【雅2:26】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所以說“愛心是認識神的途徑”。

  二.愛心是造就人的動力

  【林前8:1】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林前8:9】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

  【林前8: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弟兄姐妹,使徒保羅針對當時哥林多教會有些基督徒自以為有知識,去吃祭偶像之物,引起了部分“良心軟弱”的基督徒放膽吃祭偶像之物?而引起“沉淪”。保羅說“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林前9:22】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三.愛心是相互服侍的必須

  【加5:13】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侍。

  【加5:14】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加5:15】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

  弟兄姐妹,基督教群體是“互相服待”的團體。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人間,給人類樹立榜樣:

  【太20:28】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但是當今教會有少數人只“受人的服侍”,而不去服侍人,甚至為了“爭名奪利”而互相攻擊?

  【太20:20】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

  【太20:21】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太20:22】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

  【太20:23】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太20:24】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

  【太20:25】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太20:26】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太20:27】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弟兄姐妹,當年門徒當中有兩個人想在天國裡坐在“主基督”左右兩邊,引起另外十個門徒的惱怒。非怪現在地上的教會也有那“兩個門徒”的事件發生,要引以為誡。

  四.愛心是聯絡全德的紐帶

  【西3:12】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

  【西3:13】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西3:14】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西2:2】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神的奧祕,就是基督,

  【西2:19】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

  弟兄姐妹,俗話說“牙齒與舌頭天天在一起,有時牙齒會咬到舌頭”。人與人之間難免有“嫌隙”,需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用愛心互相聯絡。

  【羅12: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羅12: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羅12: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弗4:15】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弗4:16】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五.愛心是相互寬容的祕訣

  【弗4:2】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弗4:3】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弗4: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弗4:5】一主,一信,一洗,

  【弗4:6】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弗4:7】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弟兄姐妹,基督徒應該“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才能顯示出是神的兒女。如果,基督徒不能“凡事謙虛,溫柔,忍耐,就沒有愛心去互相寬容”?

  因為主耶穌怎樣寬容,饒恕我們,我們也要用愛心寬容他***她***們。

  【羅3:25】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西1:11】照他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

  【彼後3:8】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彼後3: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弟兄姐妹,主耶穌這樣的愛“世人”,作了挽回祭,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六.愛心是遮掩罪過的果效

  【彼前4:7】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

  【彼前4:8】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彼前4:9】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

  【箴10:12】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箴17:9】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

  弟兄姐妹,“愛能遮掩許多的罪,能遮掩一切過錯”。是指“彼此切實相愛”,並不是說“包庇人許多的罪和一切過錯”?

  只有用從神那裡來的“愛心”,彼此切實相愛,才不會“彼此論斷,互相攻擊”。因為:【箴10:12】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七.愛心是為主勞苦的標誌

  【帖前1:3】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地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

  【帖前5:12】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

  【帖前5:13】又因他們所作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

  弟兄姐妹,基督徒當有“愛心”,才會甘心樂意的去做各項聖工,任勞任怨,因為這是積攢財寶在天上。

  【徒20:35】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提前4:10】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林前15:58】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阿們!

  三

  愛心生活的勸勉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6:1-10***。

  一. 引言

  使徒保羅在第五章原則性地講論了活在聖靈中的生命後,在第六章的前半部分***6:1-10***提出了過愛心生活的具體勸勉。這一段經文,可分為兩部分:信徒應彼此扶持***6:1-6***;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鼓勵信徒恆心行善***6:7-10***。

  二. 釋經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6:1***。

  聯絡上下文,“有人”應是指基督徒。

  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可能生活在犯罪的常態中***約壹3:6***,因為他們已脫離了罪的轄制和捆綁***羅6:14,17-18***,並有聖靈的引領、光照、保守和責備***約16:8***。但基督徒卻可能偶然被罪、過犯所勝。這是我們大家都經歷過的。

  保羅曾把信徒分為“屬靈的人”和“屬血氣的”***林前3:1***。在這裡,“屬靈的人”應是他在前一章論及的順服聖靈、結出聖靈果子的信徒。

  當一位肢體偶然被過犯所勝的時候,我們的責任是“把他挽回過來”。 “挽回過來”這個動詞的基本意思是“成全”、“使恢復原狀”,在醫學上是指“接合斷骨”、“脫臼復位”。因此,“挽救過來”不單是指出對方的過犯,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她***轉離過犯,回到基督徒的正常生活。

  在挽回有過犯的肢體時,保羅提醒兩點。

  首先,“當用溫柔的心”,對過犯者應抱著體恤、愛惜、溫和的心態,而不是冷漠、輕蔑、粗暴的態度。保羅說,要“屬靈的人”去挽回,因為只有“屬靈的人”才有溫柔的心***加5:22-23***。 其次,“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自己小心”原文是單數,可直譯為“小心你自己”。由“你們”轉為“你”:挽回有過犯的信徒,是教會整體的責任,但每個信徒都當小心自己。

  “恐怕也被引誘”最自然的意思是,受過犯者的影響而陷入過犯中。即,沒有把過犯者“挽回過來”,卻被拉了過去。此外,意識到自己也和過犯者一樣,可能偶然為過犯所勝,幫助者也容易溫柔。因為當我們自己有了過犯時,總是希望被諒解、被寬恕,那麼,別人有了過犯,我們也理當體諒、寬恕。“所以,無論何事,你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主耶穌這一教訓,被稱為“金律”,千真萬確!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這裡的“重擔”可能不僅是受試探和可能犯罪的心靈重擔,因為彼此擔當這樣的重擔,並不是“基督的律法”的全部內容。所以,此處的“重擔”可能包括信徒一切的軟弱、痛苦和難以擔當的擔子。互相擔當重擔,為要使承受重擔者能站立得住、不致跌倒。

  “基督的律法”一詞,在整本新約《聖經》中僅出現過這一次。“基督的律法”就是基督的愛的命令。耶穌基督在世的教訓和個人榜樣,以愛詮釋了律法的精義。遵守、成全基督的律法,就是要效法主耶穌愛的榜樣。正如保羅所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8-10***。

  “愛人如己”並不是說,我們必須先自私、愛自己, 然後才能愛別人。因為,人不用刻意,本能地就會愛自己***如,吃、喝、穿、用、住、行,等等***;“愛人如己”是說,人要像自發的、本能地愛自己那樣去愛別人。

  在基督裡的自由,不是放縱情慾,乃是能作上帝喜悅的事,“用愛心彼此服事”***加5:13***。所以,一個脫離了律法捆綁的基督徒,同時又是成全律法的人;成全的方法不是遵行一套外在的律例、典章,而是依靠聖靈澆灌在信徒心中愛。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加6:3***。

  這節經文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沒有甚麼了不起,卻自以為了不起,就會把自己的心思引入歧途。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不認為自己會有甚麼過犯、軟弱,就不會同情有過犯、軟弱的人,也不願意分擔別人的重擔。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6:4-5***。

  如何防範“自以為了不起”的自欺行為呢?保羅提供的辦法是:“各人省當察驗自己的行為”。各人應該對自己負責。如果發現自己有甚麼可誇之處,應該根據自己的心思意念和言語行為,而不在他人的行為。 當然,“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順利、成功時,誇主的賞賜和祝福;坎坷、失敗中,誇主的憐憫和大能。“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

  如果自以為了不起,拿自己與陷在過犯中的弟兄相比,誇自己比別人強,那麼,他的誇口就“在別人了”。不要在與別人的相比中尋找自己在上帝面前的身份,不要把自己的公義、聖潔建立在弟兄的軟弱、失敗上。這樣作,於己無益,更不討上帝的喜悅: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上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不義、***,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8:9-14***

  本章第二節的“重擔”,是一個人難以承受的重壓,需要別人分擔。這裡的“擔子”是指各人必須擔負的責任,其中也包括分擔別人的重擔。因為,各人都要對上帝負責,都將面臨上帝的審判。不否認個人責任的彼此擔當, 和包括彼此擔當的個人責任,都是很重要的。

  “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6:6-10***。

  聯絡保羅關於“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林前9:14***的教導,這節經文的意思是,施教者把屬靈的福氣給予受教者,而從受教者領受物質的供應。這可看著是信徒彼此分擔重擔的一個特例。“主說:百姓用嘴脣尊敬我,心卻遠離我”***賽29:13a***。如果人接受了福音,卻不順服主耶穌,就是輕慢上帝。這裡,保羅似乎認為, 如果受教者對施教者不盡應盡的責任,不履行福音所帶來的特別責任,就是不尊敬上帝。輕慢上帝,必招致上帝的懲罰。

  愛心生活的具體勸勉後,保羅又回到第五章關於聖靈與情慾彼此相爭的大議題上。“順著情慾撒種”,就是為滿足肉體的私慾而活;“順著聖靈撒種”,就是順從聖靈的引導而活。 “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應該指末日的結局。因為與“永生”相對應,“敗壞”應該指身體和靈魂的敗壞。順從聖靈而活的,身體復活得榮耀,享受不朽的生命;順從情慾而活的,身體復活後得不到永生。人在世的生命,就是撒種時期,末日則是收穫之日。

  鑑此,保羅鼓勵信徒,繼續行善,不可灰心,不“向悪屈服”。這裡的“善”,似應指一切道德上的“善”。“信徒一家的人”不是“信徒的全家”,而是“與信徒同屬一家的人”,即,所有的信徒。這裡,保羅不再以種族***猶太人或外邦人***、而是以信仰***信徒或非信徒***作為人群的基本劃分。保羅認為,信徒對於基督大家庭的人所擔負的責任,比對一般人更大。

  三. 反思

  1***信徒偶然為過犯所勝,教會有責任將他們挽回過來。對這樣的信徒,採取聽之任之的漠然態度或一味斥責的嚴厲態度,都不合宜,因為都難以將他們挽回過來。對待軟弱的弟兄,我們的心態和動機很重要。只有懷著“挽回”的目的,才會懷著溫柔的心;也只有以溫柔的心,才可能將弟兄挽回過來。弟兄姊妹們,雖然我們在背景、性格、專業等很多方面都不同,但我們是“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4:5-6***,同有一位父在天上,是屬靈大家庭的親人,是基督的身體上的肢體。雖然家人之間難免有衝突,牙齒也會咬著舌頭,但畢竟同屬一個大家庭。“…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5b-26***“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5:15***。弟兄姊妹們,一定要牢記我們基督徒之間這種脣齒相依、榮辱與共的屬靈關係,彼此攙扶,同走天路。

  2***主耶穌把律法歸納為“盡心、儘性、盡意愛主 --- 你的神”和“愛人如己”這兩條總綱***太22:34-40***。使徒保羅則說,“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加5:14***。咋一看,似乎保羅少說了一條;其實不然。只有當信徒與上帝在基督裡有了愛的關係,“愛人如己”才能實踐。人們常在議論,“愛上帝容易還是愛弟兄容易?”似乎愛上帝比愛人容易,因為上帝值得我們愛,而人並非都那麼可愛。但是,使徒約翰卻教導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有古卷: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4:19-21***。可見,“愛人如己”是全心全意愛上帝的具體表現。其實,主耶穌也是這樣教導的:“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就因此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只有愛上帝、被主愛澆灌的人,才可能切實地彼此相愛。這條命令,表面看,是在講門徒與門徒的關係;實際上,卻是在講每一個門徒與主的關係。

  3***“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的經文,似乎又捲入了“人得到的救恩是否會失去”的爭議。這不是本次講道能處理的。但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一個人悔改、信主後,是順服聖靈還是順服情慾,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結果不僅在今生會影響屬靈生命的成長,而且在末日審判中,必須對主交賬。

  求主幫助我們,能順服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在成聖的路上日有所進,保守我們常在上帝的愛中,彼此相愛,將來能坦然無懼地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