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川鹽運銷及其成因分析論文
川菜烹飪常用的鹽是井鹽***也就是川鹽***,其氯化鈉含量高達99%以上,味純正,無苦澀味,色白,結晶體小,疏鬆不結塊。以四川自貢所生產的井鹽為鹽中最理想的調味品。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抗戰時期川鹽運銷及其成因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抗戰時期川鹽運銷及其成因分析全文如下:
川鹽在全國鹽區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 “抗戰” 時期其地位更顯重要。 我國產鹽區域從生產成本及產量的經濟價值看, 以長蘆淮海鹽最為重要。 然川鹽生產極富, 區域甚廣, 數百萬人賴鹽為生, 特別是在 “抗戰” 爆發以後, 海鹽產地淪為敵戰區, 川鹽為國計民生所需, 地位如同人們所需的水和空氣一樣[ 1 ] 1. 在“抗戰” 時期, 川鹽運銷四川各地和省外, 滿足了川、 鄂、 湘、 黔、 滇、 陝、 甘軍民的食鹽需求, 為 “抗戰” 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然而目前, 學術界對川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川鹽生產技術、 川鹽的經濟特點及四川區域性地區的鹽業等方面, 缺乏對“ 抗戰 ”時期川鹽運銷及其成因的系統研究, 這裡擬就此內容作一探討。
一、 川南鹽場運銷
***一*** 自貢鹽場運銷
自貢鹽場由自流井、 貢井 2 鹽區組成。 自流井屬富順, 貢井屬榮縣; 在鹽務行政上合稱富榮場, 自流井稱東場, 貢井稱西場, 為川鹽最重要的區域之一; 全區人口 30 萬, 直接從事鹽業的工人達 10 餘萬[ 2 ] 338.
自貢兩大鹽場所產之鹽銷往本省的自貢市區、 富順、 內江、 威遠、 資中、 隆昌、 榮昌、 永川、 璧山、榮縣、 宜賓、 南溪、 銅梁、 大足、 瀘縣、 江津、 江北、 重慶、 巴縣、 長壽、 墊江、 鄰水、 涪陵、 忠縣、 石柱、 豐都、 萬縣、 廣安、 嶽池、 大竹、 渠縣、 宣漢、 達縣、 萬源、 合江、 綦江、 南川、 酉陽、 秀山、 黔江、 彭水、 敘永、 古藺等 43 縣市, 貴州的赤水、 習水、 仁懷、 都勻、 遵義、 息烽、 貴陽、 思南等地, 湖北的宜昌、 宜都、 枝江、 鬆滋、 荊門、 漢陽等地, 湖南的石門、 慈利、 永順、 桑植等地; 兩鹽場銷鹽量,民國三十年 ***1941 年*** 有 4 524 000 市擔, 民國三十二年 ***1943 年*** 有 4 396 673 市擔[ 3 ] 56.
自貢鹽的運銷, 在鄰近的地方直接用人力挑運[ 3 ] 56. 而銷往外省或本省離鹽場較遠地區的食鹽, 多依賴水運, 由自貢市利用鹽井河船運到鄧井關, 然後換沱江駁船運到瀘縣, 再換較大的木船由長江向上下運輸, 出三峽者銷鄂、 湘兩省; 在宜昌失陷後, 長江交通受阻, 運鄂、 湘的鹽減少; 有一部分由涪陵入烏江到彭水及龍灘二地轉入湘西; 銷貴州者則分別由合江進赤水, 由江津江口進綦江, 由涪陵進烏江, 由納溪進永寧河, 轉入貴州各縣銷售[ 3 ] 56.
***二*** 犍為鹽場運銷
犍為鹽場的鹽運銷川內的成都、 華陽、 青神、 眉山、 彭山、 新繁、 彭縣、 崇寧、 金堂、 新都、 郫縣、理番、 汶川、 灌縣、 新津、 邛崍、 崇慶、 雙流、 溫江、 大邑、 蒲江、 雅安、 夾江、 峨眉、 滎經、 漢源、 天全、 蘆山、 納溪、 古宋、 瀘縣、 萬縣、 馬邊、 宜賓、 屏山、 慶符、 高縣、 筠連、 珙縣、 南溪、 江安、 長寧、 興文、 雷波、 犍為、 敘永、 古藺等 49 縣市; 湖北利川、 建始、 宣恩、 鶴峰、 五峰、 咸豐、 來鳳、 恩施等縣; 雲南會澤、 巧家、 昭通、 永善、 綏江、 魯甸、 大關、 鎮雄、 彝良、 鹽津、 宣威等縣; 貴州大定、納雍、 畢節、 威寧、 黔西、 金沙、 織金、 水城、 安順、 普定、 青鎮、 鎮寧、 郎岱、 平壩、 紫雲、 普安、 安龍、 興仁、 關嶺、 安南、 貞豐、 盤縣、 冊亨等縣[ 4 ] 93-95.
犍為鹽場的運銷範圍主要在川西、 川南及湖北、 雲南、 貴州三省。 宜賓是其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犍為鹽經過水運到宜賓銷往雲南。 據 “抗戰” 前的調查, “岷江中游犍為縣屬五通橋產鹽, 專銷敘永及南六縣一帶, 和滇省東北部地方。 每年定額四千張, 皆用木船運至此地, 然後分銷各縣, 故鹽號林立, 業務發達, 每年總值約 140 餘萬元。”[ 5 ]
據民國二十五年 ***1936 年*** 在雷昭的調查, 根據其商會所報告, 雷波從敘府 ***今四川宜賓*** 年進鹽 200 000 擔[ 6 ]. 民國三十三年 ***1944 年***, 每月犍為鹽經宜賓運銷雲南的情形為: 昭通 3 800 擔、 威信 800 擔、 鎮雄 1 700 擔、 鹽津 2 600 擔、 綏江 900 擔; 銷往省內各縣的情形是:
宜賓 3 260 擔、 南溪 1 220 擔、 慶符 1 430 擔、 江安 1 460 擔、 長寧 2 050 擔、 興文 700 擔、 古宋 500 擔、珙縣 1 350 擔、 高縣 1 500 擔、 筠連 450 擔、 屏山 1 100 擔、 雷波 1 000 擔、 馬邊 400 擔[ 7 ]. 另外, 敘永位於永寧河之上游, 為川滇交通之要道, 系川南邊區重鎮之一, 運銷川南邊境與黔省之食鹽, 多依賴永寧河[ 8 ] 1, 故敘永在鹽業物流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犍鹽由當地木船運至納溪, 再轉永寧河船運至敘永[ 8 ] 5.而敘永食鹽由犍為、 富順運來, 銷往本地、 古藺、 古宋及黔省[ 8 ] 2.
***三*** 樂山鹽場運銷
樂山鹽場運銷的空間範圍主要在川西、 川西南高山峽谷區、 盆中川南區。 其鹽運銷川內的成都、 華陽、 青神、 眉山、 彭山、 新繁、 彭縣、 崇寧、 金堂、 新都、 郫縣、 仁壽、 理番、 汶川、 灌縣、 新津、 邛崍、 崇慶、 雙流、 溫江、 大邑、 蒲江、 樂山、 洪雅、 丹稜、 名山、 峨邊、 雅安、 夾江、 峨眉、 滎經、 漢源、 天全、 蘆山等 35 縣市[ 4 ] 93、 95.
***四*** 其他鹽場運銷
鄧關、 大足、 資中三鹽場為票鹽, 運銷範圍在各產場鄰近區。 鄧關鹽場, 運銷鄧關、 富順、 瀘縣; 大足鹽場, 運銷大足、 銅梁; 資中鹽場, 運銷資中、 資陽、 仁壽、 威遠等縣[ 4 ] 93.
二、 川北鹽場運銷
***一*** 簡陽鹽場運銷
沿沱江上行運銷盆西平原區的簡陽、 成都市、 華陽、 新都、 金堂等縣市[ 4 ] 94-95.
***二*** 射蓬鹽場運銷
射蓬場票鹽銷往合川、 廣安、 嶽池、 江北、 巴縣、 南川、 涪陵、 南充、 遂寧、 璧山、 銅梁、 武勝、 江北、 巴縣、 南川、 涪陵、 廣安、 嶽池等 18 縣[4]93-95. 可見, 其運銷範圍在嘉陵江流域、 川東長江干道一線。
***三*** 三臺鹽場運銷
三臺鹽的運銷範圍在涪江流域、 川北、 川西及陝西、 甘肅等地。 三臺鹽銷往江油、 綿陽、 梓潼、 劍閣、 綿竹、 德陽、 北川、 什邡、 三臺、 中江、 羅江、 平武、 彰明、 茂縣、 松潘等 15 縣, 陝西南鄭、 褒城、城固、 洋縣、 沔縣、 西鄉、 寧羌、 略陽、 佛坪鎮、 巴留壩等縣, 甘肅文縣、 武都二縣[ 4 ] 93. 民國三十四年***1945 年*** 5 月, 三臺有食鹽 425 擔輸往德陽[ 9 ]; 民國三十四年 ***1945 年***, 梓潼鹽的來源為三臺[ 10 ].
***四*** 綿陽鹽場運銷
綿陽城為縣內最大的經濟重心, 在下流的豐谷井為鹽井密集地, 本縣輸出品之首位為鹽[ 2 ] 331. 綿陽鹽場運銷範圍在涪江流域、 川北、 川西、 陝甘等地。 綿陽鹽銷往羅江、 德陽、 綿竹、 江油、 彰明、 綿陽、 平武、 安縣、 北川、 茂縣、 什邡、 梓潼、 三臺、 中江等縣[ 4 ] 93. 綿陽鹽場外銷全賴人力背或挑進行運輸, 除銷往川內外, 還銷往省外的陝西漢中、 甘肅階州及文縣等地[ 11 ].
***五*** 其他鹽場運銷
川北其他鹽場南閬、 蓬中、 樂至、 蓬遂、 西鹽、 射洪、 南鹽、 中江等鹽場運銷範圍也較為廣泛, 遍及嘉陵江各流域、 平原區的部分地方。 南閬鹽運銷昭化、 廣元、 儀隴、 蒼溪、 巴中、 南部、 榮縣、 通江、 南江、 閬中、 蓬安、 樑縣、 大竹、 達縣、 萬源、 平武、 南充、 劍閣等 18 縣, 蓬中鹽運銷南充、 武勝、 嶽池、營山、 遂寧、 潼南、 蓬安等 7 縣, 樂至鹽運銷安嶽、 銅梁、 大足、 潼南、 遂寧、 樂至、 廣漢、 金堂、 簡陽、 什邡、 資陽、 新都、 中江等 13 縣, 蓬遂鹽運銷金堂、 廣漢、 遂寧、 安嶽、 潼南、 中江、 蓬溪、 射洪、三臺等 9 縣, 西充鹽運銷西充、 南充、 巴中、 閬中、 營山、 蓬安、 鹽亭、 劍閣、 廣安、 武勝、 嶽池、 儀隴、 渠縣、 鄰水、 通江、 南江等 16 縣, 射洪鹽運銷中江、 什邡、 德陽、 羅江、 廣漢、 射洪、 合川、 銅梁、璧山、 武勝等 10 縣, 南充鹽運銷劍閣、 巴中、 梓潼、 昭化、 廣元、 營山、 南充、 江油、 南江、 通江、 南部、 鹽亭、 彰明、 平武、 北川等 15 縣, 中江鹽運銷金堂、 中江、 什邡、 三臺、 廣漢等縣[ 4 ] 93-94.
三、 川東山地地區鹽場運銷
盆周山地川鹽主要以其東部邊區為輸出地, 運銷範圍在川東地區及陝甘、 湖北、 湖南等地。
盆地北部邊緣夔巫地方, 鹽產地有大寧 ***屬巫峽, 沿大寧河岸***、 奉節 ***在城南江岸***、 雲安 ***屬雲陽, 沿東瀼河*** 3 場, 各場附近, 皆有煤產, 鹽之熬製甚盛, 與區外之開縣、 忠縣 2 場, 共為川東主要產鹽區[ 2 ] 353. 以大寧為鹽的輸出地, 運銷巫溪、 巫山; 湖北省的竹山、 竹溪、 房縣、 秭歸、 興山、 巴東、 長陽、 五峰、 鶴峰、 宣恩等縣; 陝西省漢陰、 嵐皋、 安康、 平利、 鎮坪、 洵陽、 白河、 紫陽、 石泉、 鳳縣等縣[ 4 ] 93-95. 巫溪食鹽輸往湖南、 湖北、 陝西, 年輸出量有 8 000 000 公斤, 在輸出品中其數量佔第一位[ 12 ].
雲陽城北 30 裡有云安場, 居峽中瀼河兩岸, 富鹽產, 利用上流魚泉之煤, 煮鹽業甚盛, 市況繁榮,為東部邊區大鎮[ 2 ] 353. 以雲陽為鹽的物流輸出地, 運銷奉節、 開江、 開縣、 梁山、 萬縣、 巫山; 湖北省利川、 建始、 宣恩、 鶴峰、 恩施等縣[ 4 ] 93、 95. 雲陽有鹽 2 600 萬斤通過水運由雲廠至本縣上裝萬縣、 下裝夔、 宜等處[ 13 ]. 開縣每月輸運鹽 501 000 斤, 來源於雲陽[ 14 ] 400.
以開縣為鹽的輸出地, 運銷開縣、 開江、 城口、 宣漢等縣[ 4 ] 93; 還有陝、 甘等地。 開縣的鹽由人力背往城口行銷[ 15 ]; 開縣每月輸出鹽 50 000 斤, 輸往城口轉陝、 甘[ 14 ] 400.另外, 盆周東南部, 以彭水為鹽的輸出地, 運銷酉陽、 秀山、 黔江、 彭水等縣[ 4 ] 93.
四、 川鹽運銷格局的形成原因
鹽為百姓生活之必需品, 在 “抗戰” 時期川鹽供給地有富榮、 犍為、 樂山、 簡陽、 三臺、 射蓬、 綿陽、 南閬、 雲陽、 大寧、 彭水等鹽場, 集散中心有宜賓、 江北、 敘永、 納溪等地, 運銷川省各地及與鄰省陝西、 甘肅、 湖南、 湖北、 貴州和雲南的相鄰區域, 運銷活動頻繁, 適應了戰時需要。 川鹽運銷格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一*** 川鹽產地分佈
川鹽產地分佈相當廣泛, 有 28 縣、 24 鹽場, 盆中丘陵區有自貢場 ***富榮場***、 犍為場、 樂山場、 南閬場、 射洪場、 三臺場、 河邊場 ***遂寧、 中江***、 樂至場、 蓬溪場、 大寧場、 綿陽場、 資中場、 井仁場***井研、 仁壽***、 西充場、 簡陽場、 鹽亭場、 大足場; 盆周山地有云陽場、 開縣場、 奉節場、 彭水場、 忠縣場、 萬縣場、 筠連場; 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 ***1937-1942 年*** 平均每年產鹽 860 萬餘市擔, 以富榮場產量最豐, 佔總產量一半以上, 犍為鹽場與樂山鹽場次之, 川東雲陽又次之[ 16 ]. 據此可知, 四川鹽場主要集中在盆中丘陵區的富榮、 犍為、 樂山等地, 盆周山地有一定數量的分佈, 雲陽場較多。 這些地方成為食鹽的重要輸出地。
***三*** 交通條件
鹽的運輸有水運和陸運兩種方式, 而水運所佔比例較大。 富順、 榮縣的鹽依賴沱江外運, 通江、 南江、 巴中所消費的食鹽則依賴渠江諸河分銷於各場鎮[ 17 ]; 川北的射洪、 南閬、 三臺、 簡陽等鹽場均有河道水運, 其餘為陸運。 陸運有挑、 背及驢馬運, 汽車、 板車運輸較少[ 1 ] 27; 川南犍為、 樂山鹽場, 遠銷用水運, 近銷用陸運[ 1 ] 42; 酉陽為川鹽一大中轉地, 南溯烏江入貴州; 東由陸路經酉陽、 龍潭入湖南; 東北經黔江入湖北咸豐, 可直達武漢、 重慶[ 2 ] 376. 水運條件, 對鹽物流空間格局的作用較大。
***三*** 戰時環境
在 “抗戰” 爆發後, 川鹽外銷的數量、 空間範圍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民國二十六年 ***1937 年*** 以前每年銷量無多大變化; 在 “抗戰” 以後, 海鹽來源斷絕, 向來依賴海鹽接濟的華中各省必須另求供給, 內地鹽場即以川康區為第一, 即鹽銷量增加; 民國二十九年 ***1940 年*** 5 月宜昌、 沙市失守, 湘、 鄂與川省的水運被阻, 由小河、 旱道運往者, 較前銳減, 加以海鹽走私內地漸多, 遂致川康鹽產過剩[ 18 ].
參考文獻:
[1] 劉振東,魏少申。四川鹽業考察報告[M].民國二十八年***1939 年***本。
[2] 鄭勵儉。四川新地誌[M].重慶:正中書局,1946.
[3] 王成敬。成渝路區之經濟地理與經濟建設[M].民國三十四年***1945 年***本。
[4] 胡煥庸。四川地理[M].重慶:正中書局,1938.
[5] 宜賓商業金融概況[J].四川經濟月刊,1934***5***:4.
[6] 雷昭墾殖調查報告[J].建設周訊,1938***15***:15.
[7] 李道鳴。三十三年宜賓經濟動態[J].四川經濟季刊,1945***2***:166-167.
[8] 敘永貿易市場概況[J].四川經濟月刊,1938***1***。
[9] 陳勳國。三十四年五月份德陽經濟動態[J].四川經濟季刊,1945***4***:306.