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父愛的講章

  基督教裡神和人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父親節對於基督徒來說是否有另外一種解讀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經文:約20:17 詩篇125 詩篇103:1—13 27首 21首

  請所有的父親起立,我們為你們獻詩祝福,祝福你們節日快樂!《在主裡祝福你》

  首先我們來看父親節的來歷:1909年,華盛頓一位叫布魯斯•多德的夫人,在慶賀母親節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既然有母親節,為什麼不能有個父親節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個弟弟早年喪母,他們由慈愛的父親一手撫養大的。許多年過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親的生辰忌日,總會回想起父親含辛茹苦養家的情景。在拉斯馬斯博士的支援下,她提筆給州政府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呼籲建立父親節,並建議將節日定在6月5日她父親生日這天。州政府採納了她的建議,倉促間將父親節定為19日,即1909年6月第3個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慶祝這一節日,宣佈了父親節的文告,定這天為全州紀念日。以後,其他州也慶賀父親節。在父親節這天,人們選擇特定的鮮花來表示對父親的敬意。人們採納了多德夫人伯建議,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們表示愛戴,佩戴白玫瑰對故去的父親表示悼念。後來在溫哥華,人們選擇了佩戴白丁香,賓夕法尼亞人用蒲公英向父親表示致意。

  為了使父親節規範化,各方面強烈呼籲議會承認這個節日。1972年,尼克松總統正式簽署了建立父親節的議會決議。這個節日終於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

  贊父親

  父親從男性的角度,給予孩子堅強,自立,自強,自信,寬容,使孩子能感覺到與母愛不同的愛。母愛是細膩的,而父愛是嚴肅、剛強的、博大精深的。父愛同母愛一樣偉大,只是父親表達愛的方式與母親不同而已。

  有一種愛,它是無言的,是嚴肅的,在當時往往無法細訴,然而,它讓你在過後的日子裡越體會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寬廣無邊的父愛。

  父愛其實很簡單。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讓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澀而醇香,讓人為之振奮;它像茶,平淡而親切,讓人自然清新 ;它像篝火,給人溫暖卻令人生畏,容易讓人激奮自己。

  父親的愛,是春天裡的一縷陽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裡的一絲涼風,吹散了我心中的煩熱;是秋日裡的一串串碩果,指引著我走向成功;是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著我那顆冰冷的心。父親的愛,無處不在!

  縱使是丹青高手,也難以勾勒出父親您那堅挺的脊樑;即使是文學泰斗,也難以刻畫盡父親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納百川,也難以包羅盡父親您對兒女的關愛!

  父親的愛,藏在粗糙的雙手中,那雙手, 不辭辛勞地撐起了我們的家; 父親的愛,藏在嚴厲的目光背後,那目光,微笑著看孩子一天天的長大。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

  擁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父愛也是幸福的。

  如果把母愛比做是一枝盛開的百合,在每個角落中散發著它迷人的芳香,那麼父愛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個角落中默默地吐著它那清新的芬芳!向來只有讚頌母愛的偉大,可又有誰知道父愛的含蓄!

  父愛這字眼是多麼的平凡,但這種愛是多麼的不平凡。

  一株茉莉也許沒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遠會讓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愛就是這樣,猶如茉莉一樣靜靜地開放。無論你在何方,父親那慈愛的眼睛定會伴隨你一生。

  一、父親的本分和責任:

  請看聖經:以弗所書6:4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1***不惹兒女的氣,就是不在有火氣的時候,把兒女當作出氣筒,在孩子身上洩氣,這是不好的,

  做父親的應該接納孩子,接納他的脾氣,接納他的性格,接納他的一切,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的也是獨特的,我們父母什麼時候也是站在孩子一邊,永遠支援他,愛他到永遠!

  做父親的讚賞孩子,鼓勵孩子,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優秀的,你是最好的,我們欣賞你!應該這樣鼓勵孩子!做父親的應該常有時間,與孩子交流,與孩子共度休閒娛樂的時間,把孩子當作你的好朋友,孩子就會跟你講知心話,他就會有任何事情都不瞞著好朋友!

  ***2***按著聖經的教訓警戒孩子,我們父親首先要再聖經上下功夫,帶領孩子.父親是家庭負責紀律的一員!

  ***3***供養,教育他們,父親維持家庭的幸福,供養全家,還要負責家庭的的宗教生活,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帶領全家敬拜神,讚美神

  ***4***適當的責打,也是可以的.箴言13:24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

  箴言29:17節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責打要在你心平氣和的時候,不要在你火冒三丈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是不冷靜的時候,下手會失去理智的.許多人失去冷靜,結果把孩子打醫院去,甚至有出人命的的,我不是戲言那!

  ***5***培養他們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只要祝福,不要咒詛!以色列的父親都是教孩子一門手藝,保羅就是支搭帳篷的,有了手藝,就可以養生戶口.父親的權威是你的行為做成的,你是一個表率,必然,就有權威,孩子就敬重你!不然,孩子不會敬重你的作妻子的要敬重丈夫,要樹立丈夫的權威,有人說的對:丈夫的地位是妻子造成的

  二、聖經中父親的榜樣

  ***1***哥泥流:使徒行轉10:1節在凱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 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 神。哥尼流帶領全家敬畏神,經常禱告,常常賙濟,請彼得講道,領親友聽道.

  ***2***大衛教導所羅門:歷代志上28:9你當認識耶和華你父的 神,誠心樂意地事奉他。因為他鑑察眾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你若尋求他,他必使你尋見;你若離棄他,他必永遠丟棄你!大衛有教育兒女失敗的經驗,但是他吸取教訓,栽培訓練了所羅門!

  ***3***約書亞:約書亞記24:15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三、父愛的源頭—-上帝的愛

  羅馬書8:32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詩篇103:12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 上帝愛我們,看我們像眼中的瞳仁一樣,看我們為寶為尊,把我們抱在懷中,帶領我們的每一天,我們怎樣回報他的恩典那?

  主啊,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淚,救我的腳免了跌倒。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

  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直到永永遠遠。

  篇二

  引言:在一個地震後的廢墟里有一個人引起了援救人員的注意,他不顧援救人員的勸阻,堅持不懈地在廢墟里面挖掘、尋找。這本是一個學校,但是由於突然發生的地震而使整個地區面目全非。援救人員已經在這裡失去了希望,因為毀壞得這麼徹底學校,應該不會有什麼學生存活了。可是這個男人堅持認為自己的兒子還活著,等著他去救他。可能是他的摯意,感動了很多人蔘與到當中來,他們的努力不但微乎其微,而且似乎根本沒有希望,但是就在大家覺得失望的時候,在一個應該是學校地下室的廢墟上面,他們聽到了地下有人的說話聲音,這位父親興奮的喊叫起來:“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他還活著”。很快,這裡就清理出一個通路,從一個小孔裡面可以看到地下室裡有四五個學生,其中一個學生正在努力的向其他學生說鼓勵的話:“堅持住,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們的,相信我,我爸爸從來沒有叫我失望過”。“兒子,”正在這時,激動萬分的爸爸從所挖掘出來的唯一的通孔對著兒子喊話,兒子則同樣興奮的望著說:“爸爸,你來了,我就知道你一定會來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出現在語文課本里面的一篇文章,可以使我們今天所探討的主題更清晰的體現。因為今天是父親節,是為了紀念父親的愛所設立的節日,在這樣的一個節日裡,讓我們來思想父愛深遠的意義,是一件美好並有價值的事情。

  一、父愛無聲

  1、應允中體現的愛

  在中國的道德理念中,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雖然這不能成為真理,但是從上帝所頒佈的十誡來說,孝敬父母也是唯一帶有應許的誡命。可見孝敬父母不但在神看來是重要的,在人看來亦是如此。通常中國人稱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不是人”,或者“不懂做人”。而在猶太的律法中,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產業,長子可以得到雙倍的產業,在父親還活著的時候,這些產業不是兒子的,還是父親的,但是若父親去世了,可以將產業按著去世時父親所擁有產業的光景分給兒子們。可是,這裡我們看到這個小兒子,還沒有等到父親死,就已經不耐煩,要現在就分割財產,彷彿父親就要死了。或者根本不管父親的死活,總之那些就是我的。這種想法不但很可怕,而且很讓人寒心。因為財產不過是物質的東西,人才是活的。人可以賺取財產,也可以失去財產,之所以人死了以後分割財產,一方面是給後代一個生活上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是一個作為人的延續的含義,有紀念意義。但是如果在人還活著的時候,就將財產拿掉,並且以為那就是自己的,其實那就說明在小兒子的心裡根本就沒有父親存在。他不當父親是個人。可是我們看到這個父親不在乎這一切。他能夠明白兒子所需要的,能夠體諒自己的年輕魯莽,也能夠容讓兒子的作為,所以他沒有說什麼,就把財產給了兒子。其實這個給的裡面充滿了父親的理解、愛、期望、等候……

  沒有人知道這個兒子一去會不會再回來,這些財產會不會就此失去,可是父親沒有在意這些,他知道這個執拗的兒子既然已經這樣要了,就沒有說什麼,就給了。我相信換成是任何一個有點性格的父親也不會這樣做,必然會與這個兒子爭一下。但是這個父親卻沒有。若不是因為深深的愛這個兒子,這個父親何以如此呢?

  2、擁抱中體現的父愛

  在中文這個小兒子稱為“浪子”,表示回頭的人,因為他以前是一個不好的人,浪費父親的財產不說,也根本不把父親放在眼裡。可是現在他知道回頭了,中文裡面有一句話:“浪子回頭金不換”,意思是,一個不好的孩子回頭重新做人是一件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甚至用金子都很難換來。可是如果我們仔細看這個孩子,你會發現這個孩子真的算不上什麼浪子。因為他的回頭實在是迫不得已,他不得不回頭。聖經記載“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路15:14-15***也就是說,正是在這樣的光景下,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想到了父親。倘若最開始他離開父親是為了自己能夠過得舒服一點,沒有把父親放在眼裡,如今想起父親,也不是因為別的,也是為了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因為聖經說:“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家裡有多少的僱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作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路15:17-19***

  關於心理的研究發現,窮困可以控制人的各種特徵,甚至包括理想、道德。當一個人窮困的時候,吃飯就是比皇帝老子還重要的事情,就像這個兒子,他曾經傲慢的要求父親把“他應得的財產”***父親還沒有死,他哪裡有什麼應得的財產,他只有配得到懲罰***給他,他曾經放蕩無度,可是如今,他卻因為窮困,可以投靠一個陌生人,做奴隸一樣的生活,想要與豬搶吃的。他的性格變化如此之大,其實就是因為窮困。而他選擇回家,不是因為想起了父親的愛,乃是因為窮困,他知道父親至少是比這個目前的主人更好的主人,他不過是想換一個主人罷了。所以他不是要認回父親,他乃是要找到吃的。所謂“有奶便是娘”,他現在就是這個狀態。

  這位父親,這位愛兒子至深的父親,本來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教訓兒子一下,讓兒子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愛他,可是他沒有,因為他深深地知道兒子如今身心俱疲,深深的知道兒子的靈魂已經被飲食消磨得不剩什麼了。所以他沒有等兒子自貶身價,就擁抱這個兒子,將兒子預備好的要自貶身價的話語都藏了起來。他要栽植在兒子心中的不是等價交換,而是愛。

  3、產業中存在的愛

  小兒子是這樣遲鈍和不懂得父親的愛,大兒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小兒子回來的時候,大兒子作為哥哥不但不高興,不但沒有作為哥哥憐憫的心腸,反而因為爸爸款待弟弟而生氣,這是多麼讓人傷心的事情呢。只是,在這個時候,父親所做的更是讓人心裡由衷地感佩。因為這位父親走出來,離開自己的座位,親自來到大兒子面前,“勸”他。這個“勸”字寫盡了父親的愛,父親完全放下身份的愛,父親完全逶迤求全的愛。他沒有以父親的身份命令大兒子,反而去“勸”,這是很讓人感動的。並且這位父親說了一句話“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這是父親產業中就存在的愛,並且這愛裡面不但含有財產,還含有繼承的含義。因為“我所有的都是你的”,父親沒有覺得自己的產業不屬於自己的兒子,沒有覺得兒子的委屈反常,乃是勸慰這個兒子,將自己的心都掏出來給兒子看。讓兒子明白,自己實際上不但愛他,而且可以完完全全的把自己交付在他裡面,大兒子以為自己什麼都沒有,其實父親似乎沒有作為的動作就是什麼都包括了。這就是父親獨特的愛,是寫在父親的產業裡面的。

  二、父愛無價

  1、對小兒子的愛

  從人看來,小兒子是一個機靈聰明的人,因為他懂得父親的心,也利用父親的心。雖然他的眼睛裡面所看到的都是財產、快樂、食物、存活,但是他也看到一點,是他不曾意識到的,就是他深深地知道父親與別人不一樣。他的確說道自己“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只是,他是為了“口糧有餘”的父親回來的,並且他只是想做一個“僱工”,只是想自己和那些僱工一樣有吃就好。他根本沒有進一步去理解這個父親,可能是不敢,可能是犯罪悔改,我們都無從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一點,對於父親來說,兒子回來就是最好的事情。這位父親用“失而復得,死而復活”來形容這個兒子。可以想見這個父親對於這個兒子的要求是多麼的低。他沒有要求這個兒子一定要帶什麼德行回來,也沒有要求這個兒子一定要懂得什麼道理,只是“回來”就好。因為當小兒子離開他的時候,已經好像是“失去的”和“死了的”,所以當他看到小兒子回頭的時候,他什麼都沒有問,什麼都不必他說,他只是將盛大的款待場面待遇給這個小兒子。因在他眼中,這“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小兒子勝過了一切。

  天父豈不是就是這樣愛我們嗎?在路加福音15章的開頭,講到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就不高興,因為耶穌接待罪人。耶穌就開始講比喻,一個迷失的羊的比喻,一個丟了錢的比喻,緊接著就是這個浪子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可以驚奇的發現這個小兒子的經濟頭腦和稅吏有十分相像的地方,因為他們都很會計算,懂得什麼對自己最有利,懂得什麼時候承認自己的軟弱,什麼時候接受同情,懂得挑選不同的主人。是的,耶穌是否所說的這個小兒子就是指稅吏這樣的人,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一點,就是耶穌知道萬人的心。人心裡所存的,沒有能逃過耶穌的心的。只是耶穌並不直接給我們指出來,因為若指出來,沒有人能存活。即便是今天到教會裡面來的人,也是如此,有幾個人是真的想要尋求真理來的呢?豈不都是因為上帝無限的愛將我們從罪惡中帶領出來的嗎?當我們還無知的時候,豈不也像這個小兒子一樣要利用上帝嗎?豈不也像這個小兒子一樣以自己假意的謙卑和臣服來換取安息嗎?只是上帝並沒有因此計較我們,並沒有因此就揭穿我們,乃是要我們在他裡面看,在他裡面享受,在他裡面思想,直到聖靈光照我們,使我們完全的脫離罪,成為一個新人。

  2、對大兒子的愛

  如果說小兒子的可惡是因為他的奸詐、狡猾,大兒子的問題就是出於他對於公正的盼望。他知道什麼是公正,因此他渴望執行公正,甚至於他想要變成法官,要審判不公正的事情。這就是大兒子的問題。他顯然對於父親最開始的決定就不滿意,覺得父親過於寵愛小兒子,使得小兒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而當弟弟回來的時候,本來可以擁有第二次教育的機會,可是父親再一次失去了,竟然就這樣的任由弟弟計謀得逞,還能承受快樂。是的,作為旁觀者,我也覺得大兒子很委屈,只是思想大兒子的思想正規化,才發現,原來大兒子的身位不但搞錯了,而且很矛盾。一方面,他覺得父親做得不對,既然覺得父親做得不對,並且生氣了,就說明他是父親的角色,是審判者的角色,是主人的角色。既然是主人的角色,為什麼又要埋怨父親沒有給他什麼呢?因為既然他是主人,那麼所有的就都是他的,怎麼又需要別人給呢?乃是應該自己給別人才對,哪裡需要別人給呢?可見,這個大兒子心中矛盾的地方,也是他從來沒有發現的地方。父親的話本來已經提醒了他,但是他似乎沒有發覺。“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14-15***“我們”所指的不是單單“父親”一個人。父親沒有怪責他批評弟弟有錯,乃是提到他既然是主人的身份,就應該像個主人的樣子,哪有一個主人見到“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事情不歡喜快樂的呢?況且這個“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是他的弟弟,是他的手足,所謂“手足之情”,豈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嗎?

  其實這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上願意擁有財務,但不願意擁有責任;願意擁有快樂,但不願意分享快樂。人由於墮落,所以人由主人的身位墮落成為奴隸。人習慣了做奴隸,所以若是沒有悔改,你會發現,人常常找一些主人來管理自己,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妻子、國家的元首,就是找一些偶像,找一些邪神,人不能迴歸自己主人的身位。當人要享受的時候,人願意做一個主人,但是當主人需要分享與人的時候,人很難做到。這就是人無法跨越的障礙。法利賽人和文士就是這樣的狀態。本來他們擁有的知識是要他們成為長子,帶領更多人來分享神的愛,可是當他們擁有了神的知識以後,他就以此自居,一方面覺得自己是神奧祕的繼承人,因此很願意教導人,但是另一方面,當上帝要分享愛的時候,他們又將自己演變成了僕人,不願意分享自己所得到的,反倒嫉妒上帝賜予別人的。施洗約翰完全與他們分別開來,當施洗約翰的門徒對施洗約翰說,你先前所見證的那一位,如今施洗,比你更多,施洗約翰說:“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29-30***侍奉上帝的人只有擁有像施洗約翰這樣的胸懷,才能配稱為神的兒子。

  這位父親非常明白大兒子的心理,故此也明白大兒子的難處,正像上帝明白理解人的軟弱一樣。若是上帝不明白人的難處,不體會人的軟弱,上帝何必拆遷自己的愛子耶穌來拯救人。因為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若是沒有耶穌親自成為人的樣式來拯救人,若是沒有耶穌成為人的樣式來成全救恩,人沒有希望,因為不明白分享的道理,也不懂得理解天父的旨意,每天都會在自義的裡面徘徊,無法從中解脫,在矛盾中自我掙扎,不能釋放。可以天父的愛正是用這個父親的動作表明得一覽無餘,他不但從心理明白大兒子的軟弱,也承認大兒子所做的功,所承受的勞苦,故此,他委意求全的勸這個大兒子。這難道不是父愛的深切體現嗎?因為在父親心中,小兒子比財產珍貴,大兒子比自己的身份珍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在父親的眼中,大小兒子的迴歸才是真正的恩典。

  篇三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剛過,又迎來了一個國際性節日——父親節。聖經裡面說“你們既為兒女,就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所以基督教裡神和人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父親節對於基督徒來說是否有另外一種解讀呢?

  很多基督徒在部落格論壇上發出帖子“祝願所有的父親節日快樂!”,主內雜誌《天梯》也在最新推出的一期中特別登載了《父親節講章:父愛深遠》,雜誌編者在編者案中盼望通過聖經,信徒們可以更深的明白為父的心,也體會父神向著人類無盡的慈愛和恩典。

  在講章的開頭,身為牧者的作者***網名:溪畔靜思***說,“財產是可以消失的,家業是不會永久的,但是愛永無止息。愛不但可以傳承,也可以成為真正的代表,父親成為這個代表的代言人。”

  作者在引言中講述了汶川地震時發生的一個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後的廢墟里,有一個父親不顧救援人員的勸阻,幾乎沒有任何希望的情況下,堅持不懈的在廢 墟里挖掘、尋找自己的兒子。救援人員已經失去了希望,可是這位父親的執著和誠摯感動了在場的很多人,他們也參與到其中幫助他一起尋找兒子。

  可是救援進展微乎其微,就在大家都要覺得失望的時候,忽然聽到廢墟下面有人說話的聲音,這位父親興奮的喊叫起來:“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他還活 著!”,激動萬分的父親從所挖掘出來的唯一的通孔對著兒子喊話是,兒子則同樣興奮的望著父親說:“爸爸,你來了,我就知道你一定會來的!”

  在講章中,作者通過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來講述無價、深遠的父神的愛。他說,父愛無息,面對悖逆的浪子,父親沒有用言語講述愛,沒有用強權來完 成愛,僅僅是用行動來“栽種愛”。愛需要被栽種,這是最深奧的道理,也是耶穌不斷地表達出來的道理,而且他也做了明顯的榜樣,就是愛,就是去做。比喻中的 父親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栽種愛,他知道孩子們也許暫時不明白他的美意,但是到他離開以後,他知道真愛的種子一定會發芽、開花、結果。

  很多時候,人因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切,無法看到背後的道理,故此,一位繼承了父親的財產就是父親的繼承人。而實際上,真正的繼承是能夠將父親的精神 繼承下去,發揚起來。所以,真正繼承父親的是真正理解父親,並將父親無聲的愛傳揚的人。無論是小兒子,還是大兒子,只要他能夠體會和明白這種栽種的愛,並 從生命中流露出來,他就是父親的繼承人。

  最後在結論中,作者勸勉眾信徒“人間愛有千千萬萬種,真愛均無聲,不以自己為目的,為要建立、栽植。今天的父親也曾經是父親的兒子,也曾經感受到難以理解的父愛。昨天的體驗要成為今天付出的前提,而我們基督徒因為飽嘗了天父的慈愛,更應當向世人付出從神所領受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